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興起的兩頭婚,真的能解決婆媳矛盾、孩子姓氏這些婚姻難題嗎

2020-12-26 孤獨的幸福樹

近幾天,「兩頭婚」的話題引起了廣泛議論,有很多人說,兩頭婚可以完美解決婆媳矛盾、孩子姓氏這些在婚姻中存在了很多年的難題,也有人說這樣的婚姻模式跟搭夥過日子差不多,缺乏情感上的羈絆和黏度,更容易導致離婚。

那麼到底哪種說法更對呢?

其實任何一件新事物的產生都是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的,也往往都是各有利弊。而我們要評價它的好壞,最直接的辦法當然也是看它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對於兩頭婚這種現象,我們不妨也以這個思路來逐步探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兩頭婚。

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婚姻形式,也叫「並婚」,它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是男方入贅,而是兩頭都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這種兩頭婚的家庭,對女方來說不是嫁女兒,對男方來說也不是娶媳婦,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彩禮陪嫁等。他們一般都是生育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隨父姓,主要由男方撫養,第二個孩子隨母姓,主要由女方撫養。

至於夫妻兩個,也可以各自不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剝離,想住誰家就住誰家。隨自己姓的孩子,以後可以繼承自己家的財產,對方的財產則跟其無關。無論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孩子都稱其為爺爺奶奶。

兩頭婚真的能解決婆媳矛盾嗎?

婆媳矛盾一直被稱為婚姻中的千古難題,兩頭婚的出現,有人認為這個千古難題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因為女方不用非得住到男方家,也不必非得面對男方的家人,如果婆媳不合,那么女方結了婚之後就天天住在娘家即可,男方想一起去就一起去,不想一起去就住自己家,照顧自己父母,誰也不必勉強誰,哪裡還會有婆媳矛盾?

乍一看的確是這麼個道理。可我們反過來想,但凡一段關係中出現讓你無法釋懷的矛盾,那也便意味著在意。

為什麼婆媳矛盾千百年來一直被稱為無法解決的難題,無非就是因為女人在意婚姻,在意丈夫的感受。一旦你什麼都不在意,那麼你也就不必為婆媳矛盾耿耿於懷了。即便不是兩頭婚,你一樣可以遠離公婆,對他們的話不聽不問,不是嗎?

而如果你是一個在意婚姻在意情分的人,就算你們約好了兩頭婚,你也做不到不顧其他人的感受我行我素。

假設你就是遇上了一個不通情理的婆婆,她就是看到兒子去嶽母家生活心裡就不舒服,聽到孩子跟女方姓就去吵去鬧,你又非常看重這段婚姻,不願意因此而離婚,那即便你是兩頭婚,你不一樣得去尋求應對和解決的辦法嗎?

所以,這只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問題,兩頭婚能夠解決的婆媳矛盾無非有兩種,一種是有著通情達理的家風的家庭;第二種是並不重視婚姻和夫妻情分的人。而對於這兩種,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婚姻模式,婆媳關係都不是他們的難題。

兩頭婚真的能解決孩子姓氏的爭端嗎?

關於「冠姓權」,同樣是近年來一個比較熱烈和激烈的話題。一方面受男女平等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跟自己姓,而已經習慣了孩子理所當然隨父姓的男人們自然也就產生了很多不滿。

於是,夫妻之間,婆家與娘家之間,互相爭奪孩子姓氏的事情也就屢見不鮮。甚至網上曾報導過女碩士因為得不到孩子的冠姓權而離婚的案例。

那麼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從一開始就約定了夫妻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男方姓,一個隨女方姓,這似乎就避免了婚後再因為孩子姓氏問題而引起爭執的可能。

可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類似於兩頭婚這樣的婚姻形式,他們也是約定了要生兩個孩子,可是在生第一個的時候女方身體出現了問題,若是再生第二個會很危險,而且她自己也不願意再受一遭這樣的罪,也就沒有再生。

幾年來兩家一直為孩子姓氏的事吵得不可開交。孩子跟了男方姓,女方覺得結婚就什麼都沒要,如今還落下了一身病,要求給孩子改回女方姓,而男方認為既然現在決定只生一個了,孩子的姓就不能改。兩家的關係因此非常僵,夫妻感情自然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這說明了什麼呢?人生很多東西是不會按部就班地出現的,看上去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極有可能因為一個預想不到的變化而被徹底打亂。

兩頭婚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孩子姓氏的爭端,但是這樣的解決方式,太過於利益化,而少了人情化,因此它更加經不起變故。

當然,兩頭婚也還存在著其他方面的利與弊。

其實在江浙一帶,那些兩頭婚的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因為父母只有一個孩子,都不願意孩子離開自己身邊,於是就在傳統的男婚女嫁或者招上門女婿之間採取了這個折中的辦法。

這樣以來,無論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就都可以得到自己子女的陪伴,甚至還可以有一個跟自己同姓的孫輩在自己膝下享受天倫,這對父母來說的確是有利的。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家庭中,最核心的關係應該是夫妻關係,而這種兩頭婚的婚姻形式,是否會導致原本核心的夫妻關係被邊緣化?而變成了你以你的原生家庭為主,我以我的原生家庭為主?

對於那種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兩頭婚自然是可以男女雙方各有一套婚房,夫妻想住哪邊住哪邊。而那些條件不好的家庭,怕是就變成了男方這邊跟公婆住一起,女方那邊跟嶽父母住一起,無論住哪邊都沒有自己的小家庭。

倘若夫妻感情好還可以,萬一夫妻感情出了問題,或者女方不願意遷就公婆,男方不願意遷就嶽父母,那就變成了「各住各家,各找各媽」,這樣的婚姻,也就失去了意義了。

而即便是夫妻兩邊都有單獨的房子的家庭,眼下看上去沒有那麼多麻煩,可是等孩子大一些的時候,你總不能說讓孩子在這邊上半年學,在那邊上半年學,只為了適應父母的兩頭婚吧?

所以,在我看來,江浙興起的這種兩頭婚,雖然確實有一定的益處,表面看似乎也的確能解決一部分的婆媳矛盾和孩子姓氏方面的難題,但從深層次和長遠來看,它的弊是大於利的。

當婚姻不以感情作為紐帶,當家庭關係不以夫妻關係作為核心,那麼看上去再公平再無可挑剔的婚姻形式,也是脆弱的。

誠然我們每個人結婚後,都是要孝敬父母,適當幫扶自己的原生家庭的,但如果所有的利益、生活模式全都圍繞著原生家庭的需求,而把夫妻關係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那婚姻就是一種本末倒置。這樣的婚姻,又有多少溫度和意義?

作者簡介:孤獨的幸福樹,一個喜歡讀書和寫字的女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伴你溫暖前行。

相關焦點

  • 江浙興起不嫁不娶「兩頭婚」不利於婚姻的穩定,換個方式也許更佳
    「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這種婚姻結合方式,短期看,好處挺多的,解決了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姓氏相爭等問題。但是,長遠看,非常不利於家庭的穩定,小兩口之間、婆媳之間、翁婿之間的關係比較生疏,缺少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間煙火」的婚姻相處模式更易導致離婚率的上升!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受益的究竟是誰?
    在最近這幾年裡,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這種婚姻形式名叫「兩頭婚」,被當地人俗稱為「不來不去」、「不娶不嫁」、「不進不出」、「兩家拼拼」,那麼,這種婚姻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日前採訪了相關的專家和律師,據了解,在江浙農村,選擇這種婚姻形式的不在少數,尤其是獨生子女。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女方真的虧了嗎?
    #01在網上看到一條熱搜: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種婚姻形式之所以產生,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該社會現象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種產物。像江浙一帶挺富裕的,而姓氏又關係到家庭財產的繼承,生一個孩子隨母姓也可以方便繼承女方家的財產。兩頭婚一上熱搜,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另外一個特點包括生兩個孩子,這基本上是一個硬性的標準,因為兩邊都需要子嗣的延續。最後,孩子的姓氏也基本上需要相互商量,一邊一個姓。此外兩邊住也是比較典型的特徵,不是單指住男方家或者是住女方家,而是兩邊都兼顧。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的好處都在哪
    就在這幾年,在彩禮問題的反射下,浙江地區開始興起一種兩頭婚的新婚姻模式,這種婚姻模式不屬於傳統的男方娶女方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兩頭婚需不需要彩禮和嫁妝呢?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什麼是兩頭婚?
  • 別大人舒服了,卻委屈了孩子:「兩頭婚」,真的是四全其美嗎?
    這種新型的婚姻關係,完美地解決了獨生子女延續香火及繼承財產的問題,尤其是解決了富裕地區因沒有孩子繼承家產而產生的「問題」。也讓婚姻和家庭的矛盾減少了很多。01、中國的傳統,養兒防老,含飴弄孫,天倫之樂。
  •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並且一家一個姓……這種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在江浙以及中西部零星幾個城市流行,並悄然改變中國傳承千百年的家庭社會關係。「『兩頭婚』體現出『人是活的』這一特徵,這些家庭主動對傳統文化系統進行調整,在依循地方規制的同時,又對傳統規制進行創新。」  趙春蘭發現,目前除了江浙地區,雲南、貴州、甘肅等地也零星出現了「兩頭婚」例子。  不僅僅是地域的跨度,「兩頭婚」時間的跨度也比外界想像得更長。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興起這種婚姻形式...網友們吵翻了!
    這種婚姻形式,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和小西夫婦一樣,選擇兩頭婚的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對男方的心理壓力影響比較小。
  • 江浙出現「兩頭婚」,孩子可以「冠母姓」,這都說明了什麼?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小夫妻成家後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這樣的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江浙地區「兩頭婚」上了熱搜,興起男女長久相處新趨勢: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偶爾在男方家裡住幾天,偶爾也會在女方家裡住幾天,雙方父母也會偶爾帶帶孩子之類。彩禮更加像是一種象徵性的意思。這種冠姓權更多的是去解決老一輩想掌握「姓氏主權」的觀念問題,對年輕人來說,反倒沒那麼在意孩子跟誰姓,都是自己家的孩子,都會一視同仁。
  • 「兩頭婚」憑什麼說是「公平」?
    「兩頭婚」,不是說兩頭都結婚,它的實質性意思是,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相當於說表面上領了個結婚證,但夫妻倆成家之後,仍舊和原本的家庭裡面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在結婚時,女方不帶嫁妝,男方不出彩禮,而且生了孩子之後,一般第一個孩子歸男方撫養,隨父姓,第二個孩子則歸女方撫養
  • 男不娶女不嫁,眼下這種「兩頭婚」興起,你贊同嗎?
    男不娶女不嫁,眼下這種「兩頭婚」興起,你贊同嗎?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相關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這種婚姻形式,就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
  • 江浙獨生女,親身經歷「兩頭婚」,給廣大姐妹提個醒
    因為這說明,他很體諒我,能主動站到我家的立場考慮問題,而且思想開明,不是那種古板又專制的男性。我爸媽原本對婚事還有些疑慮,聽聞消息,也喜笑顏開,立馬答應下來。既然是「兩頭婚」,我們自然不能像普通人的婚姻一樣獅子大開口,幾乎沒要什麼彩禮。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最後,孩子的姓氏也基本上需要相互商量,一邊一個姓。此外兩邊住也是比較典型的特徵,不是單指住男方家或者是住女方家,而是兩邊都兼顧。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
  • 江浙「兩頭婚」引圍觀:天價彩禮倒逼下的新婚姻,是否得不償失?
    「兩頭婚」這是一個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流行的新婚姻形式,一經報導,立刻被大家關注。為何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相信如果不知道現在找媳婦有多難,就不會知道為何結婚會這麼受關注。也正是因為彩禮的一高再高,稱之為天價也未嘗不可。往往一個家庭可能因為這個彩禮問題從天堂到地獄,從小康直接跌入貧困區。
  • 「兩頭婚」悄然興起:不嫁不娶,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是婚姻的救星還是徹底淪陷?危害遠比好處大
    最近看到新聞,說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即男不娶女不嫁,雙方不要彩禮,結完婚依舊各自住各自的家中,孩子生兩個,一個隨父親姓,一個隨母親姓,稱呼雙方父母都為爺爺奶奶,再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看到這裡筆者震驚無比,不愧是沿海發達地區,就是時髦,居然連婚姻都能玩出這樣的騷操作,不得不服。
  • 興起的江浙兩頭婚:受益的是兒媳,婆婆再也逃脫不了帶娃的責任!
    近日一則江浙兩頭婚的新聞刷爆網絡,據悉這兩頭婚乃是江浙一帶近幾年悄然興起新的婚姻形式,俗稱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這樣的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亦是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其具體的婚姻形式就是
小夫妻成家後,可以仍然和雙方原生家庭住在一起,在原有的基礎上保持一定黏」,也就是結婚後的夫妻各住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