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詠菜花,誰說文人騷客秀風雅,那接地氣的憂民情懷頻傳佳話

2020-12-15 傲劍寰宇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可見宋代詩人朱熹挺會享受春光的!在這百花齊放的三月,陽光沐浴大地,暖意融融。走在鄉間山野裡,微風輕拂,花香沁人心脾,放眼四顧,那金燦燦的油菜花已蓋過了萬紫千紅,天藍、草綠、花柔,何嘗不是那無邊光景呢?

圖片來自網絡

從古至今,油菜花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它的美麗不在於孤芳自賞,而在於那無比壯觀,金滔拍岸的氣勢。同時油菜花與其它花相比,其孕育的籽實更是人們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原料,這油菜花也就更實用和具有內涵,以至於古代很多的詩人都由衷地讚美油菜花。有人說,油菜花很普通平凡,文人騷客寫它只為秀風雅。然而也不乏接地氣的佳作,其中的憂國憂民情懷被傳為佳話,隨作品千古流傳!

《新陽鋪》

宋 代:江梅

梅花籬落菜花畦,春水平田釀燕泥。

健事老翁頭雪白,一簔煙雨自扶犁。

《新陽鋪》這首詩,首聯「梅花籬落菜花畦,春水平田釀燕泥。」通過寫小院裡梅花、田野裡的菜花,以及滿田的春水、燕子銜泥築巢等情景,點明了春耕正當時這一特點,為下聯具體寫春耕作了輔墊。尾聯「健事老翁頭雪白,一簔煙雨自扶犁。」詳細刻畫了一位白髮老農,在春雨濛濛中戴著蓑衣正在趕牛扶犁耕田。此情此景,最能令讀者產生共鳴,因為這種農耕場景許多人都經歷過,現在雖被機械替代,卻仍記憶猶新。

這首詩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江梅的代表作品之一。詩中通過描繪春雨江南的田園之景,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以及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艱辛,向讀者呈現出了一幅意蘊悠遠的春耕圖。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辛勤的勞動人民來說,春耕雖苦,卻是苦中有樂,因為春耕代表著希望和收穫!江梅用文學家的眼光洞察普通人的生產生活,把春耕時節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和董蘿石菜花韻》

明代: 王守仁

油菜花開滿地金,鵓鳩聲裡又春深。

閭閻正苦饑民色,畎畝長懷老圃心。

自有牡丹堪富貴,也從蜂蝶謾追尋。

年年開落渾閒事,來賞何人共此襟?

《和董蘿石菜花韻》這首詩,寫春天裡,百花盛開,雖有富貴華麗的牡丹可賞,但老百姓卻只能像蜂蝶一樣往菜花堆裡扎。老百姓靠天吃飯、勤勞持家,現在正是一年春好時,田間春管都忙不過來,哪裡還有閒情逸趣賞花呢?作者寫「油菜花開滿地金」,金色的菜花與饑民的臉色形成對比,體現了貧苦百姓的艱辛,正因為有艱辛的勞動,才會有遍地的黃花和豐收的希望,足見作者對底層百姓的了解,經營好那一畝三分地,正是作者對貧苦百姓勤勞和無奈的寫照。

這首詩是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所作。實際,王守仁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只因其博學多才,詩文成就反而有所忽略。他與董蘿石是莫逆之交,董蘿石儘管比王守仁大了十餘歲,因佩服王守仁的學問,竟然做了王守仁的學生,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被文壇傳為佳話。他們往來甚密,時有詩文唱和,《和董蘿石菜花韻》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表達了作者對底層百姓深深的同情。

《菜花》

清代:乾隆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

這首詩出自於乾隆皇帝之手。乾隆二十五歲登基,在位六十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同時他還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尤愛寫詩。據說乾隆寫詩的數量有40000多首,算下來平均每天都要作詩1-2首,但質量上多受人詬病。乾隆君臨天下,常懷憂國憂民之心,他的眾多詩中也不乏如此佳作,這首《菜花》詩就充分體現出了他的一番愛民之情!

《菜花》這首詩,當是乾隆賞花時觸景生情,有感而作。他看到綠色稠密的葉子間是黃色的菜花,一片旺盛,便想到在收穫的季節數千的村莊又可以榨新油吃了。由此產生了對菜花的愛,他的這種愛,有別於文人騷客愛的是花,專撿華詞麗句秀風雅,而乾隆愛的是因為可以作為百姓的生計所用,而不是像閒花野草一樣一無是處,他將油菜花的身份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乾隆這首詩雖然用詞樸素、意境單薄,但作為一代帝王卻如此接地氣,實在難得。觀覽菜花,惦記著民生國計,乾隆將百姓的疾苦掛在心頭,不失為一位愛民的好皇帝。

相關焦點

  • 文人騷客的「騷」是什麼意思?現代人把很多詞都歪解了
    「文人騷客」整體上的意思跟「文人墨客」是一個方向,都是對文人的一種表達,文人騷客的「騷」字,得放在語境裡面解釋。在廣義上說,「騷客」和「文人」是一樣的意思,是古時候對文人的一種稱呼;狹義一點說,文人側重於「文」字,比如作家、讀書人都可稱為文人,而騷客則多指詩人。
  • 「申江詩潮第072期」詩詠陶都潤紫玉(總407期)
    詩詠陶都潤紫玉水調歌頭·紫砂(二等獎)張佐義日月輪迴久,熠熠紫砂丹。太湖南北尋遍,彩石出丁山。竟是女媧遺物,未補九天宮闕,鑄作一壺傳。今古千騷客,擊節起長嘆。文人雅趣,吟風弄月不須錢。源自品春勞作,竟使大彬垂範,茶道細談天。相喚提壺去,一飲勝神仙。註:老梅,梅堯臣北宋詩人酷愛品茗及紫砂。小徐,徐渭。書畫家詩人。品春明人紫砂工藝創始人。為書童從寺僧學藝。大彬時大彬明文人開文人入行紫砂之先河。宋軾有"松風爐提壺相呼"之語。
  • 風雅,是一種生活態度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語 + 如果說園林
  • 李炯|清俊疏朗 風雅冷逸——宋宏家花鳥畫清賞
    蔥鬱間,宏遠堂進入視線,那是一座老房子,清靜而不冷寂,不時透出些許優雅,這不由令我想到了歷代的文人雅士。宏家曾經就學於天津美院,天津美院對當代畫壇影響最大者莫過於人物和花鳥。作為花鳥畫家,宏家亦不例外,尤其受其師賈廣健先生影響極深,畫面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天津花鳥畫風,但其迷人之處更在於其共性之外煥發出的個性光彩——雅致而冷逸。
  • 城市地理|風雅揚州城
    揚州,如夢如幻,風雅精緻。揚州,從童年到少年,它都成了我遙不可及又渴望走近的盛世繁華。揚州,在我腦海裡流轉了千百回,今年的煙花三月,我終於逮到機會走近它,領略它的千年風雅。賞花漫步,風雅之地,首選瘦西湖。
  • 餘秀華色解唐詩白日依山盡,是國人的思維進步還是文人騷客的自嘲
    不妨實話實話,哪裡有文人騷客自嘲的水準,無外乎是一個喜歡喝酒的女人,酒醉之後因自身的一些境遇,借酒對「白日依山盡」這句詩裡的一個「日」字無底線的加以意淫了一把!有人總愛抨擊人家寫情詩,其實這點不太可取,情詩誰都可以寫,你可以寫、人家同樣可以寫,殘疾人就不需要愛情嗎?同樣對誰也都可以寫!什麼高山流水、販夫走卒!清風明月、小橋野渡!只是看你怎麼個理解。再說睡!睡又如何?無外乎一個形式罷了,你能偷偷摸摸拈花若草的睡!人大張旗鼓的睡大半個中國又何妨?倒顯得比你光明磊落。
  • 馬國明唐詩詠無懼疫情頻約會 解釋稱:一起做運動
    來源:新浪娛樂馬國明與唐詩詠無懼疫情頻密約會新浪娛樂訊 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鄭嘉穎、馬國明、林子善、黃嘉樂及唐詩詠,當年因拍攝劇集《鐵馬尋橋》變成好友,關係就像一家人。其間,有傳馬國明一直喜歡唐詩詠,但是當時女方跟崔建邦拍拖,兩人分手後,她戀上洪永城。雖然唐詩詠跟洪永城也是分手收場,但馬國明已情投黃心穎,因此馬國明與唐詩詠依然是幹兄妹。不過,兩人的關係似乎有機會更進一步,最近有傳媒拍到他們無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頻密約會見面,馬國明除了做司機接載,還兩個人輪流駕駛同一輛車。
  • 漫說牽牛花(五):騷客詠懷
    (五)騷客詠懷       吟花弄草,歷來是騷客長技,這次我想檢索一下,古人有沒有寫過類似
  • 風雅當頌,返璞歸真。
    風雅是春聽鳥聲,夏聽蟬,秋聽蟲聲,冬聽雪,是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的心境。風雅是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是不以奢為尚,只因趣移情的自在。 風雅是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是帶雨種竹,無事鋤花的生活。風雅是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卻足以攝夢召魂。
  • 不朽的傳奇《經典詠流傳》,五千年歷史,三千年詩韻
    眾所周知,國產綜藝之所以迎來黃金時代,與早期那幾檔「抄襲」韓國綜藝的熱門節目分不開關係。即使在國綜逐漸上了軌道之後,依然是「翻拍」和抄襲不斷。不過在綜藝這方面,「國家隊」卻一直很穩,既有自己的創意,也有不錯的口碑,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這些央視出品的綜藝。《經典詠流傳》也是這樣,節目用「和詩以歌」的方式,將我國的經典古詩詞,以現代流行音樂的方式再度詮釋。
  • 韓陵山與文人歌吟
    於此可見古詩用語的借鑑與繼承的關係。鬥轉星移,春秋代序,沒有改變的是這裡的鄉風民俗:在戰亂間隙的平安歲月裡,總會有喝得醉醺醺的村民在落日餘輝裡回歸自己山下的家宅。這個「醉歸山下村」,就是可以入畫的生動形象。唐代詩人王駕《春社》詩曰:「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 文人雅士所愛的收納容器——風雅之至的都承盤!
    對於文人雅士來說,最能夠體現品位的就是他們的書房用具,這些書房用具不僅是簡單的用具,還屬於文人案頭的珍藏品。這些文房用具,能夠體現出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學識修養以及文化品位,這些案頭小器也承載了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
  • 禮|風雅是一種心境
    風雅是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是不以奢為尚,只因趣移情的自在。 風雅是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是帶雨種竹,無事鋤花的生活。 風雅是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卻足以攝夢召魂。
  • 蘇軾的民本情懷:初心不改,篤志不移
    蘇軾一生秉持家國情懷和民本情結,無論是身處清風朗月的坦途,還是置身悽風冷雨的逆境,他都恪守民胞物與的政治理念和為民請命的價值操守,初心不改、篤志不移,「奮厲有當世志」,把貧庸之輩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民本是我國古老的道統思想,民本思想是中華文化的主流觀念,民生情懷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價值追求。
  • 一柄摺扇,滿面清風——且看王來文的扇裡風雅
    愛扇,不是附庸,而是傾情扇的風雅。愛扇,不單是愛扇子給人帶來的那一絲涼意,更是愛其幾絲涼意裡帶著的那份溫雅。愛畫扇,不單是愛其頗有其表的靚形,也是愛其扇小天地寬。扇子雖小,但對善畫者而言,咫尺的扇面上既可「指點江山」,寥寥數筆近水遠山,也可「拈花一笑」,疏枝清影,花香鳥語。當然也可「書畫同源」,亦書亦畫,可謂一筆一畫乾坤起,一塗一抹宇宙生。
  • 生活中常見的水,在文人騷客們筆下竟能變化出如此多意象,真神奇
    「水」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且最重要的一種物質,自古至今一直是文人騷客們鍾愛的意象之一。而「水」的象徵意義似乎也和它本身那樣不定形,全隨寫下這個字的人的心情而變。「水」的多變是顯而易見的,有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中「人歌人過水聲中」的哀傷;有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中「一江煙水照晴嵐」的恬淡;有王昌齡《塞下曲》中「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的悽冷;有蘇軾《水龍吟》中「一分流水」的離愁;有陳亮《水周歌頭》中「得以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的無奈與不甘……可謂寫什麼樣的水
  • 風雅,一種心境,一種歸真!
    風雅是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卻足以攝夢召魂。 但如果書與琴都成了擺設,茶與香都成了門面,那就是附庸風雅了。
  • 王羲之:書聖翰墨香,佳話傳千年
    《晉書》中有其專傳,其事跡在《世說新語》等著作中也有記述。出身望族的王羲之,有才華,有理想,因為性格灑脫,成就了「東床快婿」的佳話;他為官三十餘年,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等職,他勤政愛民,提出了不少有益於國計民生的建議,可惜未被當政者採納,憂憤之餘,他毅然辭官歸隱。王羲之最為人們所稱道的,還是在書法方面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