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七年,在線音樂的變與不變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網易雲音樂的7年,也是在線音樂不斷推翻重建的7年。

時間可真快,一轉眼網易雲音樂都7周年了。

4月23日,網易雲音樂通過7周年內部信全新發布了 「傳遞音樂美好力量」的企業使命。同時內部信披露,網易雲音樂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數已超16萬,在過去4個多月裡增加了6萬,取得爆發式增長,持續位居行業第一。

作為一個還算資深的音樂愛好者,在註冊雲村的2541天裡,我一共收聽了9161首歌,收穫了很多打動我的歌曲,也與很多素不相識的有趣靈魂在評論區相遇。

從行業發展看,過去的7年裡,國內音樂產業的變化用「天翻地覆」一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無論是用戶消費習慣、音樂人生存境況還是音樂版權合作、行業競爭格局,都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面貌。

甚至可以說,網易雲音樂的7年,也是在線音樂不斷推翻重建的7年。

01 用戶使用習慣:從純粹「聽」音樂到更多可能

在數位技術重構音樂產業的初期,百度MP3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服務用戶提供免費的搜索、視聽和下載等功能。在PC時代和移動互聯早期,音樂產品大多停留以純粹的播放工具形式存在,這個階段也誕生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蝦米音樂等音樂產品。

轉折點發生在2013年。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統計顯示,2013年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21億,超過7.16億的PC個人網民規模,中國真正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同年4月,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剛好趕上了這一波時代紅利。

大量娛樂、遊戲、視聽等移動應用湧入日常生活,交互性、便攜性、集成性等新的媒介體驗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內容消費習慣,信息過載、碎片化等問題也隨之而來。以前是大家找歌聽,現在怎麼讓一首歌被聽到反倒成了難題,這是網際網路音樂產品的痛點,也是機會。

一般來說,創始人的氣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氣質,而網易CEO丁磊的音樂情懷也奠定了網易雲音樂的調性。

關於產品細節打磨,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網易雲音樂的播放界面用的是黑膠唱片,而光是針對黑膠唱片轉速應該是多少這個問題,團隊反覆調試了20多遍,才選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2014年,雲村開發組陸續入駐雲村,通過這些開發者帳號收集並認真回復用戶的每一條反饋和建議,幫助平臺更好地理解產品和用戶,持續優化產品體驗的細節,堪稱雲村「全民客服」。

內部信中提到,網易雲音樂未來要著力做三件事,除了和用戶做朋友、服務好音樂人,第三件事就是要求團隊的每個同事都要熱愛音樂。

正是基於這群人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將用戶如何發現分享音樂、音樂人如何傳播創收的需求洞察轉化成相應的產品策略和創新,才有了歌單、樂評、個性化推薦、Mlog等系列產品創新。

而雲村獨特的點讚、評論、分享「三連文化」,也重建了聽歌的儀式感,在因為聽到好音樂而激動,或者看到音樂背後的平行人生而感動的時刻,音樂的美好力量是如此真實。

如今看來,這些引領行業的創新早已深刻影響了整個中國網際網路音樂產品,歌單、評論等功能也逐漸成為了各平臺的標配,999+樂評已經成為評價一首歌是否熱門的重要標準。

不誇張地說,現在打開每個音樂APP,或多或少都有網易雲音樂的影子。而從純粹「聽」音樂到更多可能,背後既是用戶消費習慣的變遷,也是平臺對於用戶需求的滿足與引導。

02 音樂人生存境況:從無人問津到各方爭搶

談到音樂產業,「音樂工業力下沉」越來越被頻繁提及。在傳統唱片業被數位技術擊垮的同時,新音樂內容的供給方也從唱片公司轉移到了獨立音樂人。

相比於唱片時代一年幾千首歌的產量,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年幾百萬首甚至千萬首的產量無疑是爆炸式的。但新問題隨之而來,如今一首歌被大眾發現的成本更高了,音樂本身的價值也被稀釋,音樂人的處境並不樂觀。

2016年,網易雲音樂發布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超68%的音樂人,在音樂上獲得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月音樂收入在1萬以上的音樂人,佔比才不到5%。而為了作品能夠被最大程度的傳播,有近67.5%的調查者願意作品被免費試聽和下載。換句話說,傳播和收入兩大難題,成為音樂人的最大痛點。

隨著國內在線音樂領域的正版化,以及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兩強格局的形成,存量版塊格局已經既定,以獨立音樂人為代表的原創群體也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

據音樂先聲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為代表的音樂平臺,摩登天空為代表的唱片公司、全民k歌為代表的K歌平臺、快手、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新浪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平臺等,紛紛加入了音樂人扶持的領域。

從綜藝市場來看,面對無歌可唱、模式疲勞等問題,音樂綜藝也將目光投向了懂創作的唱作人,出現了《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等原創音樂綜藝,音樂人成為各個平臺爭搶的對象。

創收方式上,早期,音樂人能夠通過版權大量獲益的只佔極少數,更多是依賴演出、周邊產品等獲得收入。隨著音樂人扶持計劃的深入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音樂人的收入狀況也得到了改善,收入方式也更加豐富。

2016年,網易雲音樂就率先推出了大規模的音樂人扶持計劃「石頭計劃」,其中包括推廣計劃、原創歌曲徵集計劃、演出計劃、讚賞計劃等七大子計劃,為音樂人提供全方位體系化的扶持。

2018年,網易雲音樂推出雲梯計劃,為音樂人提供更多創收途徑,引起一陣行業風潮。後續,比如騰訊音樂人在去年12月推出了「億元激勵」計劃,通過「激勵金」來幫助符合條件的音樂人等。

今年1月,網易雲音樂在此前「雲梯計劃」的基礎上,再度升級推出內容創作者扶持計劃「雲梯計劃2020」,通過音樂人點播分成、會員包分成、廣告分成、音樂人資源推廣、原創內容激勵、自助數字專輯售賣等一系列創新功能和機制,儘可能避免「倖存者偏差」。

值得一提的是,網易雲音樂還出臺了 「新聲音量計劃」、「星辰集·詞曲創作大賽」、「硬地圍爐夜」、「硬地原創音樂榜」等不同維度的扶持舉措,在解決音樂人的創作、傳播、創收上更加精細化。

數據顯示,「石頭計劃」發起3年來,網易雲音樂上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收入增長了31倍,音樂人作品總播放量增長13倍。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網易雲音樂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數超過16萬,遙遙領先行業其他平臺。

而為了減少疫情對線下音樂演出的影響,唱片公司、音樂廠牌、音樂人也紛紛向線上拓展,且取得了不錯的反饋。

以「雲村臥室音樂節」為例,數據顯示,今年2月85組音樂人參加的在線「雲演出」中,LOOK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1600萬,截至目前參加的音樂人超過5000組,且已經有了商業化的嘗試。這也說明,即使疫情過去,音樂人直播也有可能做成一個長期項目,成為線下演出產業的有效補充。

03 版權合作模式:從獨家授權到開放共贏

回顧過去7年來音樂產業的最大變化,繞不開的必然是版權話題。可以說,中國音樂產業的快速復甦,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2015年「最嚴版權令」的發布。

據當時國家版權局的統計,16家服務商共下線了220多萬首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與此同時,音樂分享網站SongTaste等小型音樂網站、APP被迫下線或停服,曾在新三板掛牌的多米音樂也於2018年3月停服。

政策推動下,國內迅速解決了長期以來的盜版問題,也為後來音樂產業的商業化探索提供了可能,但獨家版權競爭問題也愈演愈烈。最終,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2018年2月9日,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娛達成版權互授合作,兩大音樂平臺99%獨家音樂版權的互授合作,也將在線音樂產業帶入比拼產品和服務能力的下半場。

目前,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兩大巨頭的版權數量級相當,都在超3000萬首的階段,但在頭部版權的競爭上,仍時有交手。

從版權運營來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更加「高舉高打」,一邊與騰訊集團參與收購環球音樂10%股權,與版權方形成深度綁定;另一邊,則通過投資《明日之子3》等音樂綜藝,並與《天賜的聲音》《樂隊的夏天》等熱門綜藝達成獨家合作,以獨家形式構築了自己的版權護城河。

而網易雲音樂也加速了在版權領域的布局。以今年為例,網易雲音樂不僅與吉卜力工作室、傑尼斯事務所等達成合作,在日本音樂領域繼續鞏固優勢,同時也在華語流行和綜藝版權方面多有斬獲,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拿下《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中國新說唱2020》等頭部音綜版權,不斷擴大自己的版權合作地圖。

在良好的社區氛圍下,網易雲音樂聚集了搖滾、民謠、歐美、日音、說唱、電子等多個圈層的樂迷和音樂人,而用戶在創作歌單、樂評、Mlog等UGC內容時,既繁榮了原有的社區生態,同時也反哺到存量音樂內容本身,形成了從創作、傳播到消費的良性循環,無論是頭部經典IP,還是長尾寶藏音樂,總能在雲村收穫共鳴、提升價值。這也使得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合作模式更傾向於資源共享,比如滾石、華研都進行了行業轉授共享,著力於從強化社區氛圍來提升核心競爭力。

各平臺在版權運營策略、用戶屬性、平臺調性上的不同,也影響了版權方的版權合作模式。

對於版權方來說,篩選合作方的標準也從早期的版權價格之外,逐步轉變為考量平臺方能為版權帶來的價值,即如何將經典音樂煥新,產生更多的傳播價值和品牌溢價。在合作模式上也從基礎的版權合作擴展到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產業上下遊,形式更加多元化,從一手的版權買賣變成了長期的價值增值,更加開放共贏。

不過,當下的音樂版權仍然在一定程度呈現出撕裂狀態,用戶起碼需要兩個APP才能基本滿足的聽歌需求。從全球音樂產業的發展來看,在線音樂的終局並不在於獨家版權的爭奪,而是以產品、服務創新去重建音樂人、用戶和音樂平臺共贏的全新商業模式。

希望在線音樂產業的下一個7年,我們可以不必切換幾個音樂APP間找歌、聽歌,音樂人可以靠音樂體面地掙錢,音樂平臺也能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獲得商業成功。

作者:範志輝。

本文由 @音樂先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通殺QQ音樂網易雲!這才是良心的在線音樂APP-QQ音樂,網易雲音樂...
    在線音樂版權大戰打響,不論幾個音樂網站誰輸誰贏,愛聽歌的朋友們首先就受了傷。歌曲的版權成為了音樂平臺相互掣肘的武器,本來一張歌單可以聽完自己喜歡的歌,現在卻不得不切換APP;而且,某些歌的版權還會變!
  • 網易雲音樂終於對K歌「下手了」
    圖源:網易七年之前,網易雲音樂承載了用戶發現、分享好音樂的熱愛。七年之後,網易雲音樂終於決定要滿足年輕人唱出好音樂的熱愛。6月16日,K歌APP「音街」正式上線,而丁磊也已經搶先入駐音街。這款產品將延續網易雲音樂的哪些基因?它是否能像雲村一樣,同樣在K歌領域的一片紅海中「披荊斬棘」?
  •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騰訊音樂獲悉,其參與的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已經完成對環球音樂(UMG)10%股權的收購。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宣布和滾石唱片牽手,達成戰略合作。不久前,阿里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合作,此前,阿里還曾重金投資網易雲音樂。
  • 網易雲音樂入局在線K歌領域,搶95後音樂市場
    已在年輕用戶中站穩腳跟的網易雲音樂,把下一步落在了年輕人集聚的K歌應用上,進一步攪動年輕人的音樂市場。6月16日下午,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K歌APP音街。對於這一項新業務,網易(NTES)提供了充分的資源支持,除了CEO丁磊入駐平臺外,音街在音樂版權、音樂人和用戶關係等方面,將全面「繼承」網易雲音樂的資源。
  • 從網易雲到「網抑雲」,在線音樂平臺怎麼都走樣了
    在早期,網易雲音樂社區文化所呈現的是野蠻生長狀態,官方本身的態度則非常模稜兩可,不過在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則標誌著國內的在線音樂市場進入了版權時代。
  • 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繼續
    就在同一天,網易雲音樂宣布和滾石唱片牽手,達成戰略合作。不久前,阿里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合作,此前,阿里還曾重金投資網易雲音樂。一方面,中國在線音樂平臺的你爭我奪仍在持續,但格局已經趨於固化。另一方面,傳統唱片公司和新興在線音樂平臺正在共同進化,合作不僅限於版權。
  • 在線音樂類APP分析——網易雲音樂的進階之路
    在線音樂收聽和下載是對基本需求最好的滿足,再也不用把手機連接到電腦,從電腦下載好音樂再傳輸到手機了。當然,最初的時候,2G網速有限,費用又高,基本還是通過電腦傳輸。直到3G、4G、WIFI普及後,用戶有了便捷的上網環境,在線音樂才有了施展的空間。由於之前在PC端養成的習慣,手機音樂播放器用戶還是會選擇熟悉的QQ音樂、酷狗、酷我。
  • 滾石與網易雲音樂戰略合作 QQ音樂強行碰瓷
    網易雲音樂剛剛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難道滾石唱片同時跟兩大在線音樂平臺進行了戰略合作?今天一位接近滾石唱片的人士表示,滾石唱片目前只跟網易雲音樂一家在線音樂平臺達成戰略合作,並將旗下音樂獨家授權給網易雲音樂。
  • 競品分析 | QQ音樂 VS 網易雲音樂
    2015年我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0億人,增長4.9%。在所有網際網路應用中,在線音樂成為僅次於即時通信、搜尋引擎、網絡新聞和網絡視頻的第五大網際網路應用,是網民日常使用的重要應用類型。1.2 移動端規模從在線音樂用戶的滲透情況看,目前,在線音樂用戶在網民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七成,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線音樂PC端的應用相對比較成熟,未來增長空間有限。
  • 線上演出元年,網易雲音樂「躬身入局」
    幾輪大戰後,頭部玩家們終於用資本或產品體驗置換出了市場地位,形成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兩強格局,然而音樂產業的想像力也被「版權」限制住。在疫情摧毀線下演出及短視頻加速洗牌網際網路視聽格局的背景下,在線音樂市場又重新暗流湧動,「新」的東西加速萌動。
  •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新爭-虎嗅網
    曾經多次抱怨版權之爭不公平的網易雲音樂,今年開始一改臨淵羨魚的作風,大舉布局音樂版權。最近的一次在9月14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貝塔斯曼音樂集團(以下簡稱BMG)達成戰略合作,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開展合作。
  • 蝦米音樂確認倒下後,網易雲音樂該怎麼辦
    關於蝦米音樂究竟是如何從昔日鄙視鏈的頂端走到如今這般境地,其實早前已經有許多內容進行了相關分析,例如版權資源上的表現不如騰訊音樂,以及用戶在社交方面的表現不如網易雲音樂等。但如今國內市場在線音樂平臺或許需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原本阿里音樂、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三足鼎立」的狀況,因為蝦米音樂的停服可能將發生改變,使得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之間的衝突或將會更為直接。
  • 環球音樂海量曲庫授權 解鎖網易雲音樂更豐富音樂體驗場景
    杭州/倫敦,2020年8月10日,在線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與全球音樂娛樂行業領先的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 簡稱UMG)聯合宣布達成數年期全新戰略合作,在此合作框架下,網易雲音樂不僅將獲得環球音樂的曲庫授權,雙方還將共同探索在音樂產品、服務和宣發層面更多創新領域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
  • 從千千靜聽到網易雲,在線音樂20年沉浮錄
    從百度MP3到網易雲音樂音樂在線傳播技術沒有誕生之前,磁帶和CD作為音樂的主要載體曾風靡一時,陪伴了無數人的青春。MP3壓縮技術的誕生,使得音樂在線傳播成為可能。最先看到機會的是百度。阿里音樂藉此搶走了在線音樂市場的一塊蛋糕。2013年才上線的網易雲音樂,一開始並沒未引起太多注意。彼此,大量的版權已被巨頭們收下,砸更多錢去爭市場根本不現實。於是丁磊另闢蹊徑,靠著音樂社區這個差異化路徑後來居上,進入第一梯隊並保持至今。
  • 網易即將官宣牽手環球音樂,在線音樂激戰再起?
    文 | 極點商業評論 黃槍槍編輯 | 楊銘在線音樂市場,即將迎來一個「重磅」新聞。「網易雲音樂已與環球音樂進行版權方面的合作,預計將在近日正式官宣。」2017年5月,騰訊音樂集團(TME)獲得了為期3年的環球音樂獨家曲庫內容和轉授權許可,以及全球知名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截至8月4日早間,網易雲音樂方面尚未對「極點商業」回復相關諮詢。如果此消息屬實,是否意味著網易雲音樂將加強對騰訊音樂的挑戰,甚至有可能改變現有在線音樂市場格局?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答案是不會。「在線音樂平臺大局已定。
  • 網易雲音樂:從刷屏 IP 到音樂生活王國
    自 2013 年上線起,網易雲音樂就將自己定位為音樂社交平臺,而非音樂播放器。依託專業音樂人、歌單樂評、社交推薦等特色功能,網易雲音樂發展迅速,現已突破了 4 億用戶量。在用戶眼中,網易雲音樂是一個有情感的音樂社區和懂自己的音樂伴侶。在這裡,音樂的力量無處不在。
  • 網易雲音樂拿下全球最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版權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任磊磊)2020年8月10日,在線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與全球音樂娛樂行業領先的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 簡稱UMG)聯合宣布達成數年期全新戰略合作,在此合作框架下,網易雲音樂不僅將獲得環球音樂的曲庫授權
  • 蝦米音樂歌單可導入QQ音樂、網易雲音樂 方法在這
    蝦米音樂官方宣布關停,這是一條很惋惜的消息,但目前用戶關心的是關停後,自己的歌單以及收藏等信息怎麼辦。目前官方給出了準確答案,用戶可以將在蝦米音樂創建的歌單/收藏的歌單導出至其他音樂平臺繼續使用。以下為官方提供的處理方法:1、以網易雲音樂為例,首先打開蝦米音樂歌單,點擊「分享」並選擇「複製連結」。2、打開網易雲音樂在「我的音樂」裡,歌單模塊下點擊「導入外部歌單」,將連接粘貼至輸入框,即匹配歌曲。
  • 唱響愛國情懷 網易雲音樂積極傳遞向上向善的力量
    網易雲音樂用戶、音樂人積極參與,通過翻唱紅色歌曲、自製歌曲等形式,以最燃的方式表白祖國。  重視用戶體驗 也擔當更多社會責任  通過歌單、樂評、個性化推薦、動態、雲村廣場、Mlog等特色優勢,網易雲音樂積極打造音樂社區氛圍,讓平臺不僅是聽音樂的工具,也是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地
  • 音樂的力量 | 最新版網易雲音樂APP產品分析報告
    圖1.1 網易雲音樂使用主流程圖二、競品分析2.1 選擇競品網易雲音樂的核心業務是聽音樂,根據艾瑞指數2020年1月音樂音頻-在線音樂APP排名,以及七麥數據音樂類AppStore圖2.2 艾瑞指數2020年1月音樂音頻-在線音樂APP排名根據易觀千帆2019年7月對在線音樂APP用戶重合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網易雲音樂、酷狗音樂和QQ音樂重合用戶數達到924萬,重合率為1.8%,併集活躍人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