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作為寵物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養貓、去貓咖擼貓、「雲吸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催熱「貓咪經濟」,甚至有媒體稱,年輕人不顧養貓「致貧」,一定要給自己的貓孩子最好的待遇,從而刺激了寵物市場的發展。
「貓咪經濟」來自日本,目前泛指貓除了寵物身份,其形象不管出現在哪裡——書、杯子還是包裝,這件商品就會備受年輕消費群體熱愛,從而變得銷量大增,甚至火得讓人摸不到頭腦。怪不得去年波士頓諮詢公司去年就敢大膽預測,2020年的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可能將達到6.5萬億美元,而95後消費超過了其中的50%。那麼問題來了,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會選擇吸貓養貓?除了貓,他們還愛消費什麼?他們消費的原因和目的有什麼共同點?
養貓,或許是一種單身/孤獨經濟
有分析認為,養貓、養寵物應該屬於「孤獨經濟」的延伸——許多年輕人覺得找個合適的伴侶太難,寧可「花重金」與貓為伴,緩解孤獨。尼爾森數據報告顯示,42%的單身消費者為悅己而消費,單身人群更願意投資自己。悅己是一種生活態度,是自我價值的提升和實現。單身人群通過消費方式取悅自己,緩解在城市中打拼的孤獨感,用戶通過消費提升了自我滿足感。
單身經濟和孤獨經濟並行,年輕用戶通過和siri講故事、小愛同學交流的方式去排解和緩解內心的孤獨,而單身人群也孤獨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阿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95後、00後人群當中,一個人看電影的比例高達54%,一個人叫外賣比例達到了33%。
可愛、萌萌噠!顏值經濟正在繁榮
人們對顏值的追求和「Z世代(指在1995-2019年間出生的人)」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催生了顏值經濟市場的繁榮,如醫美、美妝以及迎合用戶喜好的二次元包裝設計等,讓顏值成為吸引用戶消費的重要因素。
如農夫山泉將精準繪製、還原十二生肖與品牌特點融合到一起,推出了高顏值高水準的瓶身設計,夯實了品牌高端產品的地位,提升了整款產品的檔次。星巴克將軟萌的元素與自己的杯子設計相融合,讓治癒性顏值的貓爪杯成為了被追捧的對象。
愛好決定消費傾向,悅己經濟受青睞
這屆年輕人中,尤其以95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他們愛學習愛充電、愛追劇也愛看演出,喜歡具有改編特色的中國風音樂。阿里文娛的《青年文娛消費大數據報告》和央視財經的《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都指出,95後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們工作之餘回到家他們更願意做家務、運動健身和網購,如果外出娛樂,他們則喜歡聚餐/夜宵、遊景點和逛夜市。
縱觀年輕人的消費,商品稀缺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如今,個人的時間、體驗、注意力等才是稀缺資源。過去的買物質、買商品逐漸變成了買滿足、買快樂。以此為代表的「悅己經濟」更加體現出,悅己可以不帶性別標籤的——男士會給自己買化妝品、護膚品,女士會買遊戲機、健身卡。
盲盒經濟:生活需要驚喜
據阿里《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基本上每年都有接近20萬的消費者花費2萬多元去收集盲盒。同悅己經濟和顏值經濟的治癒性不一樣,盲盒經濟玩的是一種驚喜,因為盲盒上並沒有標註有什麼具體的東西,而是需要打開盒子才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
不少人表示,喜歡盲盒是因為想給平淡的生活製造一些驚喜,驚喜成癮,那些喜歡手辦的人自然會購買手辦盲盒;喜歡玩遊戲的自然喜歡遊戲裡的抽卡帶來的未知。而抓娃娃機之所以會成為市場的風口,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資金安全的情況下盲盒經濟帶給用戶的未知驚喜。
如今,盲盒已經成為了年輕人追捧的時尚潮流,甚至有餐飲公司為了能夠籠絡年輕消費者推出了盲盒午餐。不知道自己中午會吃到什麼,讓用戶又驚喜又期待。
二次元市場破圈愈發明顯
據《2020微博動漫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20年4月,微博泛二次元用戶達2.92億,相比去年同比增長11.4%。《白皮書》對動漫用戶的畫像中,男女分布相對均衡,但是在年齡層次上,90、95後和00後用戶超過了80%,可見二次元用戶群體趨於年輕化。
隨著二次元內容越發受到用戶的喜歡,越來越多品牌方、動漫博主、藝人團隊等均在動漫領域不斷進行營銷嘗試。動漫粉絲的破圈屬性愈發明顯——可以採用動漫內容進行多方聯動,其可擴展性會變得更強。比如,《妖狐小紅娘》手遊就採用了「迪麗熱巴」和「迪麗冷巴」雙代言的模式。
跟風消費?不如說文化認同
騰訊《00後人群消費趨勢研究報告》顯示,00後具有更強的文化自信,他們擁有更高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與其說他們跟風消費,不如說是文化認同更多些。這兩年迅速崛起的漢服經濟正是典型的代表。
隨著00後人群民族文化意識的增強,花西子、完美日記、百雀羚、京潤、太平鳥、李寧等國貨品牌再次翻紅。它們通過年輕人喜歡的方式進行營銷,並重新定義了國貨潮流,也給年輕人提供了更多選擇。有關數據顯示,48%的00後用戶會優先選擇國貨,這也給國貨品牌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國潮的興起及發展,敦煌、故宮等文化IP大行其道,《哪吒·魔童降世》《姜子牙》這些電影的受歡迎程度,無一不展現著國漫的發展和用戶喜好的增加。
陪伴、愉悅、專業、夢想,就是這屆年輕人消費觀
如何避免孤獨、尋找快樂,同時又要避免膚淺、浮誇……不看年齡,這是大部分人所面對的基本問題。對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解決方案。
雖然這屆年輕人有以上消費傾向,但不能因此斷定他們肆意揮霍、花錢無度。《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42.1%的年輕人只使用消費類信貸並且在當月還清,多數年輕人會在免息期內結清信用卡,把信貸產品當作「省錢」的支付工具使用。因此有人說,「騎著共享單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這句話可以代表當代一部分年輕人的消費觀。通過對消費行為的觀察我們能夠看到,以95後為代表的這屆年輕人的消費觀,無非是建立在了更高物質的基礎上,它可以凝練為「如何更有質量地活著」。
所以,什麼是有質量?不同物質基礎決定不同消費觀,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答案。對70後、80後而言,「有質量」可以表現為日常生活中的奢侈品、高消費越多越好。而90後、95後則認為更順從內心的舒適、更有效地提升自己,才叫有質量。定義沒有高下之分,希望我們都可以把日子過成理想狀態。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王錦川 綜合半月談、新華網、中新網、搜狐、騰訊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