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想要煮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關鍵在於遵循科學理論進行萃取,應從咖啡豆的烘焙程度、研磨粗細、萃取比例、熱水溫度、悶蒸時間、注水手法與時長等各環節作為考量。
了解正確的咖啡衝泡方法,掌握衝煮變量中的奧義,大家就可以衝出自己理想中的咖啡。
接下來,我就根據個人所採用的的濾紙滴濾式基本萃取法,從濾紙折法、萃取步驟和關鍵參數3個方面,為大家提供一套永不失敗的手衝咖啡萃取方法。
衝煮器具清單及推薦
濾杯(濾紙)
手衝壺
底壺
磨豆機
電子秤
溫度計
量勺
3.把側邊與底部的角用手指撐開,放入濾杯後確保貼合1. 器具擺放:為保證電子秤正常工作,先找到一個平坦的桌面,用以進行萃取。萃取器具的擺放從下到上依次順序是:電子秤→底壺→濾杯→濾紙(折法參見上述)
2. 將煮沸的熱水倒入手衝壺,壺內熱水需至少裝至8分滿,以確保注水水流穩定;待水溫降至85℃~87℃即準備完成
3. 稱重磨粉:30g咖啡豆(兩人份),中細度研磨,參照市售細砂糖的粒度,富士Royal R-220 鬼齒磨豆機參考刻度 #3~#3.5;將研磨好的咖啡粉放入濾杯,輕拍濾杯使咖啡粉平整,以容易讓熱水均勻滲入,順利進行悶蒸。此時將電子秤歸零。/// 悶蒸(即第1次注水)是萃取成敗的重中之重,務必精細。注水結束後,電子秤開始計時。這時咖啡粉會膨脹成漢堡狀,維持此狀態悶蒸20-30秒。
頂部稍稍下陷即表示悶蒸結束,開始第2次注水。
時間過短味道寡淡,時間過長水溫降低後空氣的再次注入同樣影響口味。
悶蒸階段除了使咖啡成分充分釋放,還可以通過咖啡粉的膨脹狀態來判別咖啡是否新鮮。一般情況下,新鮮的咖啡粉接觸水後會釋放二氧化碳,有明顯的隆起;如未出現則視為不新鮮。(特別提示:新鮮的淺焙豆子也不會有明顯的隆起) 悶蒸結束後開始第2次注水。將手衝壺與咖啡粉表面保持水平,用直徑約2~3mm的水柱,從中心往外側邊緣3/4處,以順時針畫圓方式垂直注入熱水,逐漸擴大圓圈,快要到達邊緣時需畫圓6次;然後繼續以順時針方向往內側以縮小圓圈的方式,繼續注水畫圓6次。切忌勿將熱水倒在漢堡狀過濾層外側周圍部分,支撐過濾層的支柱一旦被破壞,會使得位於邊緣的咖啡粉尚無法得以充分萃取,水就流過了,會降低咖啡液應有的濃度。
一開始第1圈注水以直徑1cm左右畫圓時,會有直徑2cm的泡沫浮現出來,所以畫第2圈時應避免超出泡沫的外側。第3圈時也要依照相同作法注入熱水,以避免超出泡沫,造成萃取不均勻。 熱水注入的速度在內側容易變快,在外側容易變慢,不過正確的作法是內外側都應以2秒左右的相同速度畫圓1次。 水柱粗細也需要維持固定,在靠近咖啡粉稍低的位置與粉面保持垂直狀態。角度傾斜或水勢過大會使過濾層塌陷,萃取出不良物質和味道;注水位置過高則會帶入空氣形成漩渦。 咖啡粉面開始塌陷但熱水尚未全部滴落(中心部分尚未凹陷)之前,與第2次注水一樣開始第3次注水。以此重複,注水量達到480ml時,熱水即將全部滴落前,移開濾杯,結束萃取作業。從悶蒸開始計算,萃取時間控制在2′30″~3′。 了解了手衝器具,掌握了萃取步驟,進階技能就是通曉手衝咖啡的奧義與關鍵參數了。想要衝一杯好咖啡,一定要著重關注以下5個關鍵參數:咖啡粉研磨越細,咖啡越濃厚,苦味增強
咖啡粉研磨越粗,咖啡越清淡,酸味增強
不同烘焙度的咖啡,需要調整不同的研磨度
磨豆機參考刻度
#4(適合淡口味或降低深焙的焦苦度)
#3~3.5(濃淡適中,適合淺焙、中焙或中深焙咖啡豆)
#2.5(適合重口味,但深焙豆不宜)
2
粉水比*
咖啡粉越多,注水量越少,咖啡越濃厚
咖啡粉越少,注水量越多,咖啡越清淡
調整粉水比時,建議先固定一個變量參數(粉量或水量),調整另一個變量參數進行嘗試
參考參數:
重口味:1:12~1:13
適中口味:1:14~1:16
淡口味:1:17~1:18
*咖啡粉重量:注水毫升量
今天我將手衝萃取中最基本的萃取方法,參數簡單的介紹給大家,而這些便是手衝萃取最精髓的奧義。
日後我還會與大家分享不同器具間更多的萃取理念和衝煮方法,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