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溫度,在於有彼此性情相投的人,不管夜多深多冷,聚在一起總能感受到一份愜意。
潮州就是這麼一座暖心的城市,24小時不打烊的美食不夜城,市區面積不大,人口頗為擁擠,也就顯得更加熱氣騰騰,煙火十足。
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成員城市之一,對外開放旅遊城市,潮州有山有海,風景迤邐,秀美宜人;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一座城市給人留下最深的印象,除了夠所見所聞的風物景點,還有一樣東西能夠深深的在我們心底打下烙印,那就是美食。
潮州市區不大,景點也比較集中,所以單純逛市區的話,估計也就一天完事,但如果是吃,那估計三天三夜吃不完,而且是一天五頓的節奏。
美食對於一座城市的影響是深遠的,潮州的美食並沒有東北的豪邁磅礴,也沒有西南的麻辣濃香。它就像縱橫萬千的涓涓細流,細緻入微地影響每一個曾來到過這片土地的人。
但它卻有著一股魔力,讓人來過之後,不管離開多久,總能在某時某刻的不經意之間,懷念某一種味道,那醉人的芬芳植根在味蕾,於口齒間四處飄溢,或許這便是眾人所說的「美食印象」。
這座寶藏小城裡,還有很多值得去挖掘和探索,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好好用腳步去丈量,它的深度和廣度,一如我們無法估量的食慾。
一轉眼,又到了年末,對於這座城有很多東西想說,但有時候用鍵盤敲下的文字,並不能完全代替心中的想法,那種心情,就好像我們無數次看見大海,卻很難用相機去捕抓它的全貌。
2020年對於潮州來說,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疫情,影響著全國,也同樣影響著這座城市,那段時間,本來應該是熱鬧非凡的街頭,驟然顯得冷清,這對於一座以旅遊為先導的城市而言,是一種重創。
不過雲旅遊並未停止,潮州的美食也跟著「疫情經濟」的發展,維繫著彼此的情誼,讓沒來過的朋友想來,讓來過的朋友更想來。
美食評論家沈嘉祿曾說,
風味美食正是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它們的興衰存亡,關乎城市人的感情」,「風味小吃不僅是個人的記憶,也是城市的記憶」。「有了小吃,城市才有了活力與生機,才有了性格與色彩」,「小吃越豐富,市井氣就越濃鬱,城市就越開放。
潮州就是讓人惦記的城市,這座美食之都有著很多與眾不同的風味,作為古潮州府的府城所在地,幾千年沉澱延續下來的味蕾記憶深深鎖住了傳統的風味,五花八門的食物,看看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美食評論家沈嘉祿還曾說,
越是現代化的城市,越是要尊重歷史。在很多情況下,一座城市也有必要靠風味美食來體現人文積澱、提升知名度。沒有土家燒餅,許多人就不知道湖北有個恩施。沒有燒雞,就不一定知道河南安陽下面的滑縣有個道口鎮。借了黃橋燒餅的紅色歷史,江蘇泰興黃橋鎮才有今天的顯赫名聲。那麼福州的鍋邊糊呢,背後是戚繼光抗倭的故事。有些城市早已譽滿天下,卻也不敢輕視平民的享樂。北京因為豆汁焦圈而古樸,天津因為狗不理包子而詼諧,成都因為麻婆豆腐而熱烈,武漢因為熱乾麵而激越,廣州因為腸粉而豐潤,昆明因為過橋米線而機巧,太原因為刀削麵而幽默……我們去香港、臺灣,難道不想去嘗嘗那裡的街頭小吃嗎?
我知道你想來,四十年來,一切都在變化,生活的腳步載著人們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不變的是那些樸素的美食,它凝結著人們的智慧,永遠可口,永遠在你需要的時候,送上溫馨和慰藉。
一轉眼就到了10月,金秋時分,迎來了一位重要人物,對於這座小城來說是盛事,對於民眾來說是難以抑制的心情。鋪天蓋地的宣傳瞬間讓這座城市變得相當吸睛,這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活力,一天一點的改變,讓人們都歡欣鼓舞。
誰說不是呢?每個人總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當然也包括那些已經紮根或準備紮根的人們。心安之處即吾鄉,一座城賦予人們一種力量,從認知到認可,是有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的。就比如我,此刻,當我敲下這段文字,只想簡單記錄此刻的心情,也希望大家在歲末年尾,都有收穫,也有可以展望的未來。
我是潮人遊紀,每天筆耕不輟,記錄一切美好,只願與你分享。
如果你剛好看到,恰好需要,那便是我最大的慰藉,謝謝你的喜歡,請繼續期待。