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的一本寓言式小說,首次出版於1998年,僅印刷900冊,且被拒絕再版。但不久就洛陽紙貴,憑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和富含哲理的人生寓言,觸動了全球億萬讀者的心。
總印刷超過6500萬冊,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書業白金獎(澳大利亞)、暢銷書金獎(俄羅斯)在內的33項國際大獎。作者保羅科埃略憑藉此書聞名全球,成為唯一一位榮任聯合國和平大使的作家。
本書主要講述了西班牙牧羊少年聖地牙哥,連續兩次從夢中得到指示,要去埃及金字塔尋找寶藏。在撒冷之王指引下,賣掉羊群去追尋天命。橫渡海洋到達非洲大陸卻被騙,不得不留在水晶店打工。攢夠路費後穿越撒哈拉沙漠,最終到達金字塔。在奇幻冒險旅程中,克服種種磨難與考驗,成功實現天命。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領略牧羊少年的獨特魅力。看聖地牙哥在追尋天命過程中,經歷人生考驗時種種選擇,以及從他身上我們得到的人生啟發。
一、作品意義:探討人應該屈從於現實主流選擇,還是遵從自己內心
小時候都我們會有夢想,但長大後大多數人卻慢慢執著於大眾約定俗成的物質追求,忘記了初心。而極少數人能夠堅守夢想,最終收穫人生果實。那現實與夢想,我們該如何抉擇?
1、屈從於現實,沒有實現夢想的芸芸眾生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追求夢想、尋找人生真諦的寓言故事。書中讓我們看到了被歲月蹉跎,湮沒夢想的三種人:
第一位是賣爆米花小販,他夢想闖蕩世界,但卻選擇在家鄉販賣爆米花。藉口說等攢夠錢就去,可實際是因為賣爆米花比牧羊人社會地位高。
第二位是水晶店老闆,他夢想去一次聖城麥加。他已經擁有實現夢想的物質條件,卻因為害怕失望而不去行動。
第三位是金字塔遇見的難民,他打劫並嘲笑聖地牙哥,說自己不會因為虛無縹緲的夢就穿越沙漠去尋寶,他根本不相信夢想存在。
書中沒有實現夢想的三類人是萬千大眾的縮影,他們共同點是被現實生活裹挾後,
喪失了追夢的勇氣與熱忱。而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僅僅在於行動,可很多人只有心動,沒有行動。沉浸在對夢想的憧憬中,甚至最後變得像難民一樣麻木,徹底不相信夢想有實現的可能。
2、遵從內心,追尋夢想的作者和聖地牙哥
現實與夢想的拉扯,讓很多人遺失了逐夢的魄力,但有一小部分人,敢於接受現實考驗,做一個英勇無畏的追夢人。
作者保羅·科埃略17歲時夢想成為藝術家,遭到父母強烈反對,他們眼中藝術家朝不保夕,比不上律師鐵飯碗。激烈抗爭三年,三次被家人送進精神病院。後無奈妥協,20歲時進入大學攻讀法律專業,但1年後就退學,開始進行藝術家活動。
在我看來,保羅·科埃略最終能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位堅定地追夢人。無論現實多麼殘酷,外界信息多麼嘈雜,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
而書中聖地牙哥,更像他現實的寫照。聖地牙哥曾在神學院待到十六歲,父母希望他成為受人尊敬的神父,但他想週遊世界,選擇成為了居無定所卻能雲遊四方的牧羊人。
3、現實近在咫尺,夢想遠在天邊,我們該如何抉擇?
從書中人物到保羅·科埃略現實人生,我們看到了人生不同可能性。有人忘記了夢想,最終活成了「別人"。而有人不管外界如何喧鬧,不忘初心。
雖然每一種人生選擇都應該被尊重,但比起被現實牽制、丟失夢想的絕大多數人,堅定逐夢的極少數人,顯得更難能可貴。
沒有誰能活的肆無忌憚,生活本身意味著羈絆。但我們可以通過行動,讓生活無限接近夢想的模樣。心中有夢,就要行動 ,才能不辜負自己。
二、揭示追尋自己的天命,有三重考驗
主人公聖地牙哥跌宕起伏的奇幻人生,揭示了追尋天命,實現理想是一段艱難旅程,會遇到重重考驗:
第一重考驗:選擇的考驗
聖地牙哥和難民都做過寶藏夢,但兩人對夢想態度完全不同。聖地牙哥放棄熟悉的牧羊工作,不畏艱難執著追夢。但難民害怕未知冒險,選擇原地踏步。結局意料之中,聖地牙哥收穫了人生果實,而難民靠打劫為生。
英國心理學家邁克·赫佩爾說過,優秀的人善於採取積極的行動,勇於走出舒適區。
我們一生會面臨著無數次機遇,很多人會放棄選擇。因為選擇意味著,要脫離原先的生活軌跡去冒險。但只有勇敢踏出第一步,跳出舒適區後,才會收穫真正的安全感。
第二重考驗:捨不得放棄已擁有
聖地牙哥初入非洲大陸騙光錢財,不得不在水晶店打工。店鋪起死回生,他獲得了可觀的佣金。可以買更多的羊,甚至可以往來西班牙和摩洛哥經商。但是安穩的工作和富足的生活,是他真正想要的嗎?
聖地牙哥想要回去牧羊,因為比起不熟悉的沙漠,牧羊他非常熟悉。但想到水晶店老闆,他遲疑了。老闆年復一年做著去麥加的夢,卻困在原地賣水晶,徒留下空想的悲哀。
最終聖地牙哥決定繼續尋寶,因為他隨時可以回去當牧羊人,但穿越沙漠去尋寶卻不是人人都可以經歷。
宜家前總裁佩妮萊在自傳中說,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繼續我的記者生涯,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對我來說並不難,也很有可能獲得平穩的職業發展,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總有一個聲音在心底問道,我在從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嗎?
在追夢路上,我們會經歷很多誘惑。尤其取得一點小成績時,更捨不得放棄已擁有的。雖然重複以前的生活很容易,但你必須問問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第三重考驗:害怕不確定的未來
沙漠綠洲中,聖地牙哥靠自己的心智和天命的預兆,避免了一場戰爭,挽救了綠洲部落幾千人性命。不僅獲得了部落長老肯定,更遇見了愛情,他想留在綠洲,和法蒂瑪在一起。
聖地牙哥為什麼要放棄追夢決定留下,僅僅因為害怕失去法蒂瑪嗎?還是土地、財富和名望?都不是,他最恐懼不確定的未來,金字塔近在遲尺,穿越沙漠就能看到,但能否收穫寶藏卻不可知。
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一件事情讓夢想無法實現:對失敗的恐懼。」前路未卜的恐懼,是追夢路上最大攔路虎。人天生需要安全感,未知的將來讓我們恐懼,但要知道,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堅定的內心,只要一顆堅毅的心,才有最強大的力量戰勝恐懼。
三、牧羊少年給我們的啟示,如何實現自己的天命?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雖是一部奇幻寓言小說,但是聖地牙哥追夢成功,實現理想的過程結合現實能給我們帶來三點啟示:
1、自身:不追憶過去,也不想像未來,只關注當下
聖地牙哥在歷險途中,害怕過去已擁有的財富,也對未知的將來產生過恐懼,但都聽從內心當下最真實的心音,最終實現天命。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夢想青春》中提到,冥冥之中我似乎觸摸到了我的「個人神話」,但認真想想,卻依然一片模糊。也許這是因為我只走了一半的路。後面一半的路會遇到什麼?最終會有什麼樣的結局?我不知道,也不希望知道。我只是聽從心的指引向前,追尋生命的寶藏。
俞敏洪,從追夢的農村少年到成功的商業人士,保羅·科埃略從叛逆青年到享譽全球的作家。他們的故事無一不告訴我們,追夢必須把專注力聚焦於現在。
很多人經常停留在原地,或惋惜已逝去的機會,或憑空想像可能的未來。不由得想到書中的一句話,生活永遠是,也僅僅是我們現在經歷的這一刻。我們所能掌控的僅僅是當下,拋開躊躇,只忠於內心這一刻最真實的訊息,那麼只要生命在,腳下就會一直有路可行。
2、家庭:愛的力量無可匹敵
當聖地牙哥決定做牧羊人時,儘管違背了父親意願,但父親仍拿出3枚金幣支持他。在沙漠綠洲中他躊躇時,愛人法蒂瑪鼓勵他繼續追夢,因為她知道這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聖地牙哥能夠實現天命,離不開家人幫助。如果沒有父親與愛人的理解和鼓勵,他或許也會成為沒有實現夢想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身後的家人是他最有力的後盾,伴他前行。
知名旅行傳記《獨自之旅》打動了萬千讀者,作者萊奧·羅格塞斯的旅行經歷被《國家地理》拍成紀錄片。在146個國家播出,取得了極高的收視率,萊奧也因此成為無數驢友的偶像。而他之所以能放棄倫敦優渥生活獨自去旅行,斬獲無數榮耀,離不開家人全心全意支持。
人生路長,追夢途中會遇到諸多煩惱和考驗,當我們疲倦彷徨時,家人支持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能夠化為力量的翅膀,助力飛翔。
3、外界:貴人的幫助
人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每個人成長之路,都離不開貴人相助。像聖地牙哥還是牧羊少年時,兩次夢見金字塔,吉普賽老婦人為他解夢,告訴他要去尋寶。當他猶豫要不要去時,又受到撒冷之王指引,告訴他這是天命必須去實現。
在沙漠中,聖地牙哥想放棄尋寶,和法蒂瑪在一起。鍊金術士告訴他,不去實現天命終生都會遺憾。每當聖地牙哥迷茫徘徊時,總有人為他解疑答惑,這些人就是生命中的貴人。
《華爾街日報》針對人力資源主管與求職者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的人力資源主管或求職者透過人脈關係找到適合的人才或工作,有個貴人肯定能夠加速自己的成功,讓自己儘快出人頭地。
人生重要十字路口,由於經驗與閱歷匱乏不知該如何選擇,如果有一位貴人點撥,就能少走很多彎路。生活中從來不缺貴人,像老師、領導甚至萍水相逢陌生人都可能成為你的貴人。只要用心發現,一定能挖掘到自己的貴人。
追逐夢想是一段升級打怪的奇幻經歷,考驗與磨難在所難免。根據吸引力法則,你關注什麼,就會吸引什麼。只要自身專注於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家庭支持和貴人相助,實現夢想指日可待。
結語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非常有影響力的小說,用寓言的手法和充滿詩意的語言,講述了質樸真摯的人生哲理。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本人生指南。
經歷了奇幻之旅的聖地牙哥,不再是一位普通牧羊少年,他實現了自己的天命,更在途中收穫了心靈的平和與快樂。寶藏不僅在我們腳下,更在追夢旅途中每一天。
如果你也在追夢途中,或許也在產生質疑與挫敗感,不妨讀一讀這本書。就像聖地牙哥家鄉諺語說的那樣,「夜色之濃,莫過於黎明前的黑暗。」每個人追夢人都相信,黑暗終能消散,黎明終會降臨,天命終將實現!
圖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