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著「齒輪」的鯊魚,科學家研究百年,終於知道它是哪個部位了!

2020-12-26 科技爆發點

長著「齒輪」的鯊魚,科學家研究上百年,終於知道它是哪個部位了!

齒輪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裝置,比如說自行車裡面的鏈條和縫紉機裡面都有齒輪的存在。如果一個齒輪的邊角比較鋒利,那麼它們在轉動的過程當中可以切割任何一種物體。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使用這種裝置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但是科學家卻在一個生物的體內發現了齒輪這種裝置。它來自一個一塊特殊的化石。

這塊化石的發現是在100多年前的烏拉爾山脈上,通過圖片也可以清晰看得出在這個化石的中間,有一個明顯的螺旋狀的物體,在經過了科學家的鑑定之後,發現它並不是來自於植物,而是來自於動物身體上的某一個部位,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認為這個化石可能是鸚鵡螺或者與其相似的一些生物。然而他們在隨後的100多年的時間內又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螺旋狀化石,這些古生物學家和科學家們才意識到,這可能並不是普通的生物,這或許是一種史前的鯊魚。

通過研究史前鯊魚的結構,科學家們得知,鯊魚的骨骼大部分都是由一些軟骨構成的,這可能為它們形成類似的螺旋狀的部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至於這個螺旋狀的物體,在鯊魚身上的哪些部位,這些鯊魚又長什麼模樣,目前都沒有準確的解釋,在這個螺旋狀的結構被發現之後的100年時間裡,科學家一直研究螺旋狀的具體位置。

有科學家的觀點認為,這個螺旋狀的物體可能是位於它的背部,是一種防禦性的武器防止其他獵物的攻擊,因為這個螺旋狀的物體非常的鋒利,也有人認為是長在它的頜骨上,為了在大海的深處捕食獵物。

在這兩種說法當中,後者得到了大部分科學家的認可,將這種鯊魚稱為旋齒鯊。在愛達荷州立的博物館當中保存了非常多的原始化石,也是最多最完整的,其中最大的標本當中擁有117顆牙齒,可想而知這種鯊魚的威力有多麼巨大。那麼為什麼會長出這樣的牙齒呢?

研究人員認為,牙齒脫落之後,後面的牙齒會補齊前面的空缺,這樣保證它的牙齒保持緊密排列的狀態。然而這種鯊魚卻並不存在這種現象,所以它們新產生的牙齒病,不會導致前面牙齒的脫落,而是不斷的向前推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形成這樣的齒輪狀的牙齒存在,而為了保證不會傷到自己的嘴巴,它們的這個螺旋狀的組織是在嘴的外部的。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一條格陵蘭鯊魚 可能已經活了500多年!(圖)
    近期,丹麥科學家在北大西洋海域發現了一條格陵蘭鯊魚(greenland shark)。據科學家推測,它已經存活了幾百年,可能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資料圖:格陵蘭鯊魚。據報導,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研究28條格陵蘭鯊魚,這隻鯊魚為其中最老的一條。格陵蘭鯊魚每年只長一釐米,平均可活上幾百年。
  • 嘴裡長著「電鋸」的鯊魚?幸好早已滅絕,否則人類難以接近海洋
    大家都知道,鯊魚是海洋中頂級的捕食者,是坐落於海洋權力之巔的微生物,一般的海洋微生物沒辦法超越其影響力。據統計,現如今海洋中大概有80%的鯊魚歸屬於中小型淡水魚,僅有20%的鯊魚歸屬於大中型鯊魚,就例如大家都熟識的鯨鯊(身長達到50m),虎鯊這些。
  • 海洋變成一鍋「酸湯」,科學家發現喪屍鯊魚,皮膚和牙齒已被融化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小文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喪屍的別稱就是「活死人」,它指的是原本具有生命特徵的生物在死亡之後再次復活的模樣而在現實世界裡,喪屍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生命體的死亡就意味著體內的細胞失去聯繫,即使藉助科學的手段也不可能將其復活的,但在撒丁島附近,科學家卻在海裡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喪屍生物,人們稱之為「喪屍鯊魚」。去年7月漁民們在義大利撒丁島附近打撈了一條深海鯊魚,既沒有牙齒也沒有皮膚,和電影中的喪屍形象幾乎一模一樣。
  • 古老的鯊魚種類:皺鰓鯊,不同於其它鯊魚的外表讓它充滿史前氣息
    小時候只知道鯊魚是海洋裡的霸主,它們塊頭特別大,獵殺毫不費力。現在的電影也有很多以鯊魚為題材拍攝,在屏幕裡,鯊魚張開森森利齒的時候,屏幕面前的人都忍不住一陣陣害怕。隨著長大,了解更多海裡的知識,才會知道並不是所有的鯊魚都那麼厲害那麼兇殘暴躁,也才會知道鯊魚在海洋裡並不是橫行無忌,也才會知道世界上不是左右的鯊魚都長這個樣子。皺鰓鯊被稱為世界上最原始的鯊魚之一,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鯊魚種類,享有「活化石」之稱。
  • 困擾學界百年的一盤鯊魚牙——旋齒鯊
    旋齒鯊雖然名為鯊,但從被巖石掩埋部位的軟骨組織的排列方式判斷,它其實屬於全頭亞綱,與屬於板鰓亞綱的鯊魚僅是近親關係,而與如今的銀鮫類才是一家。只不過過去幾十年以來人們常把旋齒鯊作為鯊魚,這個誤會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另外,旋齒鯊與剪齒鯊、副旋齒鯊(太陸鯊)等多種已經滅絕的魚類同屬於旋齒鯊屬。
  • 400歲鯊魚,長壽原因在於它懶!
    如果問你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是什麼,很多人一定會說烏龜之類的,實際上地球上存在很多比烏龜壽命更長的動物,比如今天的主角「格陵蘭鯊魚」,北冰洋發現了一條壽命高達392歲的格陵蘭鯊魚,根據放射性碳技術的測定,該條鯊魚出生於1627年,當時正是中國明朝崇禎年間,它從明朝一直活到現在!
  • 科學家:9種鯊魚已擁有「行走」能力,退潮後在淺灘覓食
    我們知道,地球生命出現以來,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進化過程,最終才擁有了現在繁榮的生物圈,才有了人類。到目前為止,地球生命依然處於不斷進化的狀態。但有一種生物卻被科學家認為是最「不思進取」的,它就是大海裡的鯊魚。
  • 罕見:擁有齒輪構造的昆蟲
  • 沒人見過億年前滅絕的恐龍,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它的「膚色」的?
    在感嘆它們的神奇外貌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它們真的長這樣嗎?科學家們怎麼知道的呢? 從化石中尋找色彩 奇蝦的大鉗子、旋齒鯊的螺旋齒和小盜龍的兩對翅膀雖然很不可思議,不過這確實是有事實依據的,畢竟這些結構都栩栩如生地保存在化石中。
  • 世界最強的海洋霸主,能吞下3米長的鯊魚,連鯨魚也不是它的對手
    而在人類目前的探索中,對於海洋中最厲害的生物一直都爭論不休,有的人認為鯊魚的攻擊力更強,應該是海洋霸主。也有的人認為鯨魚的體型大,根本是鯊魚無法進攻的,鯨魚才是海洋霸主,其實關於誰是霸主,科學家們早有定論。早些年科學家曾經在一條鯊魚身上安裝了追蹤器,想要觀察這條鯊魚的活動範圍。
  • 被死神遺忘的鯊魚,現512歲,從明朝活到現在,科學家都難以解釋
    的確,烏龜中有活得很長的,可以活100多年,但它們還是比不過這種鯊魚——格陵蘭睡鯊。這種鯊魚是太平洋睡鯊的近親,主要分布在格陵蘭和冰島周圍的北大西洋海域,動作緩慢,體型巨大,最大可達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種類之一。它們喜寒,主要生活在深海,但在冬季的幾個月裡會浮到河口和淺海灣地區,所以也會在這種時節裡被人類所捕獲。
  • 你竟然是這樣的鯊魚!
    鯊魚是海洋中兇猛的獵手,在我們的印象裡,只要鯊魚出現在海中,就一定會給各種小動物帶來可怕的災難。你知道嗎?
  • 科學家發現鯊魚少得癌的原因,癌症有望被攻克?
    鯊魚不得癌的說法由來已久 關於鯊魚不會患癌的流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兩個研究,一個發現軟骨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用的是幼兔軟骨),另一個換用鯊魚軟骨再次證實了該作用。
  • 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其實,科學家在復原恐龍時,一方面依靠的是恐龍的化石信息,但另一方面其實是靠腦洞。比如:上個世紀時,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應該更合理。最早科學家認為稜齒龍是樹棲恐龍。
  • 大得離奇,同樣是鯊魚,巨齒鯊比史上第二大鯊魚還要大得多
    儘管它並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喜歡吃人,但它的兇殘和勇猛卻是無可置疑的。即便如此,它也有自己所害怕的天敵,那就是虎鯨。我們前不久剛剛也介紹過生物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大白鯊對虎鯨的恐懼已經可以用聞風喪膽來形容,哪怕虎鯨只是路過某片海域,這裡的大白鯊都會嚇得逃之夭夭,並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不敢回來。
  • 向天借了392年的大鯊魚,從明朝時期活到現在,網友直呼:成精了
    說明在人的一生中,三十歲到達自立自強,四十已經沒有什麼疑惑,五十歲就已經知道自己的這一輩的著落了。人的壽命一般都是以八十歲為期,活過八十歲的已經算是長壽,但是在動物界卻有遠比人長壽的動物存在。
  • 齒輪的應用及發展史,長知識!
    齒輪變速器也叫定軸式變速器,它由一個外殼、軸線固定的幾根軸和若干個齒輪組成,可實現變速、變矩和改變旋轉方向。主軸的運動是經過齒輪副傳給軸的,改變齒輪的傳動,從而改變主軸的轉速。要想計算出主軸的轉速,那麼必須得知道齒輪的齒數。
  • 鯊魚家族大賞
    它們更喜歡和以前見過的鯊魚待在一起,而不是和陌生人。這些鯊魚和同樣的朋友一起玩了很多年,彼此跟隨或者一起遊泳。當科學家們在沒有捕食者的環境中研究幼鯊時,這些鯊魚仍然選擇一起遊,而不是單獨遊。也許這些魚需要配對的友誼手鐲。檸檬鯊鯨鯊的嘴寬得可以容下一個10歲的孩子。但別擔心:這些鯊魚大多會吸食小到幾粒沙那麼小的蝦狀浮遊生物。
  • 關於鯊魚的21個您不知道的事實
    當涉及「鯊魚」時,你們中的許多人可能都知道一些最熟悉的鯊魚種類,例如我們在屏幕上知道的大白鯊。然後是其他故事 鯊魚呢?你對他們了解多少?今天【全球不可思議】帶給您關於鯊魚的真相,很多人可能會誤解並且可能以前從未知道過。 1.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鯊魚。目前,已發現440種不同的物種。
  • 鯊魚迎來滅絕危機?沒辦法,海水把鯊魚的大牙都酸掉了
    鯊魚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也是魚類進化到巔峰的存在。鯊魚擁有無與倫比的嗅覺和速度,加上一嘴鐵齒銅牙,讓被它盯上的獵物都難逃厄運。但就算是這麼強的鯊魚,現在也在面臨滅絕的危機。而這一切依然跟全球氣候變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