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冰箱的古代,中國人是如何貯存食物的?

2020-12-14 蘇家酒窖

沒有冰箱的古代,中國人是如何貯存食物的?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那點事兒無疑是人們日常生活裡的頭等大事,日前,宅家多日的人們紛紛開始了各種各樣對美食的嘗試,然而,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在家待久了便極容易「坐吃山空」,那聰明的古人是如何貯存食物的呢?本篇中我們將探尋古時的食物儲存方法,看看古人如何「秋收冬藏」。

(一)酸菜的秘密——醃製。

在北方地區,歷來有儲備蔬菜過冬的傳統,酸菜、醃蘿蔔更是飯桌上長盛不衰的寵兒,「小雪醃菜,大雪醃肉」,醃製無疑是北方人民保藏食物的主要方式,要是家裡沒個泡菜罈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北方人。

在《詩經·邶風·匏有苦葉》中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記載, 「旨蓄」在句中就是醃製的酸菜、泡菜,可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酸菜已然出現,《詩經·信南山》中亦記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其中的廬和瓜指蔬菜,剝和菹指醃漬加工的方法,「菹」字亦有醃菜、酸菜之意,如《論衡·福虛》中「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

其時,種植技術並不發達,蔬菜的產出較少,因而醃製保藏十分重要,西周設有專門製作醃菜的官職,稱為「醢人」,所醃製的整棵酸菜稱為菹,根據醃製的蔬菜不同,又分為韭菹、菁菹、茆菹、葵菹、芹菹、筍菹和菭菹,用於王室食用或祭祖,但西周相關文獻中並沒有介紹製作方法,直至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才有所記載,書中詳細記載了十餘種菹菜、醬菜及製作方法,如湯菹法、鹹菹法、藏厥法、葫芹小蒜菹法等,是醬醃菜工藝史上極為重要的史料。

唐代,我國製作醬菜的技術更上一層樓,並隨著鑑真東渡傳到了日本,至今在日本仍然傳頌著「豆腐醬菜數奈良,來自貴國育聖鄉,民俗風氣千年久,此地無人不稱唐」的佳話。北宋名相範仲淹幼時家境貧寒,借讀於鱧泉寺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節省時間,每天只燒一鍋粥,待粥冷卻凝固後,用刀劃成四塊,一天兩餐,早晚各取兩塊,就著鹹菜吃,後人稱之為斷齏畫粥,一碗白粥搭配鹹菜,卻絲毫不減寒窗苦讀之志。

明清時醬醃菜水平達到了頂峰,上至皇族下至百姓無一不愛。 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蓄以御冬」,袁枚則在《隨園食單》中詳細地記載了冬季醃菜的做法:「醃冬菜黃芽菜,淡則味鮮,鹹則味惡。然欲久放非鹽不可。常醃一大壇三伏時開之,上半截雖臭爛,而下半截香美異常,色白如玉」,足見明清人民對蔬菜醃製已是駕輕就熟了。隨著南北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南方的醬醃菜也得到了發展,烏江涪陵榨菜、浙江的五香大頭菜,安徽九華山的糖冰姜等等,皆是膾炙人口的佐餐副食品。家中常見的酸菜竟也有如此悠久的歷史,並不斷創新與發展,我國當屬美食大國。

提到醃製保藏,還有一種食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蜜餞。蜜餞,又名糖色,是江南馳名已久的時令小吃。早在商代就有了用梅子做調味品的記載,《商書》中記載:「若作和羹,爾維鹽梅」,鹽梅就是將青梅加鹽醃製並曝曬,使鹹味與梅子絲絲入扣,這種經過鹽漬和曝曬的梅子,雖是酸鹹之味,但其製作方法卻與蜜餞極為相似,因而有學者推測商代是蜜餞的最早起源。

青梅煮酒論英雄

而真正的蜜餞,則要在人工養蜂較為興盛時才能產生。漢朝時期正處太平盛世,社會安定,經濟開始穩定發展,養蜂業逐漸興起,加之果品加工工藝的進步,蜜餞的製作有了原料和技術的雙重加持。《三國志》中「亮後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其中的蜜漬梅應指蜜餞。但此時的人工甜味劑仍比較匱乏,果脯、蜜餞等只能是達官貴人享用的高級食品。

唐宋時期,由於蔗糖製作工藝的傳入,果脯加工工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據史料記載,宋高宗趙構御宴上的雕花青梅,色澤翠綠、酸甜可口,一刀切開,儼然鏤空玉珠,其品相之精美、風味之絕妙,光是文字記載就已令人垂涎欲滴。不僅雕花工藝用於蜜餞加工,製作蜜餞的原料比之從前也增加不少,彼時長江流域與華南諸省均有大面積枇杷栽培,宋劉子翠云:「萬顆金丸綴樹稠,遺恨漢苑識風流。」可見其多其美。

豐富的原料、精湛的工藝使得雕花蜜餞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飲食果子》中載:「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載:「蜜金橘、蜜木瓜、蜜林擒……」明代中期以後,杭州蜜餞已是「風靡兩京」的時令小食,藉助京杭大運河遠銷蘇州、南京等地,直至京城。清初地方志記載,當時的糖色主要為糖制、蜜浸兩類。近代,流傳下來的有糖水青梅、糖水枇杷、話梅、杏脯等幾十味,而「糖水青梅」被譽為蜜餞之首,在《隨園食單》、《陶庵夢憶》都有記載。今日的果乾已成為我們休閒娛樂的絕佳副食,其種類之多、風味之美,還真得感謝古人之靈心妙用啊。

(二)臘肉的濃鬱——風乾。

說完了果蔬,不妨來看看肉糜。與醃製而成的酸菜、蜜餞不同,古時人們多採用晾曬、風乾的方式,即脫水之法來保存肉類,風乾肉、臘肉便是其中的代表,將新鮮肉類切割煮熟、調味風乾後,肉乾便製成了。其風味美妙、易於保存的優點迅速獲得了人們的青睞,並躋身於「八珍」之中,八珍中有一名為「熬珍」,是指牛肉、鹿肉等經過捶打,使筋骨軟糯有嚼勁,再佐以姜、桂等調料,用小火慢慢烘乾而成的肉乾,與現代的肉脯大為相似,雖風味欠佳,卻是當時廣受歡迎的食品,是出門遠行、佳節盛宴必不可少的美食。

脩,是肉乾的別稱之一,束脩,指十條肉乾。西周時期,束脩可用於饋贈上下級和親友。《禮記·少儀》有云:「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時至春秋,束脩有了新的內涵。孔子創辦私學,學生入學要有敬師之禮。《論語·述而》記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用束脩作為學費,既體現了他對禮儀的追求,又體現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自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成為百家之首,儒家學子紛紛效仿先師,執禮束脩成為敬師授業的代名詞,束脩之禮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聯結。

自宋代之後,臘肉已經成為宮廷貢品和百姓春節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民間素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臘肉」的說法,由於南方溼熱的氣候,肉類不易保存,人們對臘肉情有獨鍾。作家梁實秋言湖南的臘肉最出名,此言不虛。建安二十年,曹操兵發漢中攻打張魯,張魯兵敗後被迫南下,行至紅廟塘時,百姓感激於他素日的照顧,為其提供酒食,但其時並無鮮肉,便是用臘肉所代替。如今,煙燻臘肉已經成為湖南的特色佳餚,享負盛名。如今,臘肉已然成為一項傳統美食,佔據冬日餐桌上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美酒和冰塊的居所——窖藏。

除醃製、晾曬以外,窖藏也是至關重要的食物保存方式。窖藏又分為地窖和冰窖兩種,地窖更易於獲得,故而在民間使用更為普遍,其歷史淵源也更加悠久。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前仰韶時代,半地穴式房屋開始出現在黃河中遊地區,其依據用材簡易、冬暖夏涼的優點在北方地區廣受歡迎,儘管後來隨著建造工藝的進步被慢慢取締,但它仍然給了北方人們很好的啟示,例如利用地窖冬暖夏涼的特點來儲藏種子、果蔬等。

戰國時期的著作《荀子·富國》載:「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窌,窖也,掘地藏谷也。再如《呂氏春秋·季春》中云:「命有司,發倉窌,賜貧窮。」文字記載的地窖可謂源遠流長,至後代,地窖也不僅用於儲藏食材,另外一個用處便是釀酒。

窖藏使剛生產出的白酒進一步熟化,去掉其中的辛辣雜味,使酒的口感更加醇和濃厚,回味悠長,這也是如今窖藏白酒更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如今,城市中的人們大多居住在高樓大廈,地下室也便相當於「地窖」了,真正意義上的地窖則能在鄉下見到了,這項建造工藝從遠古文明陪伴人類至今,是人類探索自然的智慧結晶。

現代冰箱的發明,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然而保鮮乘涼並不是現代獨有的享受,古人早有冰窖之妙用。我國藏冰用冰的歷史極為悠久,《大戴禮記·夏小正》中記載:「頒冰。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三伏天時,朝廷會將藏冰作為禮物賞賜給士大夫,從中可以看出,冰塊系難得之物,唯有王室貴族才可享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記載,描述的就是其時的藏冰習俗。

根據《周禮·天官》記載,周代設有專門管冰的官吏,稱為「凌人」,凌人專管貯存天然冰,以供冷藏之用,其下屬員下士諸多,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管理機構。 「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每年農曆十二月至正月,在凌人監管下,冰者被帶往深山溪谷結冰之處,或者江河的冰面上鑿取冰塊,考慮到冰塊在運輸儲藏過程中會融化,故鑿取冰塊需取三倍於所需數量。寒冬臘月於嚴寒冰面採冰,冰者之辛勞不言而喻。

儲存天然冰,只需在冰室中鑿一口冰井,將新鮮稻草、蘆葦蓆子墊在井上,冰塊放入其中後再密封窖口,藏冰就結束了,原理和操作都非常簡單。第二年開春需要取冰時,還須首先舉行啟用藏冰的祭祀儀式,由天子主祭,《禮記·月令》記載:「仲春之月……天子乃鮮羔開冰」。鑿冰過程艱辛而耗費勞力,取冰用冰更是需要十足的儀式感,冰塊在生活中發揮的作用還真是不容小覷,不僅可以作為饋贈臣下的禮物,還有消暑、治病、食物防腐之用。《周禮》中還提到一種名為「鑑」的青銅器,時人先將冰放入鑑中,再裝入食物,利用冷藏實現保鮮,這可謂是最早的「冰箱」了。

天然冰時令有限,且耗費嚴重,唐代之前一直屬於貴族階層才能享受的物品,唐末火藥的發明使這種情況大有改觀,人們在開採火藥時發現,硝鹼在水中溶解時會吸收熱量,導致水溫降低凝結成冰,該發現使得人造冰開始出現,《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楊國忠命工匠打造冰山解暑,足以見其奢侈。此外,冰塊的使用也逐漸變得平民化、普遍化,唐宋市面上開始有冰凍綠豆湯、酸梅湯等消暑佳品,有的人家還專門製作大量冷凍食品出售,「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正是這種實況的寫照。南宋《東京夢華錄》中「州橋夜市」條載,夏月時,街市中皆賣「冰雪涼水」。

據說,元代忽必烈的宮殿中還出現了類似冰激凌的凍奶酪,經馬可·波羅介紹到西方後逐漸演化為今日的冰激凌,古人的創造能力不容小覷啊。迄於清代,《大清會典》中明文規定:各級官府「如藏冰不敷用,從市採買」,市冰之事,自隋至清已經相沿成習。綜上可見,古人用冰力求物盡其用,華夏先民的聰明睿智,由此也可見一斑。

除上述比較常見的四種保藏方法之外,古人還有許多實用的技術,如秦漢時期的井藏法,就是將蔬菜瓜果用籃子吊在井中,利用井中低溫保鮮;再如明代《七修類稿》中所記:「收臘月冰雪水,浸諸般青瓜果,可久。」用冰雪水浸泡來延長瓜果的保質期,「冬果」便是如此製成的;「好香油浸生鰣魚,雖盛暑中經月不變。」用香油來儲存魚類等等諸多方法。人們還根據不同食物的特性來選擇不同的儲藏方式,如藕要埋在陰涼的溼地或淤泥裡,乾果要裝在疏布縫製的袋子裡,掛在通風處……古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可真是想盡了辦法。

新鮮有術,看似不起眼的酸菜蘿蔔也有其歷史。許許多多的儲藏方式,有些源自民間智慧,如臘肉、醬菜,有些則是帝制下為了迎合皇族的產物,如藏冰冷飲,你是否有更好的保鮮方式或是家傳的秘制美食呢?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禾嘉,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你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的?
    現如今挨家挨戶都配備一臺冰箱,冰箱是四季必不可少的電器,有人甚至認為,冰箱是近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如果沒有冰箱,食物不能通過冷藏保鮮,人們也無法便捷的儲存食物,這會給生活增添許多麻煩。可是古代就沒有冰箱,人們該通過什麼來儲存食物呢?古代也沒有五彩繽紛的冷飲和冰激凌,他們在夏天又該如何解暑呢?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這些問題。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要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
    現在,家家戶戶都配有冰箱,冰箱是四季必備的電器,甚至有人說它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若無冰箱,食品不能冷藏保鮮,人們也無法方便地儲藏食品,給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古時候就沒有冰箱了,人們用什麼來儲存食物呢?遠古時代也沒有五顏六色的冷飲和冰淇淋,他們在夏天該怎麼解暑?下面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吧。
  • 哪個牌子冰箱最好 如何使用冰箱節能
    冰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家電之一,冰箱在家庭中的使用頻率非常的高。而且現在的冰箱已經不僅僅用於食品的儲存,更多的用途已經被冰箱所搭載。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使用,保證冰箱的節能情況,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一起去了解一下那個牌子冰箱最好跟如何使用冰箱節能吧。
  • 古代沒有冰箱,想吃冷飲咋整?
    其實早在先秦時代,古人便利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古人藏冰圖↑↑↑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來用,在沒有冰箱的當時,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古代的藏冰條件當然沒有現代人好,方法也比較簡單。有了這種技術,就大大促進了古代製冷市場的繁榮。民以食為天,製冷市場的繁榮,必然帶來夏季飲食的新突破。當夏天製造冰塊成為可能後,市場中也出現了「冰鮮」,人們打撈的海產品,通過冰的冷凍運輸得更遠、保存得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再後來,人民開始在製冰時向罐子裡放入糖、各種水果等,逐步將冷食產品日益豐富起來。
  • 放冰箱壞得更快的14種食物!
    冰箱可不是萬能的喲~專家表示,餅乾、糖果、蜂蜜、鹹菜,以及黃醬、果脯、粉狀食品和幹制食品等,都無需放入冰箱。此外,芒果、香蕉等熱帶水果,則適合在12℃左右保存,一般放在室內陰涼處即可。如果放入冰箱,反而會讓它們提前變質。那麼,哪些食物不能放冰箱?哪些食物忌放在一起?
  • 如何選購冰箱 選購冰箱的要點是什麼
    ,如何讓家裡的蔬菜水果肉製品健康、新鮮地度過夏天,是不少家庭主婦較為關心的問題,小編今天就在這裡講一講如何選購冰箱,下面為你整理的選購冰箱的要點,希望能幫到你。   夏天到了,家裡肯定為了炎熱的夏天準備了不少吃的喝的,一臺好的冰箱可以讓你的蔬菜瓜果保持新鮮,如何讓家裡的蔬菜水果肉製品健康、新鮮地度過夏天,是不少家庭主婦較為關心的問題,小編今天就在這裡講一講如何選購冰箱,下面為你整理的選購冰箱的要點,希望能幫到你
  • 中國古代沒有牛奶,中國人身材比西方人矮小嗎?喝牛奶是個騙局?
    那麼,當時的普通老百姓的身高如何呢?普通人的身高,在秦漢時期出土的簡牘中有所反映,中國古代有戶籍,官府通過辨認身高,確定人們是否成年,男子成年以後,要服兵役、徭役,所以,秦漢時期的簡牘留下了大量的關於身高的記載。
  • 這5款食物請不要放冰箱!第一個就中槍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冬季使用冰箱也有講究,小幫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冬季如何正確的使用冰箱。停用冰箱不僅會加速冰箱的老化,甚至會引起冰箱氟利昂洩漏的現象。其次,冰箱溫度穩定,空間密閉,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減少食材變質。冰箱裡的食物存儲過少時,熱容量就會因此變小,開門的同時,會加快冷氣的釋放,容易增加壓縮機啟動次數,提升耗電量。
  • 【小常識】遇到冰箱就壞掉的14種食物,你造嗎?
    如果放入冰箱,反而會讓它們提前變質。  那麼,哪些食物不能放冰箱?哪些食物忌放在一起?冰箱使用時都有什麼禁忌以及如何祛除冰箱的異味?和小北一起來看看!2、黃瓜 貯存黃瓜的適宜溫度在10度到12度之間,如果將黃瓜放在冰箱之中,不過三天,表皮便會呈水浸狀,並失去黃瓜特有的風味。
  • 冰箱小常識:冷凍室如何分類貯存?
    打開冰箱來看,冷藏室儲藏的東西比較雜,不太整齊也算情理之中,但是冷凍室也雜亂不堪,就非常說不過去了。說到冷凍室的收納方法,小編這裡也搜集了一些,給網友們分享一些冰箱冷凍室的收納小竅門。
  • 這5款食物請不要放冰箱!第一個就中槍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冬季使用冰箱也有講究,草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冬季如何正確的使用冰箱。停用冰箱不僅會加速冰箱的老化,甚至會引起冰箱氟利昂洩漏的現象。其次,冰箱溫度穩定,空間密閉,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減少食材變質。冰箱裡的食物存儲過少時,熱容量就會因此變小,開門的同時,會加快冷氣的釋放,容易增加壓縮機啟動次數,提升耗電量。
  • 十種食物放冰箱會致癌 香蕉鮮荔枝火腿麵包
  • 千萬別把這些食物放冰箱,會加快變壞!
    炎炎夏日,相信不少市民都有把吃剩的食物放冰箱儲存的習慣,畢竟大熱天,東西不放冰箱很快就會變壞的。對於大部分食物來說,確實如此,但總會有例外的,而且不能放冰箱的食物偏偏就是街坊最常吃的...倘若將香蕉、荔枝、火龍果、芒果、龍眼、木瓜、紅毛丹等熱帶水果放入冰箱,過不了幾天果皮就會凹陷,並出現黑褐色的斑點,不但營養成分遭到極大破壞,而且很容易變質。貯存黃瓜的適宜溫度在10度到12度之間,如果將黃瓜放在冰箱之中,不過三天,表皮便會呈水浸狀,並失去黃瓜特有的風味。青椒的最適貯存溫度為7到8度,也不宜在冰箱中久存。
  • 蜂蜜可以放冰箱嗎?最不該放冰箱的10種食物!切記!
    夏天到了,很多人會問,蜂蜜可以放冰箱嗎?不能!其實,除了蜂蜜以外,還有這些食物也不要放進冰箱裡,記住,冰箱不是保險箱!千萬別為了省錢壞了健康!澱粉類食物饅頭、花卷、麵包等澱粉類食物不能放進冰箱中,會加快其變幹變硬的速度,如果短時間吃不了的話,可以將其密封好放進冷凍室中冷凍。
  • 科普|冰箱並不是食物的「萬能收藏箱」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提醒,有些食物放冰箱後反而影響食物的風味與質量,如果吃了不適宜放冰箱裡的食物,還可能患上如拉肚子的「冰箱病」。香蕉、芒果:這些水果宜在10℃-12℃保存,過低的溫度會使它們凍「傷」,發黑、腐爛。
  • 放冰箱壞得更快的14種食物,看完後99%的人都去清理自家的冰箱了!
    貯存黃瓜的適宜溫度在10度到12度之間,如果將黃瓜放在冰箱之中,不過三天,表皮便會呈水浸狀,並失去黃瓜特有的風味。青椒的最適貯存溫度為7到8度,也不宜在冰箱中久存。時間稍長,放在冰箱裡的青椒就會被凍傷,出現變黑、變軟、變味等狀況。
  • 千萬別把這些食物放冰箱,會加快變壞,北海街坊一定中招!
    但是你知道嗎,並非所有的食物都可以放在冰箱哦,尤其是以下這些我們常吃的……吃貨注意!這14種食物放冰箱壞得更快原因:麵包、月餅等焙烤食物之所以柔軟富有彈性,是因為在烘烤過程中澱粉的直鏈部分被破壞而熟化。倘若將焙烤食物放在冰箱裡,由於溫度較低,變陳變硬的速度會被加快。這樣,就會嚴重影響這些食物的口感、風味。
  • 這7類食物不適合放冰箱,你放對了嗎?
    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學養育孩子!隨著高溫天的逐步逼近,食品的保鮮期成了很多爸媽最頭疼的問題。一些在冬天不易變質的食品保質期縮短,不得不用冰箱儲存,許多家庭為了解暑能吃到冰鎮的食品,會把更多食物放進冰箱。有不少食物並不適合放進冰箱哦……這7類食物不適合放冰箱01香蕉香蕉屬於熱帶水果,與不少熱帶水果一樣,不適合放在冰箱裡。因為其在10℃以下的地方貯存,易發黑腐爛。而且,如果是顏色偏青的還未完全成熟的香蕉,放進冰箱會腐敗得更快。
  • 千萬別把這些食物放冰箱,會加快變壞,寶雞媽媽一定中招!
    炎炎夏日,相信寶雞不少朋友都有把吃剩的食物放冰箱儲存的習慣,畢竟大熱天,東西不放冰箱很快就會變壞的。對於大部分食物來說,確實如此,但總會有例外的,而且不能放冰箱的食物偏偏就是朋友們最常吃的...小編看到以後立馬「O」了嘴,原來被坑了這麼多年,腸胃經常不舒服說不定跟這個有關...具體哪幾種食物呢?請繼續往下看。
  • 【實用】放冰箱壞得更快的14種食物,你可能一種也不知道!
    青椒的最適貯存溫度為7到8度,也不宜在冰箱中久存。時間稍長,放在冰箱裡的青椒就會被凍傷,出現變黑、變軟、變味等狀況。4、西紅柿倘若將焙烤食物放在冰箱裡,由於溫度較低,變陳變硬的速度會被加快。這樣,就會嚴重影響這些食物的口感、風味。6、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