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下雪的季節,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黑龍江的雙峰林場,那個被稱為「中國第一雪鄉」的地方。那是一座規模不大,卻到處皚皚白雪的林場小鎮,厚厚的白雪堆滿房頂,一座座小木屋的房前屋後籬笆樁上積滿尺許白雪;街道上到處都是馬拉爬犁,小孩兒搓著手點燃鞭炮,一溜小跑地躲起來聽響;當地人見面,會用濃濃的東北方言大聲講著南方人聽不懂的話;木房裡燒著熱乎乎的火炕,遊客們正盤腿大口吃著豬肉燉粉條,酸菜汆白肉,痛飲東北小燒……這就是東北雪鄉——10年前的樣子。
一團祥和的雪鄉氣氛,直到兩年前發生轟動全國的「雪鄉宰客」事件之後終於被打破,網友一篇《雪鄉的雪再白也掩蓋不掉純黑的人心!別再去雪鄉了!》的文章在網上迅速引發熱議,價格欺詐、宰客、野蠻對待遊客等等不文明現象紛紛暴露出來!無論我們多麼喜歡雪鄉,經過一系列的「旅遊欺詐」、「旅遊陷阱」曝光之後,不知還有人敢去雪鄉旅遊嗎?!
就在雪鄉宰客事件發酵的同時,網上同時流行起了另一句話:「有錢人去東北雪鄉,窮人都去日本北海道。」雖然說法稍有誇張,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日本冬季的北海道成為了中國遊客的另一個熱選目的地。最近兩年,我身邊的朋友就有不少人在冬天去過日本各地滑雪、度假,甚至過春節。雖然我在夏天、秋天的時候去過日本旅遊,並不想冬天的時候再去,但經過持續被誘惑,心理防線終於還是被攻陷了。
因我的運動基因不明顯,所以這次沒去北海道滑雪,而選了一處更靜更美的賞雪勝地——岐阜縣白川鄉。白川鄉位於日本中西部的岐阜縣白山山麓地區,是一個四面環山、林木茂盛、河川流經的寧靜小山村。我們在初到此地的時候,第一感覺竟與身在中國黑龍江雪鄉的感覺很像:同樣的大雪,相似的街道,同樣的遊客如織,不同的只是當地造型特別的民居木屋。
白川鄉當地的民居都是傳統茅草木造的A字形老建築(當地稱為「合掌造」),大約110 多幢風格民居構成了白川村的基本風貌。因為民居環境特色,白川鄉於1995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由於白川鄉四面環山,具有小氣候環境特徵,受風的影響較小,所以每到雪後,自然風貌獨特,既能給人以童話世界的感覺,又似夢中的田園故鄉,所以也被日本媒體讚譽為「日本雪鄉」。
如今的白川鄉在日本名氣很大,是許多人冬季休閒度假的首選。儘管位置偏僻,但每到雪季的時,還是會有許多遊客來到白川旅遊觀光。據說,白川村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如今許多傳統木造房屋還是200多年前建成的古建築。
如今這座古村的最大特色除了積雪豐富之外,就是當地居民的傳統造型房屋——合掌造,它是日本農村傳統民居的一種建築形式,如同雙手合十的手掌,建築也因此得名。這種形式的屋頂並非偶然存在。在冬天的時候,白川鄉的山谷裡會堆滿積雪,由於區域低溫、少風和光照稀少,所以積雪很難融化。往往在幾次降雪之後,當地的房屋上便會堆積非常厚的雪,而只有這種A字形的房頂才能讓房子承受更重的積雪。
多年以來,每到冬季遊客便會洶湧而至,看雪、玩雪、購物、合掌民居生活體驗,雖然一系列的消費價格加在一起價格不菲,但遊客們仍然前赴後繼,樂此不疲。而白川村民也並沒有因遊客量大而放棄自己一貫的生活方式。據說,多數當地人至今還從事著傳統作物種植、養殖(蠶)和紡織等工作。另外,白川村裡並沒有大型商店或工廠企業,但當地人幾乎家家戶戶又都經營著手工作坊。對當地人來說,旅遊業只是副業。
即使白川村早就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村民的旅遊經營收入也不低,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卻一直沒有改變。我們在白川村感受到的食宿和購物價格並不比中國雪鄉便宜,但好在都明碼標價,豐儉由人,所以遊客們並不擔心隱性消費或者價格陷阱,所以並不太會在意。來此的遊客們更加關注當地人的特色民居建築,對白川村民的生活方式更感興趣,如今,村裡的合掌造民家園、和田家、明善寺鄉土館、城山展望臺等幾個當地景點都非常收到歡迎。
中國黑龍江的雪鄉與日本白川的雪鄉,兩者在許多方面是相似的,它們有著相同的自然環境,有著相似的積雪資源,獨特的民居建築,同樣的遊客憧憬……但兩個「雪鄉」人的心態和遊客對待他們的態度卻大相逕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如果讓你選擇其中一個去玩,你會選「中國雪鄉」還是「日本雪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