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

2021-03-05 湘雅數位化科技館

1.髂外動脈

external iliac artery

起始部的前方有輸尿管跨過,其外側在男性有睪丸動、靜脈及生殖股神經與之伴行,至其末段的前方有輸精管越過。在女性,髂外動脈起始部的前方有卵巢動、靜脈越過,其末段的 前上方有子宮圓韌帶斜向越過。髂外動脈近腹股溝韌帶處發出腹壁下動脈和旋髂深動脈,後者向外上方貼髂窩走行,分布於髂肌和髂骨等。髂總動脈及髂外動脈的投影:自臍左下方2cm處至髂前上棘與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 間的連線,此線的上1/3段為髂總動脈的投影;下2/3段為髂外動脈的投影。上、中1/3交界處即為骼內動脈的起點。

2.髂外靜脈

external iliac vein

股靜脈的直接延續,其屬支為腹壁下靜脈

3.膀胱上動脈

Superior vesical artery

起自髂內動脈的臍動脈近側部,向內下方走行,分布於膀胱上、中部。

4.輸尿管

ureter

上接腎盂,下連膀胱,是一對細長的管道,呈扁圓柱狀,管徑平均為0.5~0.7釐米。成人輸尿管全長25~35釐米,位於腹膜後,沿腰大肌內側的前方垂直下降進入骨盆。輸尿管有三個狹窄部:一個在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起始處),一個在越過小骨盆入口處,最後一個在進入膀胱壁的內部。這些狹窄是結石、血塊及壞死組織容易停留的部位。女性輸尿管則越過子宮頸外側至膀胱。

5.子宮

uterus

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位於骨盆腔中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子宮大小與年齡及生育有關,未產者約長7.5cm、寬5cm、厚3cm,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展,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宮體與宮頸比例因年齡而異,嬰兒期為1:2,青春期為1:1,生育期為2:1。子宮正常稍向前彎曲,前壁俯臥於膀胱上,與陰道幾乎成直角,位置可隨膀胱直腸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變。 子宮壁由外向內為漿膜、肌層及黏膜(即內膜)三層

6.膀胱

bladder

為錐體形囊狀肌性器官,位於小骨盆腔的前部。成年人膀胱位於骨盆內,為一貯存尿液的器官。嬰兒膀胱較高,位於腹部,其頸部接近恥骨聯合上緣;到20歲左右,由於恥骨擴張,骶骨角色的演變,伴同骨盆的傾斜及深闊,膀胱即逐漸降至骨盆內。空虛時膀胱呈錐體形,充滿時形狀變為卵圓形,頂部可高出恥骨上緣。成人膀胱容量為300~500ml尿液。膀胱底的內面有三角形區,稱為膀胱三角,位於兩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三者連線之間。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內口,膀胱三角的兩後上角是輸尿管開口的地方。

7.髂內動脈

internal iliac artery

為一短幹,長約4cm,於骶髂關節前方由髂總動脈分出後,斜向內下進入盆腔。其前外側有輸尿管越過,後方鄰近腰骶幹,髂內靜脈和閉孔神經行於其內側。主幹行至坐骨大孔上緣處一般分為前、後兩幹,前幹分支多至臟器,後幹分支多至盆壁。髂內動脈按其分布,又可分為壁支與髒支

壁支:

(l)髂腰動脈:起自後幹,向後外方斜行,分布於髂髂骨、髂腰肌、腰方肌和脊髓等。

(2)骶外側動脈:起自後幹,沿骶前孔內側下行,分布於梨狀肌、尾骨肌、肛提肌和骶管內諸結構。

(3)臀上動脈:起自後幹,多在腰骶幹與第1骶神經之間,向下穿梨狀肌上孔至臀部,分布於臀肌及髖關節。

(4)臀下動脈:起自前幹,多在第2、3骶神經之間,向下穿梨狀肌下孔至臀部,分布於鄰近結構。

(5)閉孔動脈:起自前幹,與同名靜脈和神經伴行,沿盆側壁經閉膜管至股部,分布於鄰近諸肌及髖關節。該動脈穿閉膜管前尚發出一恥骨支,與腹壁下動脈 的恥骨支在恥骨上支後面吻合,有時吻合支粗大,形成異常的閉孔動脈,出現率佔17.95%,行經股環或腔隙韌帶的深面,向下進入閉膜管。在施行股疝手術需切開腔隙韌帶時,應特別注意有無異常的閉孔動脈,避免傷及,以防出血。

髒支包括膀胱上動脈、膀胱下動脈、子宮動脈、臍動脈、直腸下動脈以及陰部內動脈等。骶正中動脈亦分布於盆部。

8.坐骨神經

nervi ischiadicus

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坐骨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橫過閉孔內肌,上下孖(音同「子」,雙、對的意思)肌及股方肌的後方,支配這些肌肉,並沿大收肌後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之間下降,途中發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經在到膕窩以後,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隱神經支配區以外的小腿與足的皮膚感覺。

相關焦點

  • 坐骨神經損傷
    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坐骨神經的損傷很多發生在神經近端,即坐骨切跡、臀部和大腿的水平。多數病例伴有骨折、局部挫傷或撞擊傷。應用解剖坐骨神經由L4、L5、S1的前後支,S2脊神經以及S3的前支共同組成。其中前支形成脛神經支,後支形成腓神經支,兩者共同組成坐骨神經。
  • 專題神經篇——坐骨神經及脛神經
    坐骨神經為全身最粗大的神經,可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兩部分,腓總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骶神經的後股;脛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3骶神經的前股。此兩部合併,包在一個總的結締組織鞘內,成為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一般自梨狀肌下孔穿至臀部,被蓋於臀大肌深側,約在坐骨結節和大轉子之間中點處下降,繼經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後面至股部。
  • 坐骨神經痛大破解
    作為人體內最粗大的神經,坐骨神經是一條很容易受損的神經。很多人認為坐骨神經痛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導致的根性坐骨神經擠壓,其實很多坐骨神經痛的病人並非如此。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位於臀部深處的梨狀肌緊繃發炎也是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問題之一。
  • 精進專題神經篇——坐骨神經及脛神經
    坐骨神經為全身最粗大的神經,可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兩部分,腓總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骶神經的後股;脛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3骶神經的前股。此兩部合併,包在一個總的結締組織鞘內,成為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一般自梨狀肌下孔穿至臀部,被蓋於臀大肌深側,約在坐骨結節和大轉子之間中點處下降,繼經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後面至股部。
  • 案例庫 | 骨傷科: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坐骨神經」號稱「五嶽之尊」,為人體最粗大的神經,在起始部分可達2cm粗,起於腰骶部的脊髓,由腰神經和骶神經共同組成(來自腰4~腰5神經和骶1~骶3神經根),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管司下肢的感覺和運動。
  • 【神經疼痛】坐骨神經痛大破解,值得收藏!
    腰椎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這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其實就解剖位置來說,椎間盤突出是壓迫到神經根,而非坐骨神經。神經根被壓迫會產生皮節痛(dermatome),而每一節神經根支配不同的皮節。支配大腿後側、小腿後側與腳底的神經根,包括腰椎4、5節與薦椎1、2、3節,因此若是這幾節神經根壓迫也會出現「坐骨神經痛」。腰椎椎間盤突出不會壓到坐骨神經,但會產生「坐骨神經痛」,這是定義的問題。
  • 坐骨神經——不要痛
    (自己感覺很嚴肅)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病,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多種症狀表現症候群,臨床上非常常見,很多都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的,患者經常體驗到一種貫穿臀部並向下延伸到腿部後方的疼痛感。然額,坐骨神經痛並不一定起源於腰椎,骨盆或臀部受傷、坐骨神經受到直接的壓力,都會引發坐骨神經痛。這種疼痛或輕微,或嚴重,有時會引起腿部發麻,行動不便,甚至嚴重到下不了床!
  • 坐骨神經痛中西醫的治療
    1、「坐骨神經痛」疾病概述:「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2、「坐骨神經痛」病因病理:坐骨神經由腰5~骶3神經根組成。坐骨神經是由腰4-5神經和骶1-2神經的前支組成,由椎間孔發出後,走行於骨盆後側,在梨狀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粗隆與坐骨結節之間,沿大腿後側向下行,在窩上角處分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容易受到損傷,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於各種原因的刺激和壓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 坐骨神經和肩胛上神經體表定位
    坐骨神經來源坐骨神經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來自腰4~腰5神經和骶1~骶3神經根,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
  • 坐骨神經的超聲檢查和定位
    有許多方法可用於坐骨神經阻滯,但都依賴於在穿刺進針前坐骨神經位置的體表解剖標誌劃線定位。骨骼是很容易在超聲波上識別的且很難穿透的強回聲結構。當超聲波束遇到骨骼時,反射信號產生線性的高回聲(亮)骨皮質骨影和近似無回聲(暗)骨髓質骨影。超聲成像也可以識別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比臂叢神經更粗大,但位置更深。經典的「Labat入路」的目的是瞄準臀部區域的坐骨棘附近的坐骨神經。
  • 坐骨神經痛的按摩手法
    想要了解更多養生知識,請關注:正杰匯盈傳媒(每日更新)坐骨神經痛的按摩手法1、坐骨神經痛的按摩手法坐骨神經痛的按摩方法有按揉志室,位於腰部,在第二腰推棘突下方左右約2寸處,用大拇指按揉腰部的志室大約2分鐘。
  • 坐骨神經痛大破解(值得收藏)
    「坐骨神經痛」這個名詞,因為某知名廣告的介紹,已廣為人知。那麼,到底「坐骨神經」在哪裡呢?到底什麼是「坐骨神經痛」呢?「坐骨神經痛」是什麼?其實在經過數十年大家對「坐骨神經痛」這個名詞的濫用後,現在的「坐骨神經痛」泛指一種症狀,而非診斷。只要是腰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側至腳底的神經痛,皆可用此名詞稱呼。腰椎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這是另一個常見的迷思。其實就解剖位置來說,椎間盤突出是壓迫到神經根,而非坐骨神經。
  • 全身最長、最粗的神經 | 坐骨神經
    3骶神經前支發出,自梨狀肌下孔出盆腔至臀部,位於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的中點下降,此處在臨床上作為坐骨神經的壓痛點。體表投影:坐骨神經的體表投影為自大轉子尖至坐骨結節之間的中點向下至膕窩上角的連線。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的關係:
  • 坐骨神經痛 小心是梨狀肌症
    坐骨神經痛 小心是梨狀肌症小廷是熱愛跑步的大學生,有一天覺得臀部劇烈疼痛,且感覺小腿後側有刺麻感,原以為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經過幾個月的腰部牽引都無效,最後才發現是「梨狀肌症後群」。梨狀肌是臀部深層的肌肉,由於坐骨神經會由梨狀肌旁通過到下肢,如果梨狀肌過度使用或拉扯受傷,就會引起腫脹壓迫到坐骨神經。
  • 坐骨神經痛之康復訓練
    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通常會感到下肢出現痛楚,而痛楚的部位則視乎那一條神經根受壓,並伴隨麻痺的感覺。嚴重時,甚至出現下肢肌肉力量減弱、肌肉萎縮、皮膚感覺麻木及肌腱反射下降等等。長期坐立及過度勞動的工作,加上缺乏適當的休息,使脊椎承受極大的壓力及負荷,這些日積月累的勞損,都會加劇腰背退化的速度,而大大增加患上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坐骨神經線 (Sciatic Nerve)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一組神經線,它是由五條神經根匯集而成:第四、五腰神經根(L4 ,L5)及第一、二、三神經根(S1, S2, S3) (圖一)。
  • 梨狀肌與坐骨神經位置關係,大多數坐骨神經痛都與這個肌肉有關
    而坐骨神經途徑梨狀肌底下,一直延伸到大腿後側至足底。所以,如果梨狀肌出現緊張、僵硬甚至是損傷時,可能會刺激或壓迫底下的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症狀: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臀部有壓痛感、坐下時會引起疼痛,也就是梨狀肌症候群。
  • 日本鐵塔牌坐骨神經痛丸
    生產廠商:日本杏林藥業株式會社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病的起因: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於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乾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經行程上,病因有 骼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症候群、臀肌注射不當以及糖尿病等。服用方法:每日1-2次,每次1-2粒。飯後溫水服。
  • 正確認識坐骨神經疼(整理篇)
    (推薦搜尋引擎用詞: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疼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治療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症狀 坐骨神經炎 坐骨神經疼痛 坐骨神經病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症狀 孕婦 坐骨神經 孕婦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怎麼辦如何治療坐骨神經痛)2、坐骨神經痛有幾種?坐骨神經痛可分原發和繼發兩種。
  • 有一種痛,叫「坐骨神經痛」!
    如果這樣,那千萬不要大意,可能坐骨神經痛已經找上你了。坐骨神經是全身最粗大、最長的神經,匯集下背部神經分支,經臀部向下延伸,沿大腿後側往下走,在膝蓋處分支,再通往腳底,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部分、大腿後側肌肉、小腿及腿部肌肉的所有神經連接。坐骨神經痛是指以坐骨神經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臨床症候群,它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都會出現的一種症狀。
  •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怎麼辦?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患者常有較長期的反覆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腰椎間盤突出與坐骨神經痛密不可分坐骨神經是由第4、5腰神經和第1、2、3骶神經前支組成,坐骨神經痛通常是指由於某種原因的刺激和壓迫導致沿坐骨神經走行及分布區的放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