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一路鳥語花香,相伴隨的還有一路荊棘!每個讓人豔羨的閃光時刻背後,都可能是一個充滿糾結的靈魂,正如網易以及其創始人丁三石所經歷的那樣。
最近幾天,網易考拉 " 賣身 " 阿里巴巴的消息不脛而走,不斷刷屏朋友圈。一時間,丁三石和他的網易又成了包括紫金財經在內重點關注的對象和網際網路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據接近網易的消息人士稱,阿里巴巴收購網易考拉的交易已確定,預計將於本月 20 日進行官宣,本次交易對價 20 億美元,阿里巴巴將以全現金方式支付,未來雙方還將開展其他形式的合作和交易。對此,愛吃瓜的網友們甚至連合併後的名字都想好了:" 阿拉海淘 " 或者 " 熊貓 "。
不過,儘管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網易考拉、阿里巴巴兩位主角均回應稱:" 對傳聞不予置評。" 然而,資本市場對該回應 " 並不買帳 " ,受該消息影響,網易股價大漲,市值成功超過百度。截止 8 月 14 日收盤,網易每股 262.13 美元,總市值 335.42 億美元。而百度股價為每股 94.85 美元,總市值 331.99 億美元。網易賣考拉,百度躺槍,也算成全了古典網際網路企業的一段佳話!
據紫金財經的了解,還有匿名投資界人士向媒體爆料稱:拼多多也接觸過考拉!數月前,拼多多與網易考拉談 ( 收購事宜 ) ,但最終因為收購金額未達成一致而告吹。對此,有資深投資人士表示,阿里本次收購或為防禦性收購,欲把拼多多的跨境業務扼殺在搖籃中。
放棄考拉,丁磊心痛?
時光回溯到 2013-2015 年,國家政策層面一直在釋放跨境貿易利好的消息,彼時正是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高光之刻,各類跨境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 IT 桔子數據顯示,這兩年中,跨境電商領域共計有 608 家企業誕生。
恰是在這股潮流中,2014 年 9 月,網易組建跨境電商業務團隊;2015 年初,網易考拉正式上線,被定位為 " 以跨境業務為主的綜合型電商平臺 "。2016 年,丁磊在考拉發布會上信心滿滿的表示:" 希望未來三到五年,考拉海購可以達到 500 億 ~1000 億元的市場規模,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網易。" 當時,考拉 CEO 張蕾也特別指出,網易考拉將是網易未來三到五年的集團戰略。
轉眼,三年之期已到。8 月 8 日,網易發布 2019 年半年報,公告顯示,其電商業務淨營收 52.4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0.2%,在網易總營收中的佔比中,也由 2018 年的 26.8% 擴大到現在的 27.95%。這樣一看,網易的電商業務似乎發展的不錯,完全沒有出售的理由,但是,也只是看上去很美罷了。
紫金財經梳理了下財報,網易電商已連續第七個季度的增速放緩。從 2018 年三季度至 2019 年二季度,網易電商的同比增速分別為 67.2%、44%、28%、20%,逐漸遞減,非常明顯。
此外,網易電商業務的毛利率僅為 10.9%,與遊戲業務 63.1%、廣告業務 55.5% 的毛利率相比,差距很大。而在自營模式下,如此低的毛利率,網易很難賺到錢,可以說賣得多虧得多,賠本賺吆喝。再來對比整個行業,19 年一季度,京東整體毛利率在 15%,唯品會為 20.4%,阿里巴巴高達 43%。事實證明,網易電商的盈利能力,仍然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未來稍有風吹草動,網易就會一馬當先,當然不讓的被拍死在沙灘上。
另一方面,隨著流量紅利的結束,特別是以網易新聞、網易郵箱為代表的流量入口被瓜分,網易考拉在獲取流量上的成本與日俱增,新用戶的獲取變得難上加難。而在電商平臺林立的江湖中,沒有億級用戶難言規模效應。
在今年 6.18 大促期間,日活用戶不足 200 萬的網易考拉,與日活躍用戶規模達千萬級別、甚至億級別的阿里、拼多多、京東等平臺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在可預見的未來內,網易考拉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極低。
可見,放棄考拉這個決定對丁磊來說雖然艱難,但從理性角度來看,應時明智之舉。在 8 號舉行的網易中報電話會上,丁磊並未提及電商,大概是已經把考拉當成了 " 嫁出去的女兒 "。出嫁的女兒,別人家的人了嘛!
" 撩 " 倒 8 億用戶,情懷能打一輩子?
雖未提及電商,但丁磊卻在電話會議上頻頻回答有關網易雲音樂的各類提問,並首談盈利預期。丁磊表示," 如何能夠盈利,總體來說,一是會員,會員數量一直在持續發展,第二個是廣告,第三是我們的音頻直播,是一個新的 UGC(用戶原創內容)的平臺模式,第四個,我們會挖掘雲音樂更深層次的社交功能,社區會有社交。我們對這四個方面的盈利是比較有信心和把握的。"
網易雲音樂的推出始於丁磊開唱片公司的夢想。2000 年,網易(NTES.US)在美國成功上市,有媒體採訪他,既然你現在也算比較有錢了,最想做什麼事情?當年剛 29 歲的大男孩丁磊毫不遲疑地說了一句:" 我想做一家唱片公司。"(接下來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清楚了,丁磊雖然沒開成唱片公司,卻搗鼓出了雲音樂,而且做得十分有情懷。紫金財經注)
網易雲音樂具有丁磊濃鬱的個人風格,這也成就了網易雲的靈魂——小眾、分享、發現好音樂,也讓網易雲音樂有別於其他音樂軟體。
在吳曉波《十年二十人》的節目中,丁磊就曾表示,過去十幾年比較大的一個貢獻就是網易雲音樂。" 再過兩三年你會看到,我們給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提高了他的品味,擴大了收聽的廣度和泛度。"
如果說網易最初上線雲音樂,是丁磊個人對音樂的一種熱愛與情懷,那麼,當網易雲音樂積累了數億用戶後,是該考慮平臺商業化了。據網易中報數據,網易雲音樂總用戶數已突破 8 億,同比增長 50%;同時,網易雲音樂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增長 135%。
不過業內人士也有冷水潑下來!音樂產業觀察人士範志輝認為," 用戶數雖然是盈利的基礎,但業績情況還需要落實到盈利能力上,畢竟 8 億用戶是累計數據,而不是 MAU(用戶月活躍人數),在變現方面,騰訊音樂比網易雲音樂做得更好些。"
而且,按照專業地推人士的數據經驗,一般情況下註冊用戶數增速 ≥ 活躍用戶數增速 ≥ 付費用戶數增速。但是網易的用戶運營增長數據剛好相反,這也說明網易雲音樂新增的付費用戶主要來自存量用戶,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月活躍度增長疲軟,生存壓力不斷加大。
7 月 28 日,歷經下架風波的雲音樂終於重新上線,並升級 " 雲村 " 社區,新增了 Mlog 和熱評牆發布等新社交功能。從更新的內容來看,網易雲音樂更強調應用的 " 社交 " 屬性,這也是其有別於其他音樂播放軟體的地方。幾年前,丁磊就曾將網易雲定義為音樂社區,而非單純的音樂播放器,在其看來,音樂社交才是網易雲音樂的未來。
網易雲音樂的軟肋
但對於在線音樂平臺來說,不管網易雲的音樂社區 " 孤峰 " 優勢有多明顯,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於音樂資源——版權。說起版權,這一直是網易雲的軟肋所在,有媒體評論稱 " 網易雲音樂做好了一切,除了版權 "。(如果丁三石看到這個評論,是否會一口老血噴出來)
2018 年 4 月 1 日愚人節,網易雲音樂給周杰倫的粉絲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因版權問題,網易雲音樂下架了包括周杰倫在內所有杰威爾音樂公司藝人的歌曲,並在周杰倫的歌曲在版權授權到期後的 7 小時內仍在進行數字售賣,此舉讓粉絲大失所望,引發一片哀嚎。有業內人士分析稱,2018 年網易雲音樂在行業內的排名從冠軍跌至第四,根源就在沒有繼續購買周杰倫歌曲的版權,才導致用戶隨版權流失到了別的平臺。
不過近來擁有周杰倫版權的騰訊音樂,日子也沒好到哪裡去。據英國法律媒體 MLex 8 月 12 日報導,因與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等唱片公司籤署具有反競爭效果的獨家版權協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遭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反壟斷調查。這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首次對網際網路巨頭開展正式反壟斷立案調查。
對此,騰訊音樂方面卻連連否認,稱消息不實。騰訊音樂表示," 該消息未經官方發布和確認,亦沒有準確的來源和說明,均為不實內容。另外,企業相關行為是否構成壟斷,需嚴格依據事實和極為嚴謹複雜的論證過程。早在 2018 年 2 月,騰訊已向網易雲音樂開放獨家版權,轉授權比例達到 99% 以上。"
騰訊此舉未必能夠消除疑慮,因為騰訊音樂剩下的 1%曲庫內容(約 20 萬首歌)多為熱門歌曲。對於騰訊音樂而言,這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優勢,而對於網易雲音樂而言,這就是它最大的短板。
為改變這個局面,網易除了加大版權購買力度外,還加大了對原創音樂的扶持力度。2016 年,網友推出音樂人扶持計劃,通過對獨立音樂人進行支持來培養自己的的音樂人,進而豐富平臺的音樂內容。去年 12 月,網易更是融資 6 億美元用於原創音樂人扶持和音樂上下遊解決方案建立等方面。截至目前,入駐網易音樂人達到 8 萬 +,每年產出原創歌曲 2 萬 +。
而對於外界關注的資本化進程,網易雲音樂 CEO 朱一聞在小型媒體交流會上表示,關於 IPO 及盈利,內部已有時間表。不過這種表達的價值的邊際影響力在逐漸遞減,此前網易考拉也頻傳 IPO 預期,而如今阿里 20 億美元現金收購考拉的消息已近乎實錘。
雍正王朝最精彩的一段,除了八王議政,就是雍正親手賜死親生兒子弘時了,以保證弘曆能夠順利登基,以免再次兄弟相爭,骨肉相殘。而網易的丁三石,也終於將網易考拉賣身了事,專心經營寄託了情懷與生意摻雜的網易雲音樂。
一切終將塵埃落定。不知道已經放棄考拉的丁三石,能成功把自己送去為網易雲音樂敲鐘嗎?
來源:紫金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