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午夜時分,福建省漳州市老城區的街道上,總有那麼幾位男士在短暫碰頭後開始「溜達」,看似無所事事,卻個個有著「火眼金睛」、敏捷身手,小偷小摸從逃不過他們的掌心。
幾年來,這座古城的夜上演不少激烈的追捕戲碼,終在破曉前歸於寧靜。
郭昭軍換上休閒行頭在街上巡邏。
中新社記者 吳晟煒 攝
回到1997年,故事的齒輪由一位名叫郭昭軍的港商撥動。在珠寶店裡的他著裝精緻、舉止紳士,走入街道的他卻是換了一身休閒行頭,騎上機車,實現「痞帥」與正義的碰撞結合。
龍溪獵鼠反扒志願者大隊自發進行午夜巡邏。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這位珠寶港商有點「牛」
1997年,24歲的港籍青年郭昭軍從香港回到內地,紮根祖籍漳州。從最初的首飾加工,到1998年在漳州老街創辦起寶利珠寶金行,郭昭軍秉承港商的誠信經營和商業頭腦,珠寶店持續至今。周邊商鋪換了又換,寶利珠寶仍在這條街上。
郭昭軍經營寶利珠寶金行二十餘年。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然而剛起步時,珠寶店門前頻頻發生的盜竊事件,讓郭昭軍十分苦惱。
「客人、員工的摩託車丟失率很高,剛停幾分鐘就沒了。最誇張的一次是同一輛自行車竟然在一天內被接連偷了6次。」郭昭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從那時起,他開始盯安保系統、留心觀察,親身參與抓捕小偷行動。
獨身做這項「另類」的公益,一晃便是15年。但這並不是一件讓家人省心的行動,郭昭軍說,「自己從珠寶店跑出去追小偷,一回頭母親已經暈倒在店裡,正由店員掐著人中。」後來家人才漸漸習慣,但還是揪著心。
到2015年,郭昭軍先後配合警方抓獲400多名各種類型的違法犯罪嫌疑人,破獲了200多起盜竊案,他也因此上榜「中國好人榜」。
「政法」家庭孕育出的「英雄夢」
郭昭軍從小對小偷小摸行為十分抗拒,夢想看到「天下無賊」的社會景象。他想是由於父親在檢察院工作,家人很多都在「公檢法」等部門,接受到一些正義的薰陶。
然而英雄情結的實現卻不總是光鮮亮麗的,奮不顧身的同時免不了有點「出糗」。早些年,郭昭軍正在街道追捕一個偷竊嫌疑人,未曾想對方跳到了尚未清淤的內河中,他毫不猶豫跟下去。郭昭軍說,當時泥濘沒過膝蓋,追進排汙水管時,只聽得前面扑打的水聲,爬到身上的蟑螂有一寸多長。
「配合警方抓到小偷後,都不好意思走上街道,身上被玻璃扎破的傷口兩個月才好。」郭昭軍笑說,連家中的阿姨都嫌棄得不願意洗髒衣服。
郭昭軍換上休閒行頭在街上巡邏。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受傷無數,經歷難忍的艱辛,往往也能迎來「高光時刻」。利用珠寶店裡人流量大、資金密集的特點,郭昭軍曾協助警方破獲重大案件:在店裡識破「克隆銀行卡」案件嫌疑人,由此抓獲60人的涉案團隊;先後協助查獲涉案金額1700多萬元。
「其實每個人都想抓小偷,迫於專業或能力方面的限制。」郭昭軍說。
成立民間反扒志願者隊伍
2015年的漳州「兩會」上,身為政協委員的郭昭軍提交了一份提案並獲得通過——成立民間反扒志願者隊伍。龍溪獵鼠反扒志願者大隊從此嶄露頭角。
這支常年在街頭巷尾盯防不法行為的隊伍目前有近70人,「獵鼠」範圍從街道擴大到整個城區。為溝通方便,隊長郭昭軍和朋友們建立了一個「龍溪獵鼠」微信群,一旦收到實時定位,就是行動開始時。
郭昭軍和朋友們建立了一個「龍溪獵鼠」微信群以便溝通。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並肩作戰,我們放心把後背交給對方。」郭昭軍說,這些「獵鼠人」平時是警察、搏擊俱樂部館長、企業主、農民、養殖戶等,後來還加入「改邪歸正」的人,「他們的線索會更多。」
除了發現制止偷竊行為外,他們還自發進行午夜巡邏,時常到凌晨五、六點。多年的抓捕閱歷,使他們練就「火眼金睛」,一個眼神、表現和動作,就能判斷出對方是否有嫌疑。
為了更合法、更合理,獵鼠大隊要等到違法犯罪行為發生,才能行使正義,有時一蹲點就是好幾天,到半夜,反而被民眾誤認為是小偷。郭昭軍哭笑不得,「我在小區裡盯著暗處的嫌疑人,樓上的居民看著『鬼鬼祟祟』的我。」
龍溪獵鼠反扒志願者大隊發現制止偷竊行為。受訪者供圖
具備法律知識、膽量,還兼具體力與技巧,不斷與嫌疑人鬥智鬥勇。郭昭軍說,這支反扒隊伍成立以來,共抓獲570多個犯罪嫌疑人,皆為協助警方抓獲或在合法範疇內安全抓獲。
郭昭軍的朋友圈。
幾位核心成員名副其實地成為了「竊賊剋星」,其頭像甚至曾出現在違法犯罪團夥的黑板上。幾年來,「龍 溪獵鼠」的招牌更加響亮,利用微信視頻號在網絡上傳播正能量,獲得不少網友點讚。
龍溪獵鼠反扒志願者大隊發現制止偷竊行為。受訪者供圖
「多穿紅馬甲,對人有好處」
珠寶港商,午夜行動,盜賊剋星……這些標籤使郭昭軍仿若一位從警匪片和商戰片裡走向現實的人物角色。
一件志願者的「紅馬甲」讓他接上「地氣」。
郭昭軍。受訪者供圖
「多穿紅馬甲,對人有好處。」這是郭昭軍的樸實哲言。作為漳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他說當志願者會上癮,「穿上紅馬甲那一刻,我的內心是充實的,感到驕傲和自信。」
穿上紅馬甲的郭昭軍與小夥伴。受訪者供圖
這二十多年,郭昭軍感受最深的是民眾對「紅馬甲」態度的改變:以前被嬉笑為「傻」,現在都豎起大拇指。「社會的文明氛圍變好,治安好了非常多。」郭昭軍感受著盜竊高峰期時,一年抓獲200多個嫌疑人,現在城區的電動車盜竊行為幾乎絕跡。
除了捉賊,郭昭軍也積極參與志願活動。受訪者供圖
如今,白天經營著珠寶店,與「獵鼠」隊員在搏擊館訓練,開展反盜竊普及、教授基礎防身術,晚上則開啟「獵鼠」行動,郭昭軍樂此不疲。
郭昭軍與「獵鼠」隊員在搏擊館訓練。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夜幕照常降臨,郭昭軍和他的夥伴們行動起來,這座古韻小城則靜待黎明破曉。
郭昭軍換上休閒行頭在街上巡邏。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作者:張金川 龔雯 吳晟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