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爺們兒捨不得她走!舞陽駐村第一書記李東平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12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田明傑 通訊員 趙明奇)「說啥也不能讓李書記回單位,我們要組織群眾給縣委反映,讓東平留在村裡繼續工作,這樣的好書記村裡老少爺們兒真是捨不得她走!」12月8日上午,記者在舞陽縣姜店鄉徐莊村採訪時,該村黨支部書記徐偉彬動情地說。

「俺閨女徐雪豔去年考上大學,學費成了家裡最大的問題,李書記多次跑到縣裡有關部門協調,幫助女兒解決了4年的學費難題,真是幫了俺家的大忙!」建檔立卡貧困戶吳華一提起駐村第一書記李東平,就激動不已。

今年38歲的李東平是舞陽縣史志檔案局的一名科員,2017年10月受縣委組織部委派,到姜店鄉徐莊村任第一書記。

為迅速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入村後,李東平堅持吃住在村,嚴格執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克服公婆、父母年邁多病,丈夫分居兩地,小孩無人照看的實際困難,迅速開展工作,用了5天時間,就走遍了徐莊村家家戶戶,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察民情、訪民意、問民需,深入調研吃透村情民意,進行認真細緻的調研摸底。對村裡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群眾所思所盼,為下一步開展好扶貧工作理清了思路。

據姜店鄉黨委書記李紅民介紹,徐莊村位於鄉政府所在東2.5公裡處。全村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25戶,949人,耕地面積1277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87人。

她急民之所需,結合每個貧困戶實際,為27戶貧困戶申報實施了危房改造項目,為9戶13人申請了農村低保補助,為2戶2人申請了特困供養,為10戶家庭落實了教育補貼,為16戶落實了慢性病鑑定和補助,對全村90%的農戶進行衛生廁所改造。

脫貧關鍵在有沒有富民產業。為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解決村裡長遠發展問題,在項目建設方面,她積極申報建成了佔地15畝150KV的村級光伏電站一座,32戶貧困戶年均收益2000元以上。爭取30萬元萬元建成了300㎡的標準化村室一座,協調資金20萬元總計3000㎡的文化廣場3個,解決了群眾茶餘飯後無處健身的難題。多方爭取2.6萬元安裝路燈150盞,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120萬元鋪設了3780米直達皇十通村公路一條。她又通過向省市有關部門爭取,多方協調資金160萬元,建成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一個,面積在1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並成功招引河南金蚨利服飾有限公司入駐,每年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

真情贏得民心在,點點滴滴永銘記。建檔立卡貧困戶徐書修談起李書記激動不已,他於2018年5月患腦溢血後遺症行動不便,意識不清,吃飯不知饑飽,大小便失禁,李東平自費買尿不溼送過去。建檔立卡貧困戶徐德狗,妻子李曉、女兒徐春晴為智障殘疾人,生活困難,李東平多次給其送去衣物。吳華、徐川山家庭生活困難,女兒上大學,李東平在全國扶貧網為其申請了生活救助。他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愛梅是個獨居老人,抽空李東平就去看望她,並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李愛梅逢人就說感謝組織上給她派來了一個親閨女,比自己的孩子都強,要在黨的好政策下勤勞致富,享受美好的小康生活。

李東平(右一)和舞陽縣檔案局長張常保到貧困戶李愛梅家了解情況

談起當時家庭對她駐村工作的支持,李東平說:「愛人宋朋生給我鼓勁,作為黨員,聽從組織安排,一定要幹好村裡的工作。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把村裡的群眾當親人,別人能幹的事,我也一定能幹!」

駐村工作以來,李東平成了家裡最忙的人,早晨5點多就匆忙起來伺候公婆和餵孩子吃飯、上學,然後趕到鄉裡開會,最後回到村內開展工作,披星戴月成了工作的常態。為了嚴格執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吃住在村,她把孩子帶到臨村和善李幼兒園上學,村民見到女兒宋沛澤,就說:「果果(女兒小名),你回來了!」女兒也成了村民家裡的常客。不管家裡多忙,李東平從來沒有因為家庭因素而影響工作。

2020年9月9日,李東平母親患膽囊結石,在舞陽縣人民醫院做手術,她當時被抽調到縣脫貧攻堅督導組進行各鄉鎮普查工作,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時間到醫院看望母親,打電話說:「媽媽,我這段時間真的工作很忙,要迎接上級檢查,不能去伺候您......」

母親安慰她說:「知道你責任心強,工作不能耽誤,工作第一,有你嫂子在,你安心工作吧,不能辜負領導對你的信任和支持。」

聽了母親的話,李東平當時淚流滿面說不出話來。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由於李東平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她多次獲得書記組織部門和有關領導的認可,她本人先後被舞陽縣授予「優秀駐村幹部」、「三八紅旗手」、「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等多項榮譽,徐莊村先後榮獲了「省民主法治村」、「全省生態村」、市「過硬黨支部」、「人居環境示範村」、縣「脫貧攻堅示範村」、「先進基層黨組織」、「全鄉目標考核優秀村」等榮譽。

相關焦點

  • 帶著妻子駐村 看第一書記韓宇南咋做到「忠孝」兩全
    10月14日,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電話採訪時,國家稅務總局周口市稅務局派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韓宇南頗為激動和感慨,分享了他6年的駐村扶貧之路。韓宇南幫村民種的西瓜找銷路 資料圖片為啥選擇駐村?一部電視劇讓這位「農民的兒子」再歸農村在與記者談起主動請纓報名第一書記的緣由時,韓宇楠提到了一部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
  • 鶴壁這些駐村第一書記為您薦書
    薦書人:苗俊玲(濬縣屯子鎮郭家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成事》馮唐 著該書是馮唐對自己最推崇的偶像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嘉言鈔》的現代解讀。馮唐結合自己10餘年的經歷,把對自身影響較大的經驗分享給讀者,該書算是他公開的第一本非文藝書。成功不能複製,但成事可以練習。
  • 新蔡縣南湖街道沈莊駐村第一書記張玖鋒「我的青春在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彬 通訊員 梅澤華)2020年12月21日,新蔡縣南湖街道舉辦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會上縣紀委派駐南湖街道沈莊任駐村第一書記張玖鋒做了主題「我的青春在扶貧」的報告。
  • 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
    面對疫情嚴肅考驗和重大風險,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作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來抓,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扶貧路上,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這樣做
    俯下身、沉下心,當好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紮根農村,不出成績絕不收兵,仁化各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向百姓交出了一張張合格的答卷。近日,仁化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走近這些駐村書記,了解他們的扶貧故事。勇當防疫一線「先行軍」珠影集團駐仁化縣周田鎮較坑村第一書記葉天明,年前就一直關注疫情的發展,同時思考較坑村要如何採取防控措施,應當怎麼去開展工作。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全村443戶171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22戶97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7%,是石門鄉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最難啃下的那塊硬骨頭」。就在這樣的條件下,2016年3月,時年29歲的威寧信合聯社員工黃勝被省國資委派駐新龍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沉甸甸的使命壓到肩上,黃勝深知自己必須要更吃苦、更努力、付出更多才能不辱使命。
  • 「背包書記」鄢宏回村「探親」 被幫扶戶為啥三次落淚?|回家·駐村...
    老楊頭對記者說:「我硬是捨不得他走!」鄢宏(左一)在村民家裡拉家常鄢宏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融」)員工,2015年8月被選派至四川省宣漢縣峰城鎮仁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2019年1月「卸任」後,鄢宏一直牽掛著村子裡的人和事。
  • 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
    回憶起初到擁阜村時的印象,海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信訪處副處長、擁阜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天文還歷歷在目:「橡膠是這個貧困村大多數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按每年的農耕時間,割膠在12月就結束,從1月到5月成了很多村民的『空檔期』。」  如何幫助村民補上這個「空檔期」,讓大家多渠道增收,成了張天文工作的重心。
  • 抱著女兒把家搬到沂源去——「80後」第一書記桑達駐村記
    入冬後的趙家莊村分外美麗。村民繞著小橋散步拉呱,新建的「鄉村大舞臺」剛剛結束一場文化表演——這裡原本的荒地雜草被清理後,春天時村民種上的冬青樹依然翠綠蔥蔥,自帶「村光無限」濾鏡。  對來自淄博市人大常委會的「80後」女駐村幹部、自2019年7月起擔任沂源縣南麻街道趙家莊村第一書記的桑達來說,趙家莊村是她的第二個家。見證這個沂蒙小村迎來「春暖花開,燦爛綻放」,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 扶溝縣練寺鎮駐村第一書記錢向東:讓新莊的明天更美好
    映象網訊(記者 金江濤 通訊員 陳皓)「現在您再看看俺們村,有文化廣場,還有光伏電站,路和橋都是新修的,山藥和辣椒種植都達到了上千畝,俺們村集體經濟也是連年增收,家家戶戶拍手叫好,這可真要感謝俺們的錢書記。」
  • 研究無花果、給土豆代言……來康康駐村「第一書記」扶貧那些事兒
    ,第一次研究種植無花果,帶領社員們收穫了第一筆種植分紅收益,在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駐巴南區二聖鎮幸福村第一書記廖從偉眼中,扶貧經歷中有太多的平生「第一次」。要買土豆,請來硝爾買裡村!」宣傳海報上,劉鋼抱著豐收的土豆,一臉笑容地向外界推銷著村裡貧困戶種植的土豆。 劉鋼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八家戶地區檢察院檢察長,也是阿克蘇地區拜城縣賽裡木鎮硝爾買裡村第一書記。 2017年,劉鋼來到了距離單位800公裡遠的硝爾買裡村,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並擔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1) , 從中央、省、市陸續印發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的專門文件的內容上看, 駐村第一書記選拔要求是「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 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 以2015年發布的《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為標誌
  • 木果鎮蒿枝村第一書記劉彩虹的駐村幫扶記
    2018年5月,又一輪駐村幹部奔赴前線戰貧鬥困,來自鐘山區審計局的劉彩虹也是那時來到木果鎮蒿枝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她克服重重困難,用心做事,用情服務,用力投入,堅持與村支「兩委」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最後的總攻殲滅戰。
  • 挺立戰「疫」一線,汝州這位駐村第一書記交出好答卷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駐村第一書記。王紅軍,河南省信訪局駐汝州市陵頭鎮朱溝村第一書記,作為2019年河南省脫貧攻堅獎獲得者,他聞令而動,以「一級響應」「戰時狀態」在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個戰場,把各項任務落細落實,留下了最美身影。
  • 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第一書記李國輝的駐村故事
    2017年4月起,他又多了一個頭銜——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駐村第一書記。從到蓮花村的第一天開始,李國輝時刻都在思考,如何讓這個有20多戶貧困戶的小山村,在國家扶貧政策幫助下,邁向小康村。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李國輝當初的夢想實現了嗎?
  • 託縣紀委監委駐村第一書記段通樂駐村戰「疫」紀實
    新時代發展網訊(王洋) 「我年紀大了,所以只能口述由別人代筆了,說實話今天給領導們寫信有點激動,激動的是你們為我黨培養了一位勤實肯幹、願做群眾工作、紮根基層的好幹部……」這是託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舉報信箱中發現的一封特別的來信,是伍什家鎮西大圪達村的一位名為郝吉厚的老黨員為駐村第一書記段通樂寫的感謝信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同時,我們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劉文良:「駐」進村民心裡的第一書記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葛寨鎮陡溝村全體村民得知駐村第一書記劉文良要調走,送來錦旗想要挽留,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劉文良是洛陽市農業農村局派駐陡溝村的第一書記。2015年,在伊川縣彭婆鎮槐莊村的駐村工作剛結束,劉文良就主動請纓,到陡溝村任第一書記,開始了第二個駐村任期,一「駐」就是5年。
  • 卜海晶監獄長到「第一書記」駐村走訪調研
    卜海晶監獄長到「第一書記」駐村走訪調研 2020-09-25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第一書記」王馬成:青春在扶貧一線綻放
    就是這樣一個還帶些稚氣的年輕人,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摸爬滾打、揮灑汗水,以務實重幹的作風和良好的業績贏得了幹部群眾的認可與好評。他就是唐河縣審計局派駐源潭鎮李灣村的第一書記王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