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丹溪心法》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有人說,中醫治病,靠的是嘴。
我想說,中醫治病,靠的是實效。真正的中醫治病,從來不靠嘴。很多臨床大家,是不善於表達的。
他們在收集到足夠的患者信息後,去繁就簡,認真考量,理出思路,然後遣方用藥,一擊即中。
我以前,就遇上過這麼一個杏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遼寧地界的一個老中醫。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我省去他的名字。
老人家前幾年去世了,但留下了不少佳話。
這個人啊,說話結巴。尤其是著急的時候,結巴起來能讓人抓狂。
所以,這個人在看病的時候就少說話。
有一回,他遇上一個患者,毛病是坐骨神經痛。
患者自述,從前有一次淋雨,回到家之後不久,腰腿疼痛,主要是左腿,彎曲受限。生活勉強能自理,但是非常難受。
這老中醫先看舌脈,發現苔黃黃膩,脈弦緊。於是張口就問——
尿,黃不?患者說,黃。
嘴,苦不?患者說,苦。
接下來,老中醫不做聲了,就一個勁兒點頭。
不多時,開了一個配伍。方見:蒼朮、秦艽、黃柏、乳香、沒藥各10克,當歸、丹參各18克,牛膝15克。水煎服。
從前到後,總共2分鐘不到。
患者當時就合計,你也不仔細檢查我,就問我尿黃不黃,嘴苦不苦,然後上來就開配伍,這能行嗎?
不過,拿來藥,他還是嘗試著服用了。結果,5劑之後,疼痛大減。再用5劑,諸證息平,生活完全自理。
這患者佩服得五體投地,逢人就說,這可真厲害,不說話,不用問,一下就把病治好了。
其實,要我看,文中的醫師雖然話不多,但是都問中了要害。這方子的配伍和思路,都是十分明確的。
來,我給你講一講,你就知道了。
讀者朋友,你得知道,這個坐骨神經痛啊,中醫裡頭叫做「痺證」。
它的病因,中醫給歸納出很多。其中,溼熱下注算是比較常見的一個。
就是說,溼熱之邪下注到雙腿,阻滯經脈,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腰腿部疼痛。
其實,這個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尤其是南方地區,更多見。患者多是因為淋雨,或者生活環境潮熱,鬱久化熱導致疾病發生。還有一些人,是屬於飲食不節,體內溼熱鬱積,日久下注雙腿。主要表現就是舌紅,苔黃膩。在疼痛劇烈的時候,脈象是弦緊的。
這樣的人,往往伴隨兩個特點。第一個,尿黃。溼熱之邪滲入下焦,尿液就發黃。第二個,口苦。溼熱之邪阻滯肝膽,嘴裡頭就苦。所以說,尿黃口苦,是不少中醫辨治溼熱證的要點。
所以你看,上文中的醫師,真的是半句廢話沒有,直接問到點子上。這是經驗的寫照啊。
怎麼辦?自然要清除溼熱。在這個基礎上,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止痛。
醫案裡的配伍啊,我解釋一下,其實是朱丹溪的《丹溪心法》裡記載的「二妙散」化裁。二妙散,組成是蒼朮和黃柏。蒼朮燥溼,黃柏清熱燥溼。兩者是除溼熱的標準方。在二妙散的基礎上,後人加了一個川牛膝,就是三妙丸。再加一個薏苡仁,就是四妙丸。
在蒼朮、黃柏的基礎上,醫案裡頭,用秦艽祛風除溼,用懷牛膝補益肝腎、強健腰膝,用乳香和沒藥止痛,用當歸、丹參來養血活血。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我說,這是朱丹溪老方子再立新功的典型案例。
我把這個寫出來啊,供我的讀者借鑑、參考。其實,二妙散化裁治療坐骨神經痛,可以說是中醫臨床的常規操作了。大家如果把這裡的道理弄懂,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幫助。文中配伍,如果您感興趣,必須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借鑑應用,以免藥不對症,徒生他患。
最後,我想說,中醫治病,靠的是準確辯證,靠的是對古方的精深理解,和對中藥的徹底熟悉。它不靠嘴,不靠忽悠。你看哪個好中醫治病的時候,喋喋不休啊?也許,就是問那麼一兩句話,就起到了撥雲見日、明確思路之效。
好了,就說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