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2月21日消息(記者劉陽)通武廊因區位優勢緊密相連,從六年前各自發展到如今協同發展走出一條獨特道路,「小京津冀」雛形已經逐漸顯現。而隨之而來的大項目進一步肯定其發展意義。
近日,央廣網記者跟隨「瓣瓣同心 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基地項目基地,數據中心拔地而起,天津「軟實力」再攀新風,為京津冀協同注入更多數字活力。
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央廣網發 吳濤攝)
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基地項目位於武清區高村科技創新園,規劃用地面積約246.5畝,規劃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包括12棟數據中心和4棟動力中心及1棟生產指揮調度中心,規劃可提供4.2萬個機架能力,直接投資102億元,投資密度位於全國數據中心首位。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中心基地項目部主任張智剛介紹,因為武清區高村的區位優勢明顯,是京津冀發展的核心區域,這裡距離北京檢查站只有1公裡左右,選擇這裡便於吸引北京的潛在客戶。「我們也是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所以選擇距離北京較近的武清。未來我們將面向京津冀地區數據存儲業務展開合作。」
「以目前技術來看,每500公裡有1毫秒的延時速度,比如雙十一購物搶購、春運搶票分秒必爭,京津冀地區更需要數據中心來降低延時,而這個大數據試驗區建成後將是服務京津冀最短延時的數據服務中心。」 張智剛說,「現在數據中心一期工程的主體結構施工已經完成了。通信傳輸、電力引接、給排水等地下分布式管網已並行啟動施工。預計明年2季度具備交付條件。」
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央廣網發 吳濤攝)
京津冀大數據基地也將帶動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產業、5G、車聯網等上下遊產業集聚,吸引京津及周邊地區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智能製造等大批頭部優質企業客戶落戶,預估直接和間接拉動網絡、IT等設備投資規模約300億元,為天津市實現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發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