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盲盒經濟:年輕人到底能從盲盒中得到什麼?

2021-01-15 鞭牛士

文|毛曉敏

「小時候拆乾脆麵收集卡片、買泡泡糖收集貼紙的孩子長大了,變成了逛街拆盲盒、買扭蛋、過年集福卡的成年人。」

菲菲今年剛畢業,2年前某次逛街給朋友挑生日禮物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潮玩店泡泡瑪特在賣的Molly星座系列盲盒,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入了盲盒的坑」。

這個金髮碧眼不及手掌大小女孩嘟著嘴巴,12個不同裝飾造型對應12星座,菲菲挑選了一個盲盒希望裡面是自己的星座——天秤座,盲盒包裝上天秤座的Molly穿著粉色裙子十分可愛。出了店鋪,菲菲打開包裝盒,隔著袋子摸裡邊Molly的細節,憑觸感猜測它的模樣,「又忐忑又激動」,但最終拆開後發現是白羊座。

從線下逛街購買,到不逛街也會在網上購買,從Molly買到畢奇買到白雲寶寶,如今菲菲對泡泡瑪特旗下的盲盒系列如數家珍,買來的50多個Molly存放在書櫃中,她最喜歡的是畢奇泡泡圈和太空系列「這個系列每一款都可愛」。

但菲菲覺得自己並不算是狂熱的盲盒愛好者,在一個盲盒交流群裡,她看到有人收集了上百個不同造型的盲盒潮玩。「我只是買盲盒,抽不中最喜歡的也無所謂,但她們抽不到也會花幾千塊去收集一個限定隱藏款。」

系列盲盒中潮玩的每一個常規造型都會印在包裝盒上,因此買家在買之前就有了心理期待,但隱藏款是包裝盒上沒有繪製出的。菲菲說自己已經不那麼看重是否能拆到最喜歡的樣式,只要拆到的潮玩「重、大、或者花裡胡哨,就有比較賺的感覺」,她描述自己的「手氣」很「非」( 指運氣不好),從未「脫非轉歐」(指轉運),這是在盲盒等泛二次元文化領域年輕人都常使用的形容詞。

除了自己買,菲菲也喜歡上網看一些博主發在微博和B站的拆盲盒視頻,「我一次可能買一兩個立刻拆,她們的視頻一次最少拆8、9個,看著很爽。」更重要的是,這些博主有時候會在視頻中拆出很好看的隱藏款,網友們就在評論裡「吸歐氣」。

菲菲加入的盲盒交流群裡女生居多,年齡大約在十幾到二十多歲,從高中生到職場白領都有,一些女孩有時會在群裡討論。家裡長輩不理解她們為什麼買這麼多「沒用的玩具」擺著看,於是有人把拆出來的潮玩藏在家長看不到的抽屜裡,有人乾脆騙長輩說盲盒9.9元包郵。菲菲也曾有這樣的困擾,但是當母親跟她一起拆了一次盲盒後也「迷上了」,盲盒單價不高,但買的數量多的話價格並不低,但如今母親也只是勸說菲菲少買一點。

談起為什麼喜歡買盲盒,這些愛好者大多只是說:「覺得可愛、看著開心」,「就覺得是可以很容易獲得的快樂。」

盲盒x潮流玩具

線下風靡至線上

「萌」、「酷」、「小而美」、「有趣」是當下年輕消費者消費的關鍵詞,盲盒中的潮玩手辦類型不同,但大多滿足這些特點。

市場上一些盲盒中裝著的,有依託動漫、遊戲、影視等ACG領域IP內容中的人物、角色,來聯名或籤約相應版權協議設計造型的手辦,多保存有原IP角色的服裝、造型、動作等特點,也有品牌聯合設計師專門為盲盒產品線設計造型的潮玩。

基於ACG領域ip衍生的手辦,吸引的大多是抱有情懷的ip粉絲,而設計師設計的潮玩,則以造型特點吸引年輕人。在這基礎上,盲盒「你不拆開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樣式」的包裝營銷方式更讓這些潮玩手辦增添了賣點。

談盲盒不得不提世界上銷量最高的盲盒產品——日本的Sonny Angel,其形象是一個不同造型的大眼小天使。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已經發行了600個不同造型的Sonny Angel。

在國內,泡泡瑪特可以說是較早將潮流玩具帶進主流商圈的零售品牌商,盲盒為其主要銷售方式,最初泡泡瑪特代理經銷日本潮玩,Sonny Angel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15年,泡泡瑪特線下20多家門店一年就銷售了60萬個Sonny Angel系列的盲盒,復購率很高,銷售額超過3000萬。

Sonny Angel帶來啟發,泡泡瑪特延續爆款盲盒產品的營銷邏輯,開始籤約設計師設計,於2016年4月籤約了香港知名設計師Kenny,在國內獨家生產、銷售名為Molly的潮玩盲盒。當前,Molly已經是泡泡瑪特旗下最受歡迎的產品,單價59元。

這款裝著金髮碧眼嘟嘴小女孩Molly的盲盒發售不到20多天,銷售量就超過8萬。2016年7月到12月,Molly超過30萬個,到2018年,全年銷售量則超過400萬。目前Molly仍在被不斷孵化出新的形象、系列。

潮玩盲盒風潮也推動了泡泡瑪特的擴張,截至今年4月,線下直營店已近100家,覆蓋全國40多個城市的主流商圈。據泡泡瑪特公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61億元,同比增長155.98%,淨利潤2109.85萬元,同比增長1405.29%。

除了線下直營店,泡泡瑪特還在不少商場鋪設了不少無人販售機出售盲盒,到今年4月,已有300多臺無人販售機,預計至今年年底,數量將增至600~700臺。據悉,每臺無人販賣機約有800多個盲盒,存貨貨值為5萬元,絕大多數機器2-3天補貨一次。

而泡泡瑪特的線上官方天貓店裡,銷售成績也十分引人注目。據介紹,2018年「雙11」當天,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到2786萬元,復購率達到了40%。此外,泡泡瑪特上線了販賣盲盒的小程序。

抓住商機的當然不止泡泡瑪特,近年來,湧入潮玩盲盒市場的國內商家不少,更多的是從前單純兜售潮玩、禮品、雜貨的零售商,如19八3、dream castle、酷樂潮玩等,進駐中國多年的玩具零售商玩具反鬥城也推出了盲盒,日用雜物店名創優品也合作IP,推出芝麻街和三隻熊的合作款盲盒。幾乎一二線城市的大型商場都有一兩家兜售盲盒的門店,或至少有一兩個無人販售機吸引用戶消費盲盒。

盲盒利用用戶情感:

從佔領用戶心智到衍生社交價值

據調查統計,泡泡瑪特的用戶畫像中18-24歲的消費者數量佔比最多,達到32%,其次是25-29歲、30-34歲的用戶,分別佔比26%、20%,而這其中75%都是女性消費者。

在潮玩之外,她們更像在為情感體驗消費。

首先線下購物的場景感推動了這樣的消費現象,置身琳琅滿目的潮玩手辦,親手挑選一個並賦予其期待,帶來了消費衝動,無人販售機則抓住並利用著消費者在商場消磨的碎片時間。

盲盒中的潮玩手辦形象本身具備了吸引年輕消費者的「萌」、「酷」、「小而美」,同時盲盒「不拆開,你永遠不知道裡邊是什麼」的神秘感帶來了趣味。

同時,每個系列盲盒中潮玩的動作、人設表情、服裝上做出細節改動,做成系列產品提升了產品的復購力。泡泡瑪特副總裁司德在採訪中表示,潮玩設計師是泡泡瑪特產業鏈上最重視的環節之一,設計師可持續的設計創造能力,能保證IP是一個長期受歡迎的形象而不是很快就過時,每籤約一個新的IP,泡泡瑪特會為它制定一個3-5年的包裝規劃。消費者在不斷購買、收集的過程中,獲得的滿足感也是不斷消費盲盒的動力之一。

相較郵票等收集品,帶有潮流和藝術屬性的潮玩更能吸引年輕人,而相較具有收藏價值的ip衍生或有設計師潮玩動輒近千元的價格,潮玩盲盒價格大多從幾十元到100-200元不等,單價不高,讓不少年輕人可以輕鬆入門。

而每個系列中未知造型的「隱藏款」也常是最令盲盒消費者期待的,如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這些造型會印在包裝盒上,但隱藏款則沒有介紹圖,抽中的概率約為1/144。更有盲盒潮玩推出限定隱藏款,物以稀為貴,這就更加重了盲盒愛好者的好奇,不少限定隱藏款在網上被炒至上千元。

期待、滿足、驚喜、失落,用戶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這些感情,都是盲盒商家預期的,這些都被視為是佔領消費者心智的設計。泡泡瑪特副總裁司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泡泡瑪特試圖在購買和拆盲盒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娛樂化的情感關係,「這種感情本身讓整個購買過程變得更加有意思。」

這種感情還可以「傳染」。在微博、B站等社交、視頻網站搜索盲盒,會發現不少拆盲盒的視頻,播放量可觀。菲菲表示自己也會好奇別人到底「開」到了什麼,如果別人得到的也都是不喜歡的,就會引起「相對舒適」,反之則會羨慕、嫉妒,引起不適。但很多盲盒中的潮玩手辦,都幾乎做到了無論什麼造型,都在可接受範圍內,不會讓人過分不滿意,滿足「萌」、「酷」就始終是對年輕消費者有吸引力的。

盲盒儼然成為了社交產品,盲盒愛好者們還組建交流群,彼此分享又買到了什麼盲盒,拆到了什麼造型的潮玩,或互相交換、交易彼此拆盲盒獲得的潮玩手辦。有些盲盒愛好者還會「氪金」高價購買其他用戶曬出的隱藏款。

也有認真起來的購買者,在網上發布經驗貼,內容就是如何根據盲盒重量、尺寸、搖晃手感等因素判斷盲盒中潮玩手辦的造型。引來不少愛好者的關注和討論。

在這些社群和話題帖中,不同年齡段的盲盒愛好者有了交流的橋梁。泡泡瑪特還進一步推出供盲盒愛好者進行盲盒潮玩交流、交換、交易的APP——葩趣。

盲盒也被利用:

盲盒經濟衍生品風潮

盲盒背後的營銷邏輯其實在40年前的日本就已誕生,扭蛋就是印證。這種投入100日元硬幣後旋轉開關,就會滾出裝有玩具的扭蛋的機器,如今仍可在日本藥妝店、便利店等處見到,扭蛋中裝著的玩具樣式也需要打開扭蛋後才能知曉。2007年,日本最大玩具製造商萬代再次將扭蛋推至消費浪潮之中,針對30歲左右消費人群推出的「機動戰士高達」復刻人偶扭蛋,銷量達450萬。

如今這種盲盒經濟造就的消費機遇更出現在文創、電商、遊戲等領域,並漸漸影響深遠。

文創方面,文化節目《國家寶藏》衍生出的文創產品店「你好歷史旗艦店」就推出了盲盒產品。其中的手辦包括有河北博物館彩繪散樂浮雕中的唐代仕女和西安兵馬俑,在形象上也做了頗具趣味的創新,比如唐代仕女的形象有的舉著手機自拍,有的抱著布熊,有的在搖呼啦圈,而兵馬俑的形象則是或端步槍,或舉望遠鏡偵查。不僅吸引了節目觀眾購買,也吸引了不少年輕的「路人」用戶。

一些訂閱電商也紛紛借鑑了盲盒營銷邏輯。美國最大的訂閱制電商平臺、創辦於2011年的Stitchfix,提供的服裝訂閱服務產品就是以盲盒形式寄到用戶手中的。用戶在完成個人偏好信息調查問卷後,Stitchfix通過算法、搭配師意見給出5套服飾組合搭配寄給用戶,而用戶在打開前,不會知道裡面有什麼。亞馬遜也在2017年推出和Stitchfix一樣經營模式的wardrobe計劃。

到了國內,近年來也有不少運用盲盒玩法的服裝電商出現,好搭盒子、Soda蘇打罐、垂衣等品牌正是其中玩家。據報導,截至2018年10月,主要針對男性服裝市場的垂衣,季度復購率已達到60%,會員數在6個月內實現500%的增長達到20萬,預計到2019年底將增長至100萬。

而在遊戲領域「氪金」購買ssr的現象背後也有相似邏輯。不少手遊如《陰陽師》、《戀於製作人》等就設置一系列遊戲道具卡,有些能增加角色技能,有些能推動特定情,有些則只是美觀值得收藏,卡牌分為N、R、SR、SSR幾個級別,供玩家隨機抽取,其中最高級的ssr(superior super rare)抽到的概率極低,於是不少玩家就會通過大量充值來購買額外的抽卡機會,但即便氪金抽牌,在抽取前也無法知道抽取的是什麼作用、什麼級別的牌。在遊戲社區、論壇中,不少玩家會曬出自己抽取的稀有卡牌,這也讓其他玩家產生攀比欲,不斷投入時間和金錢在抽卡上。

在停不下來的盲盒消費熱潮背後,商家在滿足用戶體驗付費之餘,對盲盒愛好者獵奇、「賭徒」心態的圍獵也展開了。

借盲盒經濟的商業運作邏輯,線下商場逐漸出現不少以「心願」、「幸運」為名的盲盒販賣機,如「心願先生」 、「心願達人」等。這些販售機以高級獎品作為宣傳,在展示屏上顯示盲盒中可能是拍立得、名牌口紅香水、PS4、手機、單反、平衡車等「高級禮品」,消費者支付30元後,即可隨機獲得其中盲盒。

但不少消費者反映其中產品都是形似知名品牌,但實則來自一些不知名廠家的「山寨貨」或價值基本不超過30元的產品。

據報導,今年1月,有合肥市民在某商場購買了一個「心願達人」盲盒,拆開看發現裡面裝著一個包裝設計形似知名品牌產品的山寨香水,該盲盒販售機擺放位置顯眼,寫有「小小心願這裡實現」等標語。機身上還有一排疑消費者手拿大牌商品的宣傳照片。

另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自己在北京某商場的「心願先生」無人販售機中購買禮盒,一個盲盒單價30元,包裝上寫著「幸運盒子」,抱著「下一個就會中」的心理,該網友一次購買了6個,盲盒中禮物大多是塑料餐具、幹發帽、剃刀、不知名藍牙音響等,淘寶搜索相似產品價格基本不超過30元。

據北京商報報導,以禮盒單價30元,每天售賣60個禮盒為例,上述無人販售機每臺月收入約為54000元,販售機、禮物、商場電費等成本約為29700元,利潤為24300元。

無論是有收藏情懷的消費者,還是尋求好運的投機者都不會消失,這類以「好運」「心願」為名的盲盒販賣機是當下的一波風潮,但在消磨盡消費者好奇心後,或會因復購率下降而被新消費產品取代,而利用盲盒經濟投擲捕獵網的商家將永遠存在。但就像盲盒一樣,我們不知道下一個開出來的會是誰,會是什麼消費產品。

相關焦點

  • 貓咪經濟、顏值經濟、悅己經濟、盲盒經濟……這屆年輕人在消費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會選擇吸貓養貓?除了貓,他們還愛消費什麼?他們消費的原因和目的有什麼共同點? 養貓,或許是一種單身/孤獨經濟 有分析認為,養貓、養寵物應該屬於「孤獨經濟」的延伸——許多年輕人覺得找個合適的伴侶太難,寧可「花重金」與貓為伴,緩解孤獨。
  • 小盒子中的大學問,讓年輕人著迷的盲盒到底有什麼魅力?
    所謂盲盒,顧名思義是裡面的商品讓我們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對於好奇心極為旺盛的年輕人來說,一隻盲盒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樣,一旦開啟了潘多拉就很難止住悸動的心。那麼包含著大學問的小小盒子中,到底有什麼讓年輕人著迷的魅力呢?
  •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近些年盲盒風靡,讓不少年輕人「入坑」。在一項調查中顯示,最近一年,有20萬人為了購買泡泡瑪特的盲盒消費超2萬元。
  • 中國盲盒出口增速超400%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相信大家對於盲盒都不陌生了,自從盲盒的出現,在市場上就非常火熱,特別是在很多人流量多的地方也是能夠看到一些抽盲盒的機器了,於是不少人也好奇,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呢?盲盒靠什麼吸引顧客?
  •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
    相信大家對於盲盒都不陌生了,自從盲盒的出現,在市場上就非常火熱,特別是在很多人流量多的地方也是能夠看到一些抽盲盒的機器了,於是不少人也好奇,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呢?盲盒靠什麼吸引顧客?
  • 「傾家蕩產」買盲盒,年輕人中了什麼毒?
    事實上,盲盒只是潮玩的一種,而且只是入門級別。雖然很多隱藏版和限量版盲盒動輒被炒到上千元,但進階版的潮玩更是天價,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還要排隊、抽號。以目前最紅的Molly為例,59元的盲盒隱藏版在二級市場,價格大概在1000到2000元左右(視隱藏版的概率決定)。
  • 令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盲盒」,到底是在「賭」,還是在娛樂自己?
    女友都十分喜歡,於是在盲盒上獲得滿足的女友開始了漫長的抽盲盒之旅。而筆者看著滿柜子的盲盒和身邊一大群正在抽盲盒的遊客陷入沉思,抽盲盒到底算不算一種「賭」呢? 02盲盒是什麼 首先盲盒是什麼?
  • 盲盒公仔與它背後的當代年輕人
    盲盒公仔就是裡面裝著某一款玩具公仔的紙盒子。在你撕開最後那層包裝紙之前,你永遠才不到裡面是哪一款。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天貓年花費2萬元的盲盒公仔玩家超20萬,其中95後佔了絕大多數,閒魚則有30萬玩家交易,交易金額高達千萬級。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當代的年輕人對盲盒公仔這個新玩具如此痴迷呢?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這篇我們就從「上癮模型」入手,講講盲盒經濟背後的故事。 01 為了讓你在人群中多看它一眼,盲盒商家有多努力? 前幾天,對面同事拿給我一個只有五釐米高的小擺件看,說是兒童節滴滴搞活動,她打車正好坐上了活動專車,專車贈送了玩具。
  • 盲盒經濟正當時,品牌該如何玩轉盲盒營銷!
    近年來,「盲盒」因未知、不確定的特質讓不少人「上了頭」,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新寵」。 2019年,天貓《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過去一年中,天貓上潮玩手辦銷量的同比增長達到近 190%;有近20萬消費者每天在天貓上花費2萬元收集盲盒。
  • 海南:年輕人花2萬元「豪賭」的盲盒,拆開卻是一堆娃娃……
    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一般售價在幾十元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就這點來看,盲盒和買彩票頗為相像,都有賭運氣的成分。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你買盲盒了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盲盒開始慢慢深入到當代年輕人的生活。 在微博熱門話題上,「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閱讀量達到4.6億,有1.3萬討論。從小眾到大眾,有人說,盲盒集中體現了,人類的收藏欲和賭博心不僅不會缺席遲到,還會愈演愈烈。
  • 盲盒引爆「驚喜經濟」 年輕人樂為「心情」買單?
    盲盒引爆「驚喜經濟」 年輕人樂為「心情」買單?  盲盒是指在盒子中隨機放置物品,消費者只能在購買後拆開才能一睹真容的商品。從內地「80後」「90後」熟悉的集卡、扭蛋,到如今口紅、玩偶,甚至書籍、考古等領域也在推出盲盒,「一切皆可盲盒」成為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口號。  記者了解到,盲盒單價基本在數十元人民幣左右,但要抽到心儀的樣式或集齊一套,卻並非易事,不少人甚至選擇去二手平臺高價購買。
  • 20萬人掏錢,千億港元市值,年輕人眼中的盲盒到底是什麼?
    而在這場關於盲盒是不是智商稅爭議背後,卻有一個根源問題要先搞清楚:當下年輕人都是怎麼看待盲盒的。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找了三個年輕人,聊了聊他們對於盲盒的真實感受。在一些人眼中,盲盒不是玩具,更像是一張刮刮樂,裡面藏著讓錢翻倍的機會。但如果真有人認為能通過買盲盒來改變人生,為什麼不直接去買彩票呢?
  • 盲盒為何能吸引年輕人買單?
    如今在市場中打得火熱的「盲盒」,正好能詮釋這種「未知的驚喜」有多受人們歡迎。上周,某盲盒第一股正式上市,第一天就展現出亮眼表現,市值直接超過千億港元。不少人對此疑惑,為何一家賣玩具的公司能夠完成如此成績?在當天,「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這一問題也瞬間衝上熱搜,閱讀量達到3.5億。
  • 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前不久,一家叫泡泡瑪特的公司開啟了赴港IPO之路,一時間,不少人被「盲盒」二字鋪屏。究竟什麼是盲盒,盲盒生意有多好,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迷它……一堆問題也像打開巧克力盒,隨之滾滾而來。有玩家表示,「我雖然喜歡抽盲盒,因為會抽到稀有款或者不同款,一想到能抽到自己中意的款式,我就會心跳加速。」  盲盒玩法是一種營銷模式,起源於日本,經歷了福袋時代,扭蛋時代。扭蛋玩法在日本風靡了近半個世紀,現在還瘋狂,2017年時市場規模已達319億日元。近年來,國內有些商場中也能看到「扭蛋機」,泡泡瑪特學習的正是「扭蛋」玩法。
  • 盲盒:收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發展到現在,盲盒文化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很多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被掏空錢包的年輕人依舊深深地陷在商家的套路中,無法自拔。盲盒中禮品大多以PVC材質的玩偶手辦為主,這類的商品的市場價大約在19~49元,但是將商品放置到盲盒中,盲盒價格大約在39~99元,價格增幅在一倍以上,大量的盲盒商家爭鋒上線,強佔盲盒市場。
  • 盲盒經濟大熱 1688平臺盲盒個性化訂單暴增
    隨著盲盒經濟大熱,瞄準這一營銷手段,各路商家都紛紛到1688找工廠加工定製盲盒。近日,記者從中國內貿批發平臺1688獲得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上半個月,盲盒及衍生品的平臺成交額是11月同期的2.7倍,加工定製的買家數量同比增長了300%。
  • 盲盒營銷是把雙刃劍!
    不過,盲盒營銷是一雙刃劍,用不好,不僅無法拉動產品銷量,還會降低用戶對品牌信任度,得不償失!盲盒火爆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注意力極其缺乏的營銷大環境下,品牌將如何借勢盲盒進行營銷?到底什麼是盲盒? 1   切中年輕潮玩圈層消費訴求盲盒爆火背後是潮玩圈層經濟效應的拉動,每一個圈層背後都有獨特的圈層消費文化作為支撐。盲盒內本身的潮玩IP,一般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價值,而且具有收藏和社交的價值屬性。
  • 盲盒魅力難擋,許多年輕人忍不住「剁手」!專家:上癮、炒作應該警惕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盲盒經濟,讓你驚喜讓你憂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盲盒玩法也延伸到多個行業,頻頻出現跨界產品:啤酒的限量版盲盒,包含太空人、包租公等行業角色的旺仔牛奶職業罐,藏有小龍蝦、花椒雞或饞嘴牛蛙的生鮮盲盒……都逐步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新寵。「盲盒熱」席捲市場,其背後的新經濟邏輯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迷戀?盲盒生意有多火?晚報記者對島城市場做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