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依據港交所公告,京東健康發行價為70.58港元/股,上市首日,總市值突破3100億港元,超過阿里健康3087億港元市值,成為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公司。
第二天,京東健康漲幅已經高達70%,報118港元/股,市值突破3700億港元並持續走高, 較已上市6年的阿里健康高出近150億,1050億市值的平安好醫生更是被遠遠甩在了後面。據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的前三季度,京東健康的總收入為1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1%;截至2020年9月30日為止,京東健康的年活躍用戶為8000萬,相比2017年增長了一倍。
作為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後浪,京東健康憑什麼值這麼多錢?
是什麼支撐起如此高市值的?
自疫情出現後,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大局,國民個人防疫意識增強,「宅家」模式已然成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作為家庭健康的組成部分,計劃生育措施儼然必不可少。
相關數據顯示,在消費者購物熱情的帶動下,今年雙十一當天僅僅開場半小時,京東健康計生情趣類醫療器械的銷售額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情趣用品成交額同比增長200%,安全套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然後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說法:京東健康是靠壯陽藥、保險套撐起3000億市值的。
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根據京東健康的營收數據顯示,京東健康的主營業務,藥品只佔30%,非藥產品佔70%,但非藥產品不等於壯陽藥、情趣用品、保險套。京東健康在招股書中就有說明,其所銷售的非藥產品包括保健產品、醫療用品及器械,後者又可細分為計生用品、成人用品、隱形眼鏡、及康復和健康監測醫療設備,而情趣用品和安全套又只是成人用品和計生用品下面更細分的品類。
對此,京東健康方表示,具體到某一細分品類的GMV(成交總額)相關數據他們內部也並沒有統計過,京東健康是靠壯陽藥、保險套撐起3000億市值這個說法毫無憑據。有人質疑,營收中那70%的非藥產品不是情趣用品的話,京東健康是靠什麼盈利的呢?
京東健康的主要營收來源:
目前,電商業務仍佔據了京東健康收入的大部分比重,京東健康的計劃是要打造一個線上健康服務的閉環。從最擅長的電商起家,隨後消化流量,為用戶提供線上問診、慢病管理等醫療服務。截至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在線醫療服務日均問診量已達到約9萬次,相對2019年同期增長了近6倍。
對比阿里健康,在今年初開通在線義診服務後,巔峰時平均每小時有近3000人發起問診。京東健康網上問診的做法與阿里健康相似,那麼京東健康為什麼能夠趕超阿里健康?
京東健康的具體優勢包括以下方面:
一、京東公司擁有更好的倉儲、物流等供應鏈能力支持。京東健康擁有包括11個藥品倉庫和超過230個其他倉庫,這讓其配送、尤其是同城配送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線上平臺上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家,其全渠道布局覆蓋了超過200個城市,遠超阿里健康2020財年披露的14個。
二、 開通「京東家醫」,瞄準家庭醫生的賽道。其並非僅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健康服務,解決以往就診過程中的痛點問題,獲得個性化健康管理;更深層次上,「京東家醫」希望能夠補充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更好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水平。
當然京東健康也存在一些劣勢:
一、在用戶體量上,京東健康還存在不足
2020財年中,阿里健康的自營店加上天貓醫藥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有近2.5億,而京東健康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累計用戶超過1.5億,截至今年上半年的年活躍用戶為7250萬。京東健康已遙遙落後於前者。
在營收的增長速度方面,京東健康也落後於阿里健康。有數據表明,在近兩年間,阿里健康營業收入翻了近4倍,而京東健康只是接近翻了一倍。
二、線上診療正在走向普及化,但網際網路平臺真的能改變醫療嗎?
眼下來看,並不樂觀。
從醫療屬性更強的平安好醫生來看,2019年,其在線醫療收入較2018年增長一倍,但8.58億的收入也只是佔到總營收的17%。由此看來,還處於成長初期的京東健康,處境只怕更艱難。
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很簡單,像感冒這樣的小病,大部分人選擇直接自己吃藥,甚至選擇不治療,挺過去便罷了。對於大病而言,在線問診更像是預約掛號和導診,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最終還是要去掛線下頂尖醫院的號。而如果缺了在線問診環節的支撐,後續的慢病管理等一系列線上醫療服務也難免成為泡影。京東健康面對自身的劣勢,該如何做呢?
輕財稅認為:
首先,公司背靠京東集團,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集團的活躍用戶有4.416億,但是京東健康擁有72.5百萬用戶,自家平臺的滲透率還不到20%,還有大量存量用戶待發掘。
其次,京東健康的主營業務為零售藥房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前者向後者提供優質流量,後者為前者創造需求。
現如今信息化、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隨之發生了急劇變化,京東健康要突破掛號難、繳費難、取藥難等行業痛點,切實解決人們的需求,醫療健康服務更加精細化,群眾就醫體驗才能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