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設計原型出自芬蘭設計大師阿爾瓦·阿爾託名作 Paimio 休閒椅的作品,自 1976 年推出後已生產了超過 3000 萬件,每年差不多能賣掉 150 萬個。
逛宜家的時候,你大概也見過一款椅腳懸空,坐下去向後躺之後可以輕鬆晃啊晃的扶手椅,感覺很適合放在房間裡,半躺在上面看看書翻翻雜誌。
它就是至今誕生已有 40 年的宜家經典暢銷款波昂 Po?ng 扶手椅。自 1976 年推出後已生產了超過 3000 萬件,每年差不多能賣掉 150 萬個。
我們前兩天曾報導過宜家為紀念 Po?ng 扶手椅 40 歲生日拍的一支廣告,是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中那種慢悠悠的優雅風格。
那到底是什麼讓 Po?ng 扶手椅成了宜家歷史上的一款經典之作呢?
熟悉宜家的人都知道,這家瑞典公司很少將關注度集中於個人設計師身上,但在 Po?ng 扶手椅誕生 40 周年時,我們不得不提到它的創造者 Noboru Nakamura。
他在 1973 年加入宜家,與 1975 年進入宜家工作的設計師 Lars Engman(之後成為了宜家設計總監)合作,設計了 Po?ng 扶手椅。1978 年,Noboru Nakamura 離開宜家創立了自己的家具公司。
以下這段視頻是 Noboru Nakamura 接受採訪談論 Po?ng 扶手椅的設計。
「我從一些經歷中學習到使用一種懸臂式的 U 型結構,然後用成型膠合板將其表現出來,我希望它能以一種優雅的方式觸發其輕輕晃動的樣子。」 Noboru Nakamura 表示。
不過,要談論 Po?ng 扶手椅的設計,我們就繞不開芬蘭建築師及工業設計大師阿爾瓦·阿爾託(Alvar Aalto)這個人。在 1930 年至 1933 年期間,他設計了有著雕塑一般形態又不失舒適感的 Paimio 休閒椅,椅子的框架是兩隻用層積木製成的封閉的環,構成扶手、椅腿以及底部支撐面,處於這個框架之間的是椅子的座部,兩端被彎成捲曲姿態的整塊薄膠合板,這種彎曲使它具有了更大的回彈性。
當時,阿爾瓦·阿爾託為芬蘭西南部小鎮 Paimio 設計了一座肺結核療養院,這把扶手椅恰好被安置在病人休息室,椅子靠背的角度也能幫助病人更好地呼吸,因此被形象地稱作「療養院椅(Sanitarium Chair)」。而它正是宜家 Po?ng 扶手椅的原型。
20 世紀上半葉,北歐誕生了一批現代主義家具作品,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追隨、模仿、使用,比如 Paimio 休閒椅、Arne Jacobsen 的蛋椅和休閒椅,都是被借鑑及模仿頻率最高的作品。
那些名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價值飆升,不是被世界各大博物館珍藏,就是在高價設計品市場流通。而諸如以 Paimio 休閒椅為設計原型的宜家 Po?ng 扶手椅,以阿爾瓦·阿爾託經典木凳 Stool 60 為原型的宜家 Frosta 凳,卻因其高性價比出現在了更多普通人的家裡。
說到這裡,你大概也會困惑「抄襲」與「模仿」之間的界限究竟在哪裡?
我們再試舉一例,蘋果的 iPod 曾因其儘可能精簡的按鈕、儘可能豐富的功能以及良好的操作手感風靡一時,而 iPod 的設計正是借鑑了博朗 T3 可攜式收音機,從外形到功能布局都是模仿之作,被外界看作是賈伯斯對於包浩斯「形式跟隨功能」的尊重。宜家 Po?ng 扶手椅對於 Paimio 休閒椅的借鑑也是同理。
自 1976 年推出以來,除了色彩與圖案,Po?ng 扶手椅的外形設計幾無更新,但在 1992 年,這款標誌性產品還是進行了一些調整,把原來的鋼結構替換成了木結構,並縮小了尺寸,以適應平板包裝的需求,且降低了價格。也正是在 1992 年,它由最初的名字「 Poem 」改名為「 Po?ng 」。
用宜家客廳家具部副經理 Mark Bond 的話說,進化更新才是其重點,不是為了讓它看上去更時尚,而是如何堅持和完善其經典設計。
為了紀念這款經典設計,宜家將於本月開始發售 Po?ng 扶手椅的 6 色限量款。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