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原子吸收光譜技術

2021-02-18 食品儀器分析
原子吸收技術,也稱原子吸收光譜技術。是一種定量分析方法,依據是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對其特徵輻射線的吸收程度,其特點是靈敏度高,重複性和選擇性好,操作簡單、迅速,結果準確可靠。現已廣泛應用於地質、冶金、材料、石油、化工、機械、建材、農、醫、環保等各個部門和領域。

1955年,澳大利亞的沃爾什就首先提出原子吸收應用於化學分析的見解,並在1960年沃爾什和他的同事們設計和製造出最簡單的原子吸收光譜儀這標誌著世界上第一臺原子吸收光譜儀的誕生。

原子吸收光譜儀雖然問世於澳大利亞,但在這裡卻沒得到真正的發展、進步,隨後卻在美國的珀金埃爾默公司、日本的島津和日立得到真正的發展,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原子吸收分析在元素分析上佔有了一席之地。

近幾年原子吸收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許多技術上也得到突破,並且隨著其他儀器的發展,給原子吸收與其他技術聯用創造了機會,在近幾年其他儀器

與原子吸收光譜儀開始聯用,並在使用過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比如FIA-AAS、GC-FAAS、LC-AAS、GC-GFAAS、HPLC-GFAAS等,原子吸收在有機物分析上取得了很大進步,相信,今後原子吸收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蒸汽中待測元素的氣態基態原子會吸收從光源發出的被測元素的特徵輻射線,具有一定選擇性,由輻射減弱的程度求得樣品中被測元素的含量。當輻射通過原子蒸汽,且輻射頻率等於原子中電子由基態躍遷到較高能態所需要的能量的頻率時,原子從入射輻射中吸收能量,產生共振吸收。原子吸收光譜是由於電子在原子基態和第一激發態之間躍遷產生的。每一種原子的能級結構均是獨特的,故原子有選擇性的吸收輻射頻率。因此,在所有情況下,均可產生反映該種原子結構特徵的原子吸收光譜。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優點是具有較高靈敏度和精密度,並具有較好選擇性和較強抗幹擾能力,另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便於快速操作,分析範圍相對較廣泛。然而,該方法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該方法存在問題主要包括在分析多種元素時需要更換燈源;若元素共振線不在真空紫外區內,則無法檢測;在測定一些特殊元素時,其靈敏度相對較差;標準曲線範圍相對較窄;對於基體較複雜的檢測樣品,產生的幹擾問題仍未能得到較好解決。原子吸收光譜檢測方法:氫化物發生法適用於容易產生陰離子的元素,如Se、Sn、Sb、As、Pb、Hg、Ge、Bi等。這些元素一般不採取火焰原子化法檢測,而是用硼氫化鈉處理,因為硼氫化鈉具有還原性,可以將這些元素還原成為陰離子,與硼氫化鈉中電離產生的氫離子結合成氣態氫化物。如土壤監測中運用流動注射氫化物原子吸收檢測河流中所含的沉積物汞和砷,經過試驗後,檢出砷限為2ng/L,精密度為1.35%至5.07%,準確度在93.5%至106.0%;檢出汞限為2ng/L,精密度為0.96%至5.52%,精準度在93.1%至109.5%。這種方法不僅快速、簡便,且準確度和精密度非常高,能更好的測試和分析環境樣品。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是一種用電流加熱原子化的分析方法。橫向加熱石墨爐解決了溫度分布不均勻的問題。石墨爐原子化的出現非常之重要,對於火焰原子化有著較為明顯的優越性,與火焰原子化技術對比,靈敏度提高到3到4個數量線,達到了10-12至10-14g的靈敏度,但是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重現性還沒有火焰法高,當待測樣品比較複雜時,產生的結果會有很大的誤差。目前,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還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因為其對大多數的元素都適用,而且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簡單,結果誤差不大的優勢。
在實驗室中,大多採用空氣-乙炔火焰,溫度約為2300攝氏度,並不能完全融化所有元素,所以在後續的實驗中將空氣改為了預混合氧,提高氧氣的含量來使火焰溫度升高。再後來有人提出火焰改為氧化亞氮-乙炔,這種火焰zui高溫度可達3000攝氏度,能有效解決大多數難融元素的問題。與分光光度的分析方法相比,原子吸收儀分析有許多相似之處,二者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儀器的結構基本相同。站在長期從事化學分析工作的人員的角度來看,這種分析技術的操作相對簡單、便捷,其操作要領易於掌握,無需專門的培訓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由於在分析工作中存在諸多幹擾因素,例如物力幹擾、化學幹擾、電離幹擾以及環境幹擾等,使得分析工作的準確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原子吸收儀技術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能夠有效避免這些幹擾。在各種幹擾的情況之下,操作人員可以採取改變火焰溫度、或者保護絡合劑等受到使幹擾得以減少。玻爾茲曼的方程式提出,一旦火焰溫度出現變化,那麼發射光譜的譜線也會隨著發生更到的變化,然而原子吸收分析不會受到火焰溫度變化太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原子吸收儀的抗幹擾能力是比較強的。通常情況下,火焰原子的方法是在高溫條件下在霧化室中送入待測物品的樣品,這個操作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具有較好的重現性。現階段,許多元素的靈敏度較高,基本都達到了PPM級,而少部分元素的靈敏度達到了PPB級。石墨爐原子化器,能夠在石墨管壁、石墨平臺或者石墨坩堝放置樣品,然後利用加熱來實現原子化。在可控溫度的範圍的原子效率,能夠達到100%的樣品使用率。目前,全自動的分析光譜儀器在市場上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應用,該儀器的操作完全實現了微機自動化。操作人員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機器的操作參數進行設置,對各項數值進行調節,例如燃燒頭的高度、氣體流量以及助燃比等。如此以來,不僅減少了工作量,節省了財力與人力,分析時間也得以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時由於人工失誤而造成的誤差也得到zui大程度的降低。在對一些金屬材料例如鋁、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等等,一些電源材料例如銀鋅電池、鉻鎳電池、熱電池、太陽電池等,這些材料運用原子吸收光譜儀的技術方法所測的實驗數據普遍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實現了實驗條件的優化與完善。在分析與測試微量與常量的各種混合粉末電源材料時原子吸收光譜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其中還包括了控制與分析不同中間產物以及zui終產品添加劑及雜質含量的內容。以日本某公司製造的AA-670型原子吸收光譜儀為例,其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在銀粉中能夠回收大約97%的銅鐵。分析與測定電解液、電鍍液、浸漬液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溶液金屬離子含量即液體材料溶液分析的工作內容。一般大部分待測金屬離子都是存在於溶液之中,因此,採用的檢測方法必須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一旦被測濃度超過了測定範圍,那麼就需要稀釋試樣溶液,並結合實際情況,加入一定量的稀釋液,例如硝酸銅、檸檬酸銨、以及硝酸等等,以此確保在溶液材料分析中原子光譜吸收儀的應用得以優化,進而使得到的結果更加真實準確。在化學試劑的分析中,原子吸收儀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有的部門將一種TH-2005紅外吸收法二氧化碳分析儀用於環境保護、衛生防疫、勞動保護以及科研項目之中。這種分析儀的組成部分主要有採樣裝置、流程控制裝置、二氧化碳光學檢測室以及微機檢測、控制、分析系統。此外,美國某公司製造的M-5型原子吸收光譜儀在化學試劑的微量與常量元素分析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化學試劑中學多溶液的雜質含量的相對標準偏差較小,一般在0.5%左右,可見其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原子吸收光譜技術強大的功能使得其在化學分析中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醫學方面的應用尤為突出,甚至能夠實現對一些含量在PPM或PPB級的微量元素的準確檢測,目前,我國各級醫保單位中的常規項目已經納入了人體元素檢測,並且具有精確可靠的檢測結果。由此可見,在疾病控制中心原子吸收光譜技術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加入「食品檢測工程師聯盟」,與食品檢測圈內人士互動交流!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轉載僅為分享知識,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添加微信18106384480申請加入理化檢驗技術交流群!

添加微信18953524609申請加入儀器檢驗技術交流群!

    添加微信18905354956申請加入實驗室服務綜合交流群!

 添加微信18953583840申請加入實驗室管理技術交流群!

 添加微信18006455374申請加入微生物檢驗技術交流群!

     添加微信18006456954申請加入LabPTP能力驗證交流群!

相關焦點

  • 原子吸收光譜全解
    一 概述二 原理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四 幹擾及其消除方法五 實驗技術原子吸收光譜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又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是基於試樣蒸氣相中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對由光源發出的該原子的特徵性窄頻輻射產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範圍內與蒸氣相中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濃度成正比,以此測定試樣中該元素含量的一種儀器分析方法。
  • 原子吸收發展史
    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與本生(R.Bunson)在研究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火焰光譜時,發現鈉蒸氣發出的光通過溫度較低的鈉蒸氣時,會引起鈉光的吸收,並且根據鈉發射線與暗線在光譜中位置相同這一事實,斷定太陽連續光譜中的暗線,正是太陽外圍大氣圈中的鈉原子對太陽光譜中的鈉輻射吸收的結果。
  • 一文帶你全面了解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簡稱紫外光譜(屬分子光譜),是物質的分子吸收紫外光-可見光區的電磁波時,電子發生躍遷所產生的吸收光譜。通常我們所說的紫外光譜其波長範圍主要是為200~800nm(其中10~200nm為真空紫外區,由於空氣對遠紫外區的電磁波有強吸收,因此其光譜研究較少)。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理、特點及應用
    這是由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的是佔原子總數99%以上的基態原子,而原子發射光譜測定的是佔原子總數不到1%的激發態原子,所以前者的靈敏度和準確度比後者高的多。 精密度好:由於溫度的變化對測定影響較小,該法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重現性,精密度好。一般儀器的相對標準偏差為1%~2%,性能好的儀器可達0.1%~0.5%.
  •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知識科普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簡稱紫外光譜(屬分子光譜),是物質的分子吸收紫外光-可見光區的電磁波時,電子發生躍遷所產生的吸收光譜。通常我們所說的紫外光譜其波長範圍主要是為200~800nm(其中10~200nm為真空紫外區,由於空氣對遠紫外區的電磁波有強吸收,因此其光譜研究較少)。
  • 當拿到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時,我們在看些什麼?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簡介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簡寫為 UV。可以表徵化合物中價電子的躍遷,進而可以輔助確定化合物的結構和表徵化合物的性質。詳細原理不贅述,可以參考研之成理之前的文章「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基本原理」。
  • 原子吸收狹縫與空心陰極燈條件選擇
    調節不同的狹縫寬度,測定吸光度隨狹縫寬度而變化,當有其它譜線或非吸收光進入光譜通帶時,吸光度將立即減少。不引起吸光度減少的最大狹縫寬度,即為應選取得適合狹縫寬度。對於譜線簡單的元素,如鹼金屬、鹼土金屬可採用較寬的狹縫以減少燈電流和光電倍增管高壓來提高信噪比,增加穩定性。對譜線複雜的元素如鐵、鈷、鎳等,需選擇較小的狹縫,防止非吸收線進入檢測器,來提高靈敏度,改善標準曲線的線性關係。
  • 原子吸收光譜儀的調試與維護、保養
    摘要:原子吸收光譜儀屬於精密專用設備,需要定期調試與保養。
  • 【表徵】紅外吸收光譜解析方法與五大實例解析
    >一是官能團定性分析,主要依據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徵頻率來鑑別含有哪些官能團,以確定未知化合物的類別;二是結構分析,即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提供的信息,結合未知物的各種性質和其它結構分析手段(如紫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未知物的化學結構式或立體結構。
  • 13種光譜儀器一網打盡
    即利用不同物質在吸收紫外光能量的情況不同,從而可根據吸收光譜上的某些特徵波長處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別或測定該物質的含量此外,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組成: 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統、檢測系統用途:因原子吸收光譜儀的靈敏、準確、簡便等特點,現已廣泛用於冶金、地質、採礦、石油、輕工、農業、醫藥、衛生、食品及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元素分析。
  • 原子吸收光譜儀中光源的類型 EWG1990儀器學習網
    2018/11/13作者/EWG1990儀器學習網更多的儀器學習資料,在儀器學習網一、空心陰極放電燈空心陰極燈是由玻璃管制成的封閉著低壓氣體的放電管。濺射與蒸發出來的原子進入空腔內形成陰極元素電子云,再與電子、原子、離子等發生第二類碰撞 而被激發到高能態,自發回到基態,而發射出相應元素的特徵的共振輻射。
  • 原子吸收中的靈敏度及檢出限指標的具體標準 EWG1990儀器學習網
    2018/11/12 作者/EWG1990儀器學習網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靈敏度和檢出限是評價分析方法和分析儀器的兩個重要指標。更多的儀器學習資料,在儀器學習網1.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靈敏度表示被測元素的濃度(c)改變一個單位時,吸光度(A)的變化,即S=dA/de由於在不同濃度區域校正曲線斜率有所不同,報告靈敏度時,應指出獲得該靈敏度的濃度或含量範圍,一般來說用校正曲線的斜率表達靈敏度時,進行直線回歸計算中的斜率b值即為S。原子serratetration)來表徵靈敏度。
  • 【前沿技術】用中紅外吸收光譜分析高爆炸藥爆炸過程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寬帶可調諧掃頻紅外外腔量子級聯雷射器,測量高爆炸性炸藥的吸收光譜,分析爆炸傳播過程。
  •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深度解讀
    紫外吸收光譜和可見吸收光譜都屬於分子光譜,它們都是基於物質分子吸收紫外輻射或者可見光,其外層電子躍遷而成,又稱分子的電子躍遷光譜。
  • 紅外光譜圖解析知識點匯總
    ,小析姐又連夜精心整整理了紅外吸收光譜圖解析實例,希望對你在紅外吸收光譜的解析上有所幫助。利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有機化合物定性分析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官能團定性分析,主要依據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徵頻率來鑑別含有哪些官能團,以確定未知化合物的類別;二是結構分析,即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提供的信息,結合未知物的各種性質和其它結構分析手段(如紫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未知物的化學結構式或立體結構。
  • 原子和原子雜化之後的軌道
    表面上看著是個太陽系的結構(實際上就是),其實我們把他當成原子結構模型來記住原子是很方便的,以前有人提出過這個理論,咱們並不是第一個用。我一直以為,最好的記憶方法就是在原有記憶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原子 = 太陽系太陽 = 原子核(放熱可視為「+」電 )請再自行找一下原子核的結構行星 = 電子 (吸熱可視為 「-」電 )以上是我們在初中學的原子的結構,很簡單也很簡陋,能強調的地方實在太少。這時候你會覺得原子核比較複雜,但是如果你學習學到物質的結構(《選修3》),你就會發現真正複雜的是外圍,因為它大啊!
  • 拉曼光譜測定實驗技術
    拉曼光譜研究對稱分子的非極性基團或分子骨架振動產生譜帶的情況。主要用來鑑別化學物質的種類、特殊的結構特徵或特徵基團,它與紅外吸收光譜互為補充。拉曼位移的大小、強度及拉曼峰形狀是鑑定化學鍵、官能團的重要依據。利用偏振特性,拉曼光譜還可以作為分子異構體判斷的依據。
  • 玻爾的原子模型與霓虹燈的色彩
    實驗表明,光是由原子內部電子的運動產生的,研究光譜也是探索原子結構的一條途徑。原子光譜是些分立的譜線。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原子的穩定性,也無法解釋光譜的分立特性。1913年,在普朗克關於黑體輻射的量子論,愛因斯坦光子說和巴耳末簡潔公式的啟發下,玻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
  • 一份詳盡的紅外光譜圖解析知識點匯總
    ,所以,就有許多小夥伴私信給小析姐,要求小析姐整理一篇關於紅外光譜解析的帖子,應廣大親們的要求,小析姐又連夜精心整整理了紅外吸收光譜圖解析實例,希望對你在紅外吸收光譜的解析上有所幫助。利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有機化合物定性分析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官能團定性分析,主要依據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徵頻率來鑑別含有哪些官能團,以確定未知化合物的類別;二是結構分析,即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提供的信息,結合未知物的各種性質和其它結構分析手段(如紫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未知物的化學結構式或立體結構。
  • 走進微觀領域:原子世界
    1885年瑞士數學教師巴爾末提出用於表示氫原子譜線波長的經驗公式,當時氫光譜見光區波段的4條譜線已經過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確測定,通過觀測恆星光譜也發現了紫外波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