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肚子疼!」
肚子痛來醫院看醫生
醫生是不是總問你到底哪裡疼?
很多人都說不清
其實這也不能怪大家
畢竟你們所說的肚子,是這樣的
胸以下、屁股以上那一塊都叫肚子
而醫生眼裡的肚子,是這樣的
↓↓↓
我們一般所認為的肚子,大概是從橫膈膜到膀胱之間的區域,這其中包含了肝膽、脾胃、十二指腸、胰腺、小腸、大腸、闌尾等重要的器官和組織。
肚子疼痛時儘量辨別具體是哪裡痛、怎麼個疼痛法,在描述病情時越清楚越好,這樣有助於醫生進行診斷。
不同部位腹痛代表不同病症,一張圖幫你初步判斷,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雖然不完全準確,但也八九不離十。
圖片來源:健康時報
當然,這裡僅供初步參考。因為腹部痛是個模糊的概念,有時候有些疼痛是跨部位的,甚至會轉移;而且極少部分人器官是鏡面的。
上腹部是胃、十二指腸所在的地方,上腹部疼痛,主要病因有胃病、十二指腸潰瘍。
▼ 各種類型的胃炎或消化不良,常伴有反酸、噯氣、飽脹、嘈雜感、噁心等症狀。
▼ 胃痛可能是抽著痛,也可能陣痛;
▼ 十二指腸潰瘍則是空腹痛;
▼ 冠心病,有心絞痛、心肌梗塞,表現在上腹部胸骨後縮窄樣痛,或緊迫感,常向左肩、左臂或頸部放射。
右上腹是肝臟、膽囊所在的地方。如果右上腹痛,主要的病因有膽結石、膽囊炎、肝炎、肝膿腫等。
膽結石、膽囊炎、肝炎、肝癌等疾病的疼痛表現會不一樣。
▼急性膽囊炎,如果膽囊管堵塞或者受到細菌感染,出現右上腹陣發性絞痛,伴有明顯的觸痛、噁心、嘔吐和發熱等症狀,就可能是急性膽囊炎發作。約95%的病人合併有膽囊結石。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有膽囊穿孔引發感染性休克的危險。
▼膽道蛔蟲病,也是上腹劍突下區陣發性劇烈絞痛,有明顯間歇期。
左上腹這裡有胃、胰臟和脾臟。這一區域疼痛,除各種胃病外,常見的還有胰腺疾病。飲食不當容易讓腸胃受到刺激,導致胃腸黏膜發炎,引起急性疼痛。
▼胰腺往往容易被人忽視,急性胰腺炎發作時,上腹部持續劇烈腹痛,向左腰背部放射。
▼急性胃腸炎則是上腹部、臍周圍或全腹陣發性絞痛,伴有嘔吐、腹瀉、腹軟,無固定壓痛。這種疼痛有燒灼感,通常集中在上腹部、左側肋骨下方的區域,患者會感覺到噁心反胃、腹瀉腹脹,甚至出現高燒、昏迷等症狀。
右側腹疼痛,可能提示升結腸方面的疾病、腎臟和輸尿管結石。
左側腹疼痛可能為降結腸疾病、腎臟和輸尿管結石。
▼ 泌尿繫結石會體現在側腹部陣發性劇烈絞痛,向會陰部或腰部放射。一般來說,這種痛來得快,去得也快。
▼ 如果是升結腸腫瘤,就會伴有拉肚子的症狀。
中腹部這裡的腹痛主要來源於小腸,如急性腸炎、腸梗阻等,常伴有腹瀉或腹部移動性腹塊。我們肚臍周圍如果出現了脹痛、絞痛,有食物堵塞、憋氣的感覺,就有可能是腸梗阻。
而急性腸梗阻的病人有陣發性腹部絞痛,或持續性腹痛伴陣發性加劇,有手術史或外疝史,有痛、吐、脹、閉四大症狀。
急性腸梗阻有一定致命率,一旦肚臍周圍脹痛難忍,還出現脫水、排便困難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下腹部這裡主要臟器有子宮、膀胱和直腸。其疼痛可能是盆腔炎、前列腺炎、睪丸炎、直腸腫瘤、尿道結石或炎症等。
▼ 急性盆腔炎是下腹部持續腹痛伴腰痙,兩側下腹部均有壓痛,部位較低,有發熱,白帶增多。
右下腹部疼痛,很可能是闌尾炎、升結腸腫瘤、尿路結石、卵巢囊腫扭轉等。可伴有發熱、便血、腹部塊物、血尿等症狀。
如果是急性闌尾炎,腹痛會自上腹部或臍周圍轉移至右下腹,右下腹有固定壓痛、反跳痛或肌緊張。
急性闌尾炎常常伴隨有持續加劇的嘔吐、噁心,初期疼痛可能出現在腹部的中上區域,也有可能在肚臍周圍,是一種內臟神經反射性的脹痛和鈍痛。
左下腹不適,可能是乙狀結腸炎症、男子精索炎、女子附件炎或宮外孕等。
▼ 如果是子宮外孕破裂,一側下腹部劇烈腹痛擴展至全腹,有月經過期史,面色蒼白,下腹部有壓痛感、反跳痛。
▼ 卵巢濾泡或黃體破裂的話,一側下腹部突然發生腹痛,腹痛發生在兩次月經的中期,15~25歲的女性多見。
肚子疼不是小毛病!
有問題別拖著!
引起肚子痛的原因非常複雜,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等多個方面,以上只是列舉了幾種常見危險但又比較容易被人忽略的情況,還有更多的痛,尤其是那種劇烈的絞痛或不明原因的持續疼痛(幾小時都不緩解),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時去醫院就診,讓醫生幫你看清「肚子痛」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才能準確快速地對症治療。
很多肚子痛的病人腹痛難忍時,自己買止痛片吃,以為不痛了,病就好了。這樣做很可怕,因為有些比較緊急的病症,比如胃潰瘍穿孔,用止痛藥會掩蓋症狀,延誤治療。
所以,任何不明原因的腹痛不要濫用止痛藥,當務之急是找出導致腹痛的原因,對因下藥。
別等到肚子疼時,才想起來要好好照顧自己。平常生活中,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保護腹部的器官和組織。
在室內溫度超過20℃時,很多食物都容易發生腐敗,滋生細菌。所以隔夜的剩菜剩飯能不吃最好就別吃,特別是一些涼拌菜。
如果細菌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容易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引發腹瀉、腹痛、黏膜感染等問題,損害腸胃健康。
肚子疼時再喝溫水,作用非常有限,但平時適當多喝40℃左右的溫水,確實是大有好處。
首先溫水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保持各大器官和系統組織的活力。其次,溫水能為我們補充水分和熱量,預防便秘、腎結石,還能潤滑消化道,保護腸胃黏膜。
飢餓時胃酸過多,胃部肌肉收縮,次數多了容易損傷胃黏膜,或者引發胃痙攣。
而飽食又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可能引起腸胃不適、消化不良。暴飲暴食還容易形成肥胖,成為多種疾病的源頭。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飲食規律,不要等到餓得不行才想起來吃飯,吃到七分飽時就該停下。控制好脂肪、糖分、鹽分的攝入總量,對預防慢性病和急性病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