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狀態,才是我們最應該把握的

2020-12-08 染心閣

小和尚問老和尚,「什麼是禪?」老和尚說:「禪,就是該喝水的時候喝水,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掃地的時候掃地。」

小和尚說:「就這麼簡單嗎?這不是和普通人一樣嗎?」

老和尚說:「不一樣。他們在吃飯的時候不安心吃飯,睡覺的時候不安心睡覺。」

看到這則故事,醍醐灌頂,反觀自己,似乎經常是在該做某事的時候,想著其他的事。譬如,該工作忙碌的時候,想著假期,該休息的時候,想著未做好的工作…從而吃不好,睡不好。

該心無旁騖努力的時候,在憂思未來,大腦反覆想像。該認真多思考的時候,在急於實施,期望速成。

我們都忘了,當下的狀態才是我們最應該把握的。心神合一,認真做好當前的事。這樣自身的存在感也會越來越好,投入當下的狀態也會越來越好,生活的感受也會越來越好。

你做到了嗎?活在當下,是我們過好生活的最好答案!

相關焦點

  • 愛情不應該患得患失,享受當下才最重要
    我們都不是神仙,所以會有七情六慾,總會在不經意間,愛上一個人,給那個人可以傷害自己的權利。我自以為自己一直都是一個很現實的人,在我還比較小的時候,我媽就特別愛看偶像劇,我們班的同學也很愛討論偶像劇的男女主角,討論他們的愛情有多麼甜蜜,可是只有我無動於衷,甚至還覺得很可笑,明明知道不是真的,為什麼還要獻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呢?後來我遇見了他,一個讓我患得患失的人。
  • 我們需要學會活在當下,將每一分,每一秒都仔細把握住
    這個時期,我們有浮躁的心,需要磨難作為磨刀石。雷鋒曾說過:「青春啊,永遠是最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年輕人需要磨難,因為磨難使人堅強,有了堅強的品質,年輕人就能積極向上,度過一個美好的青春。到過農村的人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農民對剛出土的小麥青苗進行碾壓,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 真正的放下,是不惦懷過去, 是活在當下,把握此刻
    雖然我們都知道生活裡能把握住的只有現在,但是很多人可能連自己都不曉得,自己常常惦懷著過去、放不下過去,忘了把握現在、珍惜此刻。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無法改變,此刻我們所擁有的只有今天,時間過去了便不再重來,重要的是,珍惜此時此刻!不必糾結於過去,因為過去已成為事實,真正能創造改變的是把握此刻、活在當下。接受全部的自己如果你不夠愛自己、無法接受自己的優點,就無法給自己更值得、更好的東西。
  • 活在當下,不後悔,才是最好的活法
    無論你做過,或者沒做過的事,過去了,就別總是後悔,後悔是最沒用的,人應該活在當下,去抓住眼前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活在曾經。不要活在昨天,也不要任何事都放在明天,因為很多事情,昨天都回不去,明天永遠不知道是哪天。
  • 禮貌做人,踏實做事,放大格局,調整心態,把握當下。早安
    不庸人自擾,不杞人憂天;活著,我們不知抓在手裡的時間還剩餘多少,因而,我們更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是坐亨其成的等待,也不是因得不到而怨天尤人。人生路很長,希望總會在前方,我們要抱有這種堅定的信念,活著,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 不要把希望都寄託給未來,當下才是自己觸手可及的
    今天覺得明天會更好,明天又覺得後天會更好,可卻忽略了當下的今天才是目前最好的一天。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選擇在當下,不要過多的期盼明天還要機會。 明天怎樣誰也不知道,我們能夠控制和把握的只有今天,只有今天的事情是自己可以控制和把握的。
  • 當下社會的健康狀態,我們應當如何定義,你知道嗎?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高,每個月我們給父母的生活費也會有所增加,對孩子學習成績要求的同時,我們也更看中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物質需求方面不能低於其他的同齡小朋友等等,這或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當下所面臨的情況。
  • 科普|冥想與大腦,這才是人應該生活的狀態
    消極想法、不良的生活習慣、過往的創傷,包括心理和生理的都會損害我們的大腦。那如何彌補呢?答案是:冥想。冥想的目的之一是越過分析性思維,直接進入潛意識層面,給你的大腦和身體重新編程,讓你獲得真正的、永久的改變,並擺脫舊的存在狀態對你的束縛,變成一個新的自我。
  • 人生不易,活在當下,20個道盡人生的句子,句句經典
    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而我們擁有的時間只有當下,擁有了現在,我們也就擁有了過去和未來。不要活在過去,或只是為了未來而活,現在很重要,當下很重要,即使它只是一塊不起眼的磚頭,卻能墊起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 生活艱難 我們該如何活在當下
    其實有些事情我們需要通過預測來解決,但有些事情我們並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不需要想那麼多,我們只需要平平淡淡、本本份份地生活,只需要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英文是Live in thepresent。活在當下的真正涵義來自禪,禪師知道什麼是活在當下。有人問一個禪師,什麼是活在當下?禪師回答,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
  • 做人切莫患得患失,還請牢記這16字,珍惜現在,把握當下
    這段話簡單翻譯過來便是:做事情的時候,要專注於事情本身,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之中,亦不被時下的外界環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便足夠了。「未來不迎」是說:人生最大的失敗之處,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常常抱有恐懼心理,但縱觀古今,成熟的人只專注於當下,把握當下,珍惜當下。而一事無成的人總是幻想著未來。「未來不迎」其實是一種超脫的大智大慧,不惶恐於當下,不迷茫於未來,讓過去過去,努力在現在,那麼未來又何懼之有呢?
  • McT-Yoga社:把握當下,盎然生機
    大家向陽盤坐,雙手合十,置於胸前,在舒緩流暢的音樂中,響起曉金老師磁性溫柔的聲音:寧心閉目,關注當下,讓生活放空,讓時間留白,與自己內心對話,接受自己,取悅自己,要向陽而生,要面向陽光,走進陽光,讓自己變得燦爛而溫暖,想像著自己額頭有一束黃光,而且逐漸向周圍暈染,光慢慢變淡,包圍著自己,臀部向下紮根,頭頂向上延伸,慢慢調整呼吸……在曉金老師溫柔嗓音引導下開啟瑜伽之旅……椅子拉伸強度對我來說剛剛好!
  • 老年飲食如何把握粗茶淡飯
    膳食結構在不同年齡段應該有著不同的規範,這是根據不同年齡的身體功能狀態而決定的。老年人身體臟腑機能正在逐漸衰弱的階段,不同於年輕人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所以老年人對於飲食的要求就更要有合理性科學性,應該是符合老年人身體特質的飲食營養組合。
  • 疫情之後的感悟:珍惜當下,著眼長遠
    比如工作事業上的晉級到一定高度,經濟夥伴人脈資源的擴充且龐大,經濟收入達到一定的理想狀態等等,懂得捨棄和放下,而不是一味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貪圖望梅止渴的遐想和虛盼。三是著眼於當下的啟點。做好當下,今事今畢,不把事留到明天,不把事拖到未來,不把最愛的人留在最後去疼,不把盡孝留到死後的燒香跪拜和悲痛欲絕,愛人愛己從此開始,一生不留後悔和遺憾。為什麼要享受當下?把握當下?著眼長遠?
  • 疫情當下,這才是最正確的生活方式!
    大災面前,雖有大愛,但也有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反思。一場疫情讓我們看清自己,更明白了正確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請你務必做好三件事!1好好吃飯中國人的一天,從早餐開始。我們習慣把各種美好事情與美食結合,用滿足味蕾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喜悅。然而,近些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吃飯這件事變得心不在焉起來。雖然大家不好好吃飯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為了減肥的,有為了擠時間的,甚至還有純粹為了偷懶而不吃的。不要以為一次兩次不吃飯只不過是小事一樁。
  • 珍惜當下,讓生命安然而靜美
    珍惜當下,讓生命安然而靜美談笑在指尖人生的路上,我們都在慢慢地走行,我們的生命也在時鐘的「滴答」聲中飛速流逝。
  • 2021的歷史性機會,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握?
    造成人與人之間差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是道德水平嗎?縱觀古今,既有「善有善報」,也有「小人得志」,道德從來都不是造成人類差別的主要原因,更何況道德本來就是一個具有階級性的概念呢?是努力程度嗎?環顧周遭,有「天道酬勤」,也有「不勞而獲」,方向錯了,越努力離目標就會越遠,因此,選擇從來要比努力來得重要。是人生際遇嗎?
  • 當下是什麼?非極當代藝術社團如是說
    所以把握現在,把握當下,作為起點規劃未來。」 當我寫下當下這兩個字的同時它們便成為了歷史。時間在交替,當時我們當年討論的當下與現在這些學生眼中的當下應該截然不同,又或多或少有些毫無變化,是對比;我們的背景不一樣,身份不同,感受到的世界也終將不同,從別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與我們不同的力量,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感受。我想這個展覽中的作品重要的點該是如此,每一位年輕藝術家所呈現的是個人對於當下的觀察、感觸。
  • 人生苦短,請活在當下,多享受當下之美
    做好自己,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行了。人這一生,契稅就這麼短短幾十年,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每一天。千萬別總是去遺憾過去,抱怨現在,迷茫未來。人生苦短,活在當下,學會去享受。「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 村上春樹:你只管往前看,別太糾結於當下
    他們總說:因為如今的生活不如意,我們才總會不自覺的回憶過往。人好像真的是一種特別奇怪的生物,總在不經意間回憶起過往,然後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如今的生活怎麼變成了這樣?青春裡,好像總有遺憾在不斷上演,我們糾結於現在不好的境況,害怕將來的自己變成當初自己最討厭的那類人,怕自己不夠好配不上當初那麼努力的自己,可是最終我們也沒明白所遇所得皆是人生路上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