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年來全媒體發展,全媒體傳播優勢在逐漸擴大,而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在逐漸消失。從主流媒體的傳播主場,變成了眾多跨界者湧入的傳播廣場,如何成為社會黏合劑、價值風向標,考驗著主流媒體推動深度融合發展的能力。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秘書長陳坤瑛,就技術、內容、全媒體、導向與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升企業品牌戰略數位化轉型展開探討。
以技術為支撐 搭建品牌新傳播模式
媒體融合是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從「為我所用」的跟跑轉向「自主創新」的領跑。陳坤瑛提到,當下新技術、新玩法層出不窮,為品牌傳播、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面向萬物互聯的時代,主流媒體以技術為支撐,運用新技術、新方法,佔據媒體傳播制高點,發揮主流媒體應有的公信力、傳播力,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注入技術力量。新技術的出現,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同時,也對品牌傳播產生了影響。陳坤瑛認為,品牌的傳播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當下,一個品牌的傳播應由單一的傳播模式轉向過渡為以技術為支撐的新傳播模式,運用新技術,搭建起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橋梁,並將信息傳遞到各個角落,實現全網覆蓋,從而實現企業品牌數位化轉型。
內容為王 著力擴大優質內容產能增加用戶黏度
當前,網民面臨著海量信息泛濫,真假難辨,優質內容展現少等問題。陳坤瑛認為,無論技術如何創新發展,內容建設是基礎,優質內容始終是吸引受眾、引領輿論導向的風向標。她指出,主流媒體的內容既是優勢,又是核心,提高優質內容產能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而優質內容的創作與傳播,離不開技術的支持。主流媒體應優先擴大優質內容供給,處理好內容與技術的關係,協同促進媒體融合發展。同時品牌的發展離不開內容傳播,內容始終是吸引用戶、引導用戶,擴大流量的硬道理。品牌傳播應注重內容創新,不斷產出優質內容與用戶產生黏性,樹立品牌意識。
以全媒為本 構建全媒傳播體系樹立品牌影響力
構建全媒傳播體系是全媒體時代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標。中宣部副部長徐麟曾在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提到,「要順應全媒體趨勢,增強全媒體意識,把握好全媒體規律。規劃好布局,統籌好資源,著力打造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陳坤瑛認為,構建全媒傳播體系是媒體融合向前邁進的一大步。透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交融並存,縱向覆蓋中央、省、市、縣四級媒體,橫向包括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的深度媒體融合,同時順應大數據時代發展潮流,以技術為支撐,以優質內容為基礎,以全媒為本,在技術和內容的相互協同下加速全媒傳播體系的構建,助力企業品牌數位化轉型。陳坤瑛指出,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營銷和推廣的突破點,許多企業顛覆以往的營銷策略,重視媒體的力量。如今,全媒體宣傳已成為企業樹立品牌的常規操作,顛覆傳統營銷策略,從而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公信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導向為先 提高品牌美譽度打造獨特品牌體驗
在網際網路信息滿天飛的背景下,一些媒體只重視流量和效應,出現錯誤的傳播導向,偏離了媒體傳播的正確方向。陳坤瑛表示,導向為主流媒體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導向在媒體融合中充當著「風向標」的作用,正確的導向將會引領主流媒體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共同營造出清朗的網絡空間。同時正確的導向與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而品牌導向關乎著品牌的發展。好的品牌需要持之以恆的宣傳,才能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作為全媒體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和專業內容生產機構,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站在數字經濟的風口浪尖,通過策劃全媒體傳播營銷方案,以此來強化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美譽度,為廣大中小企業打造獨特的品牌體驗。
陳坤瑛認為,在今天隨著數位化傳播技術的興起,品牌營銷渠道打破了過去的傳統態勢,在面向大眾構建品牌數位化轉型過程中,要符合媒體運行的規律,還要捕捉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而在絕大多數的消費過程中,口碑都是佔據主導地位的,全媒體的互動性與社區性恰恰給品牌提供了口碑傳播的人際平臺。全媒傳播體系幫助企業掌握傳播領域的話語權,擁有更加精準的定位與投放助力企業品牌數位化轉型。
(來源:遊金地全媒體採編中心 審核:何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