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集發展須破除唯流量論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針對當前劇集產業出現的一些過度注重流量、數據和收視率等現象,近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的幾點意見》。《意見》指出,電視劇(網絡劇)創作必須脫虛向實,不能讓被汙染的數據和流量成為評價作品的主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標準。

唯流量是唯收視率在網絡時代的延續與變式,都是以數據作為電視劇、網絡劇的主要評價標準,甚至極化為唯一標準。過度迷信數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引發數據競賽——視頻網站刷流量早已是公開秘密,「數據維護」成為宣發的固定操作,甚至「你不刷量,別人會覺得你沒有營銷意識、不懂行業運作,沒法合作」。在此背景下,甚至有電視劇宣稱播放量達470億,「全球人口不足一部劇點擊量」,數十億播放量的電視劇也並不鮮見。藏在數字背後的,是不斷走高的宣發成本。

所以刷流量是賠錢賺吆喝嗎?並不。當流量成為評價核心指標被無限放大,就會逐漸演變為價值本身。劇集產業之所以形成對流量的一致崇拜,是因為當前流量可以通過植入廣告等方式迅速變現。某種意義上,高流量就是高收益,劇集產業也因此陷入以流量為核心的利益網,「流量明星+流量IP」的製作公式大行其道,浮華浮躁,文化含量嚴重不足。

從商業邏輯看,以流量衡量商業價值是保險的,但也是粗放的。細究起來,劇集產業作為內容產業,核心競爭力依然是內容,而流量無法精準識別內容質量。也就是說,片面的評價標準可能造成內容質量和商業價值的錯位,引發「叫好的不叫座,叫座的不叫好」的尷尬局面,還會在產業下遊誤導創作方向。

事實上,業界和相關部門曾多次呼籲告別流量至上,探索多元的影視評價體系。為了突破流量困局,多家媒體曾共同籤署《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網絡視頻平臺和一些第三方獨立數據服務商也開始關閉播放數據,從輿情、播放量、彈幕量、評論量、觀眾反饋、全網媒體、互動情況等多維元素構建新的數據評估體系。此次《意見》出臺,無疑有利於進一步破除數據崇拜。

應當看到,劇集產業所具有的商品和文化雙重屬性,決定了不能簡單以普通商業邏輯運行文化產業。有市場調查顯示,觀眾在選擇劇集內容所考慮的因素中,口碑才是重要參考項。但商業屬性和文化屬性並非截然對立,當前劇集產業存在的問題,關鍵在於顧此失彼。我國從「電視劇大國」向「電視劇強國」轉變,亟待各方提升文化自覺,以更加精細、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為依託,最終形成優質內容能夠實現可持續經濟利益的良性循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電視劇網劇製作《意見》進一步破除流量崇拜
    唯流量是唯收視率在網絡時代的延續與變式,都是以數據作為電視劇、網絡劇的主要評價標準,甚至極化為唯一標準。過度迷信數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引發數據競賽——視頻網站刷流量早已是公開秘密,「數據維護」成為宣發的固定操作,甚至「你不刷量,別人會覺得你沒有營銷意識、不懂行業運作,沒法合作」。
  • 縱橫談|破除「唯論文」 是一種及時的糾偏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唯流量論終結!解析中年男演員「翻紅」原因
    1.流量時代終結與核心競爭力凸顯當一些流量明星憑藉廉價的演技就能拿到天價片酬時,這種畸形的市場現象已註定不會長久。從電影到電視,「流量作品」一次次遇冷遭罵甚至成為「票房毒藥」,證明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流量為王的時代結束了。
  • 金羊網評:破除「唯論文」,還需注入評價「活水」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列出「十不得」禁令,為當前教育系統學術評價戴上「緊箍咒」,贏得了業內人士和輿論廣泛好評。這也是對中央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具體呼應。
  • 「立」起多元專業評價,才能真正破除「唯論文」
    【光明時評】    作者: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近來,在學術評價方面如何破除「唯論文」,再次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新話題或者說新信號,稍微年長些的教育工作者都經歷過「破」字當頭的年代。
  • 八大頭部影視公司2021劇集片單一覽
    尤其是隨著各大衛視與視頻平臺的2021年的劇集片單陸續公布,主流影視製作機構的劇集資源與戰略雛形也已形成,總體上看依舊「熱鬧」不斷。 華策系 主控項目最多,但業績依賴下屬公司 今年推出《幸福,觸手可及》等多部熱播劇的華策影視,2021年以16部劇集資源位列數量第一。
  • 【地評線】東湖評論:破除「五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方案》提出,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總體改革方案直擊病灶,體現了中央在教育領域破除「五唯」、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的強大決心。 「五唯」評價導向有悖立德樹人初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 【通知】關於印發《關於改進科技評價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
    、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方案》和科技部《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精神,完善我省科技評價體系,破除省科技計劃項目、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省科技獎勵等科技評價中過度評價論文數量、影響因子等因素,忽視標誌性成果質量和創新實效等「唯論文」不良導向,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研究制訂了《關於改進科技評價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
  • 人工智慧解決糾紛需破除「唯技術論」
    ■賈少學 王競可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小到購物網站對消費者行為的精準預測,大到「城市大腦」對整個城市信息的處理和調度……人工智慧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具象化。就法治國家建設而言,人工智慧與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融合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理念認識不夠深入。各地區、各糾紛解決機構對人工智慧的重要性認識程度深淺不一,大多對人工智慧在決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潛在歧視等技術異化現象不夠警惕。二是制度建設不夠完善。
  • 破除"唯論文"不代表論文不重要!專家建議:這些可替代論文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高等教育現代化:評價改革與高等教育發展」。與會專家就我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如何「破五唯」,尤其是「唯論文」展開研討交流。   「五唯」是我國教育評價體系在運行中表徵出來的突出問題,即「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一些洋排名與「五唯」中的「唯論文」相互建構,衝擊了國內大學的辦學道路。
  • 關於第五輪學科評估:教育部有話說,破除「五唯」已成必然趨勢
    其中主要涉及破五唯、講質量、重滿意、講特色、看動態。首先,破五唯中指出:學科評估堅決破除「五唯」頑疾。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情況」「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
  • 教育部門一直強調:不唯帽子論,但帽子滿天飛,這個問題該如何解
    最近破除「五唯」吵得熱熱鬧鬧,尤其是帽子江湖風起雲湧,各路英雄好漢激烈爭辯,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眾說紛紜,一時難分上下。教育部根據全國教育大會以及《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髓,最近制定了《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核心要義是要破除唯帽子輪。真是愛也帽子,恨也帽子,成也帽子,敗也帽子,帽子的世界為何如此複雜。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關鍵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不能破而不立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杜絕低齡整容 從破除就業須「五官端正」始
    特別是在就業領域,更是變本加厲地提升了唯相貌觀的殺傷力。  如果你還認為,整形美容是祛皺、拉皮、除眼袋,或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那麼你已經out了。最新的事實是:「拼顏值,贏未來」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加入整容大軍,一些中學生也捲入其中。特別是招聘季,一些畢業生還準備通過微整形「投資顏值」,以提升競爭力。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15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公告,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2020年十大最強流量小生,人氣排行榜,吳亦凡鹿晗人氣點墊底?
    娛樂圈每年都有新人爆紅,更新換代十分快,所以藝人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當中有不少男星憑著人格魅力及出色作品脫穎而出,成為新一代「流量小生」。除了由韓國回國發展的鹿晗、吳亦凡、張藝興、黃子韜之外,還有邊幾位人氣男星呢?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
  • 破除「唯帽子」論,立起追求創新和致力貢獻的導向
    一系列人才計劃的實施,彌補了長期困擾高校發展的人才匱乏狀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前我國總體人才隊伍依然處於緊缺狀態,人才的區域性分布存在一定程度失衡現象。人才需求與人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造成了搶挖「帽子人才」,將「帽子人才」的多寡視為辦學水平高低的標誌等諸多弊病。「帽子」本身沒有錯,錯在於「唯帽子」。
  • 科技部出臺27條措施,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2.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科技部出臺27條措施近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措施」)的通知。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提出27條措施,旨在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