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田明傑 通訊員 趙明奇)「說啥也不能讓李書記回單位,我們要組織群眾給縣委反映,讓東平留在村裡繼續工作,這樣的好書記村裡老少爺們兒真是捨不得她走!」12月8日上午,記者在舞陽縣姜店鄉徐莊村採訪時,該村黨支部書記徐偉彬動情地說。
「俺閨女徐雪豔去年考上大學,學費成了家裡最大的問題,李書記多次跑到縣裡有關部門協調,幫助女兒解決了4年的學費難題,真是幫了俺家的大忙!」建檔立卡貧困戶吳華一提起駐村第一書記李東平,就激動不已。
今年38歲的李東平是舞陽縣史志檔案局的一名科員,2017年10月受縣委組織部委派,到姜店鄉徐莊村任第一書記。
為迅速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入村後,李東平堅持吃住在村,嚴格執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克服公婆、父母年邁多病,丈夫分居兩地,小孩無人照看的實際困難,迅速開展工作,用了5天時間,就走遍了徐莊村家家戶戶,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察民情、訪民意、問民需,深入調研吃透村情民意,進行認真細緻的調研摸底。對村裡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群眾所思所盼,為下一步開展好扶貧工作理清了思路。
據姜店鄉黨委書記李紅民介紹,徐莊村位於鄉政府所在東2.5公裡處。全村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25戶,949人,耕地面積1277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87人。
她急民之所需,結合每個貧困戶實際,為27戶貧困戶申報實施了危房改造項目,為9戶13人申請了農村低保補助,為2戶2人申請了特困供養,為10戶家庭落實了教育補貼,為16戶落實了慢性病鑑定和補助,對全村90%的農戶進行衛生廁所改造。
脫貧關鍵在有沒有富民產業。為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解決村裡長遠發展問題,在項目建設方面,她積極申報建成了佔地15畝150KV的村級光伏電站一座,32戶貧困戶年均收益2000元以上。爭取30萬元萬元建成了300㎡的標準化村室一座,協調資金20萬元總計3000㎡的文化廣場3個,解決了群眾茶餘飯後無處健身的難題。多方爭取2.6萬元安裝路燈150盞,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120萬元鋪設了3780米直達皇十通村公路一條。她又通過向省市有關部門爭取,多方協調資金160萬元,建成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一個,面積在1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並成功招引河南金蚨利服飾有限公司入駐,每年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
真情贏得民心在,點點滴滴永銘記。建檔立卡貧困戶徐書修談起李書記激動不已,他於2018年5月患腦溢血後遺症行動不便,意識不清,吃飯不知饑飽,大小便失禁,李東平自費買尿不溼送過去。建檔立卡貧困戶徐德狗,妻子李曉、女兒徐春晴為智障殘疾人,生活困難,李東平多次給其送去衣物。吳華、徐川山家庭生活困難,女兒上大學,李東平在全國扶貧網為其申請了生活救助。他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愛梅是個獨居老人,抽空李東平就去看望她,並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李愛梅逢人就說感謝組織上給她派來了一個親閨女,比自己的孩子都強,要在黨的好政策下勤勞致富,享受美好的小康生活。
李東平(右一)和舞陽縣檔案局長張常保到貧困戶李愛梅家了解情況
談起當時家庭對她駐村工作的支持,李東平說:「愛人宋朋生給我鼓勁,作為黨員,聽從組織安排,一定要幹好村裡的工作。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把村裡的群眾當親人,別人能幹的事,我也一定能幹!」
駐村工作以來,李東平成了家裡最忙的人,早晨5點多就匆忙起來伺候公婆和餵孩子吃飯、上學,然後趕到鄉裡開會,最後回到村內開展工作,披星戴月成了工作的常態。為了嚴格執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吃住在村,她把孩子帶到臨村和善李幼兒園上學,村民見到女兒宋沛澤,就說:「果果(女兒小名),你回來了!」女兒也成了村民家裡的常客。不管家裡多忙,李東平從來沒有因為家庭因素而影響工作。
2020年9月9日,李東平母親患膽囊結石,在舞陽縣人民醫院做手術,她當時被抽調到縣脫貧攻堅督導組進行各鄉鎮普查工作,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時間到醫院看望母親,打電話說:「媽媽,我這段時間真的工作很忙,要迎接上級檢查,不能去伺候您......」
母親安慰她說:「知道你責任心強,工作不能耽誤,工作第一,有你嫂子在,你安心工作吧,不能辜負領導對你的信任和支持。」
聽了母親的話,李東平當時淚流滿面說不出話來。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由於李東平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她多次獲得書記組織部門和有關領導的認可,她本人先後被舞陽縣授予「優秀駐村幹部」、「三八紅旗手」、「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等多項榮譽,徐莊村先後榮獲了「省民主法治村」、「全省生態村」、市「過硬黨支部」、「人居環境示範村」、縣「脫貧攻堅示範村」、「先進基層黨組織」、「全鄉目標考核優秀村」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