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一旦飽受便秘的折磨,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肚子硬硬的,難受得直哭,為娘的就別提多心疼了。該怎樣才能幫幫他呢?
其實便秘的問題,大部分都出在了日常飲食的搭配不合理。幾乎都是是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和粗糧等攝入的不夠造成。
在遇到便秘的問題,很多媽媽會有以下疑問:
我家寶寶總是3-4天拉一次便便,這樣正常嗎?
我家寶寶最近2天都沒有拉便便,是不是便秘了?
便秘是不是吃多點香蕉就好了?
幾天不排便≠便秘。
不能單純的以排便規律來衡量,實際上每個寶寶的排便規律都有所不同。
有的寶寶幾天排一次便,算不上便秘。而有的寶寶每天都拉很少一點大便,也有可能已經發生了便秘,這是因為大便其實都積聚在孩子的腸道裡沒完全排出來。
便秘:一般是指大腸末端肌肉緊張阻礙了糞便在腸道裡的正常通行與排除。而大便在腸道裡積留的時間越長,就會變得更硬更幹,也就更難從體內排出。
所以,孩子排便不規律、時間間隔長、排便較費勁、大便成形等都不屬於便秘。只有大便乾結同時伴有排便困難才是便秘。
小嬰兒要區分便秘與攢肚!
2個月後一般的寶寶都會攢肚的,奶粉餵養的也會出現!
很多吃配方奶粉的嬰兒,可能由於一些原因,比如奶粉中的某些成分不易被吸收、奶粉衝得太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容易攢肚。
攢肚是一種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
攢肚,醫學上是沒有這種疾病的,是民間的一種說法。通常指小寶寶大便不規律了,減少了,或者幾天不拉大便的情況。
家長要掌握一個原則:只要孩子便便不正常,包括次數、味道、顏色、性狀、時間,那都說明孩子的消化不正常了,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家長要有所警惕。
為什麼小寶寶容易「攢肚」?究竟什麼是攢肚呢?所謂的攢肚,其實就是寶寶積食了!
孩子「脾常不足」,所以「攢肚」現象經常容易發生,是不正常中的正常現象,
孩子是「純陽之體」,生機勃勃,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非常旺盛和迫切。
我們大人對脾的要求,就是滿足日常能量的消耗即可。但是孩子的脾,除了滿足日常消耗,還要滿足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
因此,孩子脾的負擔,實際上相對來說,比成人脾的負擔更大。孩子「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脾胃機能稚嫩,功能薄弱。相比自身生長發育的需求來說,孩子脾的能力就顯得不夠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脾常不足」。
脾的能力相對弱,消化吸收不了,食物就會積滯,積滯久了就會反過來還會進一步損傷脾胃。
攢肚和便秘是一回事嗎?不是。
攢肚的寶寶:
雖然排便間隔長,但排便時無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不幹,是正常的黃色軟便、無硬結等。攢肚的嬰兒進食正常,精神愉悅。
寶寶攢肚是正常現象,主要表現為小寶寶在出生~2個月這個階段時,由於吃母乳,大便很稀、次數很多。可是到1-2個月以後,大便就慢慢變成每天1~2次,繼而會2~3天拉一次大便,甚至4、5天,7、8天都不便。同時寶寶可能會有腹脹,愛放屁、很臭。寶寶沒有不適的感覺,而且大便出是糊狀便的並不乾燥。
便秘的寶寶:
會哭鬧,進食不佳;大便次數比平時減少,尤其是寶寶三四天以上都沒有大便,排便時很難受,那麼小傢伙可能有便秘。
便秘不僅僅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結、乾燥、排出困難。有時糞便堅硬擦傷了腸黏膜還會在糞便外粘有血絲或黏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裂、肛門疼痛,使孩子食慾減退、腹脹、左下腹可觸及糞塊,這一點和攢肚是截然不同的。
便秘通常出現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身上,或者在添加輔食後。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會便秘。
攢肚可能會發展成為便秘。
攢肚,是因為飲食因素不合理,或者天氣啊、受涼啊等原因,誘發寶寶的胃腸運動功能失調,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很好被消化吸收,在腸道中停留時間過長,導致寶寶出現類似於便秘的表現。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新積」。這個時候用開塞露,效果不明顯,就是這個原因。
在寶寶出現攢肚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是極有可能轉變成便秘的。
這時候用開塞露可能會有些效果,但是小寶寶,不建議經常用。
這些治療孩子便秘的方法不靠譜
在便秘這件事情上,我們聽過很多經驗之談,最出名的莫過於,便秘吃根香蕉就好了。但真相併不是這樣:
01誤區1:便秘吃香蕉
大家都知道,補充膳食纖維可以軟化大便、促進排便。但是,香蕉的膳食纖維含量僅1.2g/100g,而100g 火龍果的可溶性纖維為2g,梨為3.0g/100g。
事實上,未成熟或捂熟的香蕉,含有有比較多的——鞣酸。這種物質能夠減少胃腸蠕動,寶寶吃多了,反而可能加重便秘。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寶寶或更大的孩子,如果出現了便秘,應儘量少吃米飯、香蕉,以及非高纖維的小麥和麵包。水果:火龍果、西梅緩解便秘效果不錯。
02誤區2:開塞露
臨時用一下開塞露幫助孩子通便解決排便困難還是可以,但一定要注意!
開塞露只適用於短期內緩解,長期依靠開塞露通便,是萬萬不可的!
畢竟治療便秘治本才是關鍵。
03誤區3:七星茶
大部分家長認為大便幹就是所謂的「上火了」,因此給孩子喝一些七星茶等涼茶,其實這些都是不可取。嬰幼兒脾胃幼嫩,臟腑發育尚未成熟,濫用過於苦寒的藥物,很容易傷及脾胃,危害孩子的健康。
靠譜的緩解辦法學起來
改善便秘,家長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從根本上改善孩子的腸胃功能:
按摩腹部:
順時針按摩,手部稍稍用力,下壓 0.5 釐米,緩緩揉動腹部幫助排便;
適量運動:
被動操、被動翻身等運動,促進胃腸胃蠕動;
調整飲食結構格外重要
1、正確餵養方式
還沒有添加輔食的孩子,如果真的發生便秘,通常與家長的餵養或者奶粉過敏等有一定關係。
如果是母乳餵養,媽媽自己要進行飲食調整,保證自己的大便通暢。奶粉餵養的孩子,嚴格按照奶粉衝調說明,避免奶液過濃。另外還要考慮是否配方奶粉不耐受導致的便秘,如果是需要及時更換。
2、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對於高齡階段的孩子,便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所以要改善便秘,就得要達到一定量的膳食纖維攝入。
◆ 孩子每天需要吃多少膳食纖維
6個月~2歲:3~5g2歲以上兒童:年齡+5~10g成人:25~30g◆ 哪些食物含膳食纖維豐富:
一般膳食纖維分可溶性膳食纖維與不溶性膳食纖維。
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於果膠、菌藻類、魔芋等。最常見的食物有:口蘑、香菇、木耳、紫菜、魔芋。
不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於全穀物、豆類、蔬果等。穀物中含量比較多的有燕麥、蕎麥、玉米等。各種新鮮豆類也能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比如黃豆(毛豆)、豌豆、刀豆等。
綠葉菜中膳食纖維含量都比較豐富,比如菠菜、油菜等。水果中含膳食纖維最多的是山楂,其次有櫻桃、棗、石榴、蘋果、梨等。
因此,想要預防和調理便秘,一定要儘量讓孩子進食一定量的膳食纖維,比如,把精白面換成一部分粗糧,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可以想辦法在肉裡混合一些蔬菜。
也可以給寶寶適當飲用果汁
3、 適當增加植物油
孩子便秘的另一個原因是脂肪攝入太少,因此可以在孩子飯菜裡增加一些植物油(如亞麻籽油、核桃油、橄欖油等),比如麻油拌菠菜等,不僅可以潤腸通便,還可提供豐富的omega-3脂肪酸。
孩子每天需要的食用油量表
6~12個月:5~10g2~3歲:15~20g4歲以上:20~25g4、足量飲水
多喝水對於便秘的寶寶來說,雖然不是治標治本的方法,但可以預防便秘。
每天保證足夠的水分,可以使便便軟化。
5、適量吃含益生菌的食物
益生菌具有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平時可以適當的補充,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納豆等。
6、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3~7歲兒童腹部及骨盆腔肌肉正在發育,排便反射機能不成熟,不知道有便意就該上廁所,經常因玩耍和被其他事務所吸引而忽略了排便,經常需要提醒,因此養成孩童每天固定排便習慣很重要。
有些寶寶因便秘後排便困難而產生恐懼心理,不願意排便,結果是大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形成大便乾結。
因此要對孩子循序誘導,幫助寶寶克服排便恐懼,可以選擇一個的固定排便時間,並在如廁前先給孩子喝杯果汁或溫蜂蜜水潤潤腸,有助排便。
預防寶寶便秘大於治療
面對便秘這個問題,預防大於治療。
主要是3點:保證高纖維的飲食、提供足夠水、培養排便習慣。
對於還沒有學習如廁的小孩子:
預防便秘最佳的方法是提供高纖維的飲食。隨著年齡的增大,飲食中的高纖維含量也要增加。
寶寶18個月或更大以後,可以開始如廁鍛鍊:
可以每天飯後要求孩子在馬桶上坐一會,可提供玩具、或者書本讓他放鬆下來。鼓勵孩子坐在馬桶上,直到現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