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可見宋代詩人朱熹挺會享受春光的!在這百花齊放的三月,陽光沐浴大地,暖意融融。走在鄉間山野裡,微風輕拂,花香沁人心脾,放眼四顧,那金燦燦的油菜花已蓋過了萬紫千紅,天藍、草綠、花柔,何嘗不是那無邊光景呢?

從古至今,油菜花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它的美麗不在於孤芳自賞,而在於那無比壯觀,金滔拍岸的氣勢。同時油菜花與其它花相比,其孕育的籽實更是人們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原料,這油菜花也就更實用和具有內涵,以至於古代很多的詩人都由衷地讚美油菜花。有人說,油菜花很普通平凡,文人騷客寫它只為秀風雅。然而也不乏接地氣的佳作,其中的憂國憂民情懷被傳為佳話,隨作品千古流傳!
《新陽鋪》
宋 代:江梅
梅花籬落菜花畦,春水平田釀燕泥。
健事老翁頭雪白,一簔煙雨自扶犁。
《新陽鋪》這首詩,首聯「梅花籬落菜花畦,春水平田釀燕泥。」通過寫小院裡梅花、田野裡的菜花,以及滿田的春水、燕子銜泥築巢等情景,點明了春耕正當時這一特點,為下聯具體寫春耕作了輔墊。尾聯「健事老翁頭雪白,一簔煙雨自扶犁。」詳細刻畫了一位白髮老農,在春雨濛濛中戴著蓑衣正在趕牛扶犁耕田。此情此景,最能令讀者產生共鳴,因為這種農耕場景許多人都經歷過,現在雖被機械替代,卻仍記憶猶新。
這首詩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江梅的代表作品之一。詩中通過描繪春雨江南的田園之景,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以及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艱辛,向讀者呈現出了一幅意蘊悠遠的春耕圖。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辛勤的勞動人民來說,春耕雖苦,卻是苦中有樂,因為春耕代表著希望和收穫!江梅用文學家的眼光洞察普通人的生產生活,把春耕時節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和董蘿石菜花韻》
明代: 王守仁
油菜花開滿地金,鵓鳩聲裡又春深。
閭閻正苦饑民色,畎畝長懷老圃心。
自有牡丹堪富貴,也從蜂蝶謾追尋。
年年開落渾閒事,來賞何人共此襟?
《和董蘿石菜花韻》這首詩,寫春天裡,百花盛開,雖有富貴華麗的牡丹可賞,但老百姓卻只能像蜂蝶一樣往菜花堆裡扎。老百姓靠天吃飯、勤勞持家,現在正是一年春好時,田間春管都忙不過來,哪裡還有閒情逸趣賞花呢?作者寫「油菜花開滿地金」,金色的菜花與饑民的臉色形成對比,體現了貧苦百姓的艱辛,正因為有艱辛的勞動,才會有遍地的黃花和豐收的希望,足見作者對底層百姓的了解,經營好那一畝三分地,正是作者對貧苦百姓勤勞和無奈的寫照。
這首詩是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所作。實際,王守仁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只因其博學多才,詩文成就反而有所忽略。他與董蘿石是莫逆之交,董蘿石儘管比王守仁大了十餘歲,因佩服王守仁的學問,竟然做了王守仁的學生,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被文壇傳為佳話。他們往來甚密,時有詩文唱和,《和董蘿石菜花韻》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表達了作者對底層百姓深深的同情。
《菜花》
清代:乾隆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
這首詩出自於乾隆皇帝之手。乾隆二十五歲登基,在位六十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同時他還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尤愛寫詩。據說乾隆寫詩的數量有40000多首,算下來平均每天都要作詩1-2首,但質量上多受人詬病。乾隆君臨天下,常懷憂國憂民之心,他的眾多詩中也不乏如此佳作,這首《菜花》詩就充分體現出了他的一番愛民之情!
《菜花》這首詩,當是乾隆賞花時觸景生情,有感而作。他看到綠色稠密的葉子間是黃色的菜花,一片旺盛,便想到在收穫的季節數千的村莊又可以榨新油吃了。由此產生了對菜花的愛,他的這種愛,有別於文人騷客愛的是花,專撿華詞麗句秀風雅,而乾隆愛的是因為可以作為百姓的生計所用,而不是像閒花野草一樣一無是處,他將油菜花的身份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乾隆這首詩雖然用詞樸素、意境單薄,但作為一代帝王卻如此接地氣,實在難得。觀覽菜花,惦記著民生國計,乾隆將百姓的疾苦掛在心頭,不失為一位愛民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