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範志輝,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6 月 16 日,網易雲音樂舉辦了主題為"趁年輕放肆唱"的音街上線發布會,正式發布獨立K歌APP"音街",定位於專為年輕人打造的K歌社區。當天,網易CEO丁磊也已經入駐音街,並將與用戶分享K歌的樂趣。這也是繼 2018 年 10 月上線音樂直播產品 "LOOK直播"後,網易雲音樂對其產品矩陣的再次擴充。
自今年 3 月 13 日開啟內測以來,音街就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數據顯示,在上線第 4 天,"音街"在App Store免費音樂榜排名就升至第 36 位,成為測試期應用排名上升最快的一款。
從聽歌、直播再到K歌、社交,音樂平臺在滿足用戶的泛音樂娛樂需求上從未停下腳步。而在政策推動下實現正版化後,在線音樂市場也過了單一產品打天下的階段,生態布局成為今年各家的發力方向。
內測用戶 95 後佔比超 9 成,
K歌市場再生變局?
作為網易雲音樂在K歌領域的試水產品,音街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創新點?與網易雲音樂有什麼聯動設計?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音樂先聲也第一時間體驗了這個新產品。
目前,登錄界面中,網易雲音樂帳號作為主登錄入口,也包括手機、微信、QQ、微博(iOS用戶還包括Apple帳號)等第三方服務方,接口以社交媒體為主。而在視覺、UI上,音街也延續了網易產品的清新簡潔風,主界面包括"音街"、"點歌臺"、"消息"和"我的" 4 個功能模塊。
其中,"音街"頁包括"關注"和"推薦"兩個二級入口;"點歌臺"頁則通過推薦、熱門榜單(點唱榜、合唱熱榜、年齡段熱榜)、你可能想唱的歌單、網易雲音樂紅心歌單、你可能喜歡的歌手等多維度,以個性化推薦幫助用戶選歌;"消息"頁則匯集了私信、評論、獲贊、最近訪客等互動內容;"我的"頁包括用戶生成的作品(心情和K歌)、合唱邀請、喜歡等個人化內容。
除了提供基礎的演唱、調音等功能,音街在產品設計上也做了不少創新。比如,在演唱時,用戶可以選"唱片段""唱整首""合唱"等選項,分為音頻錄製、視頻錄製兩種形式。在製作環節,音街創新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編曲工具一鍵Remix,為用戶提供自動混音功能,一秒更改原有作品編曲。
目前,已經上線未來低音、熱帶浩室、蒸汽波、復古放克、融合國風五種音樂風格,支持千餘首熱門歌曲。音街數據顯示,使用一鍵Remix作品的平均播放量是其他普通作品的 8 倍,說明這一玩法也得到了年輕用戶的認可。
而除了常規的音準打分,音街還增加了"情感""節奏""氣息"等專業評價維度,以及首席鑑音團的一句調侃式評價。錄製完成後,用戶還可以通過添加照片,激活音街提供的"光暈""KTV""復古打字機""電影默片"等十餘款定製的歌詞模板,製作出個性化的歌詞MV,極大提升K歌的時尚感、年輕感。
值得注意的是,音街也在逐步營造自己的社區文化。比如,音街"點歌臺"增加了"今日心情"入口,可以根據情緒推薦對應的歌曲,用戶可以通過唱歌來記錄每天的心情,並收聽今日的好友作品及擁有同類心情的作品。而我們也發現,用戶在音街裡互相叫"gai友",在作品下大家互相評價"這條gai最靚的仔"。同時,音街上的用戶也自發組織起來,形成了很多創新玩法,如K歌接龍小分隊、約歌小組等等,社區文化持續發酵。
談及上線"音街"的初衷,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稱是"為更好地滿足音樂用戶的K歌需求",後臺數據顯示,音街內測用戶中超九成為 95 後人群,其中 00 後佔比最高,力證了產品在年輕用戶群體的認可。
為什麼要做音街?
網易雲音樂發力K歌的三個關鍵點
人們常說,方向大於努力,個人如此,對於一個集合了大批人力物力的產品來說,更是如此。
在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蝦米音樂等音樂APP上線六七年後,網易雲音樂才在 2013 年上線,以歌單模式和音樂社區突圍成功,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產品標杆;經過"千播大戰"後,花椒、YY、映客等為代表的娛樂類直播平臺和鬥魚、虎牙等為代表的遊戲類直播平臺使得直播市場看似已經飽和,而 2018 年 10 月網易雲音樂推出的LOOK直播也在一年多時間內取得快速發展,其中音頻直播功能在上線 8 個月後就進入行業第一陣營,營收能力達到行業一線水平。
那麼,近期上線的音街,能否在全民K歌、唱吧等之前,複製前面兩個產品的成功?這尚且不能定論,但網易雲音樂會在這個時間點推出K歌產品,其實有跡可循。
音樂先聲認為,可以從音樂傳播生態、音樂創作分享和音樂產品布局等三個關鍵點,來梳理網易雲音樂的布局邏輯。
首先是音樂傳播生態。基於樂評、歌單、Mlog、專欄、自製綜藝、音樂直播等多種內容形式,網易雲音樂構建了覆蓋音視頻、圖文、直播等獨特的音樂傳播生態。在改變用戶聽歌習慣的同時,也成為了孕育爆款音樂的土壤,陸續推紅了《我曾》《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大田後生仔》等爆款歌曲。而K歌本身具備社交屬性,則藉助音街的新鮮玩法(合唱、獨唱、音樂心情等)和社群互動(評論、點讚、分享等),以用戶的自傳播擴大歌曲的傳唱度,進一步完善平臺的音樂傳播生態。
據了解,網易雲音樂將會為音街提供全面的曲庫支持。近期,網易雲音樂先後與滾石唱片、華納版權等頭部版權方達成了版權合作,而音街在K歌領域的布局,也將成功激活這些大浪淘沙後的海量曲庫內容,放大存量音樂內容的價值,讓經典再次發光。
其次是音樂創作分享。據比達諮詢《 2019 年度 95 後用戶K歌洞察報告》顯示, 95 後以35.2%的比例成為 2019 年在線K歌用戶主力軍,"玩音樂"的訴求和追求個性的態度,推動K歌平臺逐步社交化。而這也正是網易雲音樂的基因,布局K歌市場,可以在樂評、歌單、Mlog等 "聽"、"看"內容基礎上,進一步為用戶提供"唱"這一創作形式,建立了新的表達陣地。而音街的"心情日記" "視頻K歌"、"歌詞模板"等創新功能,其實很跟音樂版的ins類似,滿足用戶的泛音樂創作需求。
在音街上線發布會中,網易雲音樂副總裁李茵也提到,為充分釋放 95 後年輕用戶的創作力,音街在內測期間推出的"星聲計劃"也將全面升級為"星聲計劃PLUS"。
未來,"星聲計劃PLUS"將投入兩億資金和資源,聯動音樂產業上下遊,三年內培養百位音樂新星,並為好聲音提供作品錄製、定製歌曲、專業培養、個人專輯以及巡演計劃等一系列資源扶持,搭建從"愛好者"到"創作者"的助力體系,最終進入到網易雲音樂的音樂人體系,反哺上遊內容生產。
最後是音樂產品布局。網易雲音樂陸續圍繞音樂拓展出了電臺、視頻、直播等業務,而此次入局K歌,補足了自身音樂生態的重要一環。而K歌為代表的社交娛樂業務所具備的盈利前景,對於網易雲音樂在付費會員、直播、數字專輯、廣告等業務基礎上建立起健康的商業模式,意義重大。
可以看到,在雲村互動打卡、評論區蹦迪、廣場種Mlog之外,網易雲音樂接下來希望年輕人在音街K歌。
從單一產品到生態體系,
在線音樂市場如何決勝Z世代?
從歷史中觀照當下,或許能看得更清楚。而網易雲音樂之所以要上線音街,也與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
音樂先聲認為,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人找音樂的1. 0 時代,線上內容相對分散,用戶更多是主動聽歌;音樂找人的2. 0 時代,內容大爆炸,用戶更多是被動聽歌;泛音樂互動的3. 0 時代,用戶需求升級,從聽擴展到聽、看、唱、互動等。這也意味著,在線音樂也將從單一產品的競爭到生態體系的比拼,升維競爭的硝煙已經燃起。
而網易雲音樂的布局邏輯,其實與用戶需求的迭代是匹配的。從上線之初,網易雲音樂就跳出了傳統播放器的框架,以通過樂評、歌單、動態、個性化推薦、Mlog等產品特色逐漸打造音樂社區,進而擴展出LOOK直播、音街等矩陣產品,逐步建立起了獨特的音樂社交生態。
與此同時,不同代際用戶的更迭,也會影響不同功能定位的產品在市場上的興衰起落。在音樂市場,年輕人是永恆的消費主體,而如何抓住他們的需求,極為關鍵。據Questmoblie《Z世代洞察報告》和Mob研究院《Z世代大學生圖鑑》發布的數據顯示,網易雲音樂以最高活躍用戶佔比和高TGI成為Z世代( 95 後)最受歡迎的娛樂APP,上線音街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也是重要布局。
從產業鏈角度梳理,在生產端,網易雲音樂以多元化的扶持計劃深度對接、服務音樂人,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原創音樂平臺;傳播端,網易雲音樂從音樂平臺(聽歌)拓展至音樂直播(視聽)、K歌市場(唱歌),滿足了用戶多元音樂體驗;消費端,網易雲音樂形成了包括付費會員、直播、數字專輯、廣告等為主的收入模式,每個點都緊密相連,環環相扣。
換句話說,產業環境、用戶需求的變化都會對企業的業務布局產生重大影響,步子太快或太慢,都不一定是好事。在近幾年差異化的發展過程中,網易雲音樂憑藉音樂社交、歌單等玩法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在洞察、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的同時,打造出了足以決勝Z世代的音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