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論文」導向的科研病該治了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意見》明確提出了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從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到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從不得為追求國際發表而刻意矮化醜化中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再到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防止高額獎勵論文等。

  多年來,在學術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直是高校科研單位評職稱、晉升、評獎的必要條件。巨大需求催生無形的產業鏈。論文代寫、代發、抄襲,中介機構猖獗,期刊亂收費等亂象嚴重,期刊版面費甚至脫離灰色地帶,成為明碼標價的「慣例」。「唯論文」不良導向使大量科研精力偏離,還導致大量科研經費流失。

  事實上,造成目前論文亂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國的學術考核評價體系不合理。「唯論文」的學術考核評價體系,使論文「灌水」成為常態。如果科研總是要求「量化」,即以發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論文為唯一標準,也就是人們經常詬病的「唯論文」,那麼就是再努力,論文亂象也肯定不會杜絕。

  值得期待的是,《意見》中還包括相應的處罰措施,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針對10個「不得」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開展學風教育和警示活動,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教育部將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各高校經驗做法,同時對落實不力、問題嚴重的單位,視情採取約談、通報批評、公開曝光、責令整改等方式予以嚴肅處理。由此,「唯論文」不良導向患的「科研病」該治了,這已經不是論文「跑偏」的問題,長此以往,還有可能毀掉中國學術的大問題。而《意見》的印發,有望改變學術評價體系單一,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評價標準,對論文亂象蔓延必將起到遏制作用。

(責任編輯:武曉娟)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終於出手,高校「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危害大!老師沸騰了
    其中,公開發表論文是職稱評定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刊物的檔次也有所不同,能夠在核心、CSSCI以及一些知名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是含金量最高的。一、高校「唯論文」的不良導向長期以來,高校教師在評職稱中的「唯論文」導向尤為突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關鍵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不能破而不立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通知】關於印發《關於改進科技評價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
    、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方案》和科技部《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精神,完善我省科技評價體系,破除省科技計劃項目、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省科技獎勵等科技評價中過度評價論文數量、影響因子等因素,忽視標誌性成果質量和創新實效等「唯論文」不良導向,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研究制訂了《關於改進科技評價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15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公告,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科技部出臺27條措施,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2.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科技部出臺27條措施近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措施」)的通知。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提出27條措施,旨在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縱橫談|破除「唯論文」 是一種及時的糾偏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破「唯論文」之風要「破」出成效
    2020-12-16 16:30圖文來源:廣州日報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劍指「唯論文」問題,明確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劍指「唯論文」問題,明確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論文為何重要?作為學術成果的集中體現,職稱晉升、人才選拔、評獎拿課題、升學拿學位等都離不開論文這個「硬體」。
  • 教育部「十不得」劍指「唯論文」問題
    15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於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 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
  • 「立」起多元專業評價,才能真正破除「唯論文」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新話題或者說新信號,稍微年長些的教育工作者都經歷過「破」字當頭的年代。
  • 金羊網評:破除「唯論文」,還需注入評價「活水」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列出「十不得」禁令,為當前教育系統學術評價戴上「緊箍咒」,贏得了業內人士和輿論廣泛好評。這也是對中央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具體呼應。
  • 不唯論文後,下一個指揮棒會好用嗎?
    這一幕,深深觸動了評審席上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力:「過分推崇影響因子,把論文當做指揮棒,這對個人學術成長和科學領域發展的影響,都太大太大了。」2020年,仍然是科研界高舉「破唯」大旗的一年。這一年裡,國家相關部委繼續提出治理「唯論文」不良風氣的系列措施。與此同時,人們依然在熱烈地討論:「『破唯』後,立什麼?」我們還需要新的指揮棒嗎?
  • 「零論文」亦可升正高 山東省農科院重磅新政破「四唯」
    「單項成果轉化超過千萬元,沒有一篇論文也可直升正高!院屬單位年度考核,轉化績效突出、取得重大業績的實行『一票肯定』,不搞平均主義、求全責備!」日前,山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長勝向全體院屬單位和科研人員作出上述承諾。
  • 破除"唯論文"不代表論文不重要!專家建議:這些可替代論文
    「五唯」是我國教育評價體系在運行中表徵出來的突出問題,即「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一些洋排名與「五唯」中的「唯論文」相互建構,衝擊了國內大學的辦學道路。在洋排名、洋標準的導向下,部分國內大學跟在國外大學後面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容易失去文化自信和自身特色。   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光禮坦言,世界大學排行榜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挑選學校,進行大學品牌運作,而不是用於指導大學辦學。
  • 山東省農科院率先出臺意見破除「四唯」 沒有論文也可直升正高
    「單項成果轉化超過千萬元,沒有一篇論文也可直升正高!院屬單位年度考核,轉化績效突出、取得重大業績的實行『一票肯定』,不搞平均主義、求全責備!」
  • 明確十個「不得」 破除不良導向
    本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吳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高校文科「唯論文」評價糾偏:明確10個「不得」、堅持5個「評價」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
  • 教育部:不得將發論文和物質獎勵掛鈎,防止高額獎勵論文
    一直以來,高校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存在「唯論文」現象,造成了學術功利化浮躁化、創新創造動力不足、侵蝕學術風氣等後果。為切實扭轉「唯論文」不良導向,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劃定「十不得」底線,為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