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這本數想必很多人看過,這本書的特點是從本質上讓人理解雜亂的根源,但這種根源對相對年輕一些的人來說,理解起來不算難事,而對年齡長一些的人來說真的很難改變!
我父母和我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常常不怎麼收拾屋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管怎麼收拾,都時不時會和他們發生些不同的意見,起初不理解,後來明白,他們這代人真的是從貧窮和艱苦中走出來的,節約不是視為美德,而是習慣。看著好看的包裝盒,他們要放起來,看見不錯的瓶瓶罐罐,他們也要收起來,日積月累會發現,本不太寬敞的屋子,到處都有物品,一開始以為房子小的原因,後來即使換了大房子,還是會不久後就到處都有他們不捨得扔掉的「寶貝」。
後來將斷舍離講給父母們聽,他們也認同書上的觀點,但是他們做不到,習慣讓他們更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在乎應不應該。想想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我開始按照斷舍離來整理自己的書屋,當我收拾好拿出準備扔掉的一切時,發現竟然滿滿的3大箱子,一個小小的屋子,竟然有如此多的「廢物」,雖然很多是難忘的記憶。而這一切真的扔掉之後,我感受最深的不是捨不得,而是清爽,深深地感受到正是因為存在才不舍,離開之後就真的只是離開而已!
斷舍離的精髓是放下過去為了更好的現在,更好的現在為了更美好的未來,無論是人,物,事。精選出的沒有用的拋棄掉才會接收到更多有用的新成員的加入!
人生,要學會並做到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