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累不累,心情好嗎?
我們這一生那麼努力,想跟大家說一句,辛苦了。
僅以此文獻給在生活中奔波忙碌的你。
巴西作家保羅· 科埃略的幻想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首次出版於1988年,是一本關於追夢故事的勵志暢銷書。在中國引起讀者注意是在2001年 ,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了曾被譯為《鍊金術士》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故事並不複雜,牧羊少年聖地牙哥做了一個夢:在埃及金字塔附近藏著一批寶藏,男孩決定追尋他的夢,一路上遇到了種種神秘事物。
讀完以後開始覺得是一個美妙的童話故事,後來才發現這本書是一個裝滿智慧的錦囊。從追夢到學會取捨,聖地牙哥不斷地堅定自己的信念,克服了路途中的各種誘惑,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寶藏。
這部作品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所蘊涵的追尋天命的精神、世界主義精神的這兩重精神,向人們傳達了對於世界和人生終極意義的追問,就如作品中所說:生活也僅僅是我們現在經歷的一刻。
01 追尋天命的精神
「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忙。」
作品的主人公叫做聖地牙哥,是一位具有冒險精神的安達盧西亞少年,這時他面臨一股選擇:去神學院讀書做神父還是做一個無拘無束 、能到世界各地漫遊的牧羊人 ?
選擇做神父,他仿佛離神更加接近, 但聖地牙哥選擇了後者,遵循夢賜予他的神秘啟示,他開始去尋求自己的天命———到金字塔下尋找寶藏。
「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人一旦步入青年時期,就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天命了。在人生的這個階段,一切都那麼明朗,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人們敢於夢想,期待完成他們一生中喜歡做的一切事情。」
書的作者柯艾略正是於1987年從法國北部出發,進行一次朝聖之旅,最終到達西班牙聖城——聖地牙哥。次年,他便寫出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其實有自己的使命,但這個天命並不是上天賦予我們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內心真正一直去期望做的事情。為了這件事,我們需要擺脫思想的桎梏,克服現實的困難。當我們一旦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後,終會遇到困難。
但是,隨著時光流逝,一股神秘力量開始企圖證明,根本不可能實現天命。
這股神秘力量,表面上看是阻礙你追尋夢想的力量,其實這也是一種鍛鍊你能力的力量,當你戰勝它的時候,你離實現天命就不遠了。人生正是因為有這些跌宕起伏,才變得精彩。看似脆弱的生命,其實背後蘊含著巨大的力量,那些難以承受之重,其實正是我們描繪自己多彩人生畫卷的一隻彩色畫筆。
書中,也有一些其他人物作為襯託。比如水晶店老闆,「我擔心會大失所望,所以我寧願只保留一個夢想。」他就是因為缺乏去改變的勇氣,而錯過了完成自己的夢想的機會。
這個老闆其實映照了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去義無反顧地踏上追尋天命的旅途,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把心底的夢想付諸實踐,走到最後一步,抵達那心中的綠洲。
《喜劇之王》中吳孟達演的場務對尹天仇說,「你就是一坨屎,命比蟻便宜。」尹天仇撿起被扔到地上的盒飯,回到自己的小屋,繼續看《一個演員的修養》。有的人,他就是能承受這些苦難,當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苦是可以被衝淡的,就顯得沒那麼苦了。
主角聖地牙哥在追求天命的路上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割捨了令自己心愛的姑娘、陪伴自己長大的羊群、兩次被騙所有的積蓄身陷絕境、孑然一身在充滿未知的道路上躑躅前行,在沙漠中遭遇戰爭幾次差點丟掉生命,可他始終沒有放棄追尋夢想的信念。
所如果你真的熱愛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尋各種途徑去踐行它。這就好像肚子餓的人他們會去尋找食物,這是我們人類動物性的一面,一切出於本能。關鍵是,你敢不敢去傾聽這個本能,去傾聽內心的召喚?就像書中主角聖地牙哥一樣,正視自己夢中的呼喚,並踏上這條有意義的人生之路。
柯艾略想通過聖地牙哥追尋「天命」的艱辛,訴諸於每一個讀者,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希望通過這本包含自己對於理想奮鬥的作品,讓讀者能看懂生命的真諦。我也是在讀完之後,深深感到,人啊總是要努力去完成心中所想,才不枉費來此一遭。不然就算擁有再多別人看起來很好的東西,也敵不過一生難以咽下的意難平。
02 「萬物皆為一物」的世界主義精神
這本書中,「萬物皆為一物」與「世界之魂」的兩個概念合二為一向讀者們表達出柯艾略那超越民族與地域的世界主義精神——愛。
我們先看看什麼叫做「萬物皆為一物」?
聖地牙哥遇到了撒冷之王的麥基洗德,他一開始並不懂什麼是天命,麥基洗德跟他說:
「完成天命是人類無可推卸的義務。萬物皆為一物,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
聖地牙哥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遭遇了小偷。第二天一早,他幫商販搭貨物棚子,商販給了他一份甜食。他吃飽後,又繼續上路了,路上他想,他們在交流的時候說著不同的語言,一個說阿拉伯語,一個說西班牙語,但是卻完全能有好地交流。於是他想這個世界上除了語言之後,還有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就是愛。正如撒冷之王曾經說的「萬物皆為一物」。
對柯艾略來說,他熱愛著整個世界,不僅是他的祖國而且還包括全世界、全人類。「愛是最高形式的正義」,柯艾略認為只有愛才能超越民族主義,跨越國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最後,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好是壞,全取決於我們變好還是變壞。這正是需要愛發揮力量的地方。」
就如同書中聖地牙哥是基督教,他在路上遇到的戀人法蒂瑪是伊斯蘭教,兩個人超越宗教產生了愛情。在柯艾略陛下,法蒂瑪的聲音「比清風吹拂椰棗樹還要動聽」,聖地牙哥深深地愛上了她。但法蒂瑪卻鼓勵聖地牙哥繼續前行,「希望我的男人像移動沙丘的風一樣自由。」
03 「世界之魂」的世界主義精神
那「世界之魂」又是什麼呢?這個詞在書中一共出現過三次。
第一次是聖地牙哥遇到的英國人說:「鍊金術中的『世界之魂』是指當你一心一意希望得到某種東西時候,就離世界之魂更近了,它永遠是一種積極的力量。」
柯艾略認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靈魂,每個生物都是地球之魂的一部分,包括我們人類。
第二次是在聖地牙哥在井水邊看到法蒂瑪時候,作者用了這個詞,
「此時,時間仿佛在剎那間停止,世界之魂驀然出現在聖地牙哥面前。當男孩看見少女那雙黑色的眼睛……他明白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表達方式,也就是人類都能理解的語言。」
第三次是在書的結尾,作者解開了「世界之魂」的面紗,原來當我們心中充滿著善意和愛的時候,我們就能化成天地萬物中的任何一種。
阿皮亞在《世界主義:陌生人世界裡的道德規範》提出,「最終,我希望人們不再把師姐劃分為西方和東方,不再對區域性與現代化做出區分,不再對追逐利潤的冷酷倫理與血肉相連的國家認同作出劃分,不再對『我們』和『你們』作出劃分。」
通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意識到了,作為共存於地球上的個體,其實我們都共同沐浴著太陽的光芒和熱量,我們在本質上並沒有差異。正如書中所說「朗朗乾坤下的一切,都是由同一隻手寫就,那是一直喚醒愛情的手,一隻為那些在天底下工作、休息、尋找寶藏的人們造就相同靈魂的手。」
由此,我們能判斷出來,「世界之魂」的真諦就是愛,無差別的愛。孟子曾經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愛或許真的是這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力量。在尋找寶藏的道路上,聖地牙哥找到了真正的寶藏。
04 結語
在人生岔路上,我們多少人如同聖地牙哥一般迷失了自己。但是聖地牙哥沒有走歪,他在追尋自己的天命過程中發現了大愛精神。簡單的故事往往只有智者才能看透,人生的道路只有自己經歷後才能釀成美酒。
——END——
關注【蘭友貓咖館】如果你也喜歡我們的文章就關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