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心城市、特大城市,
南京每天維繫城市運行
所需各類物資數量龐大,
其中糧食蔬菜肉類等
成千百噸計,
這些一日不可或缺、
不能短少的物資,
關係到市民百姓一日三餐,
關係到市場平穩、民心安定。
早上老滷麵裡的一塊大肉、中午工作餐裡的一個肉圓、晚飯一家人餐桌上的一道「五花」,「這一口」或許不是人人都愛,但不可否認,豬肉是眾多市民日常生活的剛需,是肉製品保供中的絕對主力,能不能買到新鮮、安全、實惠的豬肉,寫在眾多家庭的「議事日程」裡。
民生無小事,省委省政府把豬肉保供列入對城市高質量發展考核項目,也成為南京民生保供重要一環。為了市民買肉「不煩神」,南京在6個區布局建設12個規模萬頭以上養豬場項目並於近期實施。小編了解到,自3月份以來,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棲霞六區,12個萬頭豬場密集開工。
各區「一把手」親自抓,每周調度形成報告,為規模養豬場項目開通綠色通道……最快6月份,南京將有一批新建規模養豬場投產。
01
穩生豬生產豬肉供應,南京拿出關鍵一招
乾淨整潔的進香河農貿市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攝
南京為何這樣大手筆發展養豬產業?小編了解到,加快恢復生豬養殖,既是我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之舉,也是應對特殊年份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和複雜嚴峻形勢下,南京穩農業生產、穩重要農產品保供的關鍵舉措。
市農業農村局提供了一組數據:
南京市常住人口843萬,年需要供應生豬約317萬頭。根據1979年以來的統計,1996年我市生豬出欄量為175.56萬頭,達到頂峰,2004—2006年生豬年出欄量均超過160萬頭,但2019年僅為23萬頭。
去年南京生豬生產萎縮的大背景是全國生豬產能下降。去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疫病、生態環境整治、豬周期等因素疊加影響,全國範圍內生豬產能大幅下滑,生豬及豬肉價格長時間處於高位運行。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多次就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作出部署。
1
去年9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要求持續增強全國豬肉供應保障能力,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
2
去年12月6日
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江蘇為主銷區,自給率要求達到並保持在70%左右。
3
今年2月
江蘇省發布進一步促進生豬恢復生產的「九條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進一步促進生豬恢復生產的政策舉措》明確了我省獎勵政策:
我省獎勵政策:
省委省政府首次將生豬生產目標列入2020年高質量發展考核,對設區市前三名分別給予800萬元、600萬元、400萬元的獎勵。
省財政對規模豬場新增出欄1萬頭商品肥豬給予100萬元獎勵。
9月30日前新增符合條件的種豬,給予每頭700元的獎補。
3月10日,六合區金牛湖街道辦事處與正邦集團籤訂了生豬養殖基地項目協議。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華 攝
在省裡的措施下發後,南京市也配套出臺了支持生豬生產恢復的市級扶持政策:
市級扶持政策
1.對完成目標任務且新增一個以上存欄萬頭規模豬場建設的區,市級財政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
2.規模養殖場從持證種豬場引進種豬,市級財政給予每頭500元補助。
3.市財政對新增出欄1000—10000頭商品肥豬給予每頭100元獎勵。
3月13日,浦口區政府與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籤訂生豬養殖項目協議。浦口區供圖
小編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有了政策紅利和資金獎補,生豬生產面臨一系列利好,生豬養殖戶的積極性也大為提高。但南京恢復生豬生產提出的目標是提檔升級,不僅要保證量,還要保證質,規模化現代化專業化養殖是必由之路,6區12個萬頭生豬養殖場建設規劃也由此展開。
02
告別「髒亂臭」,規模化養豬場綠色環保
最少1萬頭,最高15萬頭,目前我市新建的12個規模養豬場已經全部啟動建設。紫君了解到,新建規模豬場各類設施環境等盡顯「高大上」,徹底告別人們以往印象中養豬場「低矮豬圈、臭氣燻天、蚊蠅亂飛」的「髒亂臭」形象。
4月8日,溧水區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暨牧原江蘇總部生豬養殖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來源:微溧水
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南京市對新建規模豬場提高了環保標準,對養殖異味、排洩物、廢水廢氣必須進行處理,防止汙染土壤、河道。
此外,對非洲豬瘟等疫病的防控是養豬場投產後面臨的最大考驗。為此,南京市從硬體配套上下功夫,新建的萬頭以上豬場將全部配備全自動餵料系統、自動飲水系統、負壓式通風水簾降溫系統、全程生產視頻監控系統等。
同時,加強飼料、糞便消毒,並與江蘇省農科院、江蘇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對接,成立技術服務聯盟,通過現場培訓、遠程培訓、專家入戶等方式推廣生豬疫病防控等服務。
選址江寧區江寧街道的養豬場是全市新建規模最大的一個養豬場項目,設計出欄量是15萬頭。據了解,這個養豬場配有新風系統,恆溫恆溼,不會產生異味。豬場內有專門的保育區,母豬產仔單豬單間。為了防控非洲豬瘟等疫病,養豬場將通過鋼絲網、無紡布、新風系統、空氣過濾等四層過濾裝置防止病毒通過空氣傳播。還將對養豬場進行封閉管理,進出人員、車輛全部消毒,飼料使用專供的。
此外,養豬場內的監控系統可以進行豬臉識別,哪頭豬食欲不振、有病態可以自動識別,這些疑似患病的生豬將被送到專門的「隔離病區」治療。
根據測算,新建一個萬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投資在1500—2000萬元。
浦口新建養豬場項目施工現場。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大手筆新建規模養豬場、增加生豬產能的最根本目的是解決老百姓吃肉的問題。按照計劃,今年年底我市要完成出欄76萬頭肥豬的目標,明年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到95萬頭。從目前全市布局的12個萬頭養豬場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看,只有部分養豬場與種豬企業籤訂了生豬引進協議。根據我市最新要求,各區主要負責人要帶頭成立專班,儘快與相關企業鎖定豬源,確保新建的規模豬場投產前豬源到位。
「從目前的最新進展看,各個區都在加快進度,年底出欄量有望超過76萬頭。」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說。
六合新建養豬場項目施工現場。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當前,南京鼓勵建設的是規模養豬場,這對控制疫病、降低成本、增加產量都有正面意義。市相關部門根據今年生豬生產恢復情況專項研究形成了調研報告,報告認為,根據我市歷史生豬產能情況和當前養殖利潤分析,我市完全有能力加快恢復生豬產能,提高豬肉自給率,保障市場供應。
03
積極性高漲,規模養殖成為「熱門產業」
恢復發展生豬養殖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也激發了養殖主體的熱情。南京姚趙宏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老闆剛剛從安徽購入了120頭母豬,這讓他「如獲至寶」,也成為合作社今年的希望。「現在的這個行情下,母豬、仔豬非常緊俏,要提前幾個月訂購。」
位於溧水區晶橋鎮的溧水牧原生豬產業園效果圖。產業園供圖
這個合作社是一個傳統養豬場,豬圈面積5000平方米,是我市涉農區保留不多的養豬場之一,原先的設計年出欄量是8000頭。現在,這個養豬場正在進行改造。市農業農村局的專家組將給予技術指導,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養豬場的出欄量能達到1萬頭。
除了姚趙宏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南京晟泰沅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南京建華牧業等本地生豬養殖企業也在積極進行改擴建,部分企業計劃出欄量在過去的基礎上翻一番。
國內龍頭農牧企業牧原集團今年將在南京投產三個生豬養殖基地。「仔豬的行情每天都在變,今天的價格是15公斤的仔豬每頭2000元。」集團南京區域負責人簡單算了一筆帳,仔豬的養殖期是6個月,按照當下的價格行情,一頭出欄時120公斤的肥豬,利潤約為1500元。如果養豬場可以自繁自養,仔豬成本大大降低,一頭出欄肥豬的利潤將超過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