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當紅藝人來做獨立遊戲,搞出了一部直面市場的「類型片」丨觸樂

2021-02-16 觸樂

這款遊戲更像是影視人常掛在嘴邊的「類型片」,選擇了一個異世界穿越的背景和天選之子、後宮全收的劇本,用一個中規中矩的嫻熟套路,講了一個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故事。

「又有一群奇怪的人來搞遊戲了!」這是《神醫魔導》的宣發負責人找上我們尋求報導時,我的第一反應。按照他們的說法,這款遊戲的製作人原先是藝人出身,當然不是什麼大明星,而是「搞網大的」。由於主創自己有行業積累,雖然《神醫魔導》只是3個人製作的獨立遊戲,但卻擁有全程語音和原創的主題曲。遊戲本質上是一個頂著寫實性感3D畫風的AVG,劇情更傾向於那種穿越異世界開後宮的網文——純爽文向那種類型。

「我覺得你們可以以一個獵奇的角度來報導這款遊戲。」對方給出的建議非常之「直白」。

之後一段時間,我體驗了這款遊戲,並且和它藝人出身的製作人邵斯文(7shaw)聊了聊。從工業化程度更高的影視行業闖進遊戲市場,這些人身上確實有些和常見的獨立遊戲人不一樣的地方。

「經費在燃燒」與「滿臉寫著貧窮」並存的遊戲

《神醫魔導》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麼,Steam評論區裡被頂到最高的一條好評已經進行了很全面的概括——「沒有R18補丁我要差評警告了」。這款遊戲的畫風,確實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早期的日式3D作畫小黃油。

遊戲裡的絕大多數場景都是3D靜態畫面,只有極少數3D動畫。和精美性感的女性角色相比,遊戲的場景製作粗糙,男性主人公面目模糊,造型隨意,毫無特色。與之相對應的是,遊戲裡哪怕一個路人NPC都有全程配音,幾乎每一個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專屬CV。剛剛進入遊戲沒一會,我就看到一首原創的遊戲主題曲。總的來說,這款遊戲給人的感覺,確實經常在「經費在燃燒」和「滿臉寫著貧窮」這兩端來回搖擺,玩家們對遊戲類型的認知也存在「是AVG還是GalGame」這樣微妙的偏差。

遊戲的女主角請了一位據說小有名氣的演員來配音

《神醫魔導》的故事屬於非常傳統的穿越題材。第一章的劇情是現代背景,一位剛剛來醫院報到的醫生拿到一個水晶球,搶救病人的時候被除顫儀電了一下就穿越了。之後,他遇到了幾個長相、名字和醫院同事一模一樣的姑娘,一路順風順水地被指認成預言中的救世主——能夠從瘟疫中拯救整個大陸。於是,男主被各個種族搶來搶去,身邊圍繞著不同種族的美女,談情說愛,順便拯救世界。

想必對於很大一部分玩家來說,遊戲裡有全程配音,有很多立繪漂亮的女性角色可以攻略,還有後宮結局,這就已經是一款AVG遊戲「很有娛樂性」的體現了,不然這款遊戲也不會在Steam上收穫約七成的好評,差評也集中在較高的定價、煩人的小遊戲等地方,都不是那麼致命。

遊戲發布後,製作組還陸續更新上線了「留宿」系統,可以和好感度足夠的女性角色上演香豔劇情。這套系統雖然不是正經的R18補丁,但尺度差不多已經是Steam平臺能夠容忍的極限了。可以想見,「差個補丁」的批評聲會被堵掉不少。在陸續更新了一批「留宿」內容之後,遊戲在Steam上的評價已經從「褒貶不一」攀升至「多半好評」。

「福利」內容讓遊戲大受好評

然而在體驗過《神醫魔導》之後,我仍然認為,這款遊戲真的不夠好玩。

遊戲中的「戰鬥」和「治療」要通過找不同和QTE來完成,比如,玩家要在一行看起來差不多的小圖標中找到一個不一樣的圖案,點擊下去完成挑戰。理論上講,這種設計會讓《神醫魔導》更像是一款AVG,而非純粹的GalGame,但這些元素真的沒有什麼娛樂性可言——每一場戰鬥中,玩家都要在5個看起來差不多的簡筆畫中挑出不同的那一個,重複十幾次,再搭配幾個「轉到綠色就按停」的QTE小遊戲,這就是遊戲玩法的核心。

雖然創作者已經很走心地畫了各種型號的手術刀、鑷子、鉗子,讓玩家去找出其中正確的那一個,看起來似乎比電視上動輒注射9%生理鹽水的醫生戀愛劇還要專業,但我還是要強調,這方面的設計真的一點都不好玩。

「找不同」撐起來的戰鬥關卡

同樣顯得有些娛樂性不足的,還有遊戲的劇情。異世界大陸紛爭不斷,幾個種族分成不同陣營互相對峙,男主角穿越而來拯救世界,這樣的劇情背景實在是有些過於常規,或者更確切地說,復古了。男主角連個地瓜都沒吃過,來到異界被人發現是「修煉天才」,就開始練魔法,藉以拯救異世界的現代醫術也並沒有和異世界的背景產生讓人印象深刻的有機互動。

故事的男主角幾乎沒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放在後宮網文的角度看是一種很容易理解的套路——這樣更方便產生代入感。但偏偏不知道是因為技術限制還是什麼原因,遊戲並沒有一直保持代入感比較好的第一人稱視角,不時引入第三人稱的劇情播片,這時,粗糙潦草的男主角就會十分突兀地和精緻的女性角色們出現在同一個鏡頭裡,這感覺並不好。

男性和女性角色在製作水平上的差距很容易讓人聯想起I社的作品

在遊戲的大部分時間裡,劇情都是直線向前的,玩家的自主選擇能對劇情產生影響的節點並不多,這在《神醫魔導》的定價高於絕大多數國產AVG,逼近Telltale系列遊戲定價的背景下,顯得更為突出。《神醫魔導》以「爽文」自居,但《神醫魔導》只是搭建了一個很常見——確切地說,在起點這種地方很常見的西式魔幻世界,然後講了一個非常中規中矩的魔幻世界故事,現代社會和魔幻世界的兩種世界觀碰撞非常少,幾乎沒有腦洞可言。

「爽文」其實是一種解構意味很強的東西,受眾想要的「爽」其實就是把自己代入主人公,在一個虛構的世界裡縱橫,打破這個世界原有的種種建制,解構出一個新秩序。確實,從一個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到異世界的救世主,從文明、壓抑的現代社會來到武力為尊的異世界,這已經是一重解構,可是受眾對這類題材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他們更想看到對異世界的解構,而非單純靠異世界去解構現代社會。這就是解釋了一個現象:Steam上的許多評論都提到《神醫魔導》「像網文」,但大多會在「網文」前面加上一個「5年前」「10年前」的前綴。

「有一些資源」的遊戲主創

《神醫魔導》是由SPG STUDIO製作完成的,工作室的主創其實只有3位:老闆兼策劃、編劇7shaw;主程式設計師、物理學博士後出身的墨水管;以及學醫出身、主要負責潤色劇本、對話,並把關遊戲裡醫學相關內容的錮家貓。3個人遠程合作,一起折騰了將近4年才拿出現在的遊戲版本。當我向工作室問起的時候,他們甚至拿不出一張3個人在一起的合影。

7shaw並不認為自己的遊戲是一款GalGame,他更傾向於將其視作是一款傳統的AVG。雖然遊戲使用了THE NVL Maker這種專門的AVG遊戲製作工具,但按照7shaw的說法,這款遊戲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們自己從零開始搭建出來的,包括遊戲裡的戰鬥、手術——其實都是找不同,以及禮物、好感度之類的系統,都有很大的原創性。

7shaw說:「我們不太想讓遊戲變成一路點點點,也希望能讓玩家找到一些破關的樂趣。」雖然這套找不同權當戰鬥的玩法很多玩家並不太滿意,但這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在《神醫魔導》中,對於獨立遊戲來說至關重要的美術工作,大部分是由7shaw和墨水管兩人自己動手完成的,他們製作了遊戲裡的3D場景和人物,插畫部分則大部分外包出去——玩家可以在遊戲每一章結束時看到日系畫風的遊戲插畫,算上遊戲封面,一款遊戲裡至少能看到3種不一樣的美術風格。

遊戲中會不時出現日系畫風的插畫,有些玩家可能更喜歡這一款——不過主創們表示,這款遊戲一開始就是奔著寫實3D畫風來的,外包的插圖只是起到調劑的作用

遊戲的配音與配樂則豪華得一點也不像是獨立遊戲。根據7shaw的統計,整個遊戲一共動用了20位左右的配音演員,其中既有日常在ACG圈活動的配音演員,也有影視行業的演員來客串。遊戲的配樂也遠超一般獨立遊戲的水平,有原創的音樂和主題曲,還專門召集了樂隊來為遊戲專門進行錄製。

在和我交流的過程中,7shaw更多強調的是自己作為獨立遊戲製作人、作為玩家的身份,對自己在演藝圈裡的積累,總是用一句「有一些資源」一筆帶過。和很多演藝事業上還沒有取得成功的藝人一樣,我在網絡百科上可以找到他的詞條,上面羅列著一串他參與過的影視和音樂作品,看起來並不太眼熟。7shaw在百科裡的頭銜則是「中國大陸華語流行歌手、音樂人、作曲家、作詞人」,「被聽眾譽為最催淚的情歌製作人」。繼續搜索,還能找到他參與各類選秀活動時留下的痕跡。

7shaw在成為明星的道路上顯然沒有太多建樹,但可以看出,他在中國工業化程度已經頗高的影視行業裡還是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吃飯的手藝。7shaw提到,自己在以影視為主要發展方向時,就曾和遊戲行業有過不少接觸——當時是以製作遊戲配樂為主。眼下,7shaw已經從影視圈逐漸淡出,專心做自己的遊戲了。

以前幫遊戲做配樂的7shaw,現在要召集一支樂隊給自己的遊戲做配樂

來找我們的那位《神醫魔導》的宣發人員提到,SPG工作室的下一步計劃是製作一部真人出演的互動電影式遊戲,會找來些有名的演員出演。7shaw也告訴我,他們確實有過這樣的打算,不過暫時還沒真正投入實施。他透露的進展是,現在已經有影視公司願意投資並參與製作,一旦啟動這個項目,他們可以拉起一個專業的影視團隊,找比較有名的演員來出鏡。

7shaw強調,現階段他們的目標仍然是給《神醫魔導》提供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持續一周三更,多的時候一周六更。」7shaw用這樣一個很「網文」的說法來形容他們的工作節奏。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神醫魔導》確實一直在推送新內容——主要是專注於福利的「留宿」系統,基本上每次更新之後,玩家都可以在不同的女性角色家中留宿,解鎖新的香豔劇情。

獨立遊戲也可以很類型化嗎?

和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獨立遊戲相比,《神醫魔導》有很多不一樣的氣質。此前,我們碰到一些很「有故事」的人來做獨立遊戲,這種「故事」往往體現在遊戲的內容上。比如橡樹嶺實驗室出身的博士後做了款獨立遊戲,內容是科研狗的生活;被誤診得了腫瘤的製作人鬼門關上走了一遭,回來做了款遊戲,講述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部摧毀癌細胞的故事。影視行業出身的7shaw跑來做獨立遊戲,內容和影視沒有半點關係,更能讓人體會到不同的是遊戲製作方式上的差異。這種不同甚至讓這款遊戲顯得有點「不夠獨立」。

什麼樣的遊戲才算是獨立遊戲?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很明確的答案。一種常見的說法是,獨立遊戲應該是由沒有商業投資介入的團隊製作的。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一款遊戲想要「獨立」,應該反映創作者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個人表達。觸樂曾經發起過相關的討論,不過我們也並沒有得到一個公認的答案。

附屬在「獨立遊戲」這個概念上的是一筆不小的感情分,對一款遊戲來說,這往往同時代表著更高的評價和更高的寬容度。商業遊戲不應該偽裝成獨立遊戲,獨立遊戲應該輸出更不一樣的東西,而非一頭鑽向玩家的錢包——對於很多人來講,這是一種類似於「領救濟金的人不應該去高級餐廳消費」的道德戒律。

對於《神醫魔導》來說,遊戲的主創一共3個人,主策劃、主程序、主美術,3個核心職位由兩個人扛起來。人手不足,被迫邊學邊幹;過度樂觀,導致項目超期;此外還有意料之外的技術門檻。除了資金鍊比絕大多數獨立遊戲團隊健康一點之外,獨立遊戲道路上常見的溝溝坎坎,《神醫魔導》團隊差不多一個也沒躲開——7shaw甚至和我們接觸過的很大一部分獨立遊戲開發者一樣,承認自己曾因為沉迷《曠野之息》而耽誤了自家遊戲的開發進度。

不過,《神醫魔導》身上也有很多不那麼「獨立」的元素。在配音、配樂上的豪華配置其實並不影響遊戲的「獨立性」,讓《神醫魔導》在獨立遊戲中顯得更加「不合群」的,其實是遊戲針對性的選題和嫻熟的市場策略。最開始找上我們的宣發負責人就坦言,做這款遊戲的初衷是市面上的GalGame大多採用日系畫風,所以他們希望做一款能與之區別開的遊戲。7shaw也和我提到,遊戲瞄準的就是男性玩家,「喜歡後宮題材、魔幻世界題材和喜歡劇情的玩家,以及聲控」。

遊戲的周邊產品已經出爐,市場指向同樣十分明確

在7shaw出身的影視行業,「工業化」和「類型化」是很時興的兩個概念。對於影視行業來說,工業化起步於一條相對完善的產業鏈,讓創作者能夠以相對合理的價格,獲得專業人員的協助。顯然,7shaw雖然沒能像影視行業理想中的「高級工業化」階段一樣,用一套完善科學的制度來規範產品的生產,但現在這部《神醫魔導》,仍然是靈活使用上下遊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協助才能拿出的一款產品。

事實上,《神醫魔導》這款遊戲更像是影視人常掛在嘴邊的「類型片」,選擇了一個異世界穿越的背景和天選之子、後宮全收的劇本,用一個中規中矩的嫻熟套路,講了一個已經被市場驗證過、受眾一定會喜歡的故事。就像我之前說的,《神醫魔導》不夠解構,娛樂性不足,但這其實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一個相對已經過時的套路惹的禍。

關於《神醫魔導》「不夠獨立」的問題,7shaw自己覺得有點委屈。在他看來,許多獨立遊戲要麼極端注重玩法上的創新,要麼極端注重故事上的自我表達,其實都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資源和實力上的力有不逮,只能儘可能揚長避短。久而久之,很多人就形成了「獨立遊戲就該很苦」「獨立遊戲就該很小眾」「獨立遊戲就不該有宣傳預算」這種刻板印象,是一種典型的「拿Bug當Feature」。

對於認為《神醫魔導》很商業、很類型化的說法,7shaw認為「這評價挺高的」。他覺得,主流的商業大作普遍都是面面俱到的,不會像很多獨立遊戲一樣要做痛苦的取捨。因此,他們們想使用有限的資源,做一個儘可能均衡的遊戲出來。

「總之,能力所限,肯定還有很多問題,但我們已經盡力了。」

後記

採訪結束前,7shaw他們跑去了上海的CP22展會,售賣實體攻略本帶Steam激活碼的《神醫魔導》。7shaw告訴了我一個《神醫魔導》的銷量數字,相比於國內同類遊戲中的佼佼者,這個數字並不算高,不過他們還是挺滿意的。

「我們其實很佛系……」

在本文完成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最開始,我選了一張來自7shaw某張專輯的宣傳圖,也是他被放在百科封面上的「硬照」,打算插在文中,這遭到了他本人的強烈抗議。「那張照片是拍MV的時候搞的,太做作了,現在我都不做藝人了,能不能給我換個接地氣點的?」

在我的要求下,他發來一張生活照作為「替補」。

雖然我並沒有看出來這張照片比之前的「接地氣」在哪……

7shaw告訴我,去上海參加完CP22展會後,自己正在趕往橫店的路上,準備和一家影視公司談判。順利的話,他們的下一部遊戲就會有影視公司投資,有專業團隊參與製作了。「下一部遊戲仍然會是一部獨立遊戲。」7shaw強調,自己一定會把握好製作的獨立性,不讓資本幹涉劇本、選角等等具體創作。

實習編輯張一天

以前是新聞工作者,現在假裝自己不是

歡迎在微信關注觸樂,閱讀更多高品質、有價值或有趣的遊戲相關內容。丨

相關焦點

  • 同人遊戲是獨立遊戲嗎?西方人眼裡的日本獨立遊戲丨觸樂
    他最近在IGN上發表的文章在一個比較全面的角度把日本獨立遊戲圈的圖景描繪了出來,在看本文之前,你甚至可能不知道日本知名的獨立遊戲展Bitsummit是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創辦的。在這篇文章裡,他也在一個西方人的角度區分同人遊戲和獨立遊戲,觸樂對本文進行了編譯。獨立遊戲在過去10年的時間裡飛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遊戲行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數
  • 2015年,觸樂報導過的那些遊戲丨觸樂
    這兩天打開App Store,翻一翻主頁頂上的Banner,會發現臨近年關,蘋果編輯們也特地準備了幾個跨年專題。其中有「2015趨勢盤點:這一年湧現的App及遊戲潮流」,也有「2016:開啟新一年」,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中文獨立遊戲精品」的專題盤點,這是專門為國區玩家所準備的。
  • 《隱龍傳》:用虛幻4引擎做一款單機動作遊戲丨觸樂
    當時移動遊戲還沒怎麼出現在App Store的暢銷榜上,蘋果商店裡能見到的大都是《三國塔防:魏傳》《摩爾莊園》之類的和今天的手遊相比更為輕度的遊戲,張翰榮決定製作一款完全創新玩法的全3D手遊《Bumpy Legend》。
  • 用「蘋果全家桶」玩遊戲是怎樣一種體驗丨觸樂
    但Steam也經常搞出一些給不懂足球的我推薦足球遊戲之類的事兒此外,macOS系統本身的一些問題也會對遊戲造成一定阻礙。每次系統大更新,往往導致一大批遊戲無法運行。在中國這個目前遊戲市場全球第一、移動遊戲又是絕對主流的環境裡,玩手遊幾乎成為各年齡層玩家避不過的一件事。就我而言,手機和iPad既是休閒時間玩遊戲的工具,也是工作時的測試機。它們的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 八款「奇怪的」腦洞遊戲丨觸樂
    《奇怪的任意球》的遊戲目的是讓球避開球門前的各種障礙,最終射進球門;而《副隊長》則是要想盡辦法讓球瞄準對面的怪物(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其打倒,否則球迷們就會被怪物全部殺死。同時,《副隊長》還融合了一些放置養成類遊戲的元素,玩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就去撿一次地上定時會出現的球,用來打倒怪物。
  • 男性向遊戲的女玩家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近日,觸樂打算向讀者們推薦一款女性向遊戲,為了寫出負責任的推薦語,我司幾位男同事們愉快地下載了遊戲客戶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冒險。然後,我不太理解,辦公室裡不時傳來的哀號和感嘆都是怎麼回事?男孩子玩攻略男孩子的遊戲,在男孩子的體表上下其手,不是很正常嗎——我是個女孩子,我也喜歡攻略萌妹的遊戲呀。
  • 自己下的遊戲,哭著也得通關:九款益智燒腦遊戲丨觸樂
    該作講述了一個失去光的黑暗世界,玩家要協助光源Shiny,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將希望之光傳送到各地。每通過一個關卡,玩家就會在地圖上點燃一豆幽靜而明亮的光。在一片漆黑的世界中,幽幽的藍光不但不會讓人覺得恐怖,反而還會有一份寂靜與深邃的感覺。
  • 《Sundered》:克蘇魯、操作流暢和發售守時的獨立動作遊戲丨觸樂
    地心遊記在近年嶄露頭角的獨立遊戲開發團隊中,Thunder Lotus是一支表現搶眼的潛力股,除了擁有精緻、流暢的手繪動畫作為招牌之外,他們還具備很多同行都無法企及的強項:守時——2014年,初出茅廬的Thunder Lotus向Kickstarter提交了《Jotun》,在日程安排欄位處填寫的目標發售期與遊戲的正式發售日完全相符,精確到月份。
  • Sekai Project的世界丨觸樂
    我們充分了解這些來自玩家的疑問,所以,帶著這些疑問,觸樂與Sekai Project團隊,特別是公司創始人之一Raymond Qian進行了一番深談。,您的日本進口宅物專家作為粉絲英化組,Sekai Project在6年的時間裡一心一意,只做一部作品,假如《日在校園》中的伊藤誠也能如此專一,恐怕就不至於面對那樣糟糕的結局。然而,對於一個翻譯組而言,這樣的進度多少顯得有些拖沓。如果我們在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查詢Sekai Project翻譯組時代的頁面,就會發現翻譯組對於成員變動和偷懶的抱怨。
  • 《蘭島物語》:11年未完遊戲夢丨觸樂
    續作開發未過半,其他遊戲收益有限,Chris和他的公司還欠著朋友與銀行不少錢。他的家人不再支持他創業,一同創業的美術也已經離職,朋友們也紛紛勸他結束,這一切都似乎預示著終點已至。或許稍感幸運的是,歪打誤撞,在製作小遊戲的過程中,Chris積累了不少業界人脈。陷入困境的他決定放棄開發業務,轉行做發行與遊戲本地化的工作。
  • 任天堂獨立遊戲直面會匯總 《Sky光 遇》今夏上架NS
    今日(3月18日)凌晨1點(北京時間),任天堂獨立遊戲直面會「Indie World」如期舉行,此次官方用了接近20分鐘的時間來介紹Switch獨立遊戲的相關消息,以下為此次獨立遊戲直面會匯總詳情。任天堂獨立遊戲直面會視頻:《Blue Fire》將於2020年夏季登陸任天堂switch平臺,這是一款動作冒險遊戲。
  • 丨觸樂
    這倒沒錯,這種能體會「與人鬥其樂無窮」的遊戲確實會使人不自覺地一直玩下去。不過這樣的玩家多半也會是這種上了年紀的長輩,他們有很多時間可以拿來打發,這也和接下來的一個原因有關。丨 真的很閒在遊戲市場研究機構EEDAR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人打開一款手機遊戲的原因就是想要打發時間。
  • 十款輕小說改編的移動遊戲丨觸樂
    ——維基百科「輕小說」詞條作為大眾預測中的「二次元爆發年」,除去滿目的「原創IP」和「動漫改編」外,另一個並不像它們那樣廣為人知的二次元品類手遊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即輕小說改編手遊。由於輕小說文學題材的特性,它們常常會被改編為漫畫動畫而為世人所知;但和普通的漫畫動畫相比,它們還是給人一種不太一樣的感覺。這點也或多或少地體現在它們改編的移動遊戲上。
  • 抄遊戲玩法,能算偷嗎?丨觸樂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遊戲設計越過了那條「我們心裡都明白的抄襲之線」?很多人都看過麥可·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那是一本能完全洗刷你直覺裡的正義觀的書。在遊戲設計和抄襲的問題上,我們所面臨的困境也類似:有太多難以判斷的灰色地帶。所以,我決定用講遊戲的形式來討論這個話題。上
  • 從深淵中歸來:古典CRPG的「文藝復興」丨觸樂
    市場更加偏好動作類的RPG,而這一偏好在《暗黑破壞神2》面世後越來越強。PC遊戲市場逐漸被Valve和暴雪兩家瓜分,第一人稱在線射擊遊戲、即時戰略遊戲與「暗黑破壞神」風格的踢門團砍殺遊戲統治了市場,後來大家又都一窩蜂地轉去做MMORPG。總之,這時的市場並沒有給俯視角CRPG留下多少空間。
  • 《Blood Collector》與它在國內安卓渠道的故事丨觸樂
    上個月月底的時候,一位名叫小可的朋友聯繫到我,向我詢問一些應用推廣方面的事情。小可的愛人Martin在業餘時間製作出了一款名叫《Blood Collector》的遊戲,她希望替他多了解一些移動應用市場的情況。Martin是英國人,早年間曾在Crytek工作,參與過《孤島危機2》的開發,之後因為一些工作方面的事情離開公司,目前在一家軟體公司做底層開發。
  • 專訪網易遊戲市場總經理吳鑫鑫:《夢幻西遊》品牌是如何打造的
    尤其是當你回憶起和它同時代的那些遊戲,現在看起來已經紛紛顯得過時老化,你的這種感覺就會更加強烈。網易是如何讓這個遊戲品牌在今天仍然受到廣泛歡迎的?他們又是為什麼這麼做的呢?5月20日,網易遊戲年度發布會後,觸樂記者對網易遊戲市場總經理吳鑫鑫先生進行了專訪。以下是整理後的訪談記錄。
  • 幾款精神病氣息濃鬱的手機格鬥遊戲丨觸樂
    這種對於個人天賦的極致要求,讓格鬥遊戲更類似於「吉尼斯紀錄項目」這種極少數人之間的競技,而不太像能全民參與的體育競技。說起手機平臺,因為手機天生存在難以進行精確操作的短版,所以不是很適合需要精確操作的格鬥遊戲。對於這種情況,有些遊戲選擇了儘量打磨作業系統優化手感,這方面的翹楚如《暗影格鬥》系列,而有些遊戲則選擇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做不到足夠精確,我們乾脆完全放棄精確如何?
  • 玩Minecraft的小學生丨觸樂
  • 傳播學者眼中的乙女遊戲丨觸樂
    看到那則被下架的乙女遊戲廣告時,吳玥正在做基於偶像藝人的擬社會關係研究——粉絲喜歡某個藝人,這個藝人是否又會在某些方面影響粉絲的態度?而那則廣告給他帶來了新的啟發:玩家會不會把感情投射到一個徹徹底底的虛擬角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