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女兒把家搬到沂源去——「80後」第一書記桑達駐村記

2020-12-15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雪 實習記者 徐敬源 淄博報導

  12月7日,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入冬後的趙家莊村分外美麗。村民繞著小橋散步拉呱,新建的「鄉村大舞臺」剛剛結束一場文化表演——這裡原本的荒地雜草被清理後,春天時村民種上的冬青樹依然翠綠蔥蔥,自帶「村光無限」濾鏡。

  對來自淄博市人大常委會的「80後」女駐村幹部、自2019年7月起擔任沂源縣南麻街道趙家莊村第一書記的桑達來說,趙家莊村是她的第二個家。見證這個沂蒙小村迎來「春暖花開,燦爛綻放」,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帶著婆婆女兒去駐村

  2019年7月23日,桑達收拾好行囊來到了沂源縣南麻街道趙家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趙家莊村位於縣城西南12公裡處,土地總面積2.2平方公裡,下轄10個村民小組。全村345戶960口人,黨員4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98人。

  從這天起,她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的身份:趙家莊村村民。

  那時候,村裡人還不知道,這位新來的女書記還帶著一個剛滿一歲的奶娃娃。「孩子沒斷奶,家裡人也捨不得。我到村裡的那一天,一歲兩個月的小穎穎就跟著我來了。」說起女兒,「鐵娘子」一般的她,滿眼含笑,一臉溫柔。

  一邊忙村裡的事,一邊照顧孩子,是桑達工作的常態。幸運的是家人全力支持桑達的工作,為了幫忙照顧孩子,減輕桑達的負擔,婆婆王金香直接把家從臨淄區搬到了沂源縣。

  一家人租住的房子離著趙家莊村有15公裡,每天來回跑也已經成了桑達的習慣。「晚上回來就杵在屋裡,研究幫扶政策、梳理一天村裡大大小小的瑣事,她開朗也挺要強,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她。」抱著孫女,看著桑達穿上外套匆匆趕往村裡的背影,王金香笑著搖了搖頭。

  「責任抗在她肩上,歇不住,也不敢停。」

  忙著修路的「鐵娘子」

  「在困難面前,她小小的個子裡,充滿無窮的力量。」這是趙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梁傳偉,說起這位「鐵娘子」時發出的一句由衷感嘆。

  駐村第19天,受颱風「利奇馬」影響,趙家莊村遭到大暴雨侵襲,河道衝垮,雨水倒灌。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危急時刻,桑達挽起袖子衝在前面,與村兩委帶領全村200多口人不眠不休,搬運石料,清危固河,冒雨排查河道。

  「那是十幾年來趙家莊村最團結的時候。」梁傳偉說,雖然及時勸說轉移了沿河18戶58人,避免了人員傷亡,但是雨水還是衝垮了村裡一條600餘米的生產生活路,「那條路連著山上和山下,沿途30餘戶居民,不整修,村民們走路都是難題。」

  為保障村民們安全出行,桑達不敢耽擱,黨員村民代表大會開完後立馬申請政策協調資金。「前前後後申請下20萬元資金,村兩委成員、村民們扛著傢伙什開始修路。」桑達回憶,整整1個月大傢伙一心撲在了那條路上。2019年10月份,原本坑坑窪窪的石土路變成了寬敞整潔的水泥路,並且一直延伸到了山上貧困群眾的家門口。

  67歲的張秀英和老伴是村裡的建檔貧困戶,也是這條路受益者之一。「以前去閨女、兒子家都不敢走,現在好了,路修到了家門口。」張秀英說,既修路又幫扶,村裡人都打心眼裡喜歡、感謝桑書記。

  從修建600餘米的生產生活路到實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工程,從鋪設5600米抗旱管道到發動派出單位為貧困戶捐款鋪設「愛心小路」22條……桑達用行動詮釋了「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下多少真情」。在群眾最「急」處見行動、在群眾最「盼」處抓成效,就是第一書記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

  脫貧攻堅路上的「貼己人」

  桑達個子不高,臉上時時掛著笑容。在趙家莊村,每個人都能和她說上幾句「貼己話」。採訪過程中,村民們一句又一句的「桑達書記」,也讓這個冬日的小村莊變得格外溫情。

  從山上下來,村民梁決國小跑著迎了過來,他笑著從懷裡拿出兩個熱乎乎的烤地瓜遞到了桑達手裡,「熱乎的,趕緊吃!」桑達說,梁決國是村裡建檔貧困戶之一,年輕的時候因為意外出現了精神障礙,每次來村裡都會帶點東西去看望他,「在村裡,我不僅是第一書記,我也是村民們的『閨女』『朋友』『大姐』。」

  駐村以來,桑達始終牢記第一書記職責,把脫貧攻堅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她撲下身子,到田間地頭,入群眾家中反覆不間斷走訪,如今累計走訪730餘戶∕次,特別是對60戶貧困群眾的重點走訪,戶戶情況牢記心中,件件訴求悉心解決,處處真情取信於民。幫助100餘名群眾辦理低保、慢性病,幫助殘疾人進行無障礙改造,協調理髮機構給60多位行動不便老人理髮,給腿腳不便的梁大爺買來嶄新的代步車……

  村裡的群眾對這位「村裡人」也是格外熱情,五保戶大爺趙可財攢幾個雞蛋讓她帶給孩子吃;八十多歲的奶奶齊立愛拉住她的手留她吃飯;身殘志堅的嬸子張會花給她納鞋墊……而這一幕幕,也使桑達感慨萬分。

  「我們給村民們講政策,他們也覺得政府各個方面都很關心他們。」桑達說,跟村民們接觸這麼長時間,自己也切實體會到了「以人民為中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老百姓的事解決好了,天大的事也就解決好了。」

  黨建引領讓村莊更美更富

  「今年趙家莊村申請了市級『美麗鄉村』建設,市級『森林村居』建設,我和大家必須更加努力,持續放大我們的生態自然優勢。」從駐村一開始,桑達也接下了另一項任務——帶領大家全力開展城鄉環境大整治工作,打造美麗幸福的新農村。

  從極易反彈的「五大堆」、隨處可見的裸露土地、毀損嚴重的廢舊危房、雜亂不堪的各類線纜、亂堆亂放的私宅院落、「無人問津」的房前屋後等突出問題著手,桑達通過延續疫情期間設置黨員先鋒崗的方法,激發黨員幹部的高昂鬥志,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與村書記、「兩委」成員、黨員骨幹、村民代表幹群一心、聚力整治,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趙家莊村沿河兩岸,分布著「鄉村大舞臺」、休閒小道、健身設施……「拇指公園」已見雛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趙家莊大人孩子心中早已生了根。如今村內主要道路綠化率達到了100%,水系綠化率達到了96%。今年3月,按照鎮上統一部署要求,桑達又與村黨支部書記梁傳偉、「兩委」成員發動村民,開展綠化美化攻堅行動,在村內栽植4萬株大葉金雞菊及1萬5千餘棵花卉綠植,累計綠化達到了4.5萬平方米。

  「進村後,你肯定能瞅見『葡萄採摘園』這幾個大字。」桑達說,趙家莊村也是全縣有名的紅提葡萄村。「每逢秋天收穫季節,許多客商都爭相前來訂購葡萄。」說起葡萄種植,桑達和梁傳偉也有著另一份打算,「種植幾十年了,品種需要改良,種植模式也得改善,我和梁書記打算過幾天去其他地方看看,學習一些先進的經驗,從葡萄種植開始,一步步把趙家莊村往鄉村旅遊的方向帶一帶。」

  村莊治理,是幹部和群眾互相建立信任、達成默契的過程。桑達在這條路上始終堅持的原則就是:用真情暖民心,用實幹踐初心。

  看著村莊一點點變美、變好,看著女兒在這片土地上牙牙學語、學會走路……作為全村354戶人家的第一書記,一年多來,桑達憑著一份堅韌,把自己作為一名母親的柔情拿出來,把作為黨員的責任拿出來,用心續寫著她的駐村故事。

相關焦點

  • 扶貧路上,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這樣做
    俯下身、沉下心,當好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紮根農村,不出成績絕不收兵,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向百姓交出了一張張合格的答卷。近日,仁化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走近這些駐村書記,了解他們的扶貧故事。勇當防疫一線「先行軍」珠影集團駐仁化縣周田鎮較坑村第一書記葉天明,年前就一直關注疫情的發展,同時思考較坑村要如何採取防控措施,應當怎麼去開展工作。
  • 金書記的「金鑰匙」——記中國電信福建公司駐松溪巖後村第一書記...
    2018年底,福建省級重點貧困村——南平市松谿縣河東鄉巖後村,順利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多虧我們村裡來了個金書記,用三把『金鑰匙』打開了我們的脫貧路」巖後村村主任賴鎔思自豪地道出脫貧的原因。這位金書記就是扶貧駐村第一書記——金時恆,他是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的優秀業務骨幹。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全村443戶171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22戶97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7%,是石門鄉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最難啃下的那塊硬骨頭」。就在這樣的條件下,2016年3月,時年29歲的威寧信合聯社員工黃勝被省國資委派駐新龍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沉甸甸的使命壓到肩上,黃勝深知自己必須要更吃苦、更努力、付出更多才能不辱使命。
  • ...變成了「本地人」——記涼山州美姑縣瓦一覺村駐村第一書記李輝
    他叫李輝,男,漢族,四川廣元人,現年52歲,1987年10月參加工作,原任廣元市公安局利州區分局禁毒緝毒大隊副大隊長,現任美姑縣農作鄉瓦一覺村第一書記,是一名擁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常說:「共產黨員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只要組織需要,上刀山下火海,也絕不後退,永遠甘做偉大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顆螺絲釘。」
  • 十萬大山裡的潛心耕耘者——記廣西石化駐村第一書記陳作文
    聽聞公司派駐到那明村的第一任駐村書記高鵬任職準備到期,他主動申請接過高書記手中的接力棒。2018年3月份的春天,他如願以償,正式來到了那明村任職第一書記。然而,現實總比想像中更「骨感」。遠離城區、自然地理環境複雜、村裡條件落後等難題一一給了陳作文「下馬威」。但這,又怎能打倒一個在曾經非洲蘇丹工作過四年的石油人呢?
  • ——記長慶油田採油七廠駐劉園子村第一書記甄志遠
    2018年8月10日,環縣車道鎮劉園子村的林永鶴百感交集。這一天,女兒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但每年一萬多元的學費讓他根本高興不起來。  看著林永鶴一家人愁容滿面,剛進村僅兩天的採油七廠駐村書記甄志淵心裡難過極了。1963年的老甄出身在環縣車道鎮楊掌村一戶貧困的農家,雖然參加工作已經數十年,但他依然記得童年時家庭的貧困。那個站在臘月寒風中,穿著滿是補丁棉襖的小男孩盯著灶臺上一碗肉湯的情形,無論過去多少年,他都難以忘懷。當他被選派為環縣車道鎮劉園子村的駐村書記時,心中的振奮和激動難以言表。
  • 用真心換真情——記南召縣南河店鎮龍王廟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龍
    央廣網南陽12月17日消息(記者 李凡 通訊員 廖濤 李姿穎)近日,2020年河南省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揭曉,南召縣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主任、駐龍王廟村第一書記馬龍斬獲桂冠,喜獲全省社會扶貧先進個人。
  • 【駐村記】「脫貧路上我們一個也不能少!」聽聽這位第一書記的心裡話
    【駐村記】「脫貧路上我們一個也不能少!」聽聽這位第一書記的心裡話 2020-12-11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木果鎮蒿枝村第一書記劉彩虹的駐村幫扶記
    2018年5月,又一輪駐村幹部奔赴前線戰貧鬥困,來自鐘山區審計局的劉彩虹也是那時來到木果鎮蒿枝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她克服重重困難,用心做事,用情服務,用力投入,堅持與村支「兩委」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最後的總攻殲滅戰。
  • 「駐村第一書記」王馬成:青春在扶貧一線綻放
    就是這樣一個還帶些稚氣的年輕人,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摸爬滾打、揮灑汗水,以務實重幹的作風和良好的業績贏得了幹部群眾的認可與好評。他就是唐河縣審計局派駐源潭鎮李灣村的第一書記王馬成。
  • 研究無花果、給土豆代言……來康康駐村「第一書記」扶貧那些事兒
    ,第一次研究種植無花果,帶領社員們收穫了第一筆種植分紅收益,在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駐巴南區二聖鎮幸福村第一書記廖從偉眼中,扶貧經歷中有太多的平生「第一次」。要買土豆,請來硝爾買裡村!」宣傳海報上,劉鋼抱著豐收的土豆,一臉笑容地向外界推銷著村裡貧困戶種植的土豆。 劉鋼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八家戶地區檢察院檢察長,也是阿克蘇地區拜城縣賽裡木鎮硝爾買裡村第一書記。 2017年,劉鋼來到了距離單位800公裡遠的硝爾買裡村,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並擔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同時,我們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中醫藥扶貧」「點子書記」黃瑩駐村幫扶記
    11月17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表彰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優秀個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駐山西省五寨縣硯城鎮中所村的第一書記黃瑩獲得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稱號。兩年多的時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駐中所村的第一書記黃瑩和中所村的幹部群眾一起,想點子、解難題,把剛剛脫貧不久的中所村帶向了幸福小康路。而黃瑩也早已入鄉隨俗,成為村民們離不開的「點子書記」。建章立制:點子總比困難多黃瑩到中所村之前,村裡已經實現脫貧摘帽。
  • 舞陽駐村第一書記李東平是如何做到的?
    「俺閨女徐雪豔去年考上大學,學費成了家裡最大的問題,李書記多次跑到縣裡有關部門協調,幫助女兒解決了4年的學費難題,真是幫了俺家的大忙!」建檔立卡貧困戶吳華一提起駐村第一書記李東平,就激動不已。今年38歲的李東平是舞陽縣史志檔案局的一名科員,2017年10月受縣委組織部委派,到姜店鄉徐莊村任第一書記。
  • ...脫貧攻堅一線飛揚|記凱裡市魚良村「90後」駐村第一書記吳家俊
    凱裡市魚良村第一書記吳家俊就是其中一位紮根苗嶺基層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他以青春夢想,家國情懷響應祖國號召,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投入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自己的青春。根據組織安排,2019年,作為凱裡市自然資源局的一名幹部,他被選派到凱裡市魚良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挺立戰「疫」一線,汝州這位駐村第一書記交出好答卷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駐村第一書記。王紅軍,河南省信訪局駐汝州市陵頭鎮朱溝村第一書記,作為2019年河南省脫貧攻堅獎獲得者,他聞令而動,以「一級響應」「戰時狀態」在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個戰場,把各項任務落細落實,留下了最美身影。
  • 帶著妻子駐村 看第一書記韓宇南咋做到「忠孝」兩全
    為此,大河網特推出系列報導「扶貧豫記」,分享河南在脫貧攻堅進程中的那些特別故事。大河網記者 劉楊「我現在就在北京,過兩天是全國脫貧攻堅獎的表彰。」10月14日,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電話採訪時,國家稅務總局周口市稅務局派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韓宇南頗為激動和感慨,分享了他6年的駐村扶貧之路。韓宇南幫村民種的西瓜找銷路 資料圖片為啥選擇駐村?
  • 扶溝縣練寺鎮駐村第一書記錢向東:讓新莊的明天更美好
    映象網訊(記者 金江濤 通訊員 陳皓)「現在您再看看俺們村,有文化廣場,還有光伏電站,路和橋都是新修的,山藥和辣椒種植都達到了上千畝,俺們村集體經濟也是連年增收,家家戶戶拍手叫好,這可真要感謝俺們的錢書記。」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
    面對疫情嚴肅考驗和重大風險,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作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來抓,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