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10萬職場人的成長訓練營△
這是【老鄭講職場】運營文章第1期。
作者 l 老鄭講職場
你 l 30歲何去何從
20年因為疫情,讓很多曾經一直存在但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一場疫情讓許多人和企業都失去了工作和收益,隨著疫情結束開始復工,而環境卻完全不同了。
很多運營人發現,找新工作變難了沒有以前好找了。
隨著時間推移,更多人發現不是沒有以前好找了,而是有些人根本找不到工作了,這是因為企業崗位對人才的篩選要求越來越高,而想要蘿蔔坑的人也從原來的1崗2人到1崗4人。
而這也只是一些小問題,更大的危機是來源於部分工作崗位失去營收,這些崗位人才從A崗位轉到運營,整個運營市場湧入更多的人。
但轉行、轉崗還和曾經一樣那麼容易嗎?
你可能知道,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每年都在大量裁員,主要裁員對象就是那些超過30歲未續約的員工。於是也就逐步出現所謂30歲之前是運營、程式設計師,30歲之後是保險或微商的段子。
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所需要持續穩定的效益及企業創新力,對於企業而言,部分30歲以上的員工只是在重複27歲之後的工作,並未產生更多的效益。
並且在持續穩定的效益及創新力的背後都是無盡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考驗,每年新增應屆生、社招人才都在迫使企業不得不裁員。
所以在大企業穩定只存在於高管層面,如果運營或技術在30歲之前並未做到相關崗位那麼最終所面臨的結果要麼回家、要麼創業、要麼繼續換公司拼搏。
1
繁榮背後的殘酷
運營在15年開始逐步被大家所知,並從16年下半年正式影響市場,這是因為1個運營本身所擁有的技能及知識比1個推廣和1個策劃都要多,雖然不精但是勝在多。
到了17年開始,市場開始逐步認識到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性,於是對於運營細分的崗位逐步出現,而此時企業還在朦朧之中,很多人在這個時候轉行的都成功了,因為市場依舊缺少,比如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等。
隨著時間的開始崗位的嚴峻性及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多,這也就導致了崗位多但能符合上的少。
在18年底、19年初開始出現大量人轉行運營或要從事運營,但學完運營之後只能去做社群運營(其實就是社群銷售、網銷),並且這部分人還只是少部分,大部分人學完都並未找到工作。
此時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大量企業在招聘但是就是招不到想要的人,而市面上大量的培訓機構在培訓運營,培訓完之後不管了。
於是運營這個崗位大多數的認知都會認為非常簡單,就是寫寫字、做做圖、做做策劃、漲漲用戶,但真實的是能工作的都是之後自己付出努力的,沒有工作的只是被割韭菜了。
2
運營人真實要面對的困境
每年市場上都有大量招聘,但對於年齡的要求都越來越苛刻,第一批90後做運營的人都已經步入30歲。
這個年齡你如果還在普通職員崗位並且不是大公司,當你離職或辭職後會發現,工作變的會更加難找,市場對你更加不友好。
而這意味著什麼?
整個運營市場中不可能人人都進入到管理層,更不可能人人都是高管,那剩下的這部分人該何去何從?
有的選擇了換崗,有的選擇了回家,有的選擇了創業,但無論如何你一旦在失敗了還有能工作的可能性嗎?
職業本身只是為了增加認知,增長認知的主要用處就是通過所學的知識在職業中獲得新生或新的睡後收入。
整個網際網路市場大多數人其實都是被圈養中,大多數人不自知,而這也是當下運營人真實所面臨的問題。
3
給轉行人的幾個建議
運營這個工作是非常細緻的崗位,對於類別細分也非常明確,如果你有3不知,那麼還是先考慮轉不轉的問題會更好。
1.不知運營是什麼
2.不知運營有哪些崗位
3.不知自己要做什麼崗位
如果能解決這些問題,還想在做運營那麼我給你以下3個建議:
1.28周歲以下如果有穩定工作建議騎驢找馬
2.30歲以上就不要轉了,因為市場待你不好
3.真要轉,那就真心找好項目帶著經驗轉,否則很難找到適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