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成果轉化超過千萬元,沒有一篇論文也可直升正高!院屬單位年度考核,轉化績效突出、取得重大業績的實行『一票肯定』,不搞平均主義、求全責備!」日前,山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長勝向全體院屬單位和科研人員作出承諾。記者了解到,該院在全國科研單位中率先出臺破除「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十條意見,論文發表和授權專利一律不再獎勵。
根據這一意見,今後,9種情況在省農科院可直接競聘專業技術四級及以上崗位,也就是正高級崗位:單一品種成為全國前三大品種或山東省第一大品種的;單一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全國前三位或應用覆蓋率達到全國10%及以上;單項技術被列為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十大引領性技術」,或制定國際標準的;突破行業科技領域「卡脖子」關鍵技術的;單項科技成果轉化到帳經費1000萬元及以上;創辦科技型企業年產值1億元以上的;成果轉化專職人員促成技術成果轉化年度累計到帳經費5000萬元及以上的;創建鄉村振興模式樣板,或管理服務創新形成模式樣板,並由上級主管部門發文在全國或全省推廣的;長期紮根基層生產一線服務「三農」,貢獻突出並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
「有『破』有『立』,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到生產主戰場上實現人生價值。」省農科院人事處副處長徐紹建說,意見及院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就是要不唯論文、不唯職稱、不唯學歷、不唯獎勵,以科技成果產生的影響、實際貢獻和應用效果為評價導向,對標誌性成果「一票肯定」,建立崗位競聘綠色通道,「無論從事科研創新、推廣轉化、基層服務,都能從中找到目標。」
意見等改革措施的出臺,也標誌著省農科院按下了科技成果轉化改革「快進鍵」。該院明確提出「成果轉化同樣是主責主業」「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和科研創新同等重要」。
事實上,省農科院成果轉化起步較早且有一張頗為漂亮的成績單:2016年申請全省第一批技術合同登記認定機構;2016-2019年全院籤訂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4.537億元,實際到帳經費2.98億元,超過百萬元的合同達到24項,其中超千萬元的4項;4年分配轉化收益8852萬元,1368人次參與分配,最高達183萬元。
據悉,該院還將成立專門成果轉化機構,組建專職科技成果轉化隊伍,並面向社會引入成果轉化職業經理人等,「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責任編輯:楊凡、蔣冬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