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際裡|東方美學插花藝術:花道

2020-12-21 翛安釐

花道在中國也可稱為插花藝術,指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等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這種以插花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養為目的的學習生活方式,稱作花道。

中國插花的起源

中國插花,起源於古老的文化藝術,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儒、釋、道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國詩、畫的文化內涵。其風格主要以體現花材的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

意境美的創作,是中國插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對世界插花藝術的貢獻,同時也是插花設計創作中的難點。意境的深淺也是衡量中國插花藝術水平的最重要標準。

中國插花的歷史

中國插花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從寺廟插花、民間插花,文人插花到宮廷插花,都能體現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喜愛和嚮往。

有跡可尋的插花,至少唐以前在中國已經出現,甚至有人認為是漢代就有。

據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后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几案上。可想而知,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東漢古墓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地插著6支小紅花並置於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的早期中國插花。

到了宋朝,結束了五代割據,經濟文化更加進步,中國插花進入了普及時期。

中國插花的審美

插花是一門藝術,中國插花取之於大自然中的植物花卉之精華,根據所放的空間環境,花器的大小,人為創作,達到「雖為人作,宛若天開」的效果。中國傳統插花,賦予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受儒、道、佛思想影響,認為萬物有靈性,因而常根據其生活習性把無語的花草,賦予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願望,以花枝展情韻,表現花品花格。令人在擊節讚嘆之餘,心馳神往。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因此,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花道還是一種技藝,可用來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最後花道是一種易於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淺出的文化活動。

花道在中國也可稱為插花藝術,指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等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受儒、道、佛思想影響,認為萬物有靈性…

相關焦點

  • 花道美學:插花書籍推薦
    ,從年輕時代華麗的形式美精煉到後期侘寂美學的質樸。在作品中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缺、拙、澀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歸人的內在,呈現完整的生命之美。山茶花、紫羅蘭、水仙、芭蕉、朝顏……川瀨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時間,從歷史、文化、藝術、美學的角度闡述他的花藝。同時從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選擇,細緻入微地介紹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
  • 中日花道家眼中的東西方插花||花道美學
    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是來自兩位從事插花藝術的花道家,一位是中國的池坊花道師陳灌童,一位是日本「未生流笹岡」三代家元笹岡隆甫,看看他們對於東西方插花的不同是怎樣理解的呢? 陳灌童:池坊花道家,以下是他在其著作《花道日常》裡關於東方插花與西方插花差異的解答:主要從器皿、造型、文化三方面來解讀。
  • 花道 | 何為插花?
    但事實上插花,又並非如此簡單。如果插花不單只是將花插入容器、花器中,那麼插花,又是什麼?(池坊)自由花--井上太市向日葵、姫水木、ピンポンマム、小菊、ヒペリカム日文的插花稱為「華道」(kadou),又稱「生花」、「いけばな」(ikebana),其中「いける」本意是「生ける」,另有活化之意,使之富有生命力之涵意,非僅譯為「插」。
  • 花藝、插花、花道,的那點事~
    插花:就是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花道:又稱華道,日式插花,日語中的「生け花(いけばな)」指的就是花道。
  • 東方插花|用乾淨簡約的方式,把花插出最本質的美!
    是「自然野趣流」的代表人物,擅長用古老、質樸、布滿歷史痕跡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裡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簡約中有一份枯寂之美。他的插畫藝術有深諳禪宗之理,將禪宗的簡素與自然,孤傲與幽玄,脫俗與寂靜以及非對稱的美學特性表現出來,常被人當作對四季更迭、時間流逝的一種冥想方式。川瀨敏郎1948年出生於京都,自幼師從最古老的池坊花道,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畢業後,前往巴黎大學留學,回國後不拘泥於流派,回到花道的原點,從事表現日本肖像的自由創作。川瀨敏郎的插花藝術講究順其自然,任何物品都可以作為花器。
  • 八雅文化|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目前,關於插花藝術起源的論述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來說,另一方面是從插花藝術的起源地來說。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源自供花,另一種則源自民間風俗。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
  • 日式花道|小原流插花的講解
    小原流插花的表現形式融合了西方的「色彩插花」以及東方的「寫景插花」特色,是一種以色彩美為中心,結合季節美和形態美表現大自然的插花造型藝術。
  • 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花道」,指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
  • 中國花藝精髓——東方花道
    1.東方花藝的起源         關於東方式插花藝術的發源地有兩種說法,一種起源於印度,理由是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佛前供花,而「佛」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但這一說法的支持者較少,原因是插花的另一種形式「手持花」和「佩花」起源更早。支持東方式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的較多。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的習俗。
  • 日本插花藝術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日本的傳統插花藝術
  • 如何打造茶室花,這個流派值得細品|林子涵|插花|花道|茶道_網易訂閱
    茶道源自於中國,被視為烹茶與品茶的生活藝術。花道同樣起源於中國,是一種生活美學的體現。充滿禪意的生活,不僅是一種享受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傳統文化裡,喝茶是最喜聞樂見的文化。自古禪茶不分家,品茶需要一處靜地,一絲寧靜。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
  • 花道美學:遠州流
    這幅插花圖的水仙是插在細口的花瓶裡用的是兩株四葉的水仙,其插法類似「茶華投入」的插花,整個花的風情就像是小堀遠州的那種「幽玄之美」。這和後世的遠州流那種豐富的圓相和曲線美是沒有一點緣分的。 享和元年(1801年)發行的《插花衣之香》,是挑選了門人中的優秀作品,以春夏秋冬為題的插花作品集,共四卷。不用說其目的是為了讓遠州流的插花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也計劃制定門人們學習插花的規矩。
  • 蕭條的民國插花:直到現在的新中式花道
    民國沒落期,蕭條的民國插花。說其蕭條,卻又因為反封建、反舊禮教的思潮風起雲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鼎盛了一小段時間,這算是為插花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在戰亂頻頻、政權不穩的大環境下,佛教插花與宗教插花遠離世俗,還是保證原有的發展,無甚變化。但宮廷插花、民間插花蕭條凋零,僅有達官貴人以及部分文人學者時而玩賞的研究而已。
  • 花道美學:古流
    日本插花流派繁盛,插花,在各個流派的活動下欣欣向榮;各個流派的不斷出現,也賦予了插花藝術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花道美學:燕子花與花菖蒲
    現在常見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按照根莖分類(園藝學分類):細分為根莖類鳶尾(如燕子花、花菖蒲、德國鳶尾)和球莖類鳶尾(如西西里鳶尾);另外一種是按照外花被上是否有附屬物分類(常見的三個亞屬):雞冠狀附屬物亞屬(如鳶尾、蝴蝶花)、鬚毛狀附屬物亞屬(如德國鳶尾、香根鳶尾)和無附屬物亞屬(如燕子花、花菖蒲、馬藺、溪蓀)。最後,還介紹了菖蒲。
  • 花藝學堂||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目前,關於插花藝術起源的論述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來說,另一方面是從插花藝術的起源地來說。
  • 現代花道的精神內核
    自6世紀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時尚的「花道」像所有偉大的藝術一樣,它的生存不取決於陳詞濫調和具有東方幻想的人們,而是取決於能夠推動藝術前進的人們。近日,維多利亞·蓋格(Victoria Gaiger)和湯姆·洛克斯利(Tom Loxley)的新書《現代花道》(Modern Ikebana)探討了日本插花的設計演變。
  • 愛花愛生活的你不妨去這場插花美學展看看吧
    居室飄花香——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去花卉市場定期採購鮮花、琢磨花道、扮靚居室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這個元旦,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華插花藝術美學盛宴正在瑞平路230號上演。如果你對插花有研究,如果你渴望入門,都可以去看一看這場畫廊裡上演的「歲時記」中華插花美學展。
  • 從中國插花到日本花道之盛花
    明朝時,中國插花達到鼎盛時期,插花藝術得到了廣泛普及並有一批如《瓶花譜》、《瓶史》等著作問世。可惜的是,隨著不懂養花弄草的大清外族入主中原,插花藝術逐漸凋零。而接下來的近代中國戰亂,使得插花藝術更是雪上加霜,幾近於湮滅狀態。直到近些年,插花在中國才漸漸有了一些起色,而日本花道卻發展成為了超越自然的美好生活藝術。
  • 花道 | 花與器,是插花藝術的宿命.
    花和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的物體,它們的組合,是插花藝術的宿命;花與器兩者的自我表現越是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