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一位白鬍子魔發師,從一個大塊頭手中小心翼翼地接過一個嬰兒,
他的身邊還跟著一位女魔法師,正在憂心忡忡地碎碎念。
兩位魔法師分別是鄧布利多教授和麥格教授,發量爆炸的大塊頭是海格。而這位額頭上有閃電印記的嬰兒,就是即將帶我們推開魔法世界大門的哈利·波特。
這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頭的場景,如今距電影在英國首映已過去近20年。
今年3月,傳出4K修復3D版將在國內重映的消息,可因為疫情反覆一再推遲…
今天,終於收到那張遲到的霍格沃茨入學通知書了。
記得小學的午休,班裡富裕的同學帶來一張光碟,裡面那個戴黑框眼鏡的小男孩,能穿牆,還能與蛇對話。在那裡,有霍格沃茨的金色大廳,有法力無邊的魔杖,有隱身鬥篷,不停吐槽的分院帽,魁地奇比賽漂亮的金色飛賊。
魔法世界太不可思議了,全班就這麼入了哈利·波特坑——每天課間拿筆指著同桌念咒語,偶爾騎上拖把在走道裡「飛來飛去」。
沒想到,當年互相施過『石化咒』的同學早就各奔東西,這張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一等就是快20年……
從1997年,J·K·羅琳所著的《哈利·波特》小說在全球讀者中引起轟動;
到200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將原著引進中國;
如今,所有版本的系列叢書銷量已逾5億本,『哈利·波特』早就成為風靡全球的文化符號。
而英國製片人大衛·海曼的慧眼識珠,也讓它從書籍搖身一變成為電影,走上熒幕。
不知道你們對第一部的記憶還有多少,
為了不影響大家的觀影體驗,小編不給大家「劇透」太多細節。
但你肯定忘不掉,哈利怎樣推車跑進九又四分之三站臺,
忘不掉的入學儀式的金碧輝煌和滿桌的珍饈盛宴,
也曾因誤會對嚴厲的斯內普教授恨之入骨,而感到抱歉。
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三位活潑可愛的小主角,還記得他們第一次見面的地點嗎?
是在駛往霍格沃茨的火車車廂裡,
聰明迷人的學霸赫敏,憨憨又可愛的吃貨羅恩,還有永遠籠罩著主角光環的哈利,
他們的命運從此刻起被緊緊連在了一起,將在未來10年裡帶我們在魔法世界橫衝直撞。
誰能想到,赫敏和第一眼如此「嫌棄」的羅恩,會在日後成為男女朋友?
更想不到,他們都結婚了,你還是單身
有一部紀錄片《創造「哈利·波特」的世界:魔法開始》,記錄了『哈利·波特』成為電影的過程,有許多獨家的幕後故事和花絮。
裡面就包括「艱難」的選角經過,導演組要從收到的成千上萬份錄像中,挑選有潛力的兒童演員一一見面。
幾經波折,才終於選出完美的鐵三角——
赫敏的飾演者艾瑪,本身就是小說的忠實粉絲,
她身上的靈氣和聰慧,讓大家一致同意她就是赫敏的最佳人選。
羅恩的飾演者魯伯特,說自己在讀小說時就和羅恩有共鳴了。
他內向中帶著點調皮的個性,讓自己在二十幾個紅髮、長相相似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而哈利的人選最難敲定,導演對在電影《大衛·科波菲爾》中出演過的丹尼爾很感興趣:
「他有種特殊的迷人氣質,年輕的身體裡住著一個老成的靈魂。」
但唯一有過表演經歷的丹尼爾,卻起初受到了來自父母的阻礙,
因為他們預感到,這一角色將會改變丹尼爾一生的軌跡。
的確是這樣,當他們同框時,奇妙的化學反應發生了!
小哈利,小赫敏,小羅恩,從書裡走了出來——
小說電影化的成功,讓人們一提到《哈利·波特》,腦中立馬想起他們的樣子。
根據紀錄片,他們一起拍的第一場戲就是在火車站跟海格告別。
那是場外景,龐大的劇組和幾百位群眾演員的陣仗,著實嚇壞了三小隻;
跟海格說再見時好像要掉眼淚的哈利,其實是真的快哭了。
後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以平均1~2年一部的速度上映,橫跨了整整十年,
小演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著。
電影裡的哈利,已經40歲了,兒女雙全;
而如今的小演員們,也已經褪去了稚氣,毫不膽怯地走著各自的道路。
今年步入30歲的艾瑪·沃特森,戲裡戲外都是學霸。
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畢業後,以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的身份進行了HeForShe女性主義演講:「呼籲女權,但兩性非對立。」
演藝方面電影演了不少,《美女與野獸》《壁花少年》《尊嚴殖民地》,和羅南搭檔的奧斯卡影片《小婦人》,
但似乎角色人設也好,演技也好,很難擺脫強大的「赫敏光環」。
同樣一直被《哈特·波特》陰影 光環籠罩的還有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這些年兢兢業業努力尋求演技的突破。
電影《瑞士軍刀男》裡,他演一具「溫暖的屍體」,臭屁連天,卻渾身是戲充滿生命力;
電影獲得了很高的口碑,丹尼爾也確實把屍體演「活」了。
他還在《逃離普利托利亞》裡演驚險越獄,在《叢林》中到亞馬遜冒險,《黑衣女人》裡演一位身陷黑暗世界的律師……
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次挑戰,雖然哈利·波特的經典難以超越,但丹尼爾已經不是那個滿臉稚嫩的小男孩了。
魯伯特·格林特,格蘭芬多的騎士羅恩,
也是不斷嘗試新的戲路,卻沒有激起比羅恩一角更大的風浪。
很多人說他長「殘」了,我卻覺得他長大後粗獷的樣子很有男人味。
畢竟這些有什麼重要呢,他們是陪我們一起長大的哈利、赫敏和羅恩啊。
除了鐵三角,第一部的許多演員都讓人印象深刻,有的正耀眼,有的已離我們遠去。
英國有個人盡皆知的秘密,全英國的註冊演員中,沒演過《哈利·波特》的只有十個。
除了鐵三角,第一部的許多演員都讓人印象深刻,有的正耀眼,有的已離我們遠去。
英國有個人盡皆知的秘密,全英國的註冊演員中,沒演過《哈利·波特》的只有十個。
演了哈利·波特壞姨母的費奧納·肖,後來屢獲最佳女主角,在近兩年熱播的劇集《殺死伊芙》裡也出演重要角色——小變態的上司Carolyn,氣場強大。
扮演麥格教授的瑪吉·史密斯,在英國演員永遠屬於「國寶級」,兩次獲奧斯卡金像獎,三次金球獎,三次艾美獎……
而給我們帶來許多感動和好作品的「斯內普教授」——艾倫·瑞克曼,雖然已於2016年離世,卻將他的優雅和溫柔留在了人間。
斯內普至死都是愛著莉莉的,沒有人能把這種愛和痛的糾結演繹得更好。
前兩部的鄧布利多扮演者,理察·哈裡斯,也在2002年去世,
每次再看到這位慈祥老戲骨詮釋的角色,總是會鼻子一酸……
原著的作者J·K·羅琳,「哈利·波特」的故事靈感,是她24歲時坐火車從曼徹斯特到倫敦時萌芽的。
但今年引起巨大爭議的事件你們也聽說了,羅琳在社交平臺的發言傷害了「跨性別者」,被演員們聯名抵制,哈利波特最大的粉絲網站也與其劃清界限。
她是創造了這個魔法世界的人,如今卻被從這個世界裡趕出去,劇情走向讓人有些看不懂。
這個魔法世界,也是所有工作人員齊心協力一針一線編織出來的。
而那些故事和夢境,也將由所有哈利迷一起編織著,並且一直持續下去。
是的,《哈利·波特》的意義遠超它的電影和小說本身,
它是年少的夢,是永不妥協的追尋,是明知前方有千難萬難也絕不回頭。
如果你還在等你的霍格沃茨入學通知書,不如繼續等下去吧,
它或許會遲到,但一定會來。
早晚有一天,你會驚訝於自己的強大。
那是因為你早已學會那些漂亮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