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在中國也可稱為插花藝術,指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等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這種以插花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養為目的的學習生活方式,稱作花道。
中國插花的起源
中國插花,起源於古老的文化藝術,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儒、釋、道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國詩、畫的文化內涵。其風格主要以體現花材的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
意境美的創作,是中國插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對世界插花藝術的貢獻,同時也是插花設計創作中的難點。意境的深淺也是衡量中國插花藝術水平的最重要標準。
中國插花的歷史
中國插花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從寺廟插花、民間插花,文人插花到宮廷插花,都能體現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喜愛和嚮往。
有跡可尋的插花,至少唐以前在中國已經出現,甚至有人認為是漢代就有。
據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后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几案上。可想而知,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東漢古墓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地插著6支小紅花並置於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的早期中國插花。
到了宋朝,結束了五代割據,經濟文化更加進步,中國插花進入了普及時期。
中國插花的審美
插花是一門藝術,中國插花取之於大自然中的植物花卉之精華,根據所放的空間環境,花器的大小,人為創作,達到「雖為人作,宛若天開」的效果。中國傳統插花,賦予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受儒、道、佛思想影響,認為萬物有靈性,因而常根據其生活習性把無語的花草,賦予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願望,以花枝展情韻,表現花品花格。令人在擊節讚嘆之餘,心馳神往。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因此,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花道還是一種技藝,可用來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最後花道是一種易於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淺出的文化活動。
花道在中國也可稱為插花藝術,指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等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受儒、道、佛思想影響,認為萬物有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