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美學:插花書籍推薦

2020-12-18 東方插花

有些話,需要借花傳情,借花表意。插花前,它是它,我是我;插花後,它已不是它,我亦不是我。每一次插花都是在放下自我,傾聽花兒的需要過程,

是按我的想法去插花,還是按花兒的喜好去成全?

此謂花之道!

1、 《四季花傳書》:一次對花道文化的啟蒙與實用指南

【作者】: [日]川瀨敏郎

【出版】: 浦睿文化 / 湖南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日本當代花道第一人川瀨敏郎

川瀨敏郎的插花經過歲月的磨礪,從年輕時代華麗的形式美精煉到後期侘寂美學的質樸。在作品中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缺、拙、澀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歸人的內在,呈現完整的生命之美。

山茶花、紫羅蘭、水仙、芭蕉、朝顏……川瀨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時間,從歷史、文化、藝術、美學的角度闡述他的花藝。同時從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選擇,細緻入微地介紹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

【推薦指數】:★★★★☆,適合初學者

2、《一日一花》:425種來自山野的花草,勾勒靈魂記憶

【作者】: [日]川瀨敏郎

【內容簡介】

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川瀨敏郎從2011年6月開始的一年,用古老、質樸、布滿歷史痕跡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裡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並持續在網上連載「一日一花」專欄,廣受好評後彙編成這一冊精美的圖鑑。

366個作品野趣中充滿了寧靜和雅致,在「空」和「寂」中給人一種生命的啟示。在《一日一花》中, 川瀨敏郎著力於詮釋「最高的技巧即沒有技巧」,在不著痕跡中傳達「素」之花極致的自然姿態。

【推薦指數】:★★★★☆,適合初學者

3、《瓶花譜 瓶史》

【作者】: [明]張謙德袁宏道著 / 張文浩孫華娟編著

【出版】: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

插花,不單充滿技術細節,其中亦有細膩的趣味。明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堪稱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典籍的雙璧。《瓶花譜》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事宜、花忌、護瓶等八節;《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擇水、宜稱、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賞、監戒等十二節。二者文字和觀點不乏重合處,但因循承續中各有千秋。本書附有專業學者校點、注釋、翻譯和點評,並配以精美插圖,圖文相得益彰。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4、《中國插花史研究》

【作者】: 黃永川

黃永川,臺灣嘉義人,一九四四年生,先後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及美術史之專題研究,除擅長美術文物史及國畫創作外,兼治中國插花藝術史論。

插花為中國傳統生活藝術,影響日韓甚深,卻被國人所忽略。黃氏深感於此道之重要,潛心研究,史論與技術並行,先後著有《中國古代插花藝術》《中國古典節序插花》《中國茶花之道》《中國插花藝術》《瓶史解析》《瓶花譜解析》《採芹齋花論》等書,部分被選譯為英日文等傳世。【出版】: 西泠印社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斷代史的體例,從先秦詳述至清代,既旁徵博引其他古籍,又有具體的花器、花品、插花技術的介紹,史料夯實。

這裡摘引一段,作者復興傳統花藝的心念由此可見。

「插花藝術為中華民族最優美的文化表現之一環,其肇端始於六朝時代,盛行於唐宋兩朝,迨至明季以降,花學成立,並傳介於日韓諸國,惜自清代政經衰疲而一蹶不振,至今國人提到插花,竟至完全陌生的地步,令人惋惜!」

【推薦指數】:★★★★★,適合中級學者

5、《文人花》

【作者】: 黃永川 【出版】: 山東畫報出版社

【內容簡介】

插花藝術在中國歷史上原是重要的生活藝術之一,但歷來從事者多,研究者少,因此明代人說:「幽棲逸事,瓶花特難解,解之者,億不得一。」明代以後,尤其萬曆以降,研究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張謙德的《瓶花譜》與袁宏道的《瓶史》,這也成為中國古代插花藝術的兩部最經典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既是對前代中國人對插花藝術的總結之作,更是反映明代文人插花的「聖經」式著作。

【推薦指數】:★★★★★,適合中高級學者

6、《中國插花》

【作者】: 北就插花藝術研究會「中國插花」編委會【出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介紹中國插花藝術的專著。它較一般插花著作有如下特色:一、以簡練的文字、優美的歷史畫頁,表述了中國插花的產生、發展歷史簡況;二、對中國插花的風格、特點、構圖與陳設作了精闢論述;三、把我國聞名於世的插花經典著作《瓶史》、《瓶花譜》全文首次介紹給讀者;四、在100幅彩色插花佳作中,既有我國古代傳統插花的繼承與借鑑;又有強烈現代氣息的創新與發展。

【推薦指數】:★★★★★,適合中級學者

7、《花道的美學》

【作者】: [日] 吉田泰巳 【出版】: 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花道形成於日本中世,而佛教與花道戚戚相關——佛教不僅對於插花藝術,對於現在被認為是日本傳統藝術的能、歌舞伎、茶道、庭園建築等而言,都是其精神上的寄託。優秀的插花作品,都表現得非常寂靜,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會被忽略。但是,看似平凡毫不顯眼的作品,其深處卻隱藏著作者那洶湧澎湃、跌宕起伏的意念,當我們與這種精神意念相遇的時候,就能發現古典插花作品的本質。插花藝術的本質就在於表現生命短暫而豔美的鮮花在凋謝時的心境。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8、《日式花道》

【作者】: 安琪拉· 澤野 (小原流花道大師)【出版】: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日式花道》不是一本詳盡無遺的教科書,也不能把讀者變成花道大師。本書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向讀者這門藝術,幫助讀者更好地欣賞花道的設計,以便讀者可以自己完成簡單的造型。

《日式花道》中所展示的所有花道作品均拍攝於英國,所用花材來自於周邊的花店、倫敦的考文特花卉市場以及安琪拉·澤野自己的花園。因此讀者在當地找到這些迷人的花和枝丫並不困難。但別忘了,想要完全重新再做一個同書中一模一樣的造型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插花造型。每個人在作品中都融入了自己的個性。作者衷心希望讀者能和我一樣,在製作花道作品中得到樂趣。

除了極富意境的美的享受之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花材的來源與造型的獨特性。學習其信手拈來的花藝創作的自然與從容,而非具體的一招一式,將精髓融入到生活中慢慢實踐,才會出來自己的真知與創作。

【推薦指數】:★★★★☆,適合初級學者

9、《插花百規》

【作者】: [日] 橫山清暉 / [日] 吳景文 【出版】: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插花百規》一書即為池坊流插花圖典。日本花道的精神,是用植栽花木的配置,來傳達人們心中的思考跟情感。在花道的創作過程中,就好像是在和大自然對話一樣。池坊流推崇「花之心應為我心也」,要求插花人必須心直無邪念,所插之花也不應違背花草樹木的自然之勢,真正將心中所想構成花形。因此,插花這一藝術需要理解默默無言的花草樹木的正直姿態,插花者本人也要成為正直的人。通過插花以及欣賞插花,以表現、淨化自己的心靈。本書所收錄內容雖不及所有插花形式的半數,但全面介紹了最基本的概況,可以據此進行多種形式的變化。為方便讀者把握插花藝術,特附錄《池坊應用花》插花實踐案例三十二種。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10、《瓶花圖譜》

【作者】: 藝文類聚金石書畫館編【出版】: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真實的微笑,只有鮮花才有。」日本花道大師第一代池坊專好如是說。

取花草三枝兩朵,成風景萬千世界,這就是日本花道,又名「華道」,也名「生花」。日本插花由來已久,在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中,就記載當時供花的記述,花枝要向著天空擺放,以表示誠與信。推古十五年(607),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訪中國,小野妹子將中國佛教插花藝術帶回日本,逐漸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花道。傳承到今天,日本花道發展為美好的藝術。

日本花道種類眾多,傳統上有「立花」「生花」等。明治末期,因為西洋花草的栽種和西洋建築的增加,更具現代感的「盛花」產生,其流派有小原流、安達式等。「盛花」以水盤樣式花器「堆、盛」的插花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觀之美,在花器、花草的選擇上又融合了西洋的元素,別具一格,成為現代花道的主流。而以水瓶類花器插花之道在沿襲傳統「立花」的基礎上,在此時也得到了新的發展,蔚為可觀。

本書原名《盛花瓶美圖譜》,原出版於日本19世紀晚期,為全彩銅版畫冊,作者未詳。收錄日本花道中盛花、瓶花等插花作品96幅,流光溢彩,賞心悅目,並對每幅作品的花器、材料、插花手法、藝術價值、適合環境等進行說明。以此一卷,可見日本花道盛花之妍、瓶美之絢。此書既具有獨立的史料價值和審美價值,從中可以了解中日插花藝術傳播流變軌跡和不同的藝術特徵,也能為今天廣大插花愛好者提供經典的範式。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編後言】:美,是歲月裡安靜的光。美,沒有那麼深奧,它就是一種生活。花道這個平臺,其實只是想通過插花這一種形式去發掘我們內心那一處柔軟明亮的部分,那一份潛藏的對生活的熱情、對美好的渴望、對自己及身邊人和事物的關心;希望通過插花,讓更多人去理解美,發現生活,從而不斷改變自己,美就是具有這樣一股力量。筆力淺酌,還是力薦大家去閱讀蔣勳老師的一系列關於美學的書籍,《美,看不見的競爭力》、《美的沉思》、《生活十講》、《孤獨六講》、《品味十講》、《藝術概論》、《捨得,捨不得》、《路上書》、《美的曙光》等等。「美,是回來做自己」。

—— END ——

◎本文版權歸《東方插花》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注傳統文化倡導生活美學

相關焦點

  • 花道 | 何為插花?
    但事實上插花,又並非如此簡單。如果插花不單只是將花插入容器、花器中,那麼插花,又是什麼?(池坊)自由花--井上太市向日葵、姫水木、ピンポンマム、小菊、ヒペリカム日文的插花稱為「華道」(kadou),又稱「生花」、「いけばな」(ikebana),其中「いける」本意是「生ける」,另有活化之意,使之富有生命力之涵意,非僅譯為「插」。
  • 花道美學:遠州流
    他的變換莫測、自由自在的插花,與差不多和他同時代的活躍在江戶的貞松齋米一馬有著美麗的曲線和豐富多彩的插花,一起贏得了江戶庶民的青睞,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享和元年(1801年)發行的《插花衣之香》,是挑選了門人中的優秀作品,以春夏秋冬為題的插花作品集,共四卷。不用說其目的是為了讓遠州流的插花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也計劃制定門人們學習插花的規矩。
  • 花際裡|東方美學插花藝術:花道
    花道在中國也可稱為插花藝術,指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等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這種以插花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養為目的的學習生活方式,稱作花道。
  • 花道美學:燕子花與花菖蒲
    本期內容:從插花的角度,在形態、內涵上對比燕子花與花菖蒲;對燕子花的同屬常見品種,如鳶尾、馬藺、溪蓀等作簡單區分;對容易混淆的菖蒲也相應作簡單說明。本文是對燕子花、花菖蒲的一次嘗試,如圖文有出入的地方,歡迎指正,以辨偽實。
  • 花道美學:古流
    當時的插花界已進入了出版花道著作的興隆時期,各流派都面向社會推出了各種啟蒙書,如,是心軒一露的松月堂古流,吉屋泰雅的青山御流等都出版了自己流派的啟蒙書籍。理遊痛徹地感悟到,要使自己的流派發展壯大,就一定要出版自己流派的花書,讓愛好插花的人們了解古流的花形,從而引起人們對古流花形的興趣。可是,要出版生花百瓶圖並非易事,首先是當時已年近七十的古流總師安藤涼宇討厭這類東西,拒絕描繪臨摹他的花形。
  • 中日花道家眼中的東西方插花||花道美學
    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是來自兩位從事插花藝術的花道家,一位是中國的池坊花道師陳灌童,一位是日本「未生流笹岡」三代家元笹岡隆甫,看看他們對於東西方插花的不同是怎樣理解的呢? 陳灌童:池坊花道家,以下是他在其著作《花道日常》裡關於東方插花與西方插花差異的解答:主要從器皿、造型、文化三方面來解讀。
  • 學插花
    插花,是生命的另一種連結,它打開了我們與自然更純粹、更質樸的的聯繫。   有一位朋友在學插花,是日本某一流派的花藝。    我對日本人的花藝一向沒有好感,因為那被稱為花藝的,正好是集匠氣與矯作於一爐。因此,我對瀟灑且大而化之的朋友竟去學日式插花覺得格外好奇。
  • 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花道」,指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
  • 七夕插花
    圖:《乞巧圖》七夕插花除以大桶插雜花①及野花,以色彩妍麗、帶有民俗裝飾以表虔敬之心外,豐富的配飾才是七夕插花最大的特色。這些配飾或直接安掛花枝上,或直接當作必要的擺置。本段節選自黃永川先生《中國古典節序插花》一書,編輯自花道。內容僅限交流學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說明。評論功能開通,可對本期內容進行評論交流。
  • 花藝學堂||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許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學習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廣之,流傳著插花源於佛教供花的起源論說。2、從史書和佛經中引證。目前許多書籍都引用《南史》中關於盤花的段節,認為是最早的記載《南史》的南朝齊武帝諸子中,有關晉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媛嘗病危,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
  • 花藝、插花、花道,的那點事~
    無論是插花,花藝,或日本花道,這三者就像是無分魅族和國界,是一種世界共通的美的語言。
  • 八雅文化|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花道」,指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
  • 日式花道|小原流插花的講解
    小原流插花的表現形式融合了西方的「色彩插花」以及東方的「寫景插花」特色,是一種以色彩美為中心,結合季節美和形態美表現大自然的插花造型藝術。
  • 從中國插花到日本花道之盛花
    明朝時,中國插花達到鼎盛時期,插花藝術得到了廣泛普及並有一批如《瓶花譜》、《瓶史》等著作問世。可惜的是,隨著不懂養花弄草的大清外族入主中原,插花藝術逐漸凋零。而接下來的近代中國戰亂,使得插花藝術更是雪上加霜,幾近於湮滅狀態。直到近些年,插花在中國才漸漸有了一些起色,而日本花道卻發展成為了超越自然的美好生活藝術。
  • 蕭條的民國插花:直到現在的新中式花道
    先秦萌芽期漢朝起步期隋唐興旺期宋元清雅期明清變遷期民國沒落期現代復甦期我們昨天在文中說明了清代插花可以說是中國插花史上最後一個鼎盛時期,在經過了鴉片戰爭、列強侵略等等變遷,中國花道已經走向了沒落,插花不再是我們茶餘飯後的休閒,也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
  • 看書學插花,真的有用嗎?
    但是每個人想看花藝書籍的目的不同、學習的動機也不同,有的同學就是想先隨便看看,或陶冶情操呢?揣測完意圖,芍藥列了幾本名單,順便吐槽下,國內與花藝有關的、值得看的書籍真的很難找,如果你看過不錯的也歡迎在留言板推薦。
  • 日本花道·草月流插花分享~
    日本花道·草月流插花分享~ 2020-12-08 13:52
  • 如何打造茶室花,這個流派值得細品|林子涵|插花|花道|茶道_網易訂閱
    傳統文化裡,喝茶是最喜聞樂見的文化。  作品來源@小原宏貴  折四季之樹枝、花草,取一器物,將心沉入其中,真心真意的進行插花,追求花與器的平衡,呈現花的自然之姿,以示對生命的尊重,把原本簡單的插花行為上升為一種藝術形式,這就是花道的意義。
  • 源花周品 插花,追求一種無意的看見
    插花如果過於引人注目,奪走了人的視線,抓住了人的情緒,那只是在譁眾取寵,要刻意讓人望見,這並非是插花,而是嬌柔造作的布置。在觀賞插花時,花者希望我們不著意於插花的外相,而要從外相中品味自己的心境。希望我們「悠然見南山」而非「悠然望南山」,追求一種無意識下的「見」。如此這般,才是插花的本意。
  • 日本花道流派池坊舉行新年插花儀式
    日本著名花道流派池坊5日在位於京都市中京區的掌門人道場等地,舉辦慶祝新春的「新年初次插花儀式」,13至89歲的門生約170人參加,宣誓在新的一年裡積極進取。往年從全國各地有1500人左右參加,但為防止新冠疫情蔓延,今年大幅縮小了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