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沂水:剃頭理髮你不得不知道的講究

2020-12-06 鄉郎圖志

相比於城市裡光怪陸離的理髮店,集市上的剃頭攤子,僅持一把青子(剃刀)、一把推子、一張高凳、一團燒鹼、半鍋溫水而已,洗洗推推刮刮理理,簡陋的場所,嫻熟的技藝,經過一雙雙粗手的打理,刺蝟頭變成了西瓜臉,被剃的犖犖大端地坐下來,低眉順目任憑擺布,撲的一聲,灰白的洗頭水潑了腳底,殺卻一片人間凡塵,悠然神仙的倍爽;等著的隨意散坐,神吹海聊肆無忌憚,此等景致,切莫論勞什子的衛生傳染病,暫且放下紅塵中之紛擾,靜下心來,高坐在此,看推子在頭顱上盤旋往復如九龍布雨、聽青子如夜雨割春韭般褪盡惱人青絲,此中真意,復辯何言?

剃頭和理髮一個形而下,一個形而上,不用多解釋,其實在清朝入關之前,中國是沒有剃頭這一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剃頭和理髮都是舶來品,《孝經開宗明義章》講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剃頭竟然成為孝順文化的濫觴,「無後」都在它面前稱不起老大來,足見這綹青絲在生命之中的重要性了。

當愛新覺羅氏坐上龍椅後,遇到的不再是兵戎相見武力的直接對抗,而是兩種不同文化的懟藪,於是乎「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血雨腥風了一陣子,但後來又發展到連假洋鬼子都自己剪了辮子鬧革命的地步,就算是「正月裡剃頭死舅」的前朝遺老留下的遺訓在那裡鎮著,又有何用哉?

據龍家圈鎮陳師傅說,清政府為了推行剃髮令,大都由滿人幹理髮匠,皇帝還賜予他們「代州」之權利,也就是代行州府長官的權利,對膽敢抗拒理髮者「斬立決」,蕩刀布子就是皇帝的「聖旨」,一旦懸起蕩刀布子,卑賤的從業者立馬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力,刃口菲薄的青子,就成為隨時取人性命的尚方寶劍。

對於自己的老本行,陳師傅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總得來說,頭型不圓用頭髮取圓,頭頂不平用頭髮取平,弄好了就像地八仙桌子那麼平,就像毛主席那樣的髮型有一個「崮崮頭」,很好看,這個就要下邊頭髮留得長一些,上邊短一些。留什麼樣的頭,要看頭型,個人的喜好,還要看發質,發質軟就不好留平頭,就要勸他留偏分。

陳師傅說中國是黃種人,美國是白種人,白種人染黃頭髮好,因為他皮膚本來就白,可中國人染黃頭髮,臉就顯得黃且黑,就不好看,要染成黑色,方能和黃皮膚襯託起來,中國人的眼窩本來就鼓鼓的,再打上眼影就顯得更鼓鼓,外國人眼窩深、眼蛋子藍,畫上眼影就使得眼窩子淺,顯得好看。

中國人要是跟著外國人學,就沒有中國人的風度了,中國人雙眼皮,特別是一些小識字班,正當好時候時,什麼化妝品也不用,妝也不化,雙眼疊皮、臉大發的,臉「漂白」,黑頭髮,很有吸引力,但你若是染了黃頭髮,臉的吸引力就小了。總之中國人不要盲目地跟著外國學,要在髮式上樹立起中國人的特色來。年輕時候他到榮成棲霞口去剃頭,一位輪船油漆工給他出難題,要個「平頭加分」——既是平頭,也可以抹成分頭,這也沒難住他,因為他對一個人的頭型、發質一眼望去便了如指掌,怎麼修理都是隨心所欲。

陳師傅性格爽朗,個頭雖然不高但嗓門很大,喜歡一邊說一邊比劃,高興起來經常說出一些老時候的小故事,順口溜兒來,「莊戶人去趕集,腰裡掖了個小鋤刃,找鐵匠滲鋤刃,小鐵匠一兜氕,你一錘我一錘,北裡巴裡砸掉了鼻,莊戶人不意思,一心鬧個小亂子,從南來了個說市人,拿著劬白小扇子……」,他一邊哼唱著,剃頭推子咔嚓咔嚓地一點也沒有閒著。

對於自己的行當,雖然覺得越來越難做,但他一點也不服輸,顧客們也覺得他的手藝不孬起城裡理髮店,再說,刮臉那些理髮店的小青年不一定會刮,理平頭很可能也比不過陳師傅,至於那些留鬍子的講究,年輕人根本不懂得,根據拍攝採訪了解,留鬍子是門學問,一般的閨女出嫁了,要留髯口,就是上嘴唇的鬍子。

這個還有個來歷,據說一位姑娘出嫁後,父親去看她,正巧她婆婆坐在院門口閒扯,一看親家公大遠遠來了,故意刁難兒媳婦道「你娘家哥來看你啦」。媳婦急忙出門一看,不是自己哥哥而是父親,婆婆乖意地說:你看看你叔,大老遠的看著你沒留鬍子還認為是個小青年來,結果將媳婦臊得不輕。父親為了閨女在婆家不受委屈就留起唇髭。這個規矩以後就作為風俗慢慢流行開來了。

娶了兒媳婦要留鬍子,就是下嘴唇正中那一朵;四世同堂要留下頜濤,就是下巴的鬍子要留起來,有些還將絡腮的鬍鬚一同留下,謂之「滿堂紅」,鬚髮飄飄仙風道骨的樣子.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本村自己同一宗族的長輩還建在,就不準留下頜濤,因此從一個人的鬍鬚上就對這家人家人丁輩分做到一目了然。

相關焦點

  • 剃頭、理髮和美發
    有句歇後語叫做「剃頭挑子——一頭熱」,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過去,剃頭匠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招攬生意。他的挑子(擔子)上,一頭挑著火爐,一頭挑著理髮用具,因此只有一頭是熱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有不少人習慣把「理髮」叫做「剃頭」。現在沒有了挑著擔子的剃頭匠,理髮的地方成了髮廊和髮型設計中心。城市裡的很多髮廊裝修豪華,理髮師大多穿戴很講究,有著高級髮型師、總監等頭銜……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理髮的從剃頭挑子、理髮店到髮廊,再到連鎖的髮型設計中心,不斷變化著。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人們的髮型也在變化著。
  • 小康圖志|剃頭、理髮和美發
    有句歇後語叫做「剃頭挑子——一頭熱」,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其實,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家習慣把「理髮」叫做「剃頭」,而剃頭匠作為一個手藝人,每天就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招攬生意。他的挑子(擔子)上,一頭挑著火爐,一頭挑著理髮用具,因此只有一頭是熱的。
  • 趣談理髮:「正月不剃頭」,啥意思?「思舊」被訛傳為「死舅」!
    而漢人則很思念明朝時期,很牴觸剃頭這種有損尊嚴的事,於是就有了「思舊」的說法,把「思舊」杜撰成「死舅」,整個正月就不用剃頭,這就有了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我還遇到一些有趣的客人,在正月的某一天,一個小夥子來給小外甥理髮,旁人說你給外甥剃頭,就不怕死舅舅?
  • 走街串巷的平民理髮剃頭
    剃頭挑子剃頭挑子那時平民理髮叫剃頭,那是因為人們多習慣於留平頭 或光頭,尤其是平常人家,沒閒功夫侍候腦袋,同時剃頭省 錢省時,刀子一過就算完了,連邊也不用刮。街市上剃頭行當有兩種;一種是在鬧市集會上,搭一個 布棚,叫剃頭棚;另-種是肩挑擔子,沿街打著像大鎮子似 的,幽「喚頭」,又叫「報看知丄 工匠右手傘一個鐵釘子,從 那"喚頭」中間,往上猛衝發出「嗡!嗡!」的金屬響聲。人 們聽到這個聲音,便知道剃頭的過來了。工匠的擔子還真 有說詞呢!
  • 嬰兒滿月理髮 嬰兒滿月理髮有講究嗎 前三後四
    嬰兒滿月理髮在家中給寶寶理髮,除了選擇安全、好用的理髮工具外,一定要注意剃頭的操作原則:1、在購買嬰幼兒理髮工具時,可以去嬰幼兒用品專櫃或專賣店購買,選擇可靠的品牌和安全的產品。2、準備理髮前用香皂和清水清潔手指,保證手部的衛生。
  • 鄉村年味兒之剃頭!
    想起剃頭真是有些難忘的回憶,記得一次父親給我剃頭了,我到了學校之後感覺特難看,後來又去理髮店花錢重新理了一次,回到家之後父親發現了髮型不一樣,當著幾個親戚面問我:「你這個頭還重新理了一次?」當時感覺好尷尬呀!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那會村裡人都是去找父親免費剃頭,而我卻嫌棄父親理的難看,總是花個錢去理髮店。
  • 剃頭40多年!溫州這名剃頭老司見證自己的「粉絲」從青絲到白髮!
    一句「都是老顧客,情比錢更重要」,道出了堅守的質樸理由——在打上「美容美髮」時代標籤的今天,理髮這門手藝被注入了更多時尚元素,傳統剃頭老司也逐漸被髮型師取代。近日,記者在永嘉黃嶼村找到一位資深剃頭老司史良英,聽她講述她與這個老行當之間的故事,了解這門手藝的過去,感知這門手藝的命運。
  • 日本理髮店推出雲理髮服務 Tony老師隔空幫顧客剃頭
    日本理髮店推出雲理髮服務 Tony老師隔空幫顧客剃頭   Cathy Shen • 2020-04-30 15:25:34 來源:前瞻網
  • 家有一把剃頭推子
    我給買了一把電動的,買回來從來也沒用過,我媽說:「你這個我可不敢使,年紀大了,眼神不好,手也哆嗦,搞不好把你爸的耳朵給剪了。」  中學畢業離開家到了生產建設兵團插隊,沒關係,有的是熱心的戰友給剃頭。  到了大學讀書時剃頭也不操心,班裡有兩個同學會理髮。  參加了工作,我買了一把推子讓一起分配來的同學剃,同時也總能找到單位其它同事給剃。 在家理髮,是我家的傳統,但是拿起理髮推子的技術活兒只傳了大兒媳。  婚後就更踏實了,發展老婆充當了御用理髮師。
  • 用老手藝「剃頭刮臉」 邢臺女手藝人25年的堅守(圖)
    中新網邢臺3月8日電 (張鵬翔 劉曉英)「入行25年來,我堅持用老手藝剃頭、刮臉、理髮。不要小瞧這一把刮臉刀,每一刀下去都要穩、準,刀刀都有講究。光刮臉就需要72刀半。」邢臺女手藝人郭燕說。剃頭匠是中國民間的古老職業,剃頭師傅手藝精湛,歷史悠久。
  • 鄉村理髮匠的風華時代已過去,那些精湛的老手藝終成記憶
    「剃頭咯,剃頭咯……」這聲音一發出,大伙兒就知道村裡來了理髮匠。這時候村裡的男女老少就會在窗戶或門邊探出腦袋。只見一個理髮匠邊拿出剃頭籃裡的工具,邊站在村口大樹下吆喝大夥來剃頭。剃頭籃裡有三屜,裡面擺放著剪子、剃刀、掏耳等大大小的工具。
  • 孩子害怕剃頭的原因,很多家長都不知道
    孩子害怕剃頭的原因,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對於家長來說,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有兩件事情是非常讓人痛苦的。一件事是孩子吃飯困難,另外一件就是孩子不願理髮。過年期間,許多孩子都在面臨理髮的事情,讓家長頭痛極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孩子為何害怕理髮。專家認為,孩子害怕理髮,無非有以下兩個原因。
  • 百位理髮師「雲復工」 「二月二」直播教學「雲剃頭」
    據淘寶直播統計的數據(以下簡稱「數據」),24日,在淘寶上,近百位理髮店「Tony老師」開設直播教網友「雲剃頭」。數據顯示,自2月以來,淘寶直播上有近百位髮型師在直播間率先「雲復工」。眾多口碑美發商戶,以及美發用品商家都請來了專業髮型師,通過直播教網友在家就能輕鬆搞定髮型。
  • 五旬男子堅守老行當,一把剃刀傳承父親的老式剃頭手藝
    50出頭的楊小緒是西安長安區楊莊人,14歲跟著父親學理髮,用一把剃刀傳承老式剃頭手藝。到他的剃頭攤剃頭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顧客,有的顧客30多年一直找他理髮。用燙手的熱水洗頭,不用洗髮水,就用肥皂。熱水、肥皂洗頭能軟化頭髮,洗好了,刮起來就順暢,顧客也特別舒適。
  • 清朝頭髮關乎他們的性命,清朝男人如何理髮?一條龍服務太享受
    此話的意思不是從出生就不理髮,不剃頭,實際上,在清朝時期,男人將頭髮剃成馬尾辮的形式,只要不理髮的人,就被視為否認清朝統治,將會治罪重罰。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這就要講到清朝人是如何理髮的,先來說說清朝的理髮制度。
  • 教你居家理髮小訣竅
    理髮師宅成了「美食博主」,但也有人被逼成了理髮師。正所謂「宅家倒逼產業升級」,很多人學會居家理髮新技能。像現在的一些叔叔輩喜歡板寸,三天兩頭就要去修,這個時候電動剃鬚刀隆重登場,心靈手巧的人自己左推推右推推,一回生兩回熟,幾次下來,就是熟練工一枚了。如果自己下不去手,家人也可以代勞,上手的工具也可以是給寶寶剃頭的神器。
  • 吳京化身託尼老師為兒子剃頭,動作嫻熟又細心,網友:真是好男人
    除了吳京之外,其他明星也曬出了給自己家娃理髮的畫面,二胎後首次現身的章子怡,為小兒子細心剃頭,應該也是寶寶出生以來的第一次理髮,女兒醒醒和老公汪峰也在旁邊圍觀,畫面十分溫馨還有辣媽佟麗婭,也在二月二這天為兒子朵朵理髮,看來丫丫的帶娃技能還是很多的
  • 這是坑娃,寶寶到這個年齡理髮正合適
    一旁的其他親戚聽到,也跟著附和:「對你舅媽說的對,這小孩兒啊,如果沒剃頭,那長得全都是胎毛啊,等以後頭髮長得也不好!」就這樣,大家你一嘴我一嘴的,說的王琳也認同了新生兒要滿月剃頭的說法,王琳心想,這麼多人都說了,那就應該沒問題。
  • 正月理髮真的死舅舅嗎?
    「正月不讓理髮」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家裡的長輩會告誡我們:正月理髮會死舅舅,等到了二月初二再剪頭!這種說法靠譜嗎?清朝當時江山基本穩固,派兵對南方的「抗剪頭髮運動」強力鎮壓,並實行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最強硬政策,鬥爭非常激烈,自然就出現了許多人對明朝統治的懷念,為了緩解被剃頭的壓力,南方志士提出了正月不能理髮的口號。說法二:剃頭匠的故事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一位剃頭匠年年歲歲都給自己的舅舅剃頭。
  • 語文微課堂:統編語文(三下)《19 剃頭大師》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進理髮店的,而且姑父還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監督著,否則小沙就會逃跑。小沙會罵給他剃頭的師傅是「害人精」,還用仇人一樣的目光怒視對方。(2)以前都是誰給小沙理髮的?為什麼是他來理髮?以前總是一個老剃頭師傅給小沙理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