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打造個性化居家適老化改造方案 方便老人

2021-01-08 上遊新聞

昨日,記者獲悉,我區正按照政府補貼每戶2000元的標準,為我區18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試點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力求將老人居家生活安全風險降低,為老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方便的居家養老環境。

本著實現老人利益最大化原則,我區按照分年度、分片區的方式,確定在柏林、蔡家、中山、西湖、李市、嘉平、先鋒7個鎮篩選出180戶高齡、失能、殘疾的老年人家庭,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並著手實施改造。

我區工作人員還在對這180戶老人家庭實地走訪評估,並徵詢老人實際需求基礎之上,為每戶老人量身打造個性化居家適老化改造方案。改造的項目內容不僅涉及到給老年人配置四腳手杖、防走失裝置、護理床、輪椅、換鞋凳等老年用品配置項目,還涉及到地面防滑處理、地面硬化、高差處理、操作臺改造等施工改造項目。本次居家適老化改造試點工作不僅提升了我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品質,還進一步完善了我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相關焦點

  • 江津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試點 為老人量身打造方案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李紅霞 夏梅 鄒馨毅)近日,重慶市江津區正在按照政府補貼每戶2000元的標準,為江津區18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試點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力求將老人居家生活安全風險降低,為老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方便的居家養老環境。
  • 適老化改造:讓老人出行不再「磕磕碰碰」
    日前,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培育公平競爭、服務便捷、充滿活力的居家適老化改造市場,引導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城鄉住宅普遍存在不適老問題今年92歲高齡的吳老,一直被困在室內。
  • 寧海81戶居家困難老人進行適老化改造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幫助生活困難老年人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今年7月以來,寧海縣以居家養老為突破口,對60周歲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享受定期撫恤補助的老年優撫對象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失能老年人家庭優先開展居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 家庭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考慮到老年人在自理期、半自理期、介護期和終末期各階段對居家適老改造需求的差異性,以及老人們住宅建築硬體條件等具體情況,負責適老化改造試點項目的工作人員重點對蘇校蘭老人家的衛生間進行了改造。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實施「幸福工程」為高齡老人發放高齡津貼、將建設居家社區養老試點納入本年度十大民生工程、為特殊困難老人購買服務等,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年烏魯木齊市首次對符合一定條件的15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
  • 滿足城鄉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 適老化改造 細微處暖人心
    適老化改造進家庭  老人生活「有裡有面」  通過適老化改造,對困難老年人家庭的居室、廚房、衛生間等場所,以及家具配置、細節保護等做一定的調整或改造,以方便老年人洗澡、如廁和休息,切實幫助老年人改善居住條件,提高居住安全度和舒適度。
  • 這個省適老化改造做得好,讓老人不再「磕磕碰碰」
    洗澡時不小心滑倒,上廁所起身時頭暈目眩……老年人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意外情形,隨著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實施推進,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避免。不久前,民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提出在2020年年底前,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降低老人在家的安全隱患,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居家養老環境。
  • 居家養老不將就!西河第三批適老化改造完成
    近期,西河街道深入到29戶特殊老年人和90歲以上高齡老人家中,開展適老化改造項目驗收,驗收合格率達100%。12月11日,區民政局抽查驗收7戶,也均驗收合格。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逐漸下降,居家養老成為一大問題。
  • 居家適老化,改造房屋還要改造觀念
    由於缺少適老化設計,很多房子不能滿足高齡老人的居住需求。今年7月,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年底前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    房子改造後    再沒摔過跤    「房子經過改造後,我再也沒摔過跤。 」浙江杭州市和睦社區74歲的舒梅嫻說。房子改造前,她不止一次在家裡摔倒過。
  • 住所「小手術」 生活幫大忙——党家街道居家適老化改造讓老人安享...
    住所「小手術」 生活幫大忙——党家街道居家適老化改造讓老人安享晚年 2021-01-03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適老化改造難題不少 如何讓「懸空老人」下樓接地氣?
    讓「懸空老人」下樓「接地氣」城鄉住宅致老人出行難適老化改造缺科學認知專家建議● 不少老人生活在老舊小區裡,適老性差、出行難、活動空間匱乏等問題日益凸顯,適老化改造成了一項迫在眉睫的「搶救性」工程● 目前我國適老化改造市場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社會缺乏對居家適老化改造的意識
  • 適老化改造,於細微處暖人心
    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養老院、老年公寓中安全扶手、助浴設備等適老化設施已十分常見、也比較符合老年人日常起居行為習慣,各地老舊小區改造中也都考慮到社區養老設施建設,比如加裝電梯方便老人出行。然而在老年人活動最頻繁的居家空間,無障礙設施卻大面積空白,這些隱患導致老年人摔倒失能的情況時有發生。
  • 居家適老化改造:有待被充分認識的「硬需求」
    現在,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的吳育先奶奶再也不用擔心時常摔倒,經過居家適老化改造,原本雜亂逼仄的家變得整潔、通透又安全,不僅改造了廚房、衛生間和臥室,還配備了紅外感應、報警器等高科技設備。「敞亮、安全、高興!」老人感慨道。居家適老化改造是為老年人辦實事,「實」在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
  • 阜陽市居家適老化改造方案徵求意見,這些人可申請→
    日前,阜陽市民政局發布關於《阜陽市加快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決定在全市範圍內加快推進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到2025年,全市選取24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每個縣(市、區)安排不少於300戶的適老化改造家庭,選配適量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在費用方面,居家適老化改造每戶最高總補貼金額不超過8000元(超出部分費用自行解決),阜城三區(潁州、潁泉、潁東)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資金由市、區財政按4:6比例承擔;其餘縣市適老化改造補貼資金限額標準由各縣市民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確定。
  • 全市1800戶困難老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本月完成
    揚州網訊(通訊員 民小愛 金銘 記者 姜濤)記者昨從市民政局了解到,全市1800戶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有望於11月底前全部完成。據介紹,適老化改造惠民項目,充分考慮老年人生理、心理、行為特徵等需求,旨在改善老年人居住條件,降低老年人在家中發生意外的風險,真正做到讓老年人安享晚年。今年85歲高齡的蔡奶奶家住廣陵區埂子街,她是一名獨居低保老年人,這個年紀的老年人最害怕意外摔倒。今年,廣陵區在頤養社區居家適老化改造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
  • 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 為何需求迫切申請不多
    按照當前的政策,低保老人如果選擇金額3000元的基礎包,需先行墊付3000元,待工程驗收後,區民政局將3000元補貼打到敬老卡。「老人們本來就對現在的轉帳方式不太了解,簡化支付結算流程的呼聲很高。」許麗萍建議,減少中間環節,由區民政局直接與平臺結算,方便老人,提升老人對適老化改造工作的滿意度。
  • 船山區:適老化改造 讓居家養老更舒適便利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適老化改造的需求日益高漲。作為全省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試點區縣之一的船山區,為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與舒適性,在船山城區開展了80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試點工作。「老人家今年高壽?」「89啦!」「平時在家裡活動還有什麼困難嗎?」
  • 【地評線】桂聲網評:「接地氣」的居家適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就目前來看,僅從居住環境而言,不少老人生活在老舊小區裡,適老性差、出行難、活動空間匱乏等問題凸顯;空巢老人的家中設施更新沒有跟上機體的衰老,安全隱患重重。中國疾病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其中約一半發生在家中。「接地氣」的居家適老化改造也已迫在眉睫。
  • 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濟困解難!來看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的都江堰...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老年人家庭對適老化改造需求日益增長。「老人們的生活是否方便?」「城鄉老年人家庭的居家養老需求是否能夠滿足?」這是市民政局一直以來所關心的問題。2020年,都江堰市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三方監督管理、企業落地實施」的創新工作方式,走出了一條具有都江堰特色的適老化改造新路。
  • 適老化改造試點走進社區,「私人定製」模式讓居家養老更舒適
    9月初,葛阿姨通過居委會了解到適老化改造試點項目,便立即向平臺提交了申請,到了9月上旬,上海市居家環境適老化服務平臺工作人員和項目施工方一同來到顧老伯家中進行實地評估,施工隊員根據老人的實際生活情況和改造需求,一邊對顧老伯家的衛生間各個方面進行記錄和測量,一邊勾勒著適老化的改造方案。
  • 小龍坎街道34戶困難老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
    近兩年,小龍坎街道對34戶特困老人家庭進行了居家適老化改造。適老化改造改什麼、怎麼改?會給老年人居家生活帶來怎樣的便利?12月29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探訪。陳曉玲家裡的這些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是小龍坎街道今年根據他的實際情況量身配備的。5年前,陳曉玲患上嚴重的腦梗,身體半身癱瘓,長期與輪椅為伴。「這些助殘設施,是我生活的依靠,有了街道和社區的關心幫助,我心情好多了,生活的信心也更強了。」陳曉玲表示,以前家裡沒有助殘設施,起身落坐擔心跌倒,坐輪椅不能出門,坐久了還很難受,現在有了電動輪椅,可以到小區走走,曬曬太陽,買菜購物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