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esso的兩個世界——意式咖啡豆究竟深烘好還是淺烘好?

2021-01-09 騰訊網

如果你有幸去過羅馬城喝一杯正宗義大利Espresso,無論是二戰前後開業的La Casa Del Caffe,和Sant』Eustachio II Caffe,或是有著兩百餘年歷史的Antico Caffe Greco,又或者隨便一個陌生街角的老咖啡館,你都能發現,羅馬城內義大利Espresso的口味和調性非常的統一;中烘或更深、甜感為主調、微酸中苦、口感濃鬱、明顯的焦糖化香味、黑巧克力、榛果、太妃糖、偶爾還會有點乾果、葡萄乾的風味穿插在每一口喝完和下一口的尾韻之間……

不少義大利老店都會在拼配意式咖啡豆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羅布斯塔,有些會在將Espresso端給客人前預先加入少量砂糖,或數滴特製的cream。許多咖啡館裡的義大利老街坊們喝咖啡的習慣,都是走進店站在吧檯前點一杯2歐元的Espresso,然後在等咖啡的時候和咖啡師或站在旁邊的其他客人閒聊幾句。等咖啡送到,嗅一下,或加點糖,一懟而下,然後轉身離去,開始一天的工作。據說許多義大利人都是每天好幾杯Espresso,數十年如一日。

假如你是生活在地理大發現時代威尼斯或熱那亞的香料貿易商,從來沒有喝過咖啡,第一次接觸這杯來自遠方阿拉伯世界的飲料,你會怎麼感知和評價Espresso這個商品?

坦白說,如果沒有近代精品咖啡的概念,暫時拿掉「精品必須烘得淺!『」,「深烘就是焦苦味!」,「有苦就是瑕疵」,「羅布斯塔就是廉價雜味!」,「好咖啡必須有明確的酸質!」,「好咖啡要乾淨!」,「好咖啡必須有多層次花果香味!」……等等等等的觀念。意式濃縮咖啡實際上可以被感知為某種香濃厚實,味道豐富程度絕對遠超可可的熱飲。是能夠被享受,平衡度極好,可以每天晨早午後來幾杯都絕不會膩的飲料。

意式咖啡裡羅布斯塔種咖啡豆的廣泛應用常常被詬病。但我們別忘了,這種「阿拉比卡+羅布斯塔」的調配法早在濃縮咖啡技術出現前,早在阿拉比卡獨尊的精品咖啡運動出現前就已經存在。從許多成名老店、跨國大品牌使用量的低比例上來看,顯然不是為了偷工減料,或僅為增加crema的佐料。許多優質的羅布斯塔豆也被適量地、講究地運用在意式拼配咖啡豆裡,以求增加口感和香味的多元性,也用於降低酸度的比例。

同樣的,從正面的動機來看,在對咖啡花果味沒有那麼講究的背景下。義大利espresso傾向中深烘的訴求也更可能是為了降低酸度,追求發展更完整,後段焦糖化的豐富香氣。降低酸度的原因並不見得是他們不懂咖啡裡酸質的貢獻,而是因為他們主要出杯率高的產物是Espresso。而低酸度則保障了咖啡裡各個其他味道濃縮之後,強化了,酸度也不容易變得太突出刺激,破壞平衡。

仔細想想,世界各地做咖啡的方式有很多種。發源自義大利的意式濃縮咖啡無論從技術和成本角度來考量,在當時都屬於高價黑科技。早年的義大利人煞費苦心設計出以高壓萃濃縮咖啡這種技術,其實是有很清晰的設計思路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一種技術的出現,也必然受當時的原料性質所影響。

數十秒就可以做出高濃度意式咖啡的機器,這種靈感基礎,只能來自生活在當時、當地人、因應社會節奏、和咖啡品味文化的需求所設計。追求的是在趕去上班的途中能夠快速來杯濃縮的、黑巧克力般Bitter sweet的、香濃的、低酸的、易於入口的咖啡來醒神,而不會是什麼花果香氣、地域風味特徵。

假如當初義大利本土飲用咖啡的習慣和近代北歐淺烘風格一樣比較嗜酸,重視細膩的花果風味。那麼義大利的咖啡人或許壓根就不會想去發明濃縮咖啡這種產物,也就是說今天這個用途最多,流傳最迅速,最廣和最深入的意式咖啡文化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現。畢竟在一般水粉比例下,淺烘咖啡已經有很明亮的酸度了,誰會去想再以高壓把這個酸度濃縮5到6倍呢?生長在較溫暖地區的人群,有多少人會想要每天早上起身,空著腹就著麵包咽下幾杯高濃度果汁或酸梅湯?

儘管平時有很多咖啡從業者聲稱自己多麼多麼熱愛精品咖啡,多麼多麼喜歡淺烘咖啡,但實際上就連不少資深咖啡師,私下都沒幾個是真心想要每天早上來杯淺烘Espresso的,大多也是把淺烘的Espresso兌水變成一般比例的黑咖啡,或兌奶變成其他味道更平衡的咖啡飲料,這時候細膩的淺烘花果風味特性反而得以展現開來。這點其實也很自然的反映在北歐地區。

對比已歷經近百年時間的考驗,那一杯在義大利每天早晨的街頭巷尾,成千上萬的人都很自然地享用的深烘Espresso。「淺烘」咖啡作為純Espresso這種飲料的合理性和可延續性其實還需更長時間的檢驗。

如果在網上去搜索大眾對義大利傳統濃縮咖啡的評價,我們會很明顯的看到兩個世界。一種是普通義大利人和喝咖啡的旅客,另一種則是帶著鄙夷眼光看待他們,對精品咖啡有一些認識的人。前者大多喝得開心滿意,後者則認為他們加羅布斯塔、深烘、萃取不講究,居然還加糖?根本不懂咖啡!

反之,許多老派義大利烘焙師也是真心喝不慣淺烘那種明亮的酸度和口味。義大利南方甚至還有一種說法,越往北,咖啡就越難喝。其實大家都知道,義大利越往北,咖啡的烘焙度就越淺——雖然最淺也都還在中深烘。

兩個世界之間的討論間往往都是雞同鴨講,相互不知道對方在不滿什麼。如果把原本就是從意式咖啡衍生出來的淺烘濃縮咖啡,加上新創造出來的各種杯測標準,扣在訴求根本就不同的舊世界意式深烘咖啡上,你能看到的,除了滿是差異和誤解,再也不可能獲得任何有創見性的結論。老派義大利咖啡師大概也會覺得莫名其妙,人家原本就沒在追求明亮的果酸和100%阿拉比卡,你硬要咬一口人家的咖啡沒有果酸還摻羅豆……這算怎麼一回事?如果一定需要比較高下,不是應該拿相同風格的兩家深烘意式咖啡做比對才合理嗎?

由第三波咖啡浪潮開展的精品咖啡概念,確實為傳統意式咖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開發了更多可能性,在風味的訴求上和傳統也大有不同。但傳統和創新兩個不同的世界,就一定要對立嗎?許多人都能夠接受一種食物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口味特質,在許多飲食文化裡,只要不違背健康和道德原則,人們會追求創新、改進、適應與變化的新口味,也會追求傳統、古早味、正宗、原始味的保存。而精品咖啡導向的文化在這一點上則有點奇葩,在不少貌似無需對立的事情上,卻很容易形成各種特殊對立和鄙視鏈。這裡頭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這道題很有趣。

相關焦點

  • 【烘焙知識】咖啡豆應當深烘還是淺烘好?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私人微信精品咖啡香,微信號:(長按複製)thinkingcapacity        咖啡豆應當深烘還是淺烘好    關於某一款咖啡是深烘還是淺烘的問題,咖啡業界一直有著較為激烈的爭論,支持淺烘的烘焙師認為咖啡豆應當淺度烘焙,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展現這款咖啡的風味,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咖啡烘焙師,非常支持淺烘。
  • 意式濃縮Espresso和SOE的區別,如何正確的品嘗espresso呢?
    例如肯亞 NDUMA AA,哥倫比亞 NARINO等等,單品咖啡中的「單品」所指的是可以追溯的品項,而非品種,因為許多品項的咖啡豆實際上所包含的品種並不是單一的。單品更多還是指單一產區,比如耶加就是典型自帶柑橘風味,肯亞自帶水果風味,哪怕是添加了RUIRU11樹種的豆,肯亞還是叫單品。
  • 專業名詞 | 意式濃縮Espresso和SOE的區別
    這一體系的咖啡都叫意式咖啡。         所以,意式咖啡是一個系統,一個以蒸汽壓力咖啡機快速萃取出來的濃縮咖啡為基礎的體系。  舉例說明:      在配豆之前,要先知道世界不同品種的咖啡各有怎樣的風味,豆子則是依產地分別有不同的特色。
  • 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入門必備知識
    二氧化碳是espresso中crema的最主要來源(另外的較小量來源,是咖啡中經乳化的油脂),建議使用幾天或幾周之內烘焙的咖啡豆,不要用放了幾個月的豆子!!  時間對crema的影響  以上圖片中所使用的咖啡豆都是在拍攝前48小時烘焙的同一批咖啡豆,而這三杯espresso所用的咖啡粉,則分別是在衝煮前30秒、30分及16小時前磨的。
  • 喝一杯意式咖啡,是在喝什麼?|Espresso、Crema和基於Espresso的其他變種
    Espresso是任何形式的意式咖啡的靈魂。所以喝意式咖啡,得先了解Espresso究竟是什麼。而在世界咖啡師大賽(WBC,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中,對製作一杯意式濃縮(Espresso)的定義是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A. 一份意式濃縮咖啡的容量是1盎司(ounce)(含油脂(crema)在內25-35ml)B.
  • 意式咖啡的靈魂——濃縮咖啡(Espresso)
    意式咖啡 什麼是意式咖啡?意式咖啡是指以意式咖啡機製作的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為基礎的所有變形咖啡飲料。一定要有好的espresso濃縮打底,才能做出一杯好的卡布。馥芮白 Flat White
  • 「咖啡廳必讀」意式咖啡出品應該選用什麼咖啡豆?
    意式咖啡飲品的類型十分豐富,一個合格的咖啡師隨手都能做出十幾種不同的花樣來,但是所有的意式咖啡豆離不開濃縮咖啡(espresso), 因為它們都是在濃縮咖啡的基礎上,搭配不同比例的牛奶、水或其他奶油、糖漿等輔料形成。
  • 什麼是重度烘焙的espresso咖啡
    *espresso許多咖啡愛好者稱之為意式濃縮咖啡或意式拼配咖啡近來我們的客服團隊向我轉來了幾份買家的疑問和批評
  • 【Espresso】尋找一杯完美的咖啡
    Greater reliability has made espresso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segments of the otherwise troubled world coffee market.然而現在,上好的意式濃縮已隨處可見。通過精巧的新款咖啡機,僅用少量的袋式包裝咖啡,就可以持續穩定地製作出上好的咖啡。
  • 意式咖啡的前世今生
    1940年,代彈簧瓣槓桿咖啡機的面世,讓這款咖啡真正得以流行於世界。1961年,FAEMA E61機型誕生,用熱交換(子母鍋爐)的概念萃取更優質的espresso,以及近年來咖啡機不斷進步,使得意式咖啡大放光彩。
  • 意式濃縮——實戰指南
    espresso最早源自義大利的咖啡文化,是廣受義大利人喜愛的一款咖啡,在義大利語中espresso有「快速」「壓力」的意思,因為它是用意式咖啡機的蒸汽高壓下快速萃取出的極濃縮的咖啡精華,總共約有30-45cc,所以稱之為「意式濃縮」。
  • 2017法國最佳espresso
    espresso是由同樣咖啡粉的量萃取出30ml的咖啡液,doppio則為雙份espresso的量,60ml(以上歸類僅限義大利當地)。在法國,espresso為60ml的量,而且我也發現,相比義大利人,法國人更偏愛口感不是太濃鬱的咖啡。
  • 如何製作一個完美的意式濃縮咖啡配方?你的Espresso你做主!
    那麼,濃縮咖啡的配方究竟是怎麼制定的,為什麼要制定固定配方?在制定濃縮咖啡的配方時,應該考慮什麼因素?今天就讓我們深入挖掘意式濃縮咖啡的世界吧!  製作濃縮咖啡時,我們至少要測量三個主要的參數:粉量,萃取量和萃取時間。作為一名咖啡師,你應該每天檢查這三個參數,有些咖啡師甚至可能會瘋狂地檢查每一杯咖啡的萃取參數。
  • 意式咖啡豆是什麼 意式咖啡豆可以手衝嗎 意式拼配咖啡豆配方
    相信大多數人對意式咖啡的印象,就是用一個很酷炫的機器做出一杯濃度很高的咖啡,或以奶或以水稀兌,不習慣喝黑咖啡的小夥伴基本都會選擇意式咖啡。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講講,製作一杯意式咖啡所用到的咖啡豆有什麼特別之處。
  • 比ESPRESSO更濃的RISTRETTO,你真的會做嗎?
    Ristretto的本意是『限制』,在意式咖啡的體系當中,則是相對於espresso量更少的咖啡飲品。正所謂風水輪轉,有趣的是piccolo latte、flat white、cortado的典型配方中,多數會以Ristretto取代espresso作為與牛奶搭配的基底。雖說存在既是合理,但作為一名有著探索精神的新一代咖啡人,這些潮流飲料存在的意義,還是有必要深究的。而且,本著對客人負責的態度,至少也應該了解,其相比較傳統咖啡奇諾與拿鐵的具體差別。
  • 一杯理想的espresso咖啡
    (如第一次嘗試意濃咖啡,請準備一杯清水,以備您無法承受時涑口)             意式濃縮的製作材料必然是咖啡豆,但是意式濃縮的使用咖啡豆往往都是拼配豆。與之相對的是單品豆,來自單一產地,或是單個農場,是為了嘗出獨特的Terroir:由地理條件、土地、氣候和作物種類綜合導致的特殊風味)而存在的。
  • 喝了那麼多年的Espresso,竟不知道是Single、Double還是long?
    所以呢,正常的意式濃縮咖啡需要14-18克咖啡豆,25~30秒鐘來萃取,體積為25~30毫升;02Double espresso——雙倍份意式濃縮咖啡我們到咖啡館要意式濃縮咖啡師,可能會被店員詢問需要是需要One shot或者Double shot,意思就是「你是要一個單份還是雙份濃縮咖啡呢?」
  • 土耳其咖啡會比espresso更濃嗎?土耳其跟espresso誰的咖啡因高?
    【espresso】關於espresso,是使用意式咖啡機,用9-10bar的壓力進行萃取,粉液比是1:2-1:3,(粉水比約為1:3-1:4,因為咖啡粉會吸一部分水呢!)研磨度會製作土耳其咖啡所用的稍微粗一丟丟。萃取的整個過程控制在25秒-30秒之間。
  • 一篇文章讀懂意式咖啡,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入門必備知識
    ◇點擊「咖啡文化」關注,一起為咖啡上癮◇合作: ivcoffee8  投稿: tingguangdz@163.com ◆◆◆今天小咖打算來講一下 比較擅長的意式濃縮咖啡,濃縮咖啡(Espresso)或意式濃縮咖啡,是一種口感強烈的咖啡類型
  • 乾貨|決定一杯Espresso咖啡好不好喝十大關鍵要點!
    >六、為什麼需要調整研磨七、調整研磨的步驟八、怎樣調整研磨度九、如何品嘗意式濃縮咖啡  十、Espresso的品嘗一、意式濃縮(Espresso)的標準世界咖啡師大賽(WBC,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中,意式濃縮(Espresso)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