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安平鎮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力、強化社會凝聚力、築牢產業支撐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2338戶7431人,其中2189戶7195人達標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47%,所有貧困村順利通過國家、省、市三級驗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為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了「安平力量」。
樂業才能安居,幹活有勁頭,生活更有奔頭
「出門、吃水、上學、看病,在村裡這些都難。」安平鎮界排坳村的邱勇春坦言,一年前全家4口人還住在界排坳村的危房裡,搬下山,能進城是幾代人的夢想。2019年,這件喜事落到了邱勇春家。安平鎮集中安置點安瑞小區喜迎貧困群眾151戶568人入住新家,「出門就是學校、醫院,路是平平展展的,打開水龍頭譁啦啦就有自來水,太安心了!」邱勇春無限感嘆。
安平鎮界排坳村是典型的山陵地區,全村568戶群眾就有333戶貧困群眾,高山地區貧困群眾資源貧乏、災害易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後,就地脫貧難度大,安平鎮因地制宜,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綜合性政策措施,全村45戶貧困群眾進行易地搬遷安置。
「搬得出」是第一步,「穩得住」才是黨委政府最憂心的事。安平鎮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精準施策,就業、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及時跟進,在集中安置區安瑞小區新建扶貧車間3個,引進了漣源升旺布藝、婁底新農都農業有限公司,新開了集中通、圓通、申通、淘寶等於一體的物流快遞超市,解決就業人口100餘人,其中安瑞小區貧困安置戶50餘人,貧困群眾安居樂業。
扶貧更需扶志,幹活有動力,鄉村更加美麗
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離不開駐村幹部的幫扶,也離不開黨建引領作用。安平鎮堅持「扶貧先扶智,致貧先治愚」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為契機,以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評選出一批農村優秀基層黨組織、優秀扶貧幹部,進一步凝聚鄉賢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帶動一批貧困戶摘帽脫貧、走上致富路。
扶貧要扶志,關鍵是「扶實」。安平鎮不斷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提升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激活群眾內生動力,先後舉辦果樹、畜牧養殖、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班8期,完成貧困勞動力培訓800餘人,召開大型招聘會3場,推動貧困戶參與市級招聘會5場,累計登記求職人數1000人次,應聘成功率達70%。同時不斷完善鄉村文化陣地建設,注重示範引領,及時展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新氣象,促進貧困群眾增底氣、長志氣、揚正氣,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和強大的助推力量。
產業兜底脫貧,幹活有熱情,發展更加強勁
走入安平鎮李子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各類果樹,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穿梭在田野間的果農忙碌不已,一車車精美的包裝水果沿著新建的公路被銷往全國各地。據了解,李子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唐家社區的村企聯建企業,解決就業貧困群眾80餘人,每年產生集體經濟收入3.6萬元。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是廣大群眾的致富之源。安平鎮立足產業轉型,充分發揮「一鄉一品」示範帶動作用,推進「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帶動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推進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和加入合作社「分紅」等精準扶貧新模式,讓貧困戶聚集在種植、生產、銷售「一條龍」產業鏈上實現脫貧致富,從而貫通產業發展布局、生產、銷售「筋脈」,築牢產業支撐力。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決勝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落實。下階段安平鎮將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實現經濟強、百姓富、城鎮靚、環境優、人文美的新時代目標。(記者 盛祥桂 通訊員 譚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