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和肩胛上神經體表定位

2021-03-04 針刀解剖論壇

坐骨神經來源

坐骨神經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來自腰4~腰5神經和骶1~骶3神經根,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坐骨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橫過閉孔內肌,上下孖(音同「子」,雙、對的意思)肌及股方肌的後方,支配這些肌肉,並沿大收肌後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之間下降,途中發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經在到膕窩以後,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隱神經支配區以外的小腿與足的皮膚感覺。




坐骨神經走形

1、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梨狀肌下孔)穿出,抵達臀部


2、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橫過閉孔內肌,上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後方,支配這些肌肉,並沿大收肌後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之間下降,在到膕窩以後,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3月12日】針刀臨床技能進展(臨床+實操+解剖)系列研修班

梨狀肌起於第2、3、4骶椎前面,分布於小骨盆的內面,經坐骨大孔入臀部,止於股骨大轉子後面。

坐骨神經體表定位

髂後上棘與坐骨結節之間的連線分為3等份,在其上、中1/3交接處做一點A,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的連線也分為3等份,其內、中1/3交接處又做一點B,以上兩點之間做一微向外突的弧線經臀橫紋至膕窩上角,即為坐骨神經的表面投影。


坐骨神經出梨狀肌處的定位

大轉子(A),髂後上棘(B),坐骨結節(C),D為A和B的中點。AB連線在梨狀肌上緣。D點垂直向下3-5cm為坐骨神經。可以做坐骨神經阻滯定位。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3月12日】針刀臨床技能進展(臨床+實操+解剖)系列研修班

膕窩處坐骨神經定位

在膕窩皮膚皺褶處劃線,並向頭側作中垂線,中垂線上 8cm 處向外側 1cm



易損傷部位

1、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因急、慢性損傷,或加上解剖上變異,致易發生損傷性炎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腿痛。


2 、上/下孖(mā)肌,股方肌,閉孔內肌刺激壓迫坐骨神經.【西安第四軍醫大學●3月12日】針刀臨床技能進展(臨床+實操+解剖)系列研修班




3、 股二頭肌壓迫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損傷機制

其路徑 由骨、肌腱、肌纖維及韌帶圍成, 當坐骨神經在通道行程中受到如外傷或寒冷等刺激因素引起的深層軟組織的炎症、局部滲出、水腫使組織內壓升高, 深部伴行靜脈淤血, 壓迫神經尤其是近端的坐骨神經滋養血管時, 即可出現相應較頑固的坐骨神經痛症。

相關焦點

  • 坐骨神經的超聲檢查和定位
    有許多方法可用於坐骨神經阻滯,但都依賴於在穿刺進針前坐骨神經位置的體表解剖標誌劃線定位。骨骼是很容易在超聲波上識別的且很難穿透的強回聲結構。當超聲波束遇到骨骼時,反射信號產生線性的高回聲(亮)骨皮質骨影和近似無回聲(暗)骨髓質骨影。超聲成像也可以識別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比臂叢神經更粗大,但位置更深。經典的「Labat入路」的目的是瞄準臀部區域的坐骨棘附近的坐骨神經。
  • 體表神經解剖大全
    坐骨神經來源坐骨神經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來自腰4~腰5神經和骶1~骶3神經根,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坐骨神經出梨狀肌處的定位大轉子(A),髂後上棘(B),坐骨結節(C),D為A和B的中點。AB連線在梨狀肌上緣。D點垂直向下3-5cm為坐骨神經。
  • 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下神經
    肩胛背神經(dorsal scapular nerve)(C4,5)發自神經根,穿中斜角肌,在肩胛骨與脊柱間下行,支配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三、肩胛上神經肩胛上神經 (suprascapular nerve)(C5,6)發自上幹,位於臂叢的上側,向上外方行,經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面,至肩胛切跡處,與肩胛上動脈鄰接。此動脈經肩胛橫韌帶上方至岡上窩,然後轉至岡下窩。
  • 體表神經解剖大全,趕快收藏!
    坐骨神經體表定位髂後上棘與坐骨結節之間的連線分為3等份,在其上、中1/3交接處做一點A,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的連線也分為3等份,其內、中1/3交接處又做一點B,以上兩點之間做一微向外突的弧線經臀橫紋至膕窩上角
  • 梨狀肌與坐骨神經位置關係,大多數坐骨神經痛都與這個肌肉有關
    梨狀肌連接骶骨和股骨,是髖部外側迴旋肌,起著穩定骨盆、幫助髖部外旋、外展與伸展,以及控制腳步向外邁開的作用。而坐骨神經途徑梨狀肌底下,一直延伸到大腿後側至足底。所以,如果梨狀肌出現緊張、僵硬甚至是損傷時,可能會刺激或壓迫底下的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症狀: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臀部有壓痛感、坐下時會引起疼痛,也就是梨狀肌症候群。肌肉起止點:起自骶骨兩側的盆面s2--s5骶椎體骶前骨外部分,肌纖維向外集中經坐骨大孔出小骨盆至臀深部繞過髖關節囊的後面。止於大轉子內上方。
  • 第 2 頸神經後支(枕大神經體表定位)
    枕大神經為第 2 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走形第 2 頸神經後支粗大,於寰椎後弓與樞椎椎板之間, 經頭下斜肌下方穿出,分為較小的外側支和較大的內側支 。內側支即枕大神經,先斜向後內上, 穿過頭半棘肌,斜向外上,神經幹與後正中線的夾角為40 °,在斜方肌腱膜深面潛行2. 4cm後,穿出該肌腱膜及項部深筋膜至皮下。
  • 【視頻】腋神經
    四邊孔上界:小圓肌,肩胛骨外緣,肩胛下肌,肩關節囊。下界:大圓肌和背闊肌。內側界: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緣。外側界:為肱骨外科頸。四邊孔症候群旋肱後動脈和腋神經在四邊孔處受壓後所引起的一臨床症候群。表現肩臂外側的感覺障礙和三角肌功能受限
  • 屍體解剖——腋神經
    組成和走行:主幹延伸為肌支;而部分纖維自三角肌後緣淺出為延續為皮支,稱為臂外側上皮神經。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圓肌。皮支:分布於肩部和臂外側區上三分之一部的皮膚。腋神經損傷主要表現:臂不能外展;臂旋外力減弱;肩部及臂外側區上1/3部皮膚感覺障礙;腋神經損傷時間長的時候,由於三角肌萎縮,肩部骨突聳出,肩部失去圓隆的外觀。
  • 全身最長、最粗的神經 | 坐骨神經
    3骶神經前支發出,自梨狀肌下孔出盆腔至臀部,位於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的中點下降,此處在臨床上作為坐骨神經的壓痛點。上孖肌、閉孔內肌腱、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後面、臀下動脈及股後皮神經的外側至股部。在股後部,坐骨神經於大收肌與股二頭肌長頭之間,下降至膕窩。一般於膕窩的上角處分為兩個終支:內側的脛神經和外側的腓總神經。
  • 神經解剖——副交感神經
    ②周圍神經節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經由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前根和脊神經一起出椎間孔後離開脊神經,到達交感幹神經節。一部分在節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離開交感幹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到四肢和體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幹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不再加入脊神經,而在各動脈周圍形成神經叢,隨動脈分布到頭、頸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體。
  • 坐骨神經
    髂外動脈近腹股溝韌帶處發出腹壁下動脈和旋髂深動脈,後者向外上方貼髂窩走行,分布於髂肌和髂骨等。髂總動脈及髂外動脈的投影:自臍左下方2cm處至髂前上棘與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 間的連線,此線的上1/3段為髂總動脈的投影;下2/3段為髂外動脈的投影。上、中1/3交界處即為骼內動脈的起點。
  • 專題神經篇——坐骨神經及脛神經
    坐骨神經為全身最粗大的神經,可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兩部分,腓總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骶神經的後股;脛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3骶神經的前股。此兩部合併,包在一個總的結締組織鞘內,成為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一般自梨狀肌下孔穿至臀部,被蓋於臀大肌深側,約在坐骨結節和大轉子之間中點處下降,繼經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後面至股部。
  • 坐骨神經痛大破解
    作為人體內最粗大的神經,坐骨神經是一條很容易受損的神經。很多人認為坐骨神經痛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導致的根性坐骨神經擠壓,其實很多坐骨神經痛的病人並非如此。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位於臀部深處的梨狀肌緊繃發炎也是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問題之一。
  • 坐骨神經損傷
    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坐骨神經的損傷很多發生在神經近端,即坐骨切跡、臀部和大腿的水平。多數病例伴有骨折、局部挫傷或撞擊傷。坐骨神經在盆部發出臀上神經和臀下神經,兩者從坐骨切跡出盆部,支配臀大肌和臀中肌。
  • 神經解剖——腰叢
    第4腰神經前支的餘部和第5腰神經前支合成腰骶幹向下加入骶叢。第4腰神經前支的餘部和第5腰神經前支合成腰骶幹向下加入骶叢。腰叢位於腰大肌深面,除發出分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還發出下列分支分布於腹股溝區及大腿的前部和內側部。
  • 坐骨神經痛中西醫的治療
    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於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乾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經行程上,病因有骶骼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症候群、臀肌注射不當以及糖尿病等。3、「坐骨神經痛」臨床表現:本病男性青壯年多見,單側為多。
  • 精進專題神經篇——坐骨神經及脛神經
    坐骨神經為全身最粗大的神經,可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兩部分,腓總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骶神經的後股;脛神經起於第4、5腰神經及第1、2、3骶神經的前股。此兩部合併,包在一個總的結締組織鞘內,成為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一般自梨狀肌下孔穿至臀部,被蓋於臀大肌深側,約在坐骨結節和大轉子之間中點處下降,繼經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後面至股部。
  • 神經篇——肩胛背、胸長神經
    1.神經走行:主要支配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起自第5頸神經,也常接受一部分第4頸神經。在頸神經剛出椎間孔時發出,肩胛背神經為前斜角肌所掩蓋,向後下方越過中斜角肌表面(或穿過該肌)與副神經並行,至肩胛提肌前緣,經該肌和菱形肌的的深側,沿肩胛骨內側緣下降,到肩胛骨下角,分布於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
  • 【神經疼痛】坐骨神經痛大破解,值得收藏!
    腰椎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這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其實就解剖位置來說,椎間盤突出是壓迫到神經根,而非坐骨神經。神經根被壓迫會產生皮節痛(dermatome),而每一節神經根支配不同的皮節。支配大腿後側、小腿後側與腳底的神經根,包括腰椎4、5節與薦椎1、2、3節,因此若是這幾節神經根壓迫也會出現「坐骨神經痛」。腰椎椎間盤突出不會壓到坐骨神經,但會產生「坐骨神經痛」,這是定義的問題。
  • 人體肌肉的起止、功能及神經支配
    神經支配:肩胛上神經。血管供應:肩胛上動脈。 5 崗下肌:起自崗下肌筋膜,止於肱骨大結節。功能:肩關節外展、外旋。神經支配 : 肩胛上神經。血管供應:旋肩胛動脈,肩胛上動脈。 6 .小圓肌:起自肩胛骨外緣中份,止於肱骨大結節下端。功能:肩肱外旋。神經支配:腋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