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徵】紅外吸收光譜解析方法與五大實例解析

2021-02-08 微算雲平臺


利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有機化合物定性分析可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官能團定性分析,主要依據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徵頻率來鑑別含有哪些官能團,以確定未知化合物的類別;

二是結構分析,即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提供的信息,結合未知物的各種性質和其它結構分析手段(如紫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未知物的化學結構式或立體結構。 



由於紅外吸收光譜不能得到樣品的總體信息(如分子量、分子式等),如果不能獲得與樣品有關的其它方面的信息,僅利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樣品剖析,在多數情況下是困難的。


為此應儘可能獲取樣品的有機元素分析結果以確定分子式,並收集有關的物理化學常數(如沸點、熔點、折射率、旋光度等),計算化合物的不飽和度。不飽和度表示有機分子中碳原子的不飽和程度,可以估計分子結構中是否有雙鍵、三鍵或芳香環。


計算不飽和度u的經驗公式為:



式中,n1、n3 和n4 分別為分子式中一價、三價和四價原子的數目。


通常規定雙鍵(C=C,C=O)和飽和環烷烴的不飽和度u=1,三鍵的不飽和度u=2,苯環的不飽和度u=4(可理解為一個環加三個雙鍵)。


因此根據分子式,通過計算不飽和度u,就可初步判斷有機化合物的類型。



由繪製的紅外吸收譜圖來確定樣品含有的官能團,並推測其可能的分子結構。


按官能團吸收峰的峰位順序解析紅外吸收譜圖的一般方法如下:


(1) 查找羰基吸收峰vC=O 1900~1650cm-1是否存在,若存在,再查找下列羰基化合物。

① 羧酸查找vO-H 3300~2500cm-1寬吸收峰是否存在。

② 酸酐查找vC=O 1820cm-1和1750cm-1的羰基振動耦合雙峰是否存在。

③ 酯查找vC=O 1300~1100cm-1的特徵吸收峰是否存在。

④ 醯胺查找vN-H 3500~3100cm-1的中等強度的雙峰是否存在。

⑤ 醛查找官能團vC-H和δC-H倍頻共振產生的2820cm-1和2720cm-1兩個特徵雙吸收峰是否存在。


⑥ 酮若查找以上各官能團的吸收峰都不存在,則此羰基化合物可能為酮,應再查找vas, C-C-C在1300~1000 cm-1存在的一個弱吸收峰,以便確認。


(2) 若無羰基吸收峰,可查找是否存在醇、酚、胺、醚類化合物。

① 醇或酚 查找vO-H 3700~3000 cm-1的寬吸收峰及vC-O和δO-H相互作用在1410~1050 cm-1的強特徵吸收峰,以及酚類因締合產生的γO-H 720~600 cm-1寬譜帶吸收峰是否存在。

② 胺 查找vN-H 3500~3100 cm-1的兩個中等強度吸收峰和δN-H 1650~1580 cm-1的特徵吸收峰是否存在。

③ 醚 查找vC-O 1250~1100 cm-1的特徵吸收峰是否存在,並且沒有醇、酚vO-H 3700~3000 cm-1的特徵吸收峰。


(3) 查找烯烴和芳烴化合物

① 烯烴 查找vC=C 1680~1620 cm-1強度較弱的特徵吸收峰及vC=C-H在3000 cm-1以上的小肩峰是否存在。

② 芳烴 查找vC=C 在1620~1450 cm-1出現的4個吸收峰,其中1450 cm-1為最弱吸收峰;其餘3個吸收峰分別為1600 cm-1, 1580 cm-1和1500 cm-1。以1500 cm-1吸收峰最強,1600 cm-1吸收峰居中,1580 cm-1吸收峰最弱,並常被1600 cm-1處吸收峰掩蓋而成肩峰。因此1500 cm-1和1600 cm-1雙峰是判定芳烴是否存在的依據。此外還可查找v C=C-H在3000 cm-1以上低吸收強度的小肩峰是否存在。


(4) 查找炔烴、氰基和共軛雙鍵化合物。

① 炔烴 查找 vC≡C 2200~2100cm-1的尖銳特徵吸收峰和vC≡C-H 3300~3100 cm-1的尖銳的特徵吸收峰是否存在。此吸收峰易與其它不飽和烴區分開。

② 氰基 查找 vC≡N 2260~2220cm-1特徵吸收峰是否存在。

③ 共軛雙鍵查找 vC=C=C 1950cm-1特徵吸收峰是否存在。


(5) 查找烴類化合物查找甲基-CH3,  vC-H在2960 cm-1(vas)和2870 cm-1 (vs) 2個吸收峰;

亞甲基-CH2-,vC-H在2925 cm-1(vas)和2850 cm-1(vs)的2個吸收峰;

甲基和亞甲基的δC-H(as)在1460 cm-1的吸收峰;

甲基的δC-H(s)在1380 cm-1的吸收峰;

4個以上亞甲基的φ-CH2-在910 cm-1吸收峰(它隨CH2個數減少,吸收峰向高波數方向移動);亞甲基-CH2-,γC-H在910 cm-1的強吸收峰;


次甲基, γC-H在995 cm-1的強吸收峰。


上述諸多吸收峰是否存在,可作為判定烴類存在與否的依據。


對一般有機化合物,通過以上解析過程,再查閱譜圖中其它光譜信息,與文獻中提供的官能團特徵吸收頻率相比較,就能比較滿意地確定被測樣品的分子結構。



當譜圖解析確定了樣品組成後,還要查閱標準紅外吸收光譜圖,進行對比,以確證解析結果的正確性。


現有3種標準紅外吸收譜圖,即薩特勒紅外標準譜圖集(Sadtler catalog of infrared standard spectra)、分子光譜文獻(documentation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 DMS)穿孔卡片和Aldrich紅外光譜庫(the Aldrich litrary of infraredspectra)。


例1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12H24,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1)推出它的結構。


圖1未知物C12H24紅外光譜圖


解:


(1) 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該化合物具有一個雙鍵或一個環。


(2) 譜圖解析


① 由譜圖可看到在1900~1650 cm-1無vC=O的強吸收峰,在1300~1000 cm-1也無一個vas, C-C-C的弱吸收峰,分子式中無氧,可初步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醯胺、醛和酮。


② 在3700~3000 cm-1無寬的vO-H或vN-N吸收峰,表明其不是醇、酚、胺類化合物;在1250~1100 cm-1無vC-O吸收峰,分子式中無氧,表明其也不是醚類化合物。


③ 按波數自高至低的順序,對吸收峰進行解析。首先由3075 cm-1出現小的肩峰說明存在烯烴vC-H伸縮振動,在1640 cm-1還出現強度較弱的vC=C伸縮振動,由以上兩點表明此化合物為一烯烴。


④ 在3000~2800 cm-1的吸收峰表明有-CH3、-CH2-存在,在2960 cm-1、2920 cm-1、2870 cm-1、2850 cm-1的強吸收峰表明存在-CH3和-CH2-的vC-H(as)、vC-H(s),且-CH2-的數目大於-CH3的數目,從而推斷此化合物為一直鏈烯烴。在715  cm-1出現的小峰,顯示-CH2-的面內搖擺振動δ-CH2-,也表明長碳鏈的存在。


⑤ 在980 cm-1、915 cm-1的稍弱吸收峰為次甲基和亞甲基產生的面外彎曲振動γC-H。


⑥ 在1460 cm-1吸收峰為-CH3、-CH2-的不對稱剪式振動δC-H(as) ;1375 cm-1為-CH3的對稱剪式振動δC-H(s),其強度很弱,表明-CH3的數目很少。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1-十二烯.


例2 某未知物分子式為C4H10O,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2)推斷其分子結構。


圖2未知物C4H10O的紅外光譜圖


解:


(1) 由分子式計算它的不飽和度:,表明其為飽和化合物。


(2) 譜圖解析


① 由譜圖可看到1900~1650 cm-1無vC=O的強吸收峰,在1300~1000cm-1無vas, C-C-C的弱吸收峰,但有強吸收峰,可初步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醯胺、醛和酮。


② 在3500~3100 cm-1未出現vN-H的中強度雙峰,表明無銨存在;但在3350 cm-1出現強吸收的寬峰表明存在vO-H伸縮振動,其已移向低波數表明存在醇的分子締合現象。


③ 在2960 cm-1、2920 cm-1、2870 cm-1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伸縮振動vC-H。


④1460 cm-1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不對稱剪式振動δC-H(as)。


⑤1380 cm-1、1370 cm-1的等強度雙峰,表明存在C-H的面內彎曲振動δC-H,其為異丙基分裂現象。


⑥1300~1000 cm-1的一系列吸收峰表明存在C-O的伸縮振動vC-O,即有一級醇-OH存在。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飽和的一級醇,存在異丙基分裂。可確定其為異丁醇。


例3  分子式為C8H8O的未知物,沸點為220℃,由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3)判斷其結構。


圖3未知物C8H8O的紅外光譜圖


解:


(1) 從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估計其含有苯環和雙鍵(或環烷烴)。


(2) 譜圖解析


① 在1680 cm-1呈現vC=O的強吸收峰,可能為羧酸、酸酐、酯、醯胺、醛、酮等化合物。因分子式中無氮,可排除醯胺;在3300~2500 cm-1,無vO-H的寬吸收峰,可排除羧酸;在2820 cm-1和2720 cm-1無vC-H和δC-H倍頻共振的雙吸收峰,可排除醛;在1830 cm-1和1750 cm-1無vC=O的羰基振動耦合雙峰,可排除酸酐。


由於在1200~1000 cm-1存在3個弱吸收峰,可能為vas,C-C-C或vC-O伸縮振動吸收峰,因此,此化合物可能為酮或酯。


② 1600 cm-1、1580 cm-1、1500 cm-1處的3個吸收峰是苯環骨架伸縮振動vC=C的特徵,表明分子中有苯環。


③ 在1265 cm-1呈現的強吸收峰為芳酮特徵,其為羰基和芳香環的耦合吸收峰。


④ 在3000 cm-1以上僅有微弱的吸收峰,表明分子中僅含少量的-CH3或-CH2-。


⑤ 在2000~1700 cm-1僅有微弱的吸收峰,其為γC-H面外伸縮振動,是苯衍生物的特徵峰。


⑥ 1380 cm-1吸收峰,表明有-CH3的面內彎曲振動(對稱剪式振動)δC-H(s) 。


⑦ 900~650 cm-1的吸收峰,為苯環C-H面外彎曲振動γC-H,750 cm-1、690 cm-1的2個強吸收峰,表明化合物為單取代苯。


由以上解析可知,此化合物為苯乙酮。


例4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6H15N,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4)推斷其結構。


解:


(1) 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其為飽和化合物。


(2) 譜圖解析


圖4未知化合物C6H15N的紅外光譜圖


① 譜圖中在1900~1650 cm-1無vC=O的強吸收峰,且分子式中無氧,可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醯胺、醛和酮。


② 由3330 cm-1和3240 cm-1出現vN-H的2個中等強度吸收峰,可初步判斷它可能為胺類。在1606 cm-1呈現δN-H的特徵中等強度寬峰,在1072 cm-1呈現vC-N弱吸收峰和在830 cm-1呈現的γN-H寬吸收峰,都進一步確證此化合物為胺類。


③ 在3000~2800 cm-1出現的分裂的強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伸縮振動vas,C-H和vs, C-H ;在1473  cm-1出現強峰為-CH3、-CH2-面內彎曲振動δas,C-H;在1382  cm-1出現中等強度的單峰為-CH3面內彎曲振動δs,C-H;在723 cm-1出現的中強吸收峰,為4個以上-CH2-直接聯結時的平面搖擺振動φCH2。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正己胺,分子式為CH3(CH2)5NH2。


例5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6H10O2,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5)推斷其結構。


圖5未知物C6H10O2的紅外光譜圖


解:


(1) 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其可能含有1個三鍵或2個雙鍵。


(2) 譜圖解析


① 譜圖中在1900~1650cm-1有一個vC=O的強吸收峰,且分子有2個氧原子,並在1300~1100 cm-1有一vC-O強吸收峰,表明其為典型的羧酸酯類化合物。


② 在2200~2100 cm-1無vC≡C的尖銳吸收峰,在3300~3100 cm-1無vC≡C-H的尖銳吸收峰,表明其不是炔類化合物。


③ 在1680~1620 cm-1有強度較弱的肩峰,表明其為vC-C的較弱吸收峰,此化合物可能為不飽和脂肪酸酯。


④ 在2900~2800cm-1有一弱的吸收峰,其為甲基vC-H(s)吸收峰和亞甲基vC-H(s)吸收峰,表明分子中含有-CH3和-CH2-。


⑤ 在1460 cm-1有弱吸收峰,為甲基和亞甲基的δC-H(as)吸收峰;在1380 cm-1吸收峰為甲基δC-H(s)。吸收峰;在910 cm-1吸收峰為亞甲基γC-H吸收峰。

由以上解析、分子式及不飽和度,可推斷此化合物為2-甲基丙烯酸乙酯,分子式為

深圳華算科技有限公司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與分子動力學、蒙特卡羅等方法相結合,對電池、催化、納米材料等進行多尺度設計與模擬,專注為海內外催化、納米及能源領域科研人員提供材料計算模擬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方向涉及材料結構、擴散、電導率、表面吸附能/吸附位、吸附分子構型優化、催化活性能、反應路徑計算、OER、HER、ORR、自由能計算等。 

客戶群體:清華、北大、天大、北理、北航、西交、華工、同濟、復旦以及中科院各大院所等數十個高校院所二百多個課題組。

客戶成果: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AM、AEM、AFM、JMCA、ACS Nano、NanoEnergy、ChemSusChem等國際優質期刊。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

一步解決計算需求 為科研提速

相關焦點

  • 紅外光譜特徵官能團解析
    紅外譜圖分析思路:(1)分析3300~2800cm^-1區域C-H伸縮振動吸收;以3000 cm^-1為界:高於3000cm^-1為不飽和碳C-H伸縮振動吸收,有可能為烯, 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於3000cm^-1一般為飽和C-H伸縮振動吸收;若在稍高於3000cm^-1有吸收,則應在 2250~1450cm^-1頻區,
  • 紅外光譜圖解析知識點匯總
    隨著紅外光譜應用範圍的擴大,幾乎每一個實驗室都會配有紅外光譜,所以,就有許多小夥伴私信給小析姐,要求小析姐整理一篇關於紅外光譜解析的帖子,應廣大親們的要求
  • 一份詳盡的紅外光譜圖解析知識點匯總
    ,所以,就有許多小夥伴私信給小析姐,要求小析姐整理一篇關於紅外光譜解析的帖子,應廣大親們的要求,小析姐又連夜精心整整理了紅外吸收光譜圖解析實例,希望對你在紅外吸收光譜的解析上有所幫助。利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有機化合物定性分析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官能團定性分析,主要依據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徵頻率來鑑別含有哪些官能團,以確定未知化合物的類別;二是結構分析,即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提供的信息,結合未知物的各種性質和其它結構分析手段(如紫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未知物的化學結構式或立體結構。
  • 刷完這篇紅外光譜解析,從小白升級大牛!
    先上一組簡明的「官能團-紅外光譜」對照圖表,對紅外光譜解析很有用。(感謝大洋彼岸的衛德林(Warren Vidrine)兄。)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紅外光解離光譜表徵炔烴/烯烴分離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江凌團隊與南開大學研究員李蘭冬團隊和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楊四海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紅外光解離實驗裝置,成功表徵了關鍵反應中間體,揭示了鎳負載八面沸石催化劑對炔烴/烯烴化學選擇性吸附分離的深層次機制。
  • 紅外光譜譜圖解析
    880~680 cm-1 ,C-H面外彎曲振動吸收,依苯環上取代基個數和位置不同而發生變化,在芳香化合物紅外譜圖分析中,常常用此頻區的吸收判別異構體。5.醇和酚主要特徵吸收是O-H和C-O的伸縮振動吸收。
  • 紅外光譜圖的解析方法
    C-H面外彎曲振動吸收880~680cm-1,依苯環上取代基個數和位置不同而發生變化,在芳香化合物紅外譜圖分析中,常用判別異構體。5.醇和酚:主要特徵吸收是O-H和C-O的伸縮振動吸收, 自由羥基O-H的伸縮振動:3650~3600cm-1,為尖銳的吸收峰, 分子間氫鍵O-H伸縮振動:3500~3200cm-1,為寬的吸收峰; C-O 伸縮振動:1300~1000cm-1,O-H 面外彎曲:769-659cm-16.醚特徵吸收:1300~1000cm-1 的伸縮振動, 脂肪醚:1150~1060cm
  • 局域表面等離激元增強紅外吸收
    表面增強紅外吸收結合了紅外光譜的選擇性和等離激元共振增強的靈敏度,在諸多領域都展現出極大應用潛力,比如超光譜紅外化學成像、生物分子檢測、環境汙染物監測和晶片氣體檢測等。最近紅外響應的納米材料的製備方法越來越多,表面增強紅外吸收方面的研究正在蓬勃發展。
  • 視頻|人體是如何吸收遠紅外線的
    遠紅外線在人體內的吸收人體皮膚可分為表皮和真皮。
  • 【前沿技術】用中紅外吸收光譜分析高爆炸藥爆炸過程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寬帶可調諧掃頻紅外外腔量子級聯雷射器,測量高爆炸性炸藥的吸收光譜,分析爆炸傳播過程。
  • 採用紅外光譜與無損檢測等分析法檢測耐熱聚氯乙烯管道安全性
    關於紅外光譜是分子能選擇性吸收某些波長的紅外線,而引起分子中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的躍遷,檢測紅外線被吸收的情況可得到物質的紅外吸收光譜,又稱分子振動光譜或振轉光譜。通常將紅外光譜分為三個區域:近紅外區(0.75~2.5μm)、中紅外區(2.5~25μm)和遠紅外區(25~1000μm)。
  • 漲姿勢 淺談紅外光譜(FTIR)的測試原理及其應用
    想必大家對於紅外光譜測試並不陌生,很多紡織品、皮具、塑料、橡膠等產品可通過紅外光譜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 當拿到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時,我們在看些什麼?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簡介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簡寫為 UV。可以表徵化合物中價電子的躍遷,進而可以輔助確定化合物的結構和表徵化合物的性質。詳細原理不贅述,可以參考研之成理之前的文章「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基本原理」。
  • 藥材造假登峰造極,拉曼光譜一眼辨別,堪稱製藥原料「守護神」
    拉曼光譜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無損的快速檢測技術,能方便地給出物質的結構、組分等指紋信息,並且能從分子層面上識別各類物質及晶型結構,非常適合用於製藥過程及藥材來料檢測。雖然紅外吸收光譜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製藥行業,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上海高研院等在同步輻射單細胞紅外顯微成像研究中獲進展
    針對不同批次處理和測量時,引入的與生物狀態不相關的系統性技術偏差這一單細胞技術的共性問題,研究人員從紅外光譜數據離散向量化、質控與預處理、特徵選取等環節入手,發展了一種對單細胞紅外光譜相似性進行評判的方法,並在不同類型、不同狀態的細胞光譜分析中得到了驗證,為分析單細胞紅外光譜數據提供了實驗基準和理論依據。
  • 好書推薦 | 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
    記錄方法和其他項目,包括起搏器、電生理紊亂和活動性或先天性心血管狀況。本書圖文並茂地講解了關於心電圖的讀圖技巧,同時通過真實病例讓廣大讀者模擬實踐中遇到的問題。2、波德瑞德臨床心電圖解析·卷2  心肌異常實例分析
  • 一文讀懂原子吸收光譜技術
    因此,在所有情況下,均可產生反映該種原子結構特徵的原子吸收光譜。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優點是具有較高靈敏度和精密度,並具有較好選擇性和較強抗幹擾能力,另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便於快速操作,分析範圍相對較廣泛。然而,該方法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
  • 原子吸收光譜全解
    一 概述二 原理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四 幹擾及其消除方法五 實驗技術原子吸收光譜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又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是基於試樣蒸氣相中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對由光源發出的該原子的特徵性窄頻輻射產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範圍內與蒸氣相中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濃度成正比,以此測定試樣中該元素含量的一種儀器分析方法。
  • ...第6部分 在Origin軟體中GS曲線、FGP曲線以及實時紅外光譜圖...
    在《熱分析/紅外光譜聯用的數據分析方法第4部分 儀器分析軟體中熱重部分的數據處理與作圖》和《熱分析/紅外光譜聯用的數據分析方法第5部分 儀器分析軟體中紅外光譜部分的數據處理與作圖》中以實驗室在用的美國PerkinElmer公司的熱重/紅外光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為例簡要介紹了在儀器的數據分析軟體中與熱重部分和紅外光譜部分相關的數據處理與作圖相關的內容
  •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近紅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光(MIR)之間的電磁波, ASTM 定義的近紅外光譜區的波長範圍為 780~2526nm (12820~3959cm1),習慣上又將近紅外區劃分為近紅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紅外長波(1100~2526nm)兩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