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評價是教育的指揮棒,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是提高新時代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方案》提出,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總體改革方案直擊病灶,體現了中央在教育領域破除「五唯」、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的強大決心。
「五唯」評價導向有悖立德樹人初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領域「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給少部分按圖索驥、投機鑽營、慣走「捷徑」者開了綠燈,卻讓踏實幹事、埋頭做事、實心用事者流汗又流淚。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如果放任「五唯」評價導向繼續存在,必然造成應試教育、功利主義、職稱論文、學術泡沫和學術不端盛行,使教育遠離學生心靈,甚至讓學校蛻變成冷漠自私的「名利場」,這從根本上是不利於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並且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悖的。
「五唯」評價導向有悖唯物辯證法。破除「五唯」並不意味著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不重要,恰恰相反,這些都是教育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然而,任何事情一旦和「唯」掛上鉤,哪怕只是向前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任何評價依據,哪怕看上去再重要,都不能變成「唯一」的依據,它充其量只是眾多參考指標中的一種。一方面,「五唯」的做法往往「以目標決定過程」,屬於典型的「先射箭再畫靶子」。另一方面,「五唯」這種簡單粗暴的評價導向之所以演變成頑瘴痼疾,就是由於制定規則的初衷並不是為了「科學評價」,而僅僅是由於它「便於操作」。顯然,不破除「五唯」就不利於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破立結合」構建與立德樹人要求相適應的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立德樹人貴在讓學生的道德立起來、人格樹起來,腰板直起來、胸脯挺起來,要想方設法將其從「五唯」評價造成的「懦弱蟲」「空心菜」「勢利眼」狀態挽救回來。教育評價改革必須堅持有破有立、邊破邊立、破立結合、重在建設。立德樹人工作必須紮根中國大地,必須接地氣,必須立足時代、面向未來。比如,《方案》精準施策,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教育一線調研、為師生上思政課、聯繫學校和年終述職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黨政領導以上率下為師生上思政課,必然引領學校領導、中層幹部、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給學生上思政課,打造學校立德樹人新氛圍,這項制度一旦落實,就能形成強大的「立德樹人」引領效應。
點亮「立德樹人」燈塔照亮教育評價改革之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評價是關鍵一環。《方案》改革舉措精準,在對各類評價中突出思想素質、道德素養和實踐能力,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從人才成長、管理、聘任、使用、評價等各個環節提出具體要求,形成綜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整「工作鏈」,使得各級黨委政府履職清單更加明晰,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和政府的奮鬥目標。進入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徵程的語境下,人民群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新標高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我們有理由堅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導向的引領下,中國的教育必然能夠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生機勃勃,必然能夠讓學校更有責任感,讓教師更有成就感,讓學生更有獲得感,讓家長更有幸福感,為實現復興中華偉業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稿源:荊楚網
作者: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