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足是什麼?
鵝足,是膝關節周圍三塊肌肉的在膝關節內側的止點,因外形像鵝的足蹼而得名,三條肌腱對應的三條肌腱簡稱為鵝足肌腱。
在鵝足肌腱下與脛骨之間有一滑動的囊----鵝足腱滑囊。在這裡所說的鵝足肌腱,其實也包含鵝足腱滑囊。
PS:滑囊,是內部充滿滑液的囊狀結構,能夠產生和分泌滑液,分布在大多在關節周圍、筋膜的骨突部位和肌腱的上下。滑囊的主要作用是潤滑,促進滑動,減少組織之間的摩擦和壓力,保護有關組織在運動中不受損害。
鵝足有什麼作用?
從肌肉的走向看得出,鵝足肌腱的主要作用是屈曲膝關節,並且還具有內旋膝關節的作用,可以防止膝關節過度的向外旋轉,並防止膝關節過度的外翻導致損傷。
鵝足為啥會痛?
我們前面說過了鵝足的來歷,鵝足肌腱其實是大腿前側縫匠肌,內側股薄肌,後側半腱肌三個方向的三條肌肉的共同肌腱匯合而成,這條肌腱固定在膝關節內側靠下方的小腿骨頭上,而這三條肌肉的起點分別是,骨盆骨的前外側,恥骨的前下方和坐骨結節,好比是一套固定在骨盆前後內側三個點的懸吊系統,共同固定在膝關節內側,這三條肌肉所控制的動作,主要是大腿的內收、內旋等動作,看下圖就會明白:
當我們在跑步運動時,如果缺少穩定性力量,不能很好的控制髖膝動作,膝關節在整體抬膝,觸地和蹬伸過程中,出現過度內扣,過度屈伸或過度旋轉,鵝足肌腱在運動中很容易被拉扯到,這樣會承受額外的牽引壓力,導致鵝足肌腱損傷。
鵝足腱滑囊原本是為了避免鵝足肌腱與骨骼過度摩擦的,但是當我們在長時間進行跑跳運動時,由於膝關節過度屈伸、旋轉,鵝足腱滑囊經過長期、反覆、持續的摩擦和壓迫,導致勞損,發生鵝足腱滑囊炎。所謂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鵝足腱滑囊出現炎症時,會導致囊液分泌增加,滑囊體積增大,表現為滑囊腫脹。
鵝足肌腱炎的症狀
像這樣的
或是像這樣的
有經驗的醫生,通過查體就很容易確定診斷。
▲膝關節前內側疼痛,晨輕夜重,運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重者靜息時也疼痛。
▲膝關節活動受限,可有不同程度跛行,屈伸時、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疼痛加重。膝關節被動外翻、外旋時疼痛加劇
▲疼痛部位位於膝關節內下方,小腿上端偏內側, 局部會有明顯壓痛、腫脹,疼痛呈刺痛, 酸痛。
▲鵝足肌腱持續受到損傷,內側副韌帶通常也會受累。
▲鵝足腱滑囊炎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局部有腫塊,常可誤診為慢性關節炎、內側半月板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等,需要鑑別診斷,以免誤診誤治。
當鵝足滑囊炎轉為慢性,滑囊會發生鈣化,局部可稍有腫脹,皮溫略升,有明顯局限性壓痛點,多無明顯外傷史。這點又像極了痛風。
鵝足肌腱炎的治療
急性期治療
鵝足肌腱炎的急性期治療,依然遵循RICE原則:
休息:受傷後應立即停止運動,所以當你在跑步過程中覺得膝內側疼痛時,請及時停下腳步,制動休息,讓患部處於不動的狀態,停止重複損傷和加重損傷。
冰敷:受傷後馬上冰敷,冰敷在運動損傷的初期非常關鍵,冰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慢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減低血管壁的滲透性,阻止腫脹加劇及軟組織出血。
注意冰敷時間,避免凍傷,直接冰敷時間以每次15-20分鐘,皮膚潮紅為宜,每天3-4次,每次間隔1-2小時。
加壓包紮:冰敷過後患處要及時加壓包紮,減輕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還可以防止組織液滲出,並能促進其吸收。
抬高患肢: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以增加患肢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腫脹。
慢性期治療
▲外用消炎鎮痛藥,如西樂葆、美洛昔康、扶他林、吲哚美辛等,鑑於口服藥物的諸多副作用,建議外敷藥優先選用,扶他林乳膠劑外敷使用效果明顯。
▲物理治療:比較常用的理療方法有超聲波、微波、雷射、熱磁療、離子透入等。通過物理治療來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促進組織修補。
▲中藥治療:根據傷病對症治療,採用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藥內服,中藥薰洗,中藥外敷,內外兼治。
▲針灸療法:通過傳統針灸療法,刺激身體穴位經絡,調節機體氣血運行,放鬆肌肉,解除痙攣,促進機體功能恢復。
▲封閉治療:局部注射局麻藥和激素的混合製劑,可以快速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不要以訛傳訛,以為封閉治療會帶來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的嚴重後果,那是長時間大量使用激素才會產生。
▲手術松解鵝足滑囊和鵝足肌腱止點,不要害怕,在膝關節韌帶損傷中,比如交叉韌帶斷裂手術中,鵝足肌腱常常被切取用來重建其他韌帶功能。
榮軍醫院的特色專科----針刀專科通過針刀松解肌肉筋膜,緩解痙攣,增加膝關節穩定性,減輕鵝足肌腱的壓力和鵝足腱滑囊摩擦力,達到減輕炎症,調整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功能恢復。
鵝足肌腱炎的康復
引起鵝足肌腱炎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膝關節周圍肌肉過度緊張攣縮,肌腱和滑囊的拉力和摩擦力增大,需要松解;二是膝關節不穩定,需要強化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因此我們的康復策略是:
拉伸肌肉,緩解緊張,增加肌肉柔韌性
強化肌肉,增加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
小腿後群拉伸
大腿後群拉伸
大腿內收肌群拉伸
大腿前群拉伸
臀部肌肉拉伸
有針對性的加強大腿前側、大腿後側、小腿後側肌肉力量,提高膝關節穩定性。
大腿前群肌肉訓練
大腿後群肌肉訓練
小腿後群肌肉訓練
膝關節平衡訓練
髖外展肌肉訓練
▲休息就是最好的治療,在運動時要量力而行,如果遇到膝關節內側疼痛,建議減少運動量,合理選擇運動項目,爬山,長跑等高強度運動,要暫時避免。
▲注意調整跑步姿勢,特別是跑步時膝關節內扣的朋友,調整為在跑步落地時,膝蓋方向與腳尖一致。
▲運動前要充分熱身和拉伸,做好準備活動。運動後要及時放鬆牽拉,充分放鬆肌肉。
▲跑步時可以使用肌貼來做支持保護。
▲平時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適當增加膝關節周圍力量鍛鍊,強化膝關節穩定性。
▲運動時選擇舒適的運動鞋,同時也建議選擇一雙正確的鞋墊,來矯正跑步和走路的姿勢,保護踝膝關節。
肌貼防護
如果遇到膝關節內側疼痛,首先還是要明確診斷,然後再進行相應的治療和鍛鍊,如果是鵝足肌腱炎,採用上述的辦法治療和鍛鍊,一般來說都會有不錯的效果,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患者,持續不見好轉,建議及時就醫,接受正規的診療,以免誤診誤治,延誤病情。
感謝海鳥足球對本期科普知識的貢獻
我是胡繼超,浙江省榮軍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專注於四肢關節創傷、畸形修復重建。
每周五上午在三院骨科門診為群眾答疑解惑。
俞光榮教授是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骨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碩士生導師,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嘉興市第三醫院特聘教授。
學術職務:SICOT中國足踝外科學會主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足踝外科工作委員會名譽主委, 中國AO創傷委員會足踝外科專業組組長,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國際會員,中國醫師協會考試委員會常委,《中華骨科雜誌》《中華創傷骨科雜誌》《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Microsurgery》《J of Othopaedics Trauma and Rehabilitation》等十幾種國內外雜誌編委。先後去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大學附屬醫院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