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2:02 |《浙商》雜誌官微 |記者 詹雪龍
走過不平凡的2020年,上海浙商希望能夠向陽而生。
1月3日,第五屆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2020年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在上海舉行。圍繞「聚力」「賦能」「生長」等關鍵詞,浙商和專家、學者們一同探討了2021年如何「向陽而生」。在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進程中,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學習的態度、奮鬥的精神、戰鬥的意志,創新、品牌、全球化、現金流、製造業與數字經濟融合,都將會是新一年浙商熱詞。
上海浙江商會會長王均金帶領,百名在滬浙商代表登臺朗誦詩歌向建黨100周年致敬,「讓旗幟指引,創業路上我們不忘初心築夢前行;看中流砥柱,創業路上我們守正創新砥礪奮進。」
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終對民營經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
熊建平:浙江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規劃開局、現代化新徵程的開啟之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民營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了新的時代召喚。當前,浙江正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的重要講話精神,奮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精神建設,這些都為廣大浙商提供了重大機遇和發展平臺。希望上海市浙江商會和廣大在滬浙商要抓住契機,趁勢而上,開拓創新,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要在加強政治建設上做示範,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不斷厚植「浙商永遠跟黨走」的鮮明底色,全面抓好商會的黨建工作;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做示範,抓住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積極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大發展,要服務浙商、服務浙江,積極組織在滬浙商投身重要窗口建設,打造新時代浙江人經濟與浙江經濟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要在推動商會改革和發展上做示範,,把商會建成廣大在滬浙商的精神總部、總服務臺、總聯絡站;要在建設高素質企業家隊伍上做示範,為滬浙兩地高質量發展凝集更多的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高素質企業家隊伍。
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終對民營經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永遠與浙商心連心,永遠做浙商的堅強後盾,希望你們常回家看看!
要發展一定要脫離舒適區
郭廣昌:上海市浙江商會名譽會長、復星國際董事長
向陽而生,只有學習的人才能面對未來,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有未來,只有未來解決問題的企業才有希望。
2021年我認為我們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需要繼續堅持。一是全球化;二是創新、創新、創新!所有的發展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如果不創新,如果不快,浙商怎麼在世界上立足之處?三是品牌。網際網路時代平臺的力量越來越強,如果光有好產品沒有品牌,尤其是不能穿透到C端,不能運營用戶的話,就很危險。
最後,我還想強調 「知行合一」,就是我們看到機會以後如何做到?為什麼有部分傳統企業看到風險了還是做不到轉型,原因在哪裡?
通過此次疫情,讓我們感受到了,如果你不能躬身入局,如果你不能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你說的創新、C2M、網際網路連接就都是停留在「知」的層面,而沒有落實到「行」的層面。誰不想創新呢?誰不想運營客戶呢?誰不想有很好的品牌呢?可能你的組織已經老化了,工作思路已經老化了,姿勢已經老化了,這是不行的,如果你要發展的話一定要脫離舒適區。
我的體會非常深,現在要把每一塊業務拿到生死存亡的關頭。
「知行合一」的根本首先要讓自己擺脫「兩個依賴」。一個是人的依賴,一個是擺脫對自己成功方式的依賴,如果沒有脫離這「兩個依賴」還是在想原來那套東西的話,你並不是真的在創新。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沒人和我們競爭,只要你敢去做你就是成功者。而現在要想想看和你競爭的是誰?有體量比你大得多的全球大企業、中國大企業,也有新創新的企業,而你大不算大、強不算強、快又不算快,憑什麼你能成功?成功的基礎是要捨得,要敢於投入。
高端製造業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
南存輝:正泰集團董事長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高端製造業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綠色發展將成為我國和全球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能源替代時代未來已來。
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我們在滬浙商要抓住產業變革方向,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投入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勇攀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高峰。我們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光彩事業,義利兼顧,義行天下,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力量。
我們這一代浙商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王均金: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均瑤集團董事長
回想2020年的歷程,作為商會會長,我倍感幸福、倍感自豪。我的幸福和自豪,來自於腳下的土地,來自於偉大的祖國;來自於這個時代,來自於民營經濟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來自於浙商會,來自於每一位浙商。商會最可貴的地方,不是平日裡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在危機中守望相助、抱團取暖。
展望2021,在新發展格局下,希望浙商始終保持「穩」的定力,深耕「長三角」、面向「太平洋」。充分利用滬浙兩地和長三角產業協同優勢,圍繞關鍵技術、核心產業、縱深市場,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始終保持「進」的銳氣,既要做好「追趕者」,更要爭作「領跑者」。創新是浙商的基因,要聚焦主業、大興實業,在各個產業領域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我們這一代浙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為國家為社會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今年大家都覺得特別難,難能可貴的是絕大多數的浙商都經受住了考驗,更為難得的是我們還有一批企業逆勢增長,呈現出良好的上升態勢。這和浙商學習的態度、奮鬥的精神、戰鬥的意志密不可分。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需要永葆初心、牢記使命,越是需要當年創業的「四千」精神。浙商艱苦奮鬥、追求卓越的勇氣不能丟;浙商團結協作、守望相助的情誼不能丟;浙商誠信守法、規範自律的品質不能丟!
2021年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有充足的現金流
鄭永剛: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
我們所有民營企業,必須(跟隨)國家宏觀戰略,2021年怎麼幹、幹什麼,這是我們要特別探討和研究的事。國家的定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金融政策」,換句話說,去槓桿,還要繼續。所以我們2021年要幹的事,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有充足的現金流。過去我們的困難在於兩條:第一,短貸長投;第二,槓桿放得太高,現金流不能支撐產品或投資,以後要謹慎,必須謹慎!
第二,關於「做強」「做大」,只「做強」、絕不「做大」。這兩年對民營企業來講是個教訓,做精做專,有現金流,而且負債率一定要控制在有足夠的現金流的基礎上。至於技術創新、企業怎麼樣,我想各人有各人的辦法。只有交流,沒有學習,通過交流,每個企業都有他的核心競爭力,經營理念和方法。
只有符合國家戰略的民營企業,在執行、創新過程中,才有生機。
為什麼我沒有多元化發展
馬建榮:申洲國際董事局主席
為什麼我沒有向多元化發展?因為我這個人比較「笨」、比較「土」,只會做紡織,如果我擁有很多能力的話我也會向多元化做。我的運氣比較好,視野不是很開闊,只能做紡織。紡織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爸爸從事了一輩子的紡織,我爸爸經常說:「做好紡織,衣食住行,衣放在第一位。」
研究部門認為紡織是夕陽產業,是低門檻進入的行業,他根本不了解紡織和服裝。
在30年的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事情是「擁抱創新,擁抱高科技」。
首先衣的布料要不斷創新,如果今天去運動、去跑步、做瑜珈穿的衣服還是和30年前一樣,那這個企業一定是死的。在服裝布料裡一定要有很多新材料,科技含量。服裝生產中要不斷堅持長期主義的科技進化論,定位是高效化、去指令化、數位化。
服裝要做到面料的功能化,操作的去指令化、高效化、數位化,這是我30年一點一點積累和堅持的。突破面料的功能化,研發出很多爆款,最大的款一年銷量1億件以上,淨利潤25%。服裝通過高效化、去指令化、數位化提升自動化水平,服裝效率比同行高25%-30%,這才是企業常青的基因。
企業如何插上數位化的翅膀
田寧:盤石集團董事局主席
企業如何插上數位化的翅膀?制定全新的數位化戰略。無論使命、願景、組織、人才、KPI,全面更新,要樹立一個方向,這個企業五到十年內怎麼建立起一個品牌數位化的使命?從上到下,從員工到老總,都要知道。第二,下一個五年怎麼幹?公司裡的數位化的比重,進銷存、供應鏈,數位化佔多少比重,很清晰,人才空降還是自我挖掘。數位化改造,關鍵是績效達到沒有,一般以結果為導向。
數位化改造,數位化品牌,沒有「一招鮮」,沒有一招打天下,千萬不要迷信某一個數位化大平臺,千萬不要迷信某一個空降兵,建議多個平臺種草、收割,小步快跑,遊擊戰,判斷分析哪個平臺投入廣告比較少,哪個平臺產出比較高,然後下重金。
最後,改造過程裡,數位化企業品牌打造需要向死而生,每一次浪潮,包括數位化經濟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轉型活下去的,所以,不妨退一步,向死而生,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也不能怪自己,如果數位化轉型不能成功,不妨做一個百年老店,以工匠精神做一個小而美的企業,也不錯。
1609819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