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需要借花傳情,借花表意。插花前,它是它,我是我;插花後,它已不是它,我亦不是我。每一次插花都是在放下自我,傾聽花兒的需要過程,
是按我的想法去插花,還是按花兒的喜好去成全?
此謂花之道!
1、 《四季花傳書》:一次對花道文化的啟蒙與實用指南
【作者】: [日]川瀨敏郎
【出版】: 浦睿文化 / 湖南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日本當代花道第一人川瀨敏郎
川瀨敏郎的插花經過歲月的磨礪,從年輕時代華麗的形式美精煉到後期侘寂美學的質樸。在作品中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缺、拙、澀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歸人的內在,呈現完整的生命之美。
山茶花、紫羅蘭、水仙、芭蕉、朝顏……川瀨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時間,從歷史、文化、藝術、美學的角度闡述他的花藝。同時從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選擇,細緻入微地介紹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
【推薦指數】:★★★★☆,適合初學者
2、《一日一花》:425種來自山野的花草,勾勒靈魂記憶
【作者】: [日]川瀨敏郎
【內容簡介】
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川瀨敏郎從2011年6月開始的一年,用古老、質樸、布滿歷史痕跡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裡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並持續在網上連載「一日一花」專欄,廣受好評後彙編成這一冊精美的圖鑑。
366個作品野趣中充滿了寧靜和雅致,在「空」和「寂」中給人一種生命的啟示。在《一日一花》中, 川瀨敏郎著力於詮釋「最高的技巧即沒有技巧」,在不著痕跡中傳達「素」之花極致的自然姿態。
【推薦指數】:★★★★☆,適合初學者
3、《瓶花譜 瓶史》
【作者】: [明]張謙德袁宏道著 / 張文浩孫華娟編著
【出版】: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
插花,不單充滿技術細節,其中亦有細膩的趣味。明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堪稱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典籍的雙璧。《瓶花譜》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事宜、花忌、護瓶等八節;《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擇水、宜稱、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賞、監戒等十二節。二者文字和觀點不乏重合處,但因循承續中各有千秋。本書附有專業學者校點、注釋、翻譯和點評,並配以精美插圖,圖文相得益彰。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4、《中國插花史研究》
【作者】: 黃永川
黃永川,臺灣嘉義人,一九四四年生,先後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及美術史之專題研究,除擅長美術文物史及國畫創作外,兼治中國插花藝術史論。
插花為中國傳統生活藝術,影響日韓甚深,卻被國人所忽略。黃氏深感於此道之重要,潛心研究,史論與技術並行,先後著有《中國古代插花藝術》《中國古典節序插花》《中國茶花之道》《中國插花藝術》《瓶史解析》《瓶花譜解析》《採芹齋花論》等書,部分被選譯為英日文等傳世。【出版】: 西泠印社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斷代史的體例,從先秦詳述至清代,既旁徵博引其他古籍,又有具體的花器、花品、插花技術的介紹,史料夯實。
這裡摘引一段,作者復興傳統花藝的心念由此可見。
「插花藝術為中華民族最優美的文化表現之一環,其肇端始於六朝時代,盛行於唐宋兩朝,迨至明季以降,花學成立,並傳介於日韓諸國,惜自清代政經衰疲而一蹶不振,至今國人提到插花,竟至完全陌生的地步,令人惋惜!」
【推薦指數】:★★★★★,適合中級學者
5、《文人花》
【作者】: 黃永川 【出版】: 山東畫報出版社
【內容簡介】
插花藝術在中國歷史上原是重要的生活藝術之一,但歷來從事者多,研究者少,因此明代人說:「幽棲逸事,瓶花特難解,解之者,億不得一。」明代以後,尤其萬曆以降,研究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張謙德的《瓶花譜》與袁宏道的《瓶史》,這也成為中國古代插花藝術的兩部最經典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既是對前代中國人對插花藝術的總結之作,更是反映明代文人插花的「聖經」式著作。
【推薦指數】:★★★★★,適合中高級學者
6、《中國插花》
【作者】: 北就插花藝術研究會「中國插花」編委會【出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介紹中國插花藝術的專著。它較一般插花著作有如下特色:一、以簡練的文字、優美的歷史畫頁,表述了中國插花的產生、發展歷史簡況;二、對中國插花的風格、特點、構圖與陳設作了精闢論述;三、把我國聞名於世的插花經典著作《瓶史》、《瓶花譜》全文首次介紹給讀者;四、在100幅彩色插花佳作中,既有我國古代傳統插花的繼承與借鑑;又有強烈現代氣息的創新與發展。
【推薦指數】:★★★★★,適合中級學者
7、《花道的美學》
【作者】: [日] 吉田泰巳 【出版】: 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花道形成於日本中世,而佛教與花道戚戚相關——佛教不僅對於插花藝術,對於現在被認為是日本傳統藝術的能、歌舞伎、茶道、庭園建築等而言,都是其精神上的寄託。優秀的插花作品,都表現得非常寂靜,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會被忽略。但是,看似平凡毫不顯眼的作品,其深處卻隱藏著作者那洶湧澎湃、跌宕起伏的意念,當我們與這種精神意念相遇的時候,就能發現古典插花作品的本質。插花藝術的本質就在於表現生命短暫而豔美的鮮花在凋謝時的心境。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8、《日式花道》
【作者】: 安琪拉· 澤野 (小原流花道大師)【出版】: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日式花道》不是一本詳盡無遺的教科書,也不能把讀者變成花道大師。本書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向讀者這門藝術,幫助讀者更好地欣賞花道的設計,以便讀者可以自己完成簡單的造型。
《日式花道》中所展示的所有花道作品均拍攝於英國,所用花材來自於周邊的花店、倫敦的考文特花卉市場以及安琪拉·澤野自己的花園。因此讀者在當地找到這些迷人的花和枝丫並不困難。但別忘了,想要完全重新再做一個同書中一模一樣的造型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插花造型。每個人在作品中都融入了自己的個性。作者衷心希望讀者能和我一樣,在製作花道作品中得到樂趣。
除了極富意境的美的享受之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花材的來源與造型的獨特性。學習其信手拈來的花藝創作的自然與從容,而非具體的一招一式,將精髓融入到生活中慢慢實踐,才會出來自己的真知與創作。
【推薦指數】:★★★★☆,適合初級學者
9、《插花百規》
【作者】: [日] 橫山清暉 / [日] 吳景文 【出版】: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插花百規》一書即為池坊流插花圖典。日本花道的精神,是用植栽花木的配置,來傳達人們心中的思考跟情感。在花道的創作過程中,就好像是在和大自然對話一樣。池坊流推崇「花之心應為我心也」,要求插花人必須心直無邪念,所插之花也不應違背花草樹木的自然之勢,真正將心中所想構成花形。因此,插花這一藝術需要理解默默無言的花草樹木的正直姿態,插花者本人也要成為正直的人。通過插花以及欣賞插花,以表現、淨化自己的心靈。本書所收錄內容雖不及所有插花形式的半數,但全面介紹了最基本的概況,可以據此進行多種形式的變化。為方便讀者把握插花藝術,特附錄《池坊應用花》插花實踐案例三十二種。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10、《瓶花圖譜》
【作者】: 藝文類聚金石書畫館編【出版】: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真實的微笑,只有鮮花才有。」日本花道大師第一代池坊專好如是說。
取花草三枝兩朵,成風景萬千世界,這就是日本花道,又名「華道」,也名「生花」。日本插花由來已久,在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中,就記載當時供花的記述,花枝要向著天空擺放,以表示誠與信。推古十五年(607),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訪中國,小野妹子將中國佛教插花藝術帶回日本,逐漸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花道。傳承到今天,日本花道發展為美好的藝術。
日本花道種類眾多,傳統上有「立花」「生花」等。明治末期,因為西洋花草的栽種和西洋建築的增加,更具現代感的「盛花」產生,其流派有小原流、安達式等。「盛花」以水盤樣式花器「堆、盛」的插花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觀之美,在花器、花草的選擇上又融合了西洋的元素,別具一格,成為現代花道的主流。而以水瓶類花器插花之道在沿襲傳統「立花」的基礎上,在此時也得到了新的發展,蔚為可觀。
本書原名《盛花瓶美圖譜》,原出版於日本19世紀晚期,為全彩銅版畫冊,作者未詳。收錄日本花道中盛花、瓶花等插花作品96幅,流光溢彩,賞心悅目,並對每幅作品的花器、材料、插花手法、藝術價值、適合環境等進行說明。以此一卷,可見日本花道盛花之妍、瓶美之絢。此書既具有獨立的史料價值和審美價值,從中可以了解中日插花藝術傳播流變軌跡和不同的藝術特徵,也能為今天廣大插花愛好者提供經典的範式。
【推薦指數】:★★★★☆,適合初中級學者
【編後言】:美,是歲月裡安靜的光。美,沒有那麼深奧,它就是一種生活。花道這個平臺,其實只是想通過插花這一種形式去發掘我們內心那一處柔軟明亮的部分,那一份潛藏的對生活的熱情、對美好的渴望、對自己及身邊人和事物的關心;希望通過插花,讓更多人去理解美,發現生活,從而不斷改變自己,美就是具有這樣一股力量。筆力淺酌,還是力薦大家去閱讀蔣勳老師的一系列關於美學的書籍,《美,看不見的競爭力》、《美的沉思》、《生活十講》、《孤獨六講》、《品味十講》、《藝術概論》、《捨得,捨不得》、《路上書》、《美的曙光》等等。「美,是回來做自己」。
—— END ——
◎本文版權歸《東方插花》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注傳統文化倡導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