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上聽歌,到愛上唱歌,音街將會是網易雲音樂的「下一站」。
作者 | 周矗
編輯 | 楊晶 Tim
2000年,網易在美國首次上市。上市之後,曾有記者問網易CEO丁磊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錢了,最想做什麼事?
與其他企業家不同,他的回答是,最想做一家唱片公司。
丁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科男」,但又是個重度音樂發燒友。雖然自己沒開成唱片公司,但他卻把網易雲音樂做成了中國最活躍的音樂社區。
在6月11日的香港上市現場,和他一同敲鑼的不是公司高管,而是八位「熱愛者」,其中便有網易雲音樂用戶、原創音樂人黃雨籬。而網易雲音樂能在一片紅海中成長起來,也離不開人們對音樂的熱愛。
圖源:網易
七年之前,網易雲音樂承載了用戶發現、分享好音樂的熱愛。七年之後,網易雲音樂終於決定要滿足年輕人唱出好音樂的熱愛。6月16日,K歌APP「音街」正式上線,而丁磊也已經搶先入駐音街。
這款產品將延續網易雲音樂的哪些基因?它是否能像雲村一樣,同樣在K歌領域的一片紅海中「披荊斬棘」?為了解開這些問題,我們與音街的產品經理以及內測用戶們聊了聊。
何為「音街」?
和網易雲音樂一樣,「音街」的誕生源於一群音樂熱愛者的心聲。
七年前,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就曾發現兩個問題:他聽過一些小眾的、沒有歌詞的音樂,但再想找到這樣的音樂卻很難;其次,這樣的小眾音樂很難分享給其他人。
儘管當時,在線音樂App80%的份額都已經被佔據,市面上卻還沒有一款App能滿足這個訴求。於是,網易雲音樂便應運而生。
圖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七年後,儘管這些音樂發燒友們早已在網易雲音樂中找到了歸宿,但在App的後臺,產品團隊每天都會收到同樣的問題:「雲音樂什麼時候能出個K歌軟體?」。
人們對音樂的熱愛,絕不僅僅停留在「聽覺」上。朱一聞發現,唱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歷史上可能比語言更早出現。唱歌更像一種精神層面的「健身」,能緩解壓力,帶來快樂,更能治療心理疾病。
打造一款唱歌App的想法便應運而生。這款產品要解決的問題是:讓每一個想唱歌的年輕人不管唱得好壞,都能開口歌唱,表達自己,發現同好。
然而,同網易雲音樂入場的境遇相同,在線K歌市場也早已成為一片紅海。
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在線K歌社交娛樂行業發展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在線K歌行業月活躍設備數已經逼近2.2億,用戶滲透率高達53.6%。
圖源: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在線K歌社交娛樂行業發展洞察白皮書》
當音街團隊把K歌市場認真地研究一番後,他們仍發現了機會。
「可以存在這樣一個年輕的社區,大家通過歌聲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輕輕鬆鬆的唱歌。」音街產品經理David介紹,他們想為年輕人專門打造一個K歌社區,聚焦年輕用戶的需求,提供獨特的創作工具,讓用戶可以自由地玩音樂。
關於這款產品的名字,團隊一共想了80多個,有「網易雲K歌」「網易麥Bar」「網易造樂」等等。在經過多輪討論和投票後,「音街」這個名字終於「C位出道」。
「音街」取諧音「音階」,意為當用戶想到音街時,可以想到這裡有很多有趣的街道,有很多美好的人和溫暖的聲音。
從正式立項到正式上線,音街團隊花了近8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日子裡,他們似乎找到了當初創造網易雲音樂時的快樂。
音街不但是網易雲音樂完善業務布局的全新嘗試,還把雲村的諸多優質基因延續了下來。使用網易雲音樂帳號登陸後,音街可以一鍵複製好友關係鏈和聽歌數據。你在雲村裡愛聽的歌,也可能就會出現在音街的個性推薦列表中。
從愛上聽歌,到愛上唱歌,音街將會是網易雲音樂的「下一站」。
最懂95後的K歌軟體
在洞悉年輕人這件事上,音街團隊下了一番苦工。
2019年下半年,一首《Señorita》火遍全網,David和幾個平常一起玩音樂的朋友就嘗試用其他的配器組合去改編這首歌,但大部分樂器都很難跳脫出原版強烈的拉丁風情和性感能量。
直到當他們試到中國鼓和箏時,在場的幾個人突然全都異口同聲的驚嘆:「有內味兒了!」,仿佛真的置身在邁阿密海岸撫弄古琴一般。
這種風格碰撞改編帶來的無限可能和創造空間一下子激發了David:年輕人對音樂的需求早已經從聽、唱擴大到了「玩」,如果有一個功能能夠以最低的門檻滿足年輕人「玩音樂」的需求,一定會受到歡迎。
於是,音街團隊研發出了「一鍵Remix」功能,該功能基於網易歷時兩年自主研發的智能編曲引擎開發。
「gai友」在選擇標有Remix的伴奏進行熱門片段演唱之後,可通過滑動切換去試聽未來低音、熱帶浩室、蒸汽波、融合國風、復古放克等多風格的改編版本,感受自己的聲音與不同編曲結合的效果,選擇最能代表自己個性的版本進行發布。
圖源:網易
讓David印象最深的一首歌是林宥嘉的《說謊》,future bass的改編驅散了抒情版充盈著糾結與複雜的細膩情緒,取而代之以一種恣意輕快、大無畏的感覺。
這個版本上線後,收到了很多「gai友」的喜愛。他們還給這個版本起了一個slogan叫「 love the way you lie」。
音街後臺數據顯示,在支持一鍵Remix的歌曲中,一鍵Remix作品的平均播放量是普通作品的8倍。
除了思考年輕人喜歡怎麼唱歌,音街團隊還在思考年輕人喜歡在什麼情況下唱歌,這是他們一直在困惑的問題。最終,他們在一篇音樂治療的論文中找到了答案。
「我們意識到,音樂原來對人的精神和心情有比較大的影響,每首歌都代表一段記憶、一種心情,把心情具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音樂唱出來。這就是我們做『心情日記』功能的靈感,希望這個功能可以讓用戶通過唱歌記錄心情,排解情緒。」David說。
打開心情日記功能,你可以選擇「開心」「傷心」「鬱悶」「孤獨」「平靜」五種心情。選擇後,音街便會推薦與此心情下用戶選擇的歌曲,演唱過後的片段將以視頻日記的形式被記錄下來。
圖源:網易
David向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透露,這個功能還有個小彩蛋,記錄一段時間後,音街會自動生成音樂心情合集。據統計,心情日記打卡最多的用戶目前已經超過70天。
阿芒是音街中首個發布視頻動態的唱見。在微博上收到測試邀請後,她就保持著一周三四更的節奏。每當心情特別好或者特別不好的時候,她都會去音街上錄錄歌,把當下的心情保留下來。
為未來感到迷茫、感受到成長的無奈時,她會錄一首《香格裡拉》;想要得到愛的時候,她會唱一首《你要的愛》;平凡的夜晚,留一首《晚安》給自己。
圖源:音街截圖
在音街裡,每個旋律都是一段生活,每首歌曲都是一片風景。
年輕人的K歌社區
同網易雲音樂一樣,音街也是社區化、年輕態細分道路上的「特長生」。
測試上線後,音街迅速被大批年輕人佔領。「95」後達到了音街社區用戶的90%以上,其中「00後」佔比最高。
圖源:網易
20歲的文文在音街裡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4月2日晚,有人突然在音街的合唱群裡甩來了一首歌曲連結。當時的文文心情很差,陰差陽錯地參與了合唱,沒想到一下子被這個男生的聲音吸引了。
文文後來知道,這位男生的音街名叫作Andrew大叔。兩個人開始越聊越多,發現他們不僅都是雙魚座,連喜歡的東西都很相似。慢慢地,兩個人從街友變成了奔現的戀人。「我和他算是日久生情,不過是他的聲音先勾引了我,特別蘇。」文文說。
阿芒則通過合唱,在音街上認識了一位小哥哥,發現兩個人竟然都在北京,就笑稱相約一起去擺攤「賣唱」。
現在,音街裡的用戶裡互相叫「gai友」,會在彼此的作品下互相評價「這條gai最靚的仔」。
還有很多用戶自發形成了一些好玩的社群組織,比如K歌接龍小分隊(用戶每唱完一首歌,就會@下一位用戶進行接龍演唱)、約歌小組(愛唱歌朋友集結地,日常一起約歌約合唱)等等。
圖源:音街截圖
「在K歌產品裡,合唱是最好的建立關係的手段。所以在音街裡,任何一首歌都可以被合唱,大家也可以在合唱熱榜看到音街最優秀的作品,一起參與演唱合作。明星合唱,粉絲圈層關係的培養,也將是我們後續會重點探索的方向。」David相信,隨著內容和用戶的沉澱,不久音街的社區文化會逐漸顯現。
從產品形態上來看,剛上線的音街還或許還在社區性上有可以提升的空間,但其重心仍是網易雲音樂的邏輯:幫助用戶生產和發現好的內容。
在持續建設社區規則的過程中,音街團隊將會持續引導和放大社區化現象和獨特的社區基因,圍繞內容創作和用戶間互動展開創新,做好產品和用戶間的聯繫和互動。
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在音街發布會現場
圖源:網易
音街不但繼承了網易雲音樂深耕「社區」的野望,也是其在年輕市場的重要布局。音街將與網易雲音樂、LOOK直播一起,讓音樂能聽、能看還能唱,在激活海量長尾曲庫,放大存量音樂的內容價值的同時,為音樂內容提供更多傳播方式,打造Z世代音樂生態。
在這個有些特別的夏天,社區化、年輕態的音街「雖遲但到」,在線K歌市場的格局或許又將被改寫。
END
內容產業報導第一新媒體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網際網路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