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五種情緒,趁早斷離

2020-12-26 紅塵禪緣

佛說相由心生,命由己造;情緒也會讓人生病,當你管控不好這五種情緒的時候,它就會反過來侵蝕你的內心讓你身心不安,病從心生、怨、恨、惱、怒、煩叫五毒,他們都會導致你的身體生病。這些不良的情緒就好比是烏雲一般籠罩在我們的頭上,指不定什麼時候會下雨!

人身上的很多疾病,都與我們的這些情緒有關。一定要戒除五毒,歸還自己身心健康才會財運廣來,諸事順利!

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抱怨是生病的第一個源頭,人越是抱怨越是會不順心會脾臟不服,怨這種情緒往往會讓人產生那種悶、腹脹、胃氣上衝……就是說,因為怨它是傷脾胃,脾胃就膨悶飽脹,肚 腹就會吐下瀉。很傷心會心痛,會難受,記恨的越多自己難過的日子就會越多,人難過久了沒有病也被整出病來了,再說第三種情緒惱怒,人惱怒的時候智商為零,而且情緒越高漲越是難以控制自己的神經和血管,會讓自己精神緊繃,看什麼都不順心做什麼都不安心!煩傷肝,越是煩心的事情多越是憋在心裡,越是有一股氣出不來,憋久了容易傷肝。

人生不要有太多的負面情緒,要學會看淡放下,別事事都憋在自己的心裡;當你感覺心中很憋屈的時候別去抱怨和記恨,學會排解自己,吃虧是福,磨練是福,你有多大的心心量才會有多大的福氣,你要把所有的不順心當作是對你人生中的一場磨練,好的你要感激,不好的事情是幫你消除業障。所以沒有什麼好讓你煩心和想不開的,讓你憤怒的事情等一等,別急著發火,煩心的事情放一放,回頭看看再也不覺得煩心,千萬別在自己情緒高漲的時候做出任何的決定,平靜的內心,寬廣的心態才是你人生最好的保健品,對人也好對事也罷,看淡一些,放開一些!

你抱怨是你不夠努力,你氣憤是你內心不夠大度,你記恨是你心胸太小不懂包容,你煩心是你不懂放下,事事都牢記於心,凡事都是由心而生,管控好自己的心才不會讓心生病,心不生病人自然就會神清氣爽,諸事順利!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的「五明」
    五明是佛教所稱的五類學科,源自古印度。在藏傳佛教中尤為重視。當今世界最大的佛學院,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即以「五明」命名。藏傳佛教各大寺院,也都設有與五明有關的的學院,學僧完成學業之後,還會授予相應的學位。
  • 佛教:這幾種人不必燒香拜佛,佛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在正月十五或在重大佛教節日,我們可以發現寺院裡總是擠滿了朝聖者,信徒們以極大極大的奉獻精神在佛陀面前許願。 有些人甚至早早地來寺院即是為了能取到頭香和高香。 這種思想其實是嚴重的愚蠢和迷信,以功利的心求佛,只會讓自己離佛越來越遠。
  • 佛教「五蓋」及除蓋障菩薩
    除蓋障菩薩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又名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等。屬於密教胎藏界壇城除蓋障院之主尊,密號為離惱金剛。五蓋是佛教關於修行次第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指貪慾蓋、嗔恚蓋、昏沉蓋蓋、掉舉惡作蓋、疑心蓋。貪慾蓋:指眾生因心逐色、生、香、味五塵這五種外境,及對其他一切感受的貪戀和不舍,包括對之前所領有者的追念。嗔恚蓋:根據仁波切的開示,嗔恚可理解為對現時逆境的抱怨,及內心對過去之事始終不能釋懷,因放不下而生的憤恨。
  •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容易「廢掉」一個人!尤其是這五種負面情緒
    多少人就是「廢」在了負面情緒上!尤其是以下這五種負面情緒,要努力戒掉,學會和自己和解。    一、憤怒情緒。  在初次接觸時,情緒狂躁的人,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很有活力的錯覺,可一旦接觸久了,就會發現這種情緒的巨大危害。情緒狂躁的人,言談一般都是沒有深度的,行事一般都是缺乏條理地,做事則一般都是不夠認真的。  狂躁是急躁的升級,急躁本身就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負面情緒,狂躁更甚。
  • 斷離,魔獸世界懷舊服NAXX極品雙手斧
    當然,帕奇維克也會掉落一把叫做斷離的雙手斧,在NAXX前期頗受大眾喜愛。有著3.6的偏慢攻速,每秒傷害高達81.8,外加18耐力、43力量,甚至還有2%的暴擊。毫無疑問,如果與兄弟會之劍相比,除了耐力不及外,其餘屬性真心比AL強不少。
  •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
    五姓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個教派都供養的五位財神護法。他們按照身色的不同,分別稱為綠、白、紅、黃、黑財神。這五姓財神有共同的陀羅尼咒語,是求得財神身語功德加持為主的真言。綠財神綠財神受釋迦牟尼囑託,為一切貧苦大眾轉法輪,賜予世財、法財,居於五姓財神的中央,是由無上瑜迦部的不二續「時輪金剛本續」所傳出的,為東方不動佛所現的應化身。
  • 什麼是佛教裡的五眼?
    很多年前的流行歌《霧裡看花》就曾經唱到:見我一雙慧眼吧我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真切切這裡的「慧眼」一詞,源自佛教中的「五眼」。同時,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出:慧眼,不僅僅是指眼睛看到的,更多的是指內心的考察分辨能力。
  • 身邊若有這4種人,趁早打發走!
    所以,身邊若有下面這4種人,趁早打發走!01整天甜言蜜語對你獻殷勤的人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才是君子之間正常的交往。這一直是中國人的忌諱之處。如果身邊有人特愛打聽你的收入,那麼趁早把他請走。別讓他在你眼前晃著。眾人皆忌諱的事情,他如此明目張胆,即便是沒有賊心,但這樣關心不該關心的事的人,還是請走為妙!免得一不小心,出了差錯。
  • 孩子情緒不穩定,主要有這五種原因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情緒不穩定,原因可能並不在於眼前的某件事情,而是背後更深層的一些原因。總的來說,有五個方面。首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定的某些時期,他會情緒不穩定。到了四五歲的時候,你發現孩子又到了情緒非常不穩定的時期,剛剛還好好的,一會就開始哭鬧了。還有就是青春期的時候,有些孩子特別易怒,本來可能跟某個朋友關係還蠻好的,忽然之間發生了一個事情,他們可能就會有一些激烈的情緒上面的衝突,甚至於有一些肢體上的衝突。
  • 佛教:出現這3種徵兆時,就要恭喜了,你的業障消除了
    佛教所說的業障是妨礙我們獲得福報,妨礙我們修成正果的罪業,業障如果不消除,人的一生就會經常遇到倒黴的事,經常遭遇痛苦和災禍。《地藏經》說: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每個人一生都造下了太多的罪業,所以要承受種種痛苦,要想遠離痛苦,一定要消除業障。
  • 這4種人真的不適合學車?教練:趁早別學駕照,上路都是「隱患」
    導讀:這4種人真的不適合學車?教練:趁早別學駕照,上路都是「隱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這5種主食,也許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請趁早管住嘴
    很多人平時減肥的時候對於飲食是比較嚴格的,像是一些肉類高油膩高脂肪的食物幾乎不敢吃,可是一些主食當中的油脂成分含量也是相對比較高的,特別是以下這幾種,如果經常吃的話也可能會影響減肥的歷程,希望你趁早管住嘴別不聽勸。
  • 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的地湧金蓮
    地湧金蓮在西雙版納栽培得尤其多,因為該地區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幾乎每個村寨裡都有佛教寺院,地湧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
  • 五種培養正向情緒的習慣
    如果你這麼做,宇宙會傳送給你許多的理由。你該詢問的是:「我要怎麼才能回學校讀書呢?」因為你的語言與你達到目標的意圖一致,宇宙會將能夠心想事成的方式傳送給你,以響應你的正向情緒和樂觀態度。  你是否容易對自己不斷重複負面思維呢?例如:「那幾天假日令人沮喪,因為我沒有辦法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或者:「星期五的夜晚很寂寞,因為從來沒有人在這時候陪我出去。」
  • 佛教:原來這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
    因此佛教就以「田」來譬喻,建立了「福田」這樣一個概念來說明因果酬償的現象,以及因果酬償過程中確實存在的法理。行善得善果,行惡得惡果,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不可能種瓜得豆,也不可能種豆得瓜,這個道理再顯淺不過了。我有幸生長在農村,是個下過田種過莊稼的人。
  • 佛教養生基本概念
    佛教中有「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之規矩,實踐證明人體一定的勞動對於增加血液循環,降低血脂,疏通脈絡,從而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另外學習佛教理論,學習佛學思想通過「動腦」的勞動,鍛鍊自己的身體,以利養生。 佛教養生有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勞作,近善行事的養生行為準則。
  •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 金剛鈴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 金剛鈴時間:2021-01-06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金剛鈴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
  • 兩個人「互相暗戀」,會有這「3種默契」,全中的趁早告白
    兩個人「互相暗戀」,會有這「3種默契」,全中的趁早告白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兩個人「互相暗戀」,會有這「3種默契」,全中的趁早告白!
  • 佛教與基督教、天主教那個更接近科學?佛教怎樣看待其他宗教?
    南無彌勒佛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了,可謂是歷史悠久深厚,那我們也知道,中國境內除「佛教」還有就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下。而佛教是真正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宇宙真理,緣起性空就是最殊勝的真理,而且佛教講因果、講輪迴、講實修,人的命運不是任何神能改變的,需要靠自己的業力所決定,種善業得善果,種惡業得惡果。而且佛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甚深,也即所謂的儒釋道。
  • 佛教根本·之一·核心教義(還原佛教的本來面目)
    阿那含——三果,斷除感官欲望及瞋恨,徹底永斷「下五分結」;且不用再來人間:下一世在「淨居天」上即得解脫。最高級(被稱為「無學」——「畢業」之位)的解脫果位是阿羅漢——四果,斷除剩餘的五種更高層、更細微的結(「五上分結」);一斷永斷、不受後有——究竟涅槃。佛陀明確自己與諸阿羅漢全都證達永斷生滅之徹底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