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音樂 | 閱讀效果更佳
溫馨提示 | 文末有福利哦~
在 赫爾穆特·紐頓 (Helmut Newton)
自傳中,他說:
「在我的字典裡,藝術就是個下流字眼兒……」
「我喜歡粗俗。我對人們生活於情感中的壞品味,
有著濃厚的興趣。它比那些假想中的好品味,
真實自然多了。」
17世紀西班牙大師委拉斯凱茲(Velazquez)作品
1920年出生於德國柏林一個猶太中產階級家,1932年他買了自己的第一架相機,16歲時開始攝影的學徒生涯,17歲時他開始跟隨一位擅長於時裝、肖像和人體攝影的女攝影家伊娃(Elsie Simon)工作,後因納粹上臺、伊娃的影室關閉而走上流亡之路,從中國經新加坡到了澳大利亞。他在澳大利亞待了17年,1957年到巴黎。1981年起定居蒙特卡羅,之後成為澳大利亞公民。他始終游離在西方文化的邊沿地帶。
自1961年起的25年裡,牛頓開始成為法國版《Vogue》雜誌的專用攝影師,並且同時受邀為美國版、義大利版、德國版的《Vogue》拍攝時裝圖像,獨特的影像風格使他馬上成為《Marie-Claire》《Elle》《JardindesModes 》《LineaItaliana 》《Queen》《Nova》一系列雜誌的寵兒,
赫爾穆特·紐頓,巴黎,1981年
赫爾穆特·牛頓在時裝攝影界登場的60年代後期,
正是一個各種驚世駭俗的主義、
口號遍地開花的時代。
性解放運動、婦女解放運動、迷幻藥文化、
嬉皮士、反戰運動、禪宗熱、搖滾音樂、
公社運動、摩託車族……
當時在青年中流行的各種思潮
都與保守的中產階級價值觀背道而馳。
而對性的大膽追求與表現
正是反主流文化衝撞主流文化的一個最主要突破口。
黑白照片、赤裸女人是牛頓作品的標誌。
或許有人感到很困惑,
為什麼牛頓的作品絕大部分是黑白照片,
極少見彩照———因為他是個色盲,
但牛頓從不避諱承認這一點。
他分不清黃綠和藍綠,
所以他拍的彩照中多是鮮豔奪目的紅色。
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赫爾穆特·紐頓 (Helmut Newton) 就一反柔弱嬌順、窈窕淑女的傳統女性形象,以咄咄逼人的氣勢,挑釁、進攻、擴張的姿態來描繪表述女性魅惑、邪惡、放肆、冷漠、孤傲、矜持的時尚影像,其作品以反理想化的手法鋪陳強烈的拒斥感和可怕的吸引力,讓我看到牛頓賦予女性形象強烈的個性,也賦予時裝攝影鮮明的個人特色。褪去時裝攝影溫情、典雅的外衣,衝擊傳統倫理價值的偽飾與壓抑,固定為法國、美國、義大利和英國等全球著名時尚雜誌提供照片,這些雜誌有:《Vogue》(包括美國版、法國版、義大利版和英國版),《Elle》,《Playboy》,《Marie-Claire》,《Jardin des modes》,《Nova》,《Queen》。但直到1970年,紐頓才開始贏得國際性的關注和聲譽。他被認為是繼承了馬丁·芒卡西、歐文·佩恩和理察·埃韋頓這些時尚攝影大師的傳統,又開一代「窺淫」新風。
他更獲得了一系列來自時尚界、藝術界和各國政府的嘉獎。1976年以來,牛頓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東京藝術監製俱樂部獎、美國繪畫藝術學院獎、德國柯達攝影圖書獎。1989年法國文化部長授給他藝術騎士勳章。1992年德國和摩納哥也授給他獎項。1999年《生活》雜誌以其在雜誌攝影中的長期貢獻,授予他生活傳奇人物獎。他是「流氓、色狼、窺淫狂」,也是人性解放的巔峰大師。
1981年的《她們來了》而廣為人知。
4個身著時尚服飾、富有朝氣的女子款步走來,仿佛是在T臺上,又像是在時代的舞臺上。牛頓大膽的圖像徹底撕去了時裝攝影溫情、典雅的外表,衝擊傳統倫理價值偽飾與壓抑的一面。以精緻、頹廢、倦怠、妖豔的現代都市女性形象置換出在以往時裝攝影中不具現實感的女性形象,通過她們帶領我們進入20世紀情慾的深部。
他比荒木經惟更權威,更先鋒,更前衛,
也在更早顛覆了傳統欲望表現途徑,
在他鋪陳的欲望空間
及策劃的視覺陰謀中領略
欲望與想像的話劇,
通過一刊又一刊的雜誌
讓我們看到這些驚世駭俗的時裝照片。
牛頓的先鋒也極大地惹怒了全世界的女權主義者,他們認為牛頓首先不是在讚美女性的身體,而是在徹底透露出他強烈的男權思維,為他貼上「色情時尚」的標籤。他們甚至封殺牛頓的作品,搗亂他的攝影展,往他的照片上潑油漆……但牛頓的妻子愛麗絲否認丈夫的作品是把女性的身體當作引誘男人的物體,
「他是一個絕對的女性崇拜者,
從小時候就如此,
他喜愛女性,並不意圖侮辱她們」。
2003年1月23日,牛頓駕著他的凱迪拉克行駛在洛杉磯日落大道上時,汽車突然失去控制,撞在一家飯店的牆上,汽車嚴重受損,牛頓隨後被送往當地一家醫院。由於傷勢過重,最終不治身亡。牛頓83載的傳奇人生因為車禍而畫上了句號。牛頓作品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時尚領域,他的攝影創作也已經成為西方視覺文化的一個重要現象,是後起的攝影師一再模仿的對象,也成為後來的時裝設計師靈感的源泉。
攝影與時尚掛鈎似乎是理所當然之事——就如同色情是想像性的方式,攝影也是最能夠想像時尚的方式。然而,在20世紀中葉,雖然西方社會在戰後迎來了時尚媒體發展的井噴期,但是對於攝影師這份職業而言,它終究難以讓他們躋身名門正派之列。理由無需贅言,攝影從最初的新聞性與紀實性發展到以藝術性和人文性為指向,經歷了漫長的觀念沉澱,談論攝影的方式也只能拘泥於此。至於短暫的、偶然的時尚風潮,顯然讓知識分子們不屑一顧。牛頓是這種觀點的「持不同意見者」,他表示,「知識分子熱衷於討論攝影的意義,於是攝影師按下快門的手越來越猶疑,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可能導致攝影兩極分化,到最後只剩下兩種人:新聞攝影師和哲學家」。
「 小豬攝團 」
《Helmut Newton》
「牛頓的許多時裝攝影善於在一種具有特殊氣氛的空間中展開。他以地下室、都會中的高樓屋頂花園、室內遊泳池、歐洲古城堡、豪華旅館等為舞臺,通過別出心裁的場面調度,布置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事件」現場,設計一場虛假的驚險,導演一出出催生欲望與想像的話劇。人們在此空間中的存在理由似乎只是為了冒險、引誘或挑逗,從他的照片我們無從得知故事的結局會走向何方。也許,牛頓需要的就是讓觀眾與照片中的人一起經歷一次虛擬的冒險、一起體會一种放縱的快感,一起設計一種結局。」
Actes Sud 2008年 出品封面
平裝:
出版社: 法國南方文獻出版社
語種: 法語
ISBN:9782097541390
商品尺寸: 19cm x 12.5cm
20世紀80年代初,應法國時任文化部長Jack Lang之邀,羅伯特·戴樂比爾(Robert Delpire)創立法國國家攝影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Photographie)開始編輯著名的「黑皮書」(Photo Poche)系列,這是一套印刷精美、便於攜帶與翻閱的袖珍攝影叢書,而「黑皮書」以其平民化的價格,暢銷歐洲乃至世界,成為最為普羅大眾所知的攝影圖書,沒有之一。戴樂·比爾為這套書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因其專業性極強的眼光和本書的巨大影響力,使他成為歐洲攝影界的「上帝」,而來自全球的攝影家也無不以入選此系列叢書為榮。
今天,我們進行
《Helmut Newton》
正版法語攝影集的 團購 活動,
享受「 全網獨家 」
115元 / 本 優惠價;
只需您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添加「小豬快跑 」
轉發本條微信至朋友圈,
發送截圖給「小豬快跑 」
轉發本推送文章即可享受包郵
限時僅有200冊,售完即止
快遞正常情況下,3-4天您即可籤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