原標題:美股在玩火?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
摘要
【美股在玩火?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 「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如今,美國市場研究人士一般用紐交所推出的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指數來觀測美股的實時總估值。截至12月4日收盤,該指數站上38704.22高點,代表著美股總估值達到38.704萬億美元水平。(華夏時報)
如今,美國市場研究人士一般用紐交所推出的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指數來觀測美股的實時總估值。截至12月4日收盤,該指數站上38704.22高點,代表著美股總估值達到38.704萬億美元水平。
「股神」巴菲特2001年一番有關如何判斷股市估值高低的方法,「帶火」了一個指標。這個指標被市場研究人士沿用至今,並被冠以「巴菲特指標」之稱。
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美國,股市在3月經歷歷史性暴跌後開始反彈之旅,並不斷突破疫情前的高點紀錄。然而疫情惡化、經濟反彈乏力,與股市持續「高奏凱歌」之間的反差,時不時讓市場研究人士感到擔憂。
本周五(12月4日),道瓊指數收盤再次刷新歷史新高。一些美國市場研究人士再次曬出「巴菲特指標」,指出該指標又逼近歷史新高,提醒投資者警惕風險。
巴菲特指標衝高「示警」
巴菲特當年「推廣」的這個指標,即股市總市值與單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之比。
《華夏時報》記者看到的巴菲特2001年發言顯示:「當這個比值在70%至80%之間,買入股票很可能會給你帶去好的回報,如果這個指標接近200%,比如1999年以及2000年的部分時期,你就是在玩火。」
如今,美國市場研究人士一般用紐交所推出的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指數來觀測美股的實時總估值。截至12月4日收盤,該指數站上38704.22高點,代表著美股總估值達到38.704萬億美元水平。
這一估值與第三季度美國GDP的比值為182.9%。美國商務部經濟數據分析局11月25日公布了第三季度GDP初步估測值,規模為21.16萬億美元。
不少美國投資機構分析師和主流媒體觀測到了上述「巴菲特指標」的反彈。今年二季度,該指標也一度突破180%,並刷新歷史新高,但此後其階段下調,11月初時在170%左右。如今再次衝高,這背後顯示的可能是,近期的疫苗預期,以及新一輪經濟救助方案有望通過的預期,給「虛高」的股市又「添了一把火」。
巴菲特當年曾稱該指標雖然並不完美,但可以說是「任何時期衡量股市估值的單一最好指標」。
對此,北京一家投資機構的美股投研總監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它的不完美之處可能在於,該比值是將當前美股的實時估值同之前的GDP進行對比的結果,此外,還有比如在美股掛牌的公司不一定貢獻美國GDP,以及美國GDP沒有算入該國公司在海外的營收等因素。
但即便如此,它在美國仍然被市場研究人士廣泛參考。《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美國聖路易斯市聯儲官網就掛著「巴菲特指標」的歷史走勢圖。
聖路易斯市聯儲對美國第三季度GDP規模的估測時間和估測值不詳。但該圖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巴菲特指數」高達189.77%,第三季度高達201.179%。
該圖還顯示,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前夕,「巴菲特指數」一度高達116%,之後常年處於100%以下,直至2013年重新突破100%,此後逐年升高,2020年更是不斷刷新歷史新高。
亞洲金融風險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秦逸飛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年疫情以來,美國股市表現出明顯的投機情緒,具有明顯投機特質的SPAC上市更受歡迎就是投機情緒高漲的一個明顯體現。
美國第三波疫情影響或超過第二波
根據美國商務部經濟數據分析局最新統計,今年第二季度,美國GDP縮水32.8%,而到了第三季度,根據初步測算,GDP增長38%,至21.16萬億美元。
但進入第四季度,美國疫情依然加速蔓延,衝擊經濟。12月4日出爐的11月就業數據低於預期,增加了新一輪經濟救助方案出臺的預期。
一德期貨宏觀經濟分析師車美超稱,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加速蔓延,美國僱主招聘活動減緩,美國11月季調後非農就業新增僅為24.5萬人,大幅低於預期的47.5萬人,增幅連續第5月錄得下滑,這顯示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雖在復甦,但速度顯著放緩;11月失業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6.70%,不過長期失業人數有所上升,顯示疫情帶給經濟的持續衝擊或比預期更為長久,屬於危險信號。
興業證券宏觀團隊在一份研報中稱,美國第三波疫情影響超過第二波疫情。 「11月非農就業大幅低於預期,失業率雖然略低於預期,但主要因為勞動參與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61.5%所致,實際就業人數反而有所下降。美國第三波疫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與此前不同,第二波疫情並未對就業市場造成明顯影響,但當前美國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超20萬,大幅高於第二波疫情的峰值6.5萬人,就業市場復甦節奏已受到明顯拖累。」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上有關大選前擱置的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可能會於近期進行修改、並於國會通過的預期正在變強。12月4日,拜登在德拉瓦州演講時呼籲國會儘快通過新一輪經濟刺激法案。當前,有共和黨參議員和民主黨參議員正在談判一份妥協後的9080億美元刺激方案。
除了經濟刺激方案預期,疫苗預期被認為是另一個不斷推高美股的因素。12月3日,外媒曾傳出有關美國接種新冠疫苗的新說法:美國「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政府項目科學顧問蒙塞夫·斯拉維稱,美國希望在2021年2月底前為1億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這一數字約佔美國成年人口的40%。
受上述因素影響,美股二級市場近幾日持續衝高。道瓊指數在突破30000點大關後,周五收盤再次刷新歷史新高,達到30218.21點。
一級市場上,SPAC上市持續火爆。《華夏時報》10月24日曾報導,截至10月22日,今年SPAC上市數量累計159家,對應首發融資額約588.9億美元(約4000億元人民幣),比過去十年加起來還多。
如今,該數據又有大幅增長。
第三方數據提供商SPACInsider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今年SPAC上市數量達到210家,對應首發融資額723.41億美元。
SPAC是「特殊目的的收購公司」的英文縮寫,指的是最初首發上市的實體,常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也就是國內通俗說的殼公司。而SPAC上市模式一般是這樣的流程:通常SPAC發起人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先募集資金上市,上市實體只處理現金業務,沒有任何其他業務。它一般以投資組合的形式發行,一個投資組合通常包含1股普通股與1-2股認股期權。上市的主要目的是收購一家非上市公司或者賣殼。如果24個月內沒有完成併購,那麼這家SPAC就將面臨清盤,將所有託管帳戶內的資金附帶利息100%歸還給投資者。
私募基金中匯潤生研究員吳昊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種上市模式在今年突然爆發,可能主要還是與美聯儲流動性泛濫有關。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DF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